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别采用不同基质配比(即泥炭和珍珠岩体积比分别为1:0、2:1和3:1)、不同促侧根措施(包括主根截短和200 mg·L-1 IBA溶液灌根单一措施以及上述2种单一措施的复合措施)和不同栽培容器(包括穴盘、营养钵和无纺布育苗袋)对凤丹( Paeonia ostii T. Hong et J. X. Zhang)容器苗进行培育,分析了容器苗的形态指标、单株质量、根冠比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宜凤丹容器苗培育的栽培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在泥炭-珍珠岩(体积比3:1)混合基质中,凤丹容器苗的单株侧根数、单株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根冠比以及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采取主根截短单一措施或复合措施后,容器苗的单株叶面积、单株侧根数、单株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根冠比及叶片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和采取200 mg·L-1 IBA溶液灌根单一措施的容器苗,其中,采取复合措施的容器苗大部分指标最高。在无纺布育苗袋和营养钵中栽培的容器苗的株高、根颈直径、单株侧根数以及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显著高于在穴盘中栽培的容器苗;其中,在无纺布育苗袋中栽培的容器苗的单株侧根数以及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含水量均最高,且这3个指标显著高于在营养钵中栽培的容器苗。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栽培措施对凤丹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均有一定影响,总体上看,对根系的单株侧根数、主根长、地下部质量和根冠比以及叶片的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的影响均较大。根据实验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凤丹容器苗培育的栽培措施,即用无纺布育苗袋,以泥炭-珍珠岩(体积比3:1)混合基质为栽培基质,实施主根截短和200 mg·L-1 IBA溶液灌根复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24-表油菜素内酯对樱桃番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樱桃番茄品种‘千禧’为试验材料,采用醋糟基质桶式栽培的方法,研究喷施不同浓度(0.05、0.10、0.20、0.40mg·L-1)的表油菜素内酯(EBR)对樱桃番茄植株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喷施0.05、0.10、0.20mg·L-1 EBR显著提高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0.10mg·L-1 EBR处理的番茄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升高,碳酸酐酶和Rubisco酶活性也显著增强。(2)0.10mg·L-1 EBR处理番茄单果重和总产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7.5%、33.6%,并且果实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也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油菜素内酯可以调节光合酶的活性,提高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并以0.10mg·L-1 EBR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Pb-Cu复合胁迫对马蔺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Pb-Cu复合胁迫对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Koidz.]幼苗生长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处理35 d后, 在50.00 mg·L-1Pb与0.10、 1.00、 10.00 mg·L-1Cu组成的3个复合胁迫处理组中,马蔺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叶片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0.00 mg·L-1Pb-0.01 mg·L-1Cu),叶片SOD和POD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50.00 mg·L-1Pb-10.00 mg·L-1Cu处理组幼苗的株高、根长、Chla和Chlb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均最高,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和干质量也较高.在100.00 mg·L-1Pb与0.10、1.00、10.00 mg·L-1Cu组成的3个复合胁迫处理组中,100.00 mg·L-1Pb-0.10 mg·L-1Cu处理组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及干质量、Chla和Chlb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基本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 mg·L-1Pb-1.00 mg·L-1Cu处理组中幼苗的株高、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干质量以及叶片的SOD和POD活性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100.00 mg·L-1Pb-10.00 mg·L-1Cu处理组中幼苗的株高、根长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最低,Chla和Chlb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 50.00 mg·L-1Pb与较高质量浓度Cu(10.00 mg·L-1)复合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Pb胁迫对马蔺幼苗的伤害;而100.00 mg·L-1Pb与较低质量浓度Cu(0.10 mg·L-1)复合处理不但能减轻Pb胁迫对马蔺幼苗的伤害,还有一定的刺激生长的作用;但较高质量浓度的Pb-Cu复合胁迫则加剧了对马蔺幼苗的生长和生理代谢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2年生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的当年生茎叶为试验材料,在叶面喷施0、0.01、0.05、0.10和0.50mg·L-1油菜素内酯(BR)后,进行48h昼/夜温度为(4±1)℃/(2±1)℃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及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研究BR对霍山石斛抗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温胁迫条件下,霍山石斛叶片叶绿素含量随胁迫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SOD、POD与CAT活性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低温胁迫后10d;MDA含量和电导率均持续提高。(2)叶面喷施BR预处理显著缓解了低温胁迫对霍山石斛的伤害,显著提高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强了SOD、POD与CAT的活性,显著降低其MDA含量和电导率;并显著提高了叶片中脯氨酸含量与茎中可溶性糖含量。(3)BR浓度为0.10mg·L-1的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其它浓度处理。研究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油菜素内酯能够通过增强霍山石斛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其渗透调节能力,有效减轻低温造成的过氧化伤害,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其植株的抗冷性,并以0.10mg·L-1油菜素内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将多次继代培养的无花果试管苗接种在含 Na Cl不同浓度的 MS培养基上 ,30 0mmol·L- 1Na Cl使试管苗致死。在 0~ 2 0 0 mmol· L- 1Na Cl的培养基上 ,试管苗生长显著受到抑制 ,叶片中 Na+含量增加 ,K+/Na+上升。同时 ,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增加 ,可以认为 Na+累积是无花果试管苗盐适应的主要方面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增加也起到了增强耐盐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2种鼠尾草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比较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较高药用和观赏价值的美丽鼠尾草和贵州鼠尾草为实验材料,分析2种鼠尾草在NaCl(0、200、300、400、500、600mmol·L-1)胁迫下的生长、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明确2种鼠尾草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在实验NaCl浓度范围内,美丽鼠尾草的受害程度均高于贵州鼠尾草;(2)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贵州鼠尾草叶片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而美丽鼠尾草叶绿素含量逐渐显著降低;(3)当NaCl浓度从0增加到500mmol·L-1时,2种鼠尾草叶片的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且美丽鼠尾草叶片的SOD活性也逐渐升高;(4)当NaCl浓度达到600mmol·L-1时,美丽鼠尾草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继续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开始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而贵州鼠尾草叶片的POD和CAT活性继续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开始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贵州鼠尾草在NaCl胁迫下具有较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而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能够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因此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强于美丽鼠尾草。  相似文献   

7.
