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黑赭色,密被黄短细毛,腹面中央色较浅。头短小,方形,中央具深纵沟,复眼内侧各具斜凹陷。触角基向前突出于头的前方,触角除第2、3节基端黄褐色和第4节浅褐色外,其余均褐色,各节长Ⅰ:Ⅱ:Ⅲ:Ⅳ=10:6.5:6.5:7.7mm。喙褐色,长达中足基节窝前缘,各节长Ⅰ:Ⅱ:Ⅲ:Ⅳ=2.3:2.0:1.0:1.7mm。前胸背板粗糙,具颗粒状突起,中央纵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们在广东海南岛尖峰岭采到蝽科昆虫一种国内新记录,记述如下:小(?)Aspidestrophus liueola Vollenhoven 体长:♀8.5—8.9毫米。腹宽:♀4.6—5.0毫米。 体漆黑色,被灰黄色短毛,刻点稀疏而粗,头侧叶长于中叶并相交子前端,侧缘稍内凹;复眼黑,其前方有擂勾前侧方的刺突(图);触角黑色,末节呈棒状,端半黄褐色,各节长度分别为0.5,0.4,0.6,0.7,1.0毫米;喙黄褐色,伸达后足基节间,前胸背板中部稍后具一横凹沟,其前半较不平整,中部有一浅色斑,后半较平坦;前  相似文献   

3.
真蝽属五新种(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白真蝽Pentatoma taibaiensis,新种(图2) 体污黄褐色,密布黑刻点。虫体腹面淡黄褐。头部侧叶与中叶等长;侧缘色较深,微向上卷;侧叶中部刻点斜行排列,表面皱纹状。触角深褐,第4、5节基部淡黄;第2节略长于第3节;各节长度比较:4>5>2>3>1。吻伸达第3腹节前部;各节长度比较:2>3>4>1。头部腹面光滑无刻点。触角窝与复眼之间区域具黑斑。前胸背板前缘在眼后平截;前角短,侧指,黄褐色,其基部刻点密集;前侧缘内凹,前半  相似文献   

4.
熊江  刘强 《动物学研究》1996,17(3):306-306,314
印度篁蝽Fernelius indicus Distant,1900(图1,2) 椭圆形。黑褐色,具不规则的黄褐色小斑点。头侧叶长于中叶,前端成一整齐的缺口;触角基部4节黑褐,第1节基部的背腹面和第5节棕黄色;复眼同体色,单眼棕红。前胸背板不规则的浅色斑多横向排列,前胸及胝区暗黄褐,前缘成一向上翘折的卷边。小盾片基角具光滑的淡黄色小圆斑,末端成一淡色狭边。前翅革片中折端部具1明显的棕黄色光滑小斑。腹部背板棕红色。侧接缘明暗相间。体下方淡黄褐色;两侧的长斑、由气门向内斜伸的斑,及各胸侧板中央的斑点黑色。足股节淡黄褐,胫节和跗节暗褐色。雄虫生殖节如图2:后面观横宽,向背侧方展开。生殖节盘域中央大部为一近似心形的凹陷占据。背侧角处显著内弯,末端尖。背缘成前陷的扁脊状,作宽V字形。  相似文献   

5.
1.褐麦蝽Aelia.klugi Horvath,1933 体长8.4毫米左右;宽3.6毫米。黄褐或淡褐色。头宽为长的1.2倍,前端向下倾斜,侧缘直,头侧叶端部扩展,小颊前端突出,中部凹入。触角第3节为第4节的1.4倍。前胸背板宽为长的2.1倍,淡色纵中线两端窄,中部宽,侧缘和淡色纵中线两侧有明显的黑纵带。小盾片的淡色纵中线不达顶角末端。前翅爪片和内革片色暗,刻点黑,外革片色浅,沿隆起的径脉内侧有一条明显的黑纵纹。腹部背面  相似文献   

6.
细缘毛菊网蝽Tingis(Neolasiotropis)reuteri Horvath,1906 Tingis(Tropidocheila)reuteri Horvath 1906,Ann.Mus.Nat.Hungarici.4:81 体长椭圆形,长3.1毫米,黄褐色,被顶端弯曲长毛,体背面有不规则黑褐色斑。头黑,具白粉被,长0.39毫米,宽0.53毫米,头刺5枚,黄棕色,前两枚呈八字形,长于触角第2节的一半,中间一枚瘤状,色暗,后两枚顶端钝,不超过复眼前缘,紧贴头背面,约与触角第2节等长;触角黄褐色,  相似文献   

