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海南等跗蝗Xenacanthippus hainanensis Thinkam为Tinkham 1940年所发表,发表时仅有2雄性标本。1981年11月在海南岛尖峰岭采到该种蝗虫雌性3只。现记述于后。 身体两侧及前翅前缘黄绿色至深绿色,头顶、后头及前胸背板的中央淡黄色,形成一条浅色纵纹,直伸至前翅后缘。纵纹两侧边缘褐色。触角背面暗褐色,腹面黄褐色。复眼暗红褐色。主要纵脉基部黄色。前、中、  相似文献   

2.
王淑芳  张连翔 《昆虫学报》1989,32(4):480-481
本文记述辽宁省樟蚕属Habronyx Foerster指名亚属Habronyx(s.str.)中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单眼樟蚕姬蜂Habronyx majorocellus Wang新种 雌蜂:前翅长15毫米,雄蜂:不详。 休红色。脸和唇基黄色。额带褐色。中胸盾片中叶、中胸侧板中下方至腹面、腹部第2节背板背部纵纹均为黑色。后足胫节的最端部带褐色。翅脉黑褐,翅痣黄褐,翅黄褐色透明。 体被浅色毛。头部宽于胸部;侧单眼明显大,与复眼相距很近;额部具皱褶,中央纵脊  相似文献   

3.
凹须翅尾蝗Primnoa cavicerca zhang,新种 雄性:体褐绿色,腹面黄色。头部背面近暗绿色,后头中央具细狭黄绿色纵纹。颜面黄绿色。前胸背板褐绿色,侧隆线外侧具黑色纵带纹与复眼后黑带纹相连。前胸背板侧片前端具一块向后上方倾斜的黑纹,在中横沟处与侧隆线外侧黑纹相连,故从侧面看近似“Y”字形。黑色纵带纹以下至侧片边缘均为黄色。前翅黑褐色,翅脉黑色。后足股节上侧褐绿色,外侧上、下隆线间为黑色,近基部的羽状隆线黄褐色;内侧上隆线两侧具黑色纵斑,其余为黄色。股节底侧黄色。股节端部内、外上膝侧片棕褐色,下膝侧片黄色。后足胫节黄色。胫节刺端部黑色。肛上板及肛侧板黄绿色。  相似文献   

4.
胸纹粗腿豆象Caryedon lineatonota Arora(图1) 雄虫:体长4.6—4.8毫米,宽2.3—2.5毫米.触角第五至十节锯齿状,除第三至四节端部边缘黄褐色外皆为黑色;头黑色,两复眼间呈网状结构,疏被金黄色毛;额中脊明显,与唇基相连;复眼大而突出,在触角着生处稍呈凹缘。前胸背板被全黄色毛,亚圆锥形,后缘中央稍向后突出,侧角尖;表皮底色黄褐,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中纵纹每侧还有2—3条黑色纵纹。小盾片密被淡黄色毛,略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廉振民 《动物学研究》1982,3(2):215-216
贵州埃蝗(Eoscyllina kweichowensis Cheng)的雌性为郑哲民先生1977年所记述,标本采自贵州省罗甸地区,当时未曾发现雄性。1980年在贵州望谟地区调查时,采到雌雄成虫40头,本文将雄性成虫加以描述。 雄性:体褐色,后头部两侧及前胸背板侧隆线处具暗褐色宽纵纹,头顶、后头及前胸背板沿中隆线处具褐色或淡黄色狭纵纹,有的个体淡色条纹可沿前翅臀脉域延伸至翅顶;后头具有或缺黄褐色“八”字纹;前胸背板侧片褐色或下缘淡黄色,在中后缘具一淡色斑块,或消失不显。前翅黄褐色,在中脉域部分较深,具有5—6个淡白色斑点,前翅其余部分具有细碎暗褐色小斑点。后翅基部淡黄色,端部烟色。后足股节外侧,上侧黄褐色,间有不规则的小黑斑,内侧带橙黄色,下底外侧黄褐色;后足胫节基部橙黄,端部橙红色。后足跗节第一节橙红色,第二、三节褐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4,(2):189-196
在整理广西和甘肃地区的蝗虫标本时,发现有蝗虫四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大明山板突蝗Tauchira damingshana新种(图1一10) 雄性体中型,匀称。颜面倾斜与头顶成锐角形,颜面隆起狭,侧缘近平行,具中纵沟;颜面侧隆线直。头顶狭三角形,突出,宽略大于长,具中隆线,在复眼前缘处具深横沟;眼间距为触角基节宽的2倍。触角细长,丝状,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2.8倍。复眼长卵形,复眼纵径为横径的1.4倍,而为眼下沟长度的1.9倍。前胸背板前缘弧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整理广西蝗虫标本的过程中,发现蝗科埃蝗属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室,现记述如下: 1.瑶山埃蝗Eoscyllina yaoshanensis You et Li,新种(图1) 雄 体中小型,头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呈三角形,自复眼前缘到头顶顶端的距离约等于两复眼宽度(最狭处)的1.2倍;头顶中央具纵隆线,向后延伸与前胸背板的中隆线相接。头侧窝明显,在背面可见,呈长方形,其长为宽的6.2倍。颜面隆起明显,具  相似文献   

