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探索血管紧张素Ⅱ阻断剂降压以外的胰岛功能修复作用.方法:70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和氨氯地平治疗组,每组35例患者;替米沙坦治疗组在控制血糖的治疗上给予替米沙坦进行降压治疗;氨氯地平治疗组在控制血糖的治疗上给予氨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两组的观察周期均12周,每2周观察1次血压、空腹血糖、并记录低血糖及其它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小时血糖,并按照HOMA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患者在降压效果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收缩压、舒张压对比,P>0.05;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替米沙坦组胰岛素峰值和HOMA-3显著升高,HOMA-IR则显著降低.结论:替米沙坦可更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降压以外的改善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用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n=30)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对照组2(n=30)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n=30)给予贝那普利片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分析和比较各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疗效达93.3%,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为63.3%、56.7%,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降低程度较对照组1、对照组2更显著(P0.05),而对照组1与对照组2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观察组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1(26.7%)和对照组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单用贝那普利或氨氯地平,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以及心绞痛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体内TG、TC、LDL-C及HDL-C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降压作用及心绞痛改善作用均显效率显著提高(P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TG、TC、LDL-C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TG、TC、LDL-C表达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表达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和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相比,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具有更好的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血压变异性(BPV)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31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6),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BPV以及心功能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d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白天舒张压变异性(dDBPV)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A峰速度、A/E峰值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E峰速度、EF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BPV及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门诊及住院老年患者170例,52例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分为A组;56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分为B组;62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分为C组.治疗6周后,比较各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的差值.结果: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及控制血压效果好于单一用药效果.结论:缬沙坦联合硝笨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好于单一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260例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30例,实验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氯沙坦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肌酐(Scr)水平、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Ucr)水平和24 h UMALB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脉压差、SCr、UMALB/Ucr及24h UMALB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不仅可有效降低T2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还可有效减少尿液中蛋白的排放,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赖诺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H合并HF患者69例,在给予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赖诺普利治疗组,B组坎地沙坦治疗组,C组赖诺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组,三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功能分级、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及肝肾功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赖诺普利与坎地沙坦联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赖诺普利或坎地沙坦的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就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组合和B组(每组40人),在饮食控制、运动等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使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病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发现A组和B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相似的疗效,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更理想,不良反应更轻微,是较理想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9.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过程中进行24h血压监测,总治疗8周为一疗程。结果:研究组4周末和8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5%和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75%和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9.0±3.2)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5.3±2.3)mmHg,对照组则分别下降(18.5±2.8)mmHg和(9.0±2.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脉压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危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01例高危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1)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血钾和血肌酐浓度、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K+浓度、血肌酐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血K+浓度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血肌酐浓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94%,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612,P=0.880)。结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危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