7.
菱猎蝽属在我国已知有四种,本文记述云南省该属一新种。云南菱猎蝽Isyndus yunnananus,新种(图1,2) 体栗褐色,污暗,被钱色稀疏长毛及浓密平伏的黄色短毛。触角第1、2两节黑褐色一色,第3、4两节桔红色,第3节端半部色较暗。前胸背板前叶深褐色,黄色平伏的浓密短毛构成整齐的云斑纹,后叶具显著的短横皱纹。小盾片及前翅革片黄色短毛簇生,形成毛斑。膜片深褐色光亮。腹背板深红色或暗桔红色。前足腔节及股节的内侧面均具黄褐色浓密短刚毛及稀疏长毛。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研究》2016,(3):230-234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齿缘刺猎蝽(Sclomina erinacea Stal)成虫触角及前足跗节上的感受器,结果表明:齿缘刺猎蝽触角5节,由柄节、梗节和3个鞭节构成,梗节最短;雌、雄虫前足跗节均为3节。触角上共有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各有两种类型,刺形感器有3种类型。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类型及分布未见明显差异。前足跗节上仅存在刺形感器,该感器在雄虫前足跗节上的分布较雌虫密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载我国长蝽科杆长蝽亚科(Blissinae)三个新种。文中所用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粗壮巨股长蝽Macropes robustus新种(图2,4,5) 体长5.7—5.8,较粗壮,胸部宽平,翅淡色的种类。头及触角黑,后者第1、2节及第3节前半有时较淡,复眼远离前胸。头长0.65,宽0.76,触角各节长0.15:0.42:0.40:0.66。前胸背板(图2)黑,最后缘处略淡;形状宽扁平坦,前缘显著后凹,侧缘基部两侧平行,在后叶横缢前向外略拱,背板在胝区后部最宽,胝区宽大,中央微下陷,有少数刻点,毛较浓密,半直立;前胸长1.54,后缘宽1.30,胝区最大宽1.45。小盾片长0.47,宽0.67,无粉被区域“1”形,隆起不显。爪片及革片底色淡黄白,各脉色略  相似文献   

10.
真蝽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江 《昆虫学报》1981,(4):417-418
体黑褐色,触角淡褐(新鲜标本带绿色泽),端节端半部褐色,最末端稍淡。触角各节长度:Ⅰ∶Ⅱ∶Ⅲ∶Ⅳ∶Ⅴ=0.9∶1.4∶1.6∶1.9∶1.97毫米。头部侧叶稍长于中叶,使头顶端呈一缺刻,侧叶具黑色细边缘;头背面刻点粗、黑,在复眼内侧有一无刻点斑,该斑约与眼大小相当。复眼暗红,单眼玉红色。前胸背板侧角伸出甚长,平截(图2),其后缘远长于前翅革片基部;前侧缘略具细锯齿,有黄绿色或白色边缘;侧角前缘区、端区及后缘呈半黑色;角体向上翘起,背面拱起,腹面内凹;侧角端缘中央内凹呈弧形,前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黑卵蜂属Telenomus三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大竹岚黑卵蜂 Telenomus dazhulanensis,新种 体长1.10—1.20毫米。体黑色;触角1—2节为黄色,3—7节黄褐色,8—11节黑褐色;足黄色,但第5跗节为黄褐色。头宽于胸,其宽为长的3.3倍。触角(图4)11节,第1节以5.6倍长于宽,以3.5倍长于第2节;第2节以2倍长于宽,比第3节短1/5;第  相似文献   

12.
古铜长蝽(Emphanisis China)是长蝽科中的一个小属,目前已知5种。此属体多古铜色,密被金黄色平伏毛;头凸圆,眼小,远离前胸背板前缘,中叶长于侧叶;触角第一节超过头部末端,第四节纺锤形,触角瘤由背面明显可见;喙伸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侧缘弯曲,中纵脊不甚明显,刻点粗大.密集,后叶刻点更深,并相互连结形成粗糙多皱的网状。  相似文献   

