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艾塞那肽在口服降糖药物和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既往使用的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行、开放平分成治疗组(BIAsp30+艾塞那肽治疗,早餐和晚餐前注射BIAsp30和艾塞那肽注射液)和对照组(睡前1次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两组均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点血糖谱;比较两组日胰岛素用量、BMI、HbA1c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8周、16周后,两组8个点血糖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16周后,治疗组早餐前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午餐前和午餐后2小时血糖值分别与对照组的血糖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晚餐前和晚餐后2小时血糖、睡觉前血糖(晚上10点)和凌晨3点血糖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6周后,每天胰岛素类似物用量、BM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A1c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A1c与对照组治疗后HbA1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事件次数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Asp30联合艾塞那肽可显著改善基础胰岛素联合OAD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效控制血糖,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人普通胰岛素(诺和灵R)及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T2DM)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8例围手术期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组52例,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A)组56例,人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B)组5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SII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A)组(P<0.05),MSII(A)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B)组(P<0.05);术后并发症CSII组低于MSII(A)组(P<0.05),MSII(A)组低于MSII(B)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对T2DM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顺应性,胰岛素泵是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输注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疏肝化瘀通络法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服以疏肝化瘀通络法组方的中药方剂,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记录低血糖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二甲双胍+疏肝化瘀通络方治疗后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均下降(P<0.05);HbA1C下降(P<0.05);体重指数(BMI)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未观察到低血糖或其它不良反应.结论:疏肝化瘀通络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望为2型糖尿病的中西治疗提供新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新诊断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60例,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B组患者60例,采用米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12周后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患者血糖降低幅度大于A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显著减小,B组减小程度高于A组;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有一定的增加,B组增加程度高于A组;B组患者HbAlc的降低程度高于A组;两组同时还可以降低HOMA胰岛素的抵抗指数以及增大胰岛素的敏感指数,其中B组效果好于A组;B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人次少于A组。结论:米格列奈与瑞格列奈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可以短期降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中期治疗后米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糖尿病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对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予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PG)、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值都有所降低,血糖达标时间(d),胰岛素日用量(U/kg*d)及低血糖发生率(次/人)都有所减少,疗前后Homa-IR有所降低,Homa-β及体重有所增加,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糖尿病并发症都有所好转,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情况更优,但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对照组较观察组在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血糖值上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较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R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与疗效接近,但起效迅速,持续时间久,低血糖反应少,胰岛素用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效益成本分析.方法:对外科系统需要择期或限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给予甘精胰岛素组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控制血糖.结果:两组患者达到了类似的空腹血糖控制,但甘精胰岛素组达标率更高、血糖达标时间短以及低血糖反应更少.尽管甘精胰岛素组患者胰岛素成本较高,但其糖尿病相关检查治疗成本、病房成本以及迭标总成本更低.结论:甘精胰岛素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以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诺和锐和诺和灵R在胰岛素泵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征  林东源 《蛇志》2007,19(4):273-275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应用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和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R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月住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诺和锐治疗,对照组用诺和灵R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三餐前后血糖、凌晨血糖控制的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三餐前的空腹血糖、三餐后的2 h血糖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体重增加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诺和锐在胰岛素泵中的应用疗效优于诺和灵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糖代谢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生存质量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评分、生理评分、社会关系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安全性较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与常规注射预混赖脯胰岛素对老年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用赖脯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对照组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2次/d,常规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共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是控制老年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诺和锐30每日2次和3次皮下注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为期3个月的随机、开放式试验,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皮下注射2次(每日早、晚餐前)、3次(早、中、晚餐前)组,观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中餐前血糖,晚餐前血糖,睡前的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结果:诺和锐30皮下注射3次组总体血糖水平低于2次组,低血糖事件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3次治疗组控制餐后血糖更具优势,HbA1c降低更好,未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