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瑞教授在DNA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许多领域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最重要的一项是他发展了测定DNA核苷酸序列的第一个方法。为了使核酸序列分析成为可能,吴瑞教授在1968年独创性地设计了一种崭新的引物-延伸策略,并于1971年成功地测定了λ噬菌体两个粘...  相似文献   

2.
我敬爱的老师,美国康乃尔大学生化分子生物学系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教授吴瑞博士,于2008年2月10日与世长辞.听到这个不幸消息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不肯相信这会是真的.然而事实是无情而残酷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我的心情仍旧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3.
2008年2月10日,美国康祭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教授吴瑞博士,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9岁.2008年2月20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主编贾弘裎代表学报向吴夫人(Mrs.Christina Wu)发出唁电: Dear Mrs.Wu.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化学》2008,28(4):225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教授吴瑞博士因心脏病于2008年2月10日逝世,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化学》2008,28(4):226
2008年2月10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教授吴瑞博士,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9岁。2008年2月20日,北京大学医学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6.
On February 10th of 2008, Professor Ray J. Wu (吴瑞) passed away in Ithaca, New York. The sad news spread rapidly across the world and shocked many people in the 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community as well as in Chinese society. People felt great sorrow and many condolences went to his beloved wife Christina and his family. A memorial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CUSBEA项目赴美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的422位学生1982-1989年的8年间,总共有422位的学者通过CUSBEA项目赴美留学。各届学生的名单和被录取学校信息如下表格所示:(注:各届学生名单由吴瑞基金会吴艳博士根据保存和搜集的历史资料整理而成;部分信息还不完整也不一定准确,希望以后能继续修订)  相似文献   

8.
童哲 《植物学通报》2003,20(6):759-760
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系作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刘重持博士已从事植物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10多年了 ,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1961年 11月她出生于广州市一个艺术家的家庭。她的父母鼓励她长大要从事科学事业 ,因为科学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她于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微生物学系 ,1982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她参加了康乃尔大学吴瑞教授组织的中美联合生物学考试 ,名列全国第 5名 ,因而被授予哈佛研究生奖学金。这样 ,刘重持于 1983年夏季来到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哈佛大学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 ,开始了研究生的生活。在那…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高级生物工程讲习班于六月十八日至七月六日在京举办,历时十九天,这次讲习班由国家科委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具体组织安排,邀请了吴瑞等八位美藉华人生物科学家到会作了学术报告,他们较详细的介绍了美国目前生物工程发展的情况和前景,同时就他们所从事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生物工程领域分别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介绍了他们学术上的成就和应用情况。全部学术报告共分二十七个讲座,这是我国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报告。到会听取学术报告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专院校、研究所的中高级科技人员225人,其中正式代表143人,报告  相似文献   

10.
乔力 《遗传》1985,7(3):8-8
本书是由国家科委中国生物工程中心汇编的《Proceeding of the 1984 Symposium on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的中译本,是由来华参加生物工程中心顾问委员会的吴瑞等8位美籍华裔顾问主讲的生物工 程高级讲习班教材。讲稿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分别按他们各自的专长介绍了生物工程的新进展和所在实验 室的重要成果。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新的重要技术方法,对我国开展生物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 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供医学、农学、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等科学工作者、教师、研究生及大专院 校学生参阅。该书由“生物科学动者编辑部编辑,重庆新华书店发行,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请密切注意“科技 新书目,,所载征订日期,及时订阅!  相似文献   

11.
陈 桢     
冯永康 《遗传》2009,31(1):1-2
陈桢(字席山)于1894年3月出生在江苏省刊江县瓜洲镇.1909年,靠着父亲筹借的微薄学费,他才在南京汇文学院(金陵大学的前身)小学部和预科读书.通过勤奋努力,1912年进入上海中国公学院大学部预科.1914年考入金陵大学,4年后他作为金陵大学农林科首届毕业生.留校担任育种学助教职务.  相似文献   

12.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11,51(12):1681-1682
黄元桐,又名黄允桐,英文名Huang Yuan-tung,1924年5月16日生于浙江省义乌县东门石鼓巷4号,2010年2月28日卒于山西太原.黄元桐出生在一个衰落的书香家庭,父亲因失业而只得回家务农.他在6岁人黄氏宗祠的江夏初级小学,后转入武陵高小,1936年毕业后失学,曾在家乡担任小学教员.1940年到贵州省卫生实验所任医学检验助理员和检验员,1943年人重庆中央医院检验员,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南京卫生防疫总队任细菌检验员.1947年至1948年带职到中央卫生实验院参加卫生检验人员训练班受训,结业后获国民政府考试院特种卫生技术人员证书.新中同成立前夕,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防疫总队任技上,1950年到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任技术员、技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曾发往宁夏劳动一年.1962年被调往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任技师、研究员,并担任过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室主任、名誉主任,1994年离休.  相似文献   

