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沙湖冬季鸟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6年12月—2007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湖北沙湖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按照生境特征分为芦苇、草甸、农田、水域4个鸟类群落。共记录到鸟类76种,隶属12目28科,占湖北省鸟类种数456种的16.67%。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各1种和10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2种,稀有物种1种。鸟类群落总体α多样性指数(H′)为2.37,均匀性指数(J)为0.55,优势度(C)为0.17,4个鸟类群落的H′、JC值分别为:1.67~2.44、0.50~0.86、0.11~0.26。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农田-草甸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Si)最高,为0.74,农田-水域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40;Bray-Curtis指数(CN)最高值是芦苇-草甸的鸟类群落,为0.00640,最低值是水域-农田,为0.00022。生境间异质性和人为活动是影响沙湖冬季鸟类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工巢箱在鸟类研究与保护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人工巢箱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并不清楚, 人工巢箱在鸟类群落保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值得商榷。我们于2007年3–8月, 在北京门头沟区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选择两块海拔及植被情况相似的样地, 一块悬挂50个人工巢箱, 另一块作为对照。我们调查了巢箱利用情况、巢箱内鸟类的繁殖情况及两样地的植被群落和鸟类群落。50个巢箱中有20个分别被褐头山雀(Parus songarus)、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普通鳾(Sitta europaea)及大山雀(Parus major)占用。通过比较分析得知, 人工巢箱使实验样地白眉姬鹟的种群密度显著增加, 使实验样地次级洞巢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和群落种间相遇率(PIE)显著高于对照样地, 而优势度指数(λ)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同时, 繁殖鸟类群落的相应指数也呈现出相同变化。这种变化更多地应该归因于人工巢箱的调节作用。通过这次研究, 我们认为人工巢箱影响了一部分次级洞巢鸟的分布模式, 并通过影响鸟类多度影响了次级洞巢鸟的多样性, 增加了一部分利用巢箱鸟类的种群密度, 进而使得实验样地繁殖鸟类多样性增加, 个体数量差异降低, 而群落均匀性增加。巢箱的悬挂对次生林鸟类群落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2~2005年在吉林省珲春市马川子乡依力南沟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这里为长白山低山丘陵区,是候鸟经长白山脉、乌苏里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4年共环志鸟类126种63386只,其中春季103种9761只,秋季113种53625只,隶属13目37科。春季以黄喉鸦(Emberiza elegans)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环志2467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25.3%;秋季以黄喉鸦、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大山雀(Parus major)、白眉鸦(E.tristrami)、极北柳莺(P.borealis)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33586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62.6%;通过环志研究发现,被认为是留鸟的大山雀、银喉长尾山雀(Aeghhalos caudatus)、沼泽山雀(P.palustris)、长尾雀(Uragus sibiricus)具有定期的迁徙行为。  相似文献   

4.
太白山北坡夏秋季鸟类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5月~7月(夏季),9月~10月(秋季)在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北坡根据海拔和典型植被划分生境类型,在6种生境中选择典型样区划定样线并采用样线法对鸟类进行调查,根据鸟类的绝对数量和估算面积计算鸟类的绝对密度,并根据密度等级划分各生境类型中优势物种和常见物种。共观察到鸟类144种,其中留鸟102种,夏候鸟41种,冬候鸟1种。不同的海拔和不同生境类型中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和多度有较大差异,而且同一生境中鸟类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也很明显。无论是夏季还是秋季,低海拔农田带生境中鸟类的总密度最高,而高山灌丛草甸生境中的鸟类总密度最低。优势物种和常见物种在不同的生境类型组成也不相同,而且在不同季节也有变化。夏秋季的鸟类食性组成在农田带有显著差异,而其它生境类型中的鸟类食性夏秋季无明显差异,但是秋季植食性鸟类在各个生境类型中都有增多的趋势。物种丰富度和海拔梯度的关系显示在中海拔地区的鸟类丰富度最高。总体上,和20世纪80年代相比,太白山北坡的鸟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水域的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007年共捕获鱼类浮游生物6,463个, 隶属12目28科45种, 以鳀科丰度最高, 占总丰度的76.5%。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包括4种生态类型: 淡水型(2种), 半咸水型(14种), 沿岸型(10种)和近海型(16种)。 其中, 近海型物种个体数量最多, 占2007年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总丰度的74.55%。鳀(Engraulis japonicus)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 对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丰度贡献最大。鱼类浮游生物在物种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白氏银汉鱼(Allanetta bleekeri)在春季占绝对优势, 鳀是夏季优势度最高的种类, 秋季除鳀外, 前颌间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成为优势种; 鱼类浮游生物丰度高度集中在优势种上, 各季节优势种对总丰度贡献超过89%。