8.
横断山蝗虫二新属二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春梅 《昆虫学报》1984,(2):205-210
在整理横断山综合考察队所采集的部分蝗虫标本时发现二新属。 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珂蝗属 Anepipodisma新属 体形中等大小,具粗刻点。头短于前胸背板。头顶低凹,侧隆线明显。复眼间头顶的宽度大于触角间颜面隆起的宽。颜面略倾斜,颜面隆起几乎全长明显,具纵沟,此纵沟向上延伸至头顶的端部,形成凹口(图1)。复眼长卵形。触角细长,到达或超过前胸背板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云南省蝗虫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1、短翅橄蝗Tagasta brachyptera,新种(图1—3,9—10) 雄性:头顶等边三角形,其长略长于眼间距,两侧缘之长等于在复眼前之宽度,顶端为锐角。头顶及后头具中隆线。颜面隆起较低,上端狭,下端略宽;中央具凹沟,近唇基处凹沟不明显。复眼近似圆形;复眼后方具一列形状不规侧、大小不一的白色颗粒。触角丝状,其长超过前胸背板颇多,18—19节。前胸背板前缘宽弧形,中央微凹,后缘圆弧  相似文献   

10.
1979—1980年在广西进行蝗虫生态区系调查,在所获标本鉴定中发现有我国蝗虫的新纪录属和种,兹报导如下:绿芙蝗属Chlorophlaeoba Ramme 1941,中国新纪录。 体中等大小,细长,触角较长,超过后足股节的基部,基部之半呈剑状,其余各节为丝状。头部几与前胸背板等长,颜面侧观向后倾斜,颜面隆起明显,全长具纵沟,较狭,上部近平行,下段至唇基处较宽地分开。颜面具粗刻点和不规则的细隆线,颜面侧隆线明显,略弯曲。中央单眼不明显。头顶侧观向上翘,其长约与复眼等长,侧缘平行,中央具不明显的细纵隆线。自复眼的前缘到头顶顶端的距离约为复眼之间距离的1.5倍.缺头侧窝。复眼卵形。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圆弧形,具有微小的凹口,中隆线和侧隆线均明显且平行,具三条横沟,前横沟较弱,  相似文献   

11.
梁铭球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91,34(3):331-332
本文报告采自西藏的蝗虫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工布雏蝗 Chorthippus gongbuensis 新种(图1—4) 雄虫 体小。触角丝状,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长为宽的3.7倍。颜面倾斜与头顶成锐角。颜面隆起具深纵沟,两侧自上而下微展开。头侧窝长方形,长为宽的4倍。复眼卵形,纵径为横径的1.47倍,眼下沟与横径等长。前胸背板前缘略呈弧形,后缘宽圆形;中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呈弧形弯曲;后横沟明显,位于前胸背板中部。中胸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89年8月间在黑龙江省克山进行了蝗虫调查。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雏蝗属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克山雏蝗Chorthippus keshanensis,新种(图1-5) 雄性:体小型。头部较大,头侧窝明显,长方形,长为宽的2.8倍。颜面侧观向后倾斜,同头顶组成锐角,颜面隆起具纵沟,向下逐渐宽平。复眼卵形,纵径为横径的1.4倍,为眼下沟长的1.1倍。触角丝状,超过前胸背板后缘,中段一节长约为宽的1.8倍。前胸背板前缘近平直,后缘弧形;中隆线明显,侧隆线在沟前区向内弧形弯曲,沟  相似文献   

13.
1980年9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进行蝗虫调查时,采到一种长翅凸额蝗(Traulia aurora Willemse),为我国的新纪录.现报导如下: 雌性:体黑褐色,触角黑色,基部数节淡色,端部二节淡黄色,复眼深褐色。颜面及口器黑褐色,下颚须及下唇须淡黄色。头部背面具黑色宽纵带,两侧具淡黄色宽纵条,复眼后具宽的黑色眼后带,复眼下颊部淡黄色。前胸背板背中央具黑色宽纵带,黑带两侧为宽的淡  相似文献   

14.
1984年7—8月在新疆采集蝗虫时,发现有一属一种为我国新纪录,现报导如下。圆顶蝗属 Acrotylus Fieber 1853,中国新纪录。 体中型,被绒毛。颜面微倾斜;颜面隆起上狭下宽,具纵沟。头侧窝三角形。触角丝状。复眼卵圆形。前胸背板短宽,前缘近直,后缘圆弧形;沟前区长与沟后区几相等;沟前区凹凸不平;两条横沟横切中隆线,中隆线在沟后区明显。前胸背板侧片前、后下角均圆角形。前后翅发达,前翅中闰脉对角倾斜,基部靠近肘脉,端部接近中脉。三对足均被绒毛。后足胫节内端距较长,稍长于后足第一跗节。  相似文献   

