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海拔长白落叶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采集长白山北坡两个海拔(1400和900 m)的树芯,基于树木年代学理论建立了长白落叶松年轮宽度年表,分析了长白落叶松在两个时间段(1959—1993和1994—2009年)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 1959—2009年经历了一次突变性增温,突变年份为1993年;(2)高海拔长白落叶松与生长季前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当年4月)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9月降水呈显著负相关。而低海拔长白落叶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当年9月降水的影响;(3)经近十几年的快速升温,长白山落叶松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突变增温前后,高海拔长白落叶松径向生长与生长季前气温的正相关性明显增强,而与生长季气温的相关性由正转负,与9月降水的负相关性增强。低海拔长白落叶松径向生长与9月降水的相关性减弱,与4月降水的相关性增强;(4) 1993年以后的快速升温使得高海拔长白落叶松生长量(BAI)显著增加,而低海拔长白落叶松生长的增长幅度不明显。因此,突变增温促进了高海拔长白落叶松的生长,而对低海拔长白落叶松的生长没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预测,若气候持续变暖,长白山落叶松的分布范围会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2.
长白落叶松激素含量与生长的关系及在早期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冯玉龙  王丽华 《植物研究》1998,18(4):461-467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不同季节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激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长白落叶松的激素含量不同,速生期长白落叶松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高,脱落酸含量低,赤霉素/脱落酸比值大,生长缓慢期测定结果恰好相反。各类激素含量在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间的变异显著,且与生长性状的差异密切相关。生长快的种源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含量高,脱落酸含量低,赤霉素/脱落酸之比大。生长慢的种源则相反。回归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3.
长白落叶松氮素营养及与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玉龙  敖红 《植物研究》1999,19(4):428-434
不同季节测定了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针叶中硝酸还原酶(NR)活力,氮素营养和氨基酸(AA)含量,分析了它们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所含氮素营养以NH4-N为主,NO3-N和NO2-N含量很少。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针叶中NH4-N和T-N(NH4-N+N03-N+NO2-N)含量与其NR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季初,长白落叶松针叶中氮素营养含量低,与生长呈正相关;生长季中后期,针叶中氮素营养含量高,与生长无相关性。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针叶中AA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氮素营养相似,但与生长无相关性。生长季初针叶中NR活力与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初步研究表明,生长李初针叶中NR活力,NH4-N和T-N含量可作为生理生化指标用于长白落叶松种源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4.
素有“长白林海”之称的长白山脉,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森林资源,经济树种繁多,在东北享有“软阔木”美誉的椴树科树种紫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紫锻(Tiliaamurensis),别名菩提树,为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暗灰色,老时纵裂。叶片先端尾状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聚伞花序,有花3—6朵,苞片匙形或近矩圆形,长4—5厘米。花瓣5,黄白色。雄蕊多数,花药圆形。子房、果实均为球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紫锻不仅木质优良、色泽美观,为木材中的佳品,而且是优质的蜜源植物。紫椴一般从树龄1…  相似文献   

5.
陈星  薛凯  李敏  周繇 《生命世界》2023,(12):90-93
<正>长白松是长白山地区特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天然长白松种群仅分布于长白山北坡海拔600至1400米的狭长范围内,分布区极其狭窄。除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二道白河镇附近较为集中形成成片纯林外,其余多散生在二道白河和三道白河的阶地上,与红松、长白落叶松、云冷杉及一些阔叶树种形成独具特色的长白松混交林。长白松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因而又被称作“美人松”。  相似文献   

6.
铃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形态特征铃兰(Convallaria Keis Kci Miq),也叫做草玉铃、香水花、芦藜花、鹿铃花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株高15~30厘米,一般在25厘米左右。根状茎细长白色,地下匍甸茎长1~2米,须根纵横交错,生长健状的地下茎,每个节上都生有越冬芽,条件适易即可萌发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不同海拔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长白落叶松和红松为例,探讨了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4个长白落叶松样点和6个红松样点的树轮宽度资料建立差值年表,通过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响应分析等方法,研究树木生长特征及其气候响应。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年表的平均敏感度、树轮宽度指数的年际变率、信噪比等特征值较高,反映年表含有较强的环境信息。随海拔升高,长白落叶松年表特征值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红松年表特征值则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聚类分析将长白落叶松年表分成高、低海拔两类,红松年表分成高、中、低海拔三类。树木生长对气候响应存在海拔差异。高海拔长白落叶松生长受当年气温影响;低海拔长白落叶松生长对气候存在"滞后响应"。高海拔红松不仅受降水限制,且对气温有"滞后响应";中海拔红松不仅受气温限制,且对降水有"滞后响应";低海拔红松生长主要受气温限制。  相似文献   