群落物种数量、丰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 在夏季最高, 春季和秋季次之, 冬季最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体现了鱼类繁殖迁移策略和鱼类对环境变异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2016年9和10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及日喀则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新记录到8种鸟类,包括白胸翡翠指名亚种(Halcyon smyrnensis smyrnensis)、黑冠山雀指名亚种(Periparus rubidiventris rubidiventris)和栗腹?指名亚种(Sitta cinnamoventris cinnamoventris)、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黄胸柳莺(Phylloscopus cantator)、棕脸鹟莺(Abroscopus albogularis)以及田鹨(Anthus richardi)。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小龙门林区夏季鸟类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及其在 1999年~ 2 0 0 3年时间段内的变化。通过野外设置8块样地 ,采用网捕环志、望远镜观察、鸣叫识别三种方法统计 ,得到了以下结论 :山雀科 (Paridae)、长尾山雀科 (Aegithalidae)、翁鸟科 (Muscicapid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 ,银喉长尾山雀 (Aegithaloscaudatus)、大山雀 (Parusmajor)、褐头山雀 (Parusmontanus)、冠纹柳莺 (Phylloscopusreguloides)为该地区的优势种 ;林区鸟类物种及生物多样性丰富 ,且在研究阶段内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 ;另外 ,通过分析也发现林区内空间距离是决定不同森林生境类型间鸟类群落相似程度的主要因素 ,这些结论对于太行山生态恢复工程如何继续实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京灵谷寺森林中鸟类对湘楠种子的传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2005年11月,在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灵谷寺森林中,研究了鸟类对湘楠(Phoebe hunanensis)种子的取食与传播作用。乌鸫(Turdus merula)、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黑领噪鹛(G. pectorali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等5种鸟类取食湘楠的肉质核果后,主要以将果核呕出的方式传播种子。发芽试验显示,湘楠种子的萌发并不依赖于鸟类消化道的处理,但鸟类呕出种子的早期出苗率较高,且鸟类可以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将其种子传播至一些适宜于种子萌发及幼苗定居的生境中。可能由于鸟类对湘楠种子的传播作用,1961年从外地引种栽培于灵谷寺森林边缘的27棵湘楠母树已经繁衍出数千棵实生苗及小树,并在母树周围约300 m范围内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及栽培的桂花林中成功地定居下来,既增加了灵谷寺森林中常绿树种种类,又促进了该地森林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彬  安玉亭  薛丹丹  王立波  许鹏  鲁长虎 《生态学报》2021,41(19):7870-7878
江苏盐城沿海具有广阔的平原与湿地滩涂,但缺少自然林地。经过多年的防风林建设,沿海海堤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南北走向的条带林生境,为迁徙鸟类提供了通道和停歇地,是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理想地点。柳莺属鸟类个体小,野外种类识别难,其迁徙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两个秋季,采用雾网法对盐城沿海海堤林带柳莺属鸟类的迁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秋季共捕获柳莺属鸟类8种608只,其中极北柳莺(Phylloscopus borealis)、冕柳莺(P. coronatus)、淡脚柳莺(P. tenellipes)和黄眉柳莺(P. inornatus)的捕获数量分别为245只、131只、107只和94只,占捕获总数量的95%,是秋季迁徙期的优势种。对优势种柳莺日捕获率进行比较:2019年极北柳莺的日捕获率显著高于淡脚柳莺和黄眉柳莺(U test,P<0.05)。对捕获数量随时间变化进行分析,4种柳莺都以集中在短时间内快速通过的迁徙策略穿越盐城沿海海堤林带,符合秋季小型雀形目鸟类迁徙采取时间最小化假说。不同种类的柳莺在通过盐城沿海海堤林带的时间顺序上存在显著差异(K-W test,P<0.05),2018年和2019年均以黄眉柳莺通过最晚。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种柳莺的脂肪度都逐渐下降。繁殖地纬度的差异可能是导致4种柳莺通过盐城沿海海堤林带时间差异的原因。盐城沿海海堤林带为柳莺属等雀形目小型鸟类的迁徙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迁徙通道,应当加强海堤林带在鸟类迁徙和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崇明东滩潮间带潮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潮间带潮沟水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 作者于2008年4–12月在崇明东滩选取6条潮沟共18个站点进行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采样调查。检获到浮游动物44种, 隶属于6个类群, 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 达总种类数的79.5%。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优势种有9种, 春季以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nus tenellus)优势度最高, 夏季以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优势度最高, 秋季以火腿许水蚤和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优势度较高, 冬季则以四刺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etraspina)和中华华哲水蚤的优势度较高。多样性指数显示, Shannon-Wiener指数(H′)值以夏冬季较高, 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以夏秋季较高, Pielou均匀度指数(J′)值以冬季最高。与崇明岛附近的长江口北港北支水域已有的研究结果相比, 种类组成差异较大, 仅有6个共有种。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与潮汐关系密切, 涨潮时物种多样性略高于落潮时, 涨潮和落潮时优势种的种类及优势度也均呈现出一定差异。盐度、温度、径流及潮流等环境因素对潮沟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