以春兰×寒香梅杂交种(Cymbidium goeringii×Cymbidium ‘Han Xiang Mei’)为材料,MS+琼脂4 g·L-1+蔗糖20 g·L-1+椰汁100 mL·L-1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细胞分裂素(TDZ/6-BA)和无机盐浓度(P、K)对其试管花诱导的影响,测定花芽诱导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激素水平(IAA、ABA)。结果表明,添加0.2 mg·L-1 TDZ和2 mg·L-1 6-BA的花芽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4.33%和14.00%;无机盐浓度3P/3K和3P/5K的培养基花芽诱导率较高,分别达16.67%和11.33%;花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3P, 3K)+TDZ 0.2 mg·L-1+椰汁100 mL·L-1+琼脂 4 g·L-1+蔗糖20 g·L-1,花芽诱导率可达34%左右。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显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含量及SOD活性与花芽诱导率呈正相关;稳定的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对花芽诱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含量过高对花芽诱导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表对腋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0.0、0.1和0.2 ng·L-1NAA;0.0、0.5和1.0 mg·L-16-BA;0.000、0.005和0.010 mg·L-1TDZ)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诱变过程中NaN3溶液的浓度(3、6和9 mmol·L-1)和处理时间(1、2、4和8h)进行比较,并初步筛选出最佳的NaN3诱变条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经上述NaN3诱变处理后培养5、10和15 d的试管苗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腋芽,但腋芽数和苗高有差异;经综合比较后可确定适宜于甜叶菊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添加1.0 mg·L-16-BA和0.1 mg·L-1NAA的MS培养基(含5.0g·L-1琼脂粉和30g·L-1蔗糖,pH 6.0).经NaN3诱变处理后,茎段在腋芽诱导培养过程中的死亡率随NaN3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平均腋芽数和苗高则下降,且多数处理组试管苗矮化;根据半致死剂量确定的最佳NaN3诱变处理方法为将甜叶菊茎段置于9 mmol·L-1 NaN3溶液中浸泡4h.PAGE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诱变试管苗的POD同工酶谱均可分为a、b和c区,但在不同培养时间各处理组POD同工酶的条带数和活性有所变化.在培养5和10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的活性和条带数量有明显差异,而在培养15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活性有差异,但条带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用适宜浓度的NaN3进行诱变处理可导致甜叶菊试管苗短期的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来源于安徽亳州和山西运城的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幼苗为实验材料,对10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喷施50.0、25.0、16.7、12.5和0.0 mg·L-15-氨基乙酰丙酸(ALA)后幼苗部分生长指标、叶片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以及根中表告依春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 mmol·L-1NaCl单一胁迫条件下,来源于安徽亳州的幼苗单株叶鲜质量和叶片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均低于对照,单株根鲜质量、根冠比以及根中表告依春含量均高于对照;来源于山西运城的幼苗单株叶和根鲜质量、叶片中靛玉红含量和根中表告依春含量均低于对照,根冠比和叶片中靛蓝含量均高于对照。在NaCl胁迫过程中喷施ALA对菘蓝幼苗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均有不同效应。其中,喷施25.0 mg·L-1ALA后安徽亳州产幼苗单株叶和根鲜质量均最高且显著高于NaCl单一胁迫处理组;喷施16.7 mg·L-1ALA后山西运城产幼苗单株叶和根鲜质量均较高但与NaCl单一胁迫处理组无显著差异。喷施50.0 mg·L-1ALA后安徽亳州产幼苗叶片中靛蓝含量最高(0.376 mg·g-1),喷施25.0 mg·L-1ALA后其叶片中靛玉红含量最高(9.977 mg·g-1),喷施16.7 mg·L-1ALA后其根中表告依春含量最高(0.229 mg·g-1),且均显著高于NaCl单一胁迫处理组;喷施16.7 mg·L-1ALA后山西运城产幼苗叶片中靛蓝含量最高(0.282 mg·g-1),喷施12.5 mg·L-1ALA后其叶片中靛玉红含量和根中表告依春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526和0.301 mg·g-1),且均显著高于NaCl单一胁迫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ALA能够有效减轻NaCl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的影响、提高其体内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总体上看,产自安徽亳州的菘蓝幼苗的耐盐性较强,且不同种源适宜的ALA浓度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西花蓟马繁殖力与寄主营养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宇  郅军锐  孔译贤 《昆虫知识》2011,48(3):524-529
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在6种蔬菜寄主上的繁殖力,同时测定了寄主植物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西花蓟马繁殖力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叶片的可溶性含糖量、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含糖量比例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