8.
引言中国东北东部山地系指松嫩平原以北、以东的山地,位于北緯40°10′—49°35′,东經127°—134°之間,南端以安沈綫(安东至沈阳)为界,北部延伸至孙吳以南的小兴安岭南部山地饕搅胗行⌒税擦搿⑼甏锷?那丹哈达岭)、张广才岭(小白山)、老爷岭及长白山等,海拔高度大多不超过1,300米。其中,长白山山势最高,达2,744米,其南面和北面的一些山地都较低。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在四川自贡发现的成片生长的桫椤树群 ,面积宽广 ,可谓恐龙当年坐吃无忧的“粮仓” ,所以珍稀之极。这个被称为桫椤谷的地方位于四川自贡市荣县金花镇境内 ,地层为白垩纪砖红砂岩 ,海拔高度600米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这形如巨大漏斗的深谷中 ,自然植被保护完好 ,到处苍松翠柏 ,奇花异草 ,四季常青。集中生长在桫椤谷的桫椤树群分布地域达4公里长 ,100余米宽 ,数量有16000多株。植株一般高约3—4米 ,最高者达8—10米 ,树干直径20—30厘米。桫椤树形美观 ,叶如凤尾 ,有的独立成株 ,有的两三株并在一起生长 ,树繁…  相似文献   

10.
巢林  刘艳艳  吴承祯  洪滔  林卓  洪伟 《广西植物》2017,37(11):1406-1417
采用径级结构替代年龄结构与建立种群年龄结构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沼泽交错带白桦—长白落叶松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纺锤型,龄级—个体数间的关系可用Lognormal函数表征;种群动态量化指数V'_(pi)为辽东桤木(9.57%)白桦(4.02%)长白落叶松(1.83%),均趋近于0,说明种群处于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阶段;白桦、长白落叶松及辽东桤木种群幼龄个体严重不足,白桦和辽东桤木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Odum-B3型,而长白落叶松种群趋于Deevey-I型。白桦、长白落叶松及辽东桤木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后期衰退的特征;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数量受基波影响显著,种群整个生活史阶段未显现小周期波动,种群发展较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2、4和6个龄级后,白桦、长白落叶松和辽东桤木种群老龄个体数均有增加,但由于更新幼苗个体稀少,未来必然呈衰退趋势。森林—沼泽交错带的白桦、长白落叶松及辽东桤木种群对外界环境变化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人类活动扰动会影响其发育与演变,从而提高了森林—沼泽交错带地区沼泽化的风险。因此,应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沼泽交错带的干扰,加强对这一地区植被群落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长白落叶松4CL基因多态性与木材材性及生长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10个种源的长白落叶松为实验材料,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开展4CL基因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到64个SNPs,SNP频率为1/31 bp,多样性指数π_T值为0.015 77,θ_W值为0.008 78。同义突变核苷酸多样性(π_(syn)=0.022 56)是非同义突变核苷酸多样性(π_(nonsyn)=0.015 75)的1.4倍,推测长白落叶松4CL基因编码区在长白落叶松物种演化过程中受到纯化选择压力的作用。对频率大于10%的27个常见SNP的单位点和单倍型分别于长白落叶松木材材性和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检测到7个SNPs和6个单倍型的与木材材性和生长性状显著关联,表型贡献率为0.09%~2.08%。研究结果为基于分子标记的长白落叶松优良木材品质及生长性状定向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种群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17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资料,从生态遗传学的观点出发,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可以认为,以海拔垂直梯度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低海拔、低等效纬度的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生长较快、生长期较长;水热因子的综合选择作用是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的重要因素,其中温度是主导因子;在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中,生长性状的分化最为明显,可以作为种源区区划的主要性状;从长白落叶松分布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一般不超过2个等效纬度),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3.
尖突紫堇组(Sect.Mucroniferae Fedde)是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高山类群。分布中心在北纬28—32度,东经88—96度之间,除短喙黄堇(C.brevirostrataC.Y.Wu et T.Y.Shu)生长在海拔3600米的林间草甸外,全部种类生长在4000—5400米的高原荒漠、流石滩、砂砾地或河滩上。在高海拔低纬度的自然条件下,它们共同发育了适应干寒和强辐射的特性。本组植物为具主根垫状高山草本,叶柄宽展,叶片1—  相似文献   