13.
赵连芳     
赵连芳,字兰屏.中国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先驱者.1894年4月2日,出生在河南省罗山县张跃区赵家岗.1907年,考入河南省罗山县高等小学就读.他不仅勤奋好学,每考必名列前茅;并以忧国忧民的思想,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他投笔从戎,参加武昌革命军江西援鄂军.翌年,被选入江西陆军讲武堂擢升将校班.1913年,他弃武从文,进入武昌私立英算专科学校主修英文.翌年,考入英人创办的武昌博文书院,为尔后赴国外留学,研习农科,报效祖国,继续苦渎.1917年,他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旋即转考进入清华学堂理科攻读.  相似文献   

14.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08,48(3):I0001-I0002
魏曦,字东升,1903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南岳阳一个小职员家庭,父亲任职于邮政局.1914~1921年他在家乡湖滨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学习两年后曾参加北伐军,任第四集团军警卫团三等军医.后退出军队,在长沙广雅中学任教.1928年入设立在上海的中央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上海医学院)学习,1933年毕业,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的水分生理特性及叶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海共和盆地4个林龄乌柳的水分生理特征及叶性状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乌柳的相对水分亏损无显著差异.37年生乌柳的水势日均值显著低于其他3个林龄,4和11年生乌柳的水势日均值显著低于25年生乌柳.4年生乌柳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林龄,25年生乌柳的失水率显著低于11年生乌柳.4年生乌柳比叶面积(SLA)显著低于其他3个林龄,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11年生乌柳单位质量叶氮(Nmass)显著高于其他3个林龄,25年生乌柳Nmass显著高于37年生乌柳,11和25年生乌柳的光合能力较强.11年生乌柳单位质量叶磷(Pmass)显著高于25和37年生乌柳,4年生乌柳Pmass显著高于25年生乌柳.各林龄乌柳的Nmass/Pmass为5.16~6.28,其中25年生乌柳Nmass/Pmass显著高于4和11年生乌柳.4个林龄乌柳Nmass与Pmass呈显著正相关,Pmass与Nmass/Pmass和林龄呈极显著负相关,Nmass/Pmass与林龄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生长阶段乌柳的生态适应对策不同.  相似文献   

16.
童村(满族,外文名Tung Tsun),1906年6月26日生于奉天(今沈阳)一个满族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是清廷主管东北三省学政的官员,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因而他弟兄3人都学有所成.他在沈阳小学毕业后,考入北京汇文中学,1926年入燕京大学医预科,1930年获理学士学位,1929年入北平协和医学院,193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协和医学院任教.1940年被选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1941年、1942年分别获公共卫生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一、分类简史 Petrocosmea是由D.Oliver于1887年根据自湖北西部描述的P.sinensis Oliv.(花冠的上唇与下唇近等长)建立的。接着W.B.Hemsley分别于1895年和1899年根据云南东南部的标本描述了三个种,并根据P.iodioides Hemsl.及P.minorHemsl.的花冠下唇远长于上唇的特征建立了新组sect.Anisochilus Hemsl.。W.G.Craib于1919年发表了本属的第一篇校订,记载了当时已描述的15种,其中包括H.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线柱苣苔属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采   《广西植物》1984,(3):183-190
<正> Rhynchotechum Bl.是K.L.Blume于1826年根据R.parviflorum Bl.(产爪哇,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建立的,到了1883年,C.B.Clarke在其苦苣苔亚科专著中记载了这属植物共九种。 C.G.Nees von Esenbeck于1834年根据Isanthera permollis Nees(产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建立了Isanthera Nees属。Clarke在上述1883年的专著中记载了这个属共3种植物,并指出这个属在花药分裂方式,花柱较短,叶互生等特征上与Rhynchotechum相区别,还认为这属应与Rhynchotechum属合并。B.L.Burtt于1962年研究了上述二属植物之后,将Isanthera并入Rhynchotechum。本文作者赞同这一归并。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 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 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 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 2008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010年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和草  相似文献   

20.
金培松(又名金柏卿,英文名Pei-sung King)1906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东阳后岑山村.童年时他是在农村渡过,牛角挂书,放牛识字.1919年进入东阳县长山小学,1923年高小毕业,入东阳县城初级中学,3年后毕业,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1年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1927年9月以高中肄业学历被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录取,1931年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