15.
系统整理了中国刺鳅属鱼类Mastacembelus,记述2新种,腹纹刺鳅M.strigiventus Zhouet Yang,sp.nov.和三叶刺鳅M.triolobus Zhouet Yang,sp.nov.及中国1新纪录种,云斑刺鳅M.oatesii(Boulenger)。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KIZ)鱼类标本库和西南林业大学(SWFC)。腹纹刺鳅与三叶刺鳅、大刺鳅的区别在于:背鳍、臀鳍与尾鳍基部大部愈合,但具缺刻相区分;体侧前部具4~5条褐色纵条纹,最下1条常断续,全部纵纹至肛门前方渐成网格交叉或断续;腹面亦具1条明显褐色纵纹,有时分歧形成小网格。三叶刺鳅区别于腹纹刺鳅及大刺鳅的主要特征包括:背鳍条、臀鳍条和尾鳍条数目均少;背鳍、臀鳍与尾鳍仅在基部相连,在端部分开,能明显区分;除背部的黑色大斑块外,体无六角状环纹或锯齿状纹,腹面亦无斑纹;头长为头宽3.5倍以下,为吻长2.8倍以下。云斑刺鳅以下面组合特征区别于三叶刺鳅和腹纹刺鳅:背鳍条,臀鳍条数目均少,尾鳍条数目相对较多;背鳍、臀鳍与尾鳍仅基部愈合;体侧具云状斑,背部具14~15个褐色斑块,腹面无纵纹或网眼斑;头长为头宽4.0倍以上,为吻长3.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三角辜小叶蝉guriahana triangularis(Matsumura),中国新记录 Insect Matsumura:63.94 体基色淡黄,复眼褐色。 头顶稍稍向前尖出,中间长度与复眼间后缘长相等;头顶无条带等其他特殊斑纹。 前胸背板两侧深褐色,小盾片亦为深褐色,基部中间处有一小黄斑,前翅在中间有一很宽的褐纵带,覆盖了翅面的大部分;爪片在中部为一褐斑分开;端横脉周围色淡,前缘端横脉为褐带覆盖:翅端区在内缘和外缘有几块白色斑,后翅透明,大部分脉纹褐色。  相似文献   

17.
悬茧蜂属Meteorus Haliday属于茧蜂科Braconidae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在我国已记录11种。本文报道一新种,采自四川康定。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蝠蛾茧蜂 Meteorus hepiali,新种(图1—3) ♀:头、前胸背板、腹部第1背板褐黑色。中、后胸背板及并胸腹节黑色。腹部第2背板红褐色,在其后部两侧有黄褐色斑;第3背板红黑色;其后各背板逐渐色浅,至腹部端部褐色。触角、单眼浅褐色。复眼褐黑色。上颚黄褐色,其端部褐色。须浅黄色。足褐色(除后足基节黑褐色),自胫节逐渐色浅,至跗节端部为黄色。翅半透明;前翅前缘脉及翅痣浅褐色,其余翅脉色更浅些。产卵管鞘黑色。 头胸部及腹部(除背板)均密被细毛。头部背面观横宽,其宽度为长度的1.5倍,与胸部等宽;复眼中等大小,长卵圆形;触角柄节较粗,鞭节亚念珠状,23节(图1);头部具稀  相似文献   

18.
云南蝗虫的新属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梅 《动物学研究》1983,4(2):147-150
本文记述云南蝗虫一新属一新种。 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舟形蝗属Lemba,新属。 体形中等。头宽短。头顶呈钝角状。复眼间头顶的宽度大于触角间颜面隆起的宽度。颜面略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全长具明显的纵沟。颜面侧隆线明显。无头侧窝。复眼长卵形。前胸背板圆柱状,中隆线低细,被3条横沟所割断;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后;侧片长大于高,前缘平直,后缘宽圆形。前胸腹板突圆锥状,基部侧扁,顶端尖。中胸腹板侧叶宽大于长,侧叶间之中隔前、后缘较宽,中部甚狭,中隔的长度约为其最狭处的5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我国绿纹蝗属5种,其中有1新种,即暗边绿纹蝗Aiolopus morulimarginis sp.nov,附有检索表和种类分布情况,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暗边绿纹蝗,新种Aiolopus morulimarginis sp.nov.(图1~3)新种近似于芒康绿纹蝗Aiolopus markamensis Yin,1984,主要区别为:1)头顶侧缘隆线在端部弯曲,到达复眼前缘;2)复眼纵径为眼下沟长的1.5倍;3)雌性产卵瓣端部钩状;4)前翅亚前缘脉域基半具白色纵纹;5.)后翅透明,沿外缘具烟色边;6)后足胫节黑色,中部具二宽黄色环。正模♀,陕西西安(陕西帅范大学长安校区),2007-08-30,孙慧敏;副模1♀,同正模。词源:种名以拉丁字"morul"及"marg"为名.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负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采自海南岛的负蝗属蝗虫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暗翅负蝗,新种Atractomorpha fuscipennis sp. nov. 雄性 体中形,长为宽的6.5—7.0倍。头较前胸背板长。头顶长,其长约为复眼最长直径的1.13—1.31倍,为复眼间最狭处的2.6倍。复眼长卵形,长为宽的1.7—1.9倍。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