14.
凹叶木兰(Magnolia sargentiana),又名厚皮、应春花、二扬花,彝族群众称之为基普。系木兰科树种。主要分布于四川小凉山、峨眉山、二郎山等地,云南北部也有。生长在海拔1400—2500米的阔叶林中。凹叶木兰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胸径1.3米。叶倒卵形,先端圆形、凹缺或具短尖。3—4月开花,先花后  相似文献   

15.
长白瑞香     
长白瑞香田洪于翠兰张宝国长白瑞香(Daphnekonreana),别名辣根草,为瑞香科落叶小灌木,是长白山区珍贵稀有观赏植物,已被吉林省列为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抚松、长白、靖宇等县。生于针阔叶混交林的林下及林缘,海拔600—1800m之间。长白瑞...  相似文献   

16.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种群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原产日本。种群地理分布范围为北纬35°20′—38°10′,东经136°45′—140°30′,海拔高度为1000—2800m。1900年引入我国,以其较强的适应性“定居”下来,而且生长速度在抚顺地区远比长白落叶松(L.olgensis var.changpaiensis)、兴安落叶松(L.gmelinii)为快;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北京、河南、河北、江西、湖北、四川以及新疆等地都有人工栽培,而以吉林、辽宁东部栽培面积较大,在年平均气温2.5—12.0℃、年降水量500—1400mm 的水热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地跨北纬30°25′至30°49′,东经102°54′至103°45′。境内地形复杂,山势陡峻,系成都平原向西北高原过渡地带。而高山无人烟地区多峡谷,并有暖湿海洋气流顺坡谷而上,因而气候温湿、林木生长茂盛,植物垂直分布明显,在海拔1500—2000米范围内,主要以樟科、槭树科、壳斗科、胡桃科等常绿或落叶树种为主。海拔2000—3000米内,以松科的冷杉、紫果云杉和桦木科的红桦为主。海拔3500米以上为高山杜鹃林及高山草甸。竹类资源丰富,据调查,在海拔1000—1500米内,通常生长着白夹竹、刺竹及其它杂竹和少量的丰实箭竹,纯林…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多个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种子园已经营建多年,但亲本生长情况往往被忽视。本研究以汪清林业局49个长白落叶松亲本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多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9个无性系间的各测定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测定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7.71%~31.93%和2.05%~12.55%,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44~0.76,高重复力、高变异系数有利于无性系的评价选择;树高、胸径等大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各生长性状在生长发育中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61.44%,主要代表生物量性状;依托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长白落叶松亲本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L76、L5、L7、L12和L4等5个优良无性系,这些无性系树高等性状遗传增益变化范围为3.55%~15.50%,入选无性系可以为长白落叶松良种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9.
笔者生长在东北黑龙江省的林口县。家乡山野生长的胡枝子,也俗称苕条、杏条、编筐条,为豆科(或蝶形花科)胡枝子属落叶灌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均有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等地,胡枝子多同柞、桦、椴、杨、榆、榛等阔叶落叶乔灌木树种混生,除湿草甸不见生长外,岭坡明背、岗梁山坳等处常成片生长,种源极其丰富。在原始的生境中,胡枝子株高可达3米,茎皮黑褐色,多有分枝。经伐割平茬后,基部萌发的次生明条灰白或黄褐色,高1—2米。在黑龙江,胡枝子7—8月花朵盛开,布满枝顶的紫红色蝶形花朵十分艳美;9—10月荚果成…  相似文献   

20.
高山地区生境严酷,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辐射强,气候多变。高山植物在形态和生理上,都表现出与低海拔地区植物所不同的特性。我国西藏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左右,是高山植物宝库。这里介绍几种生长在色季拉山海拔4650—4700米,在流石滩上生长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