13.
<正>异稻缘蝽Leptocorisa varicormis(Fabricius),属半翅目细缘蝽科。体长18.5 mm,复眼红色,头部、前胸背板、小盾片及腹部绿色,前翅革质部与膜质部皆为暗褐色,各足绿色细长,胫节以下渐呈黄褐色。外观近似稻蛛缘蝽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但本种触角末节黑色或暗黄褐色、各足腿节绿色,而稻蛛缘蝽触角末节为黄褐色、各足腿节端部具明显黄褐色。有专家认为二者乃同种异名,其分类地位目前尚有争议。此照片为作者2013年4月12日18:37摄于越南清化省Cam Thuy县Cam Son村稻田中,异稻缘蝽近  相似文献   

14.
莫建初 《昆虫知识》1994,31(2):112-112
1992年4月20日,笔者在湖南省株洲市郊区中南林学院附近的6一7年生湿地松林内进行昆虫群落调查时,在湿地松枝捎上捕到11头缘错,经鉴定为瓦同缘格Homoocoerrus(A.)walkerianusLethierryetSeverin,其中有2头()右边触角正常,而左边触角呈现异常(见图)。该虫国内分布于江苏、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山东、河南、浙江、湖南等省,主要为害松、桑、油茶等林木。以上标本均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林学系昆虫教研室。瓦同缘格的正常触角有4节,而异常触角仅3节。与正常触角相比,异常触角缺第3节,且各节长度也与正常触角的相应各节不相等。…  相似文献   

15.
云南扁蚜科二新种记述(同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种头部有1对尖锐的头角,尾片及尾板末端圆,与 Ceratoglyhina bambusae van derGoot近似,但触角3节,Ⅰ—Ⅲ长度比例:26,23,100 10(bambusae,4或5节);喙长几乎达到中足基节(后者,前足);胸部及腹部各节无成列的缘蜡片。 数据:毛数:头角各2—3,头背6;前胸14,腹部节Ⅰ—Ⅶ 12—16,有时18,Ⅷ 12:  相似文献   

16.
中国横断山脉异蝽科新种记述(半翅目:异翅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壮异蝽Urochela yunnana Ren,新种(图1,2) 体褐色,具黑色刻点及深黑色晕斑,毛光亮色淡。单眼的前、后方均具黑色斑;触角黑赭色,第2、3节、第4节的端半部及第5节的端部1/3为黑色;第4节的基部1/2及第5节的基部2/3为桔红色。前胸背板中部具4个小黄点,排成一横列,背板中央有  相似文献   

17.
赵仲苓 《昆虫学报》1985,(4):423-424
本文记述毒蛾科两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小岭毒蛾 Lymantria xiaolingensis新种 雄蛾下唇须白色,第一和第二节外侧黑色;触角干白色,栉齿灰棕色;头部白色,胸部和腹部白色略带棕色;足白色,胫节外侧浅棕色,末端具一黑斑,跗节内侧浅棕色,外侧具二黑斑;前翅白色,各横线退化成黑点状,沿前缘基部有三个黑点,中室基部下面和中室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缘蝽新种记述(半翅目,缘蝽科)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中国缘蝽新种记述”的第二部分,共记述了缘蝽亚科(Coreinae)的5属19种,其中包括2个新属17个新种,和在我国首次记录的两个种。这些种类分属于4个族,其中2个族是新建立的。 Mecocnemini新族 Mecocnemis新属 长形,头伸出于触角基的前方,前端向下倾斜,中叶长于侧叶。触角细长,着生于头的眼前部分的后部,第一节最长,第四节约等于第一节,第三节最短,端部2/3向两侧成叶状扩展。喙长,达于后足基节。前胸背板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灯蛾科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拟火焰污灯蛾Spilarctia pseudoflammeoida,新种 雌蛾翅展48—50毫米;体橙红色;触角锯齿状;触角干背面与腹面黑色,两侧黄白色锯齿黑色;下唇须黑褐色,下方基半部橙红色;前胸足基节橙红色,腿节粉色,前足与中足胫节外侧黑色,内侧粉色,后足胫节全为粉色,跗节均为黑色;腹部腹面黄色,背面橙红色。末端两节膨大,黄色;翅橙红色,稍透明,前翅中带黑点从前缘外科至中脉折角,再向内斜,  相似文献   

20.
跷蝽科(Berytidae)是一个较小的科,已知约百余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及印澳地区。体小型,狭长,触角及足细长,触角第一节及各足股节顶端膨大成棒状,触角第四节纺锤形。 本科在我国仅有纪录二种,一种是在台湾高雄发现的Metacanthus gibberosus Horvath,另一种是在甘肃发现的Metatropis denticollis Lindberg。现在在各地采集的标本中,又发现了13个种。其中包括十个新种和三个在我国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