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本文对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新型制备方法:薄膜接触器法、超声-挤压过滤法、微通道法、纳米反应嚣法的制备原理,方法及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用乳化溶剂扩散法结合离子沉淀交联法从甘油三酯介质中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纳米粒制备的处方工艺条件,用显微镜测定纳米粒的粒径,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结果:正交设计确定纳米粒制备的最优处方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150 r.min-1,壳聚糖质量分数0.10%,壳聚糖分子量9.1万,甘油三酯与壳聚糖酸溶液体积之比200:1,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0±50)nm。甘油三酯介质中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工艺简便,制剂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脂质纳米粒是由固体脂肪酸或其酯类制成的一类纳米制剂,其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好,所以在药物递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难溶性药物、多肽及蛋白质药物由于溶解度、跨膜能力以及稳定性等问题,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而利用脂质纳米粒作为其载体,口服给药后能显著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这使得脂质纳米粒在口服给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本文从口服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制备工艺、吸收机制以及应用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具有被动靶向和酸敏特性的脂质混合纳米粒,以期提高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靶向递药效率,降低DOX的毒副作用,提高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微乳法制备磷酸钙纳米粒核,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混合纳米粒,硫酸铵梯度法包封DOX。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透析法评价阿霉素脂质纳米粒体外释药特征。用MTT方法研究阿霉素脂质混合纳米粒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对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摄取。结果:体外释药结果显示阿霉素脂质纳米粒具有酸敏特性。流式结果说明A549细胞对阿霉素脂质纳米粒的摄取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示阿霉素脂质纳米粒能将阿霉素递送至细胞核中。结论:阿霉素脂质体对A549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为进一步进行体内实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叶鹏  陈莉  李丹  施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3):6429-6432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固体脂质纳米粒抗乳腺癌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MTT法考察了多西他赛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西他赛固体脂质纳米粒对MCF-7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并进一步应用Western-Blot印迹法观察多西他赛固体脂质纳米粒对MCF-7细胞中Src、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了其抗乳腺肿瘤的作用机制。结果:多西他赛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的增殖,且浓度越高,抑制率越大(P0.05)。经25、50、100μg/m L多西他赛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作用24 h后,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率分别为14.56%、21.21%、29.94%,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实验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多西他赛固体脂质纳米粒处理后,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rc、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多西他赛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与下调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以及抑制Src激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乳化溶剂挥发法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结果: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改变处方和工艺因素所制得的纳米粒,外观圆整,大小均匀,粒径可控,包封率多数可达50%以上。结论:优化确立了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粒。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高乌甲素磷脂复合物,薄膜超声法制备高乌甲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基本理化性质。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高乌甲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药动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高乌甲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24.37±1.93)nm,Zeta电位为(-6.14±0.09)m V,包封率为(85.08±1.84)%。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药动学结果显示,Tmax,Cmax,AUC0~t和AUC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58倍。因此,高乌甲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有效提高高乌甲素的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固体脂质纳米粒自1991年出现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同时避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本文综述了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适合工业大生产的方法,介绍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其研究方法,并讨论了适合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不同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9.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纳米粒给药剂型作为一种新型载体,可有效提高包封药物的稳定性、提高病变部位靶向性、低毒性与组织亲和性,为药物的体内递送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主要针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等作以介绍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新的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和药脂结合物纳米粒(Lipid drug conjugate nanoparticles,LDC),以及未来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首先利用课题组发表的专利合成帕米膦酸修饰Brij78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然后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法,利用修饰的帕米膦酸基团与壳聚糖分子链中质子化的氨基交联反应原理,通过一系列实验条件的探索,确定了最佳实验工艺条件,成功制备了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动态光散射(DLS)粒径仪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S-Pa-Brij78-SLNs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制备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佳条件为:p H=6.0,壳聚糖浓度分别为0.1%,0.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40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Brij78-SLNs)粒径分别为97.9±6.6 nm和182.4±62.2 nm,表面电位分别为(+5.21±1.4m V);(+7.94±0.80 m V),装载姜黄素时,载药量为10%,包封率在90%以上,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圆整,清晰可见壳聚糖包裹的电晕。结论:本文以壳聚糖(CS)溶液为水相,合成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a-Brij78为乳化剂,E-Wax为油相,采用微乳化法,经过最佳实验条件的探索,通过一步法成功制备了稳定的壳聚糖和帕米膦酸双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CS-Pa-Brij78-SL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