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微生物学会由汤飞凡等发起,于1952年12月18日在北京先农坛原中央卫生研究院礼堂举行大会,正式成立。第一届理事会由15位理事组成。理事长汤飞凡,副理事长胡正祥,冯兰州,秘书长郭可大。从学会成立到1956年6月,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19个分会,会员人数达1324人。1956年7月24—27日,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33位理事组成理事会,理事长汤飞凡,副理事长冯兰州,秘书长方纲,副秘书长刘秉阳,黎希干。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寄语     
19世纪,医学微生物学处于萌芽时期,学科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开展了细菌生理学,陆续发现了大批、多种病原微生物.20世纪,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不仅有进一步的发展,还结合有关学科的理论和先进技术,提高了诊断、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水平与效果.在这一时期,我国医学微生物学界前辈汤飞凡、黄桢祥、朱既明等与国外学者共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原的人 1955年6月12日,汤飞凡(1897.7.23—1958.9.30)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沙眼病原体。国际眼科学界和微生物学界为中国学者的这一重大成就所震动,他们声称这是自1907年捷克学者发现沙眼包涵体以来,眼科学界的最重要的贡献。第一届国际沙眼病原体会议认为,这一成就为全世界的沙眼研究工作开辟了道路。人们把这种病原体称做“汤氏病毒”。  相似文献   

4.
汤飞凡教授离开我们已经29年了。今天我们集会纪念汤教授诞辰90周年,作为他多年的学生和同事,最近我复习了汤教授在20~30年代研究病毒的文章,深深地感触到一个先行者的远见卓识。虽然从30年代后期起,汤教授的主要兴趣和精力已转向范畴更加广阔、也更加迫切为中国人民所需要的生物制品事业,但是他的早期病毒研究工作,至今仍闪耀着时代的  相似文献   

5.
高翼之 《遗传》2007,29(11):1289-1290
1936年2月22日,迈克尔·毕晓普(J.Michael Bishop)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乡间.他在一所只有两间教室的小学里接受了8年教育.他上的中学也很小,同他一起毕业的只有8名学生.由于同一位家庭医生的友好相处,使他对医学和人类生物学产生了兴趣.他就读于葛底斯堡学院为攻读医学作准备,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由湖南医学院生理教研组出面组织,来自北京、成都、武汉、江西、河南、贵州、辽宁、湖南等省市三十六所医学、师范院校、卫校、科研单位的七十多位教授、专家、教师和代表汇聚一堂,对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学家汤飞凡等首次分离沙眼衣原体张友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沙眼是流行了几百年,危害很大的常见病。许多学者对它的研究可谓不遗余力。尽管如此,直至五十年代人们始终没有把它的病原体分离出来。我国学者汤飞凡从三十年代就开始...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医学检验手段,正在临床诊断、治疗、研究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根据使用单位的要求和临床检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于82年11月14日~30日在武汉召开了有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天津等十四个省、市,128名代表参加的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维修技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9.
方福德 《生物工程学报》2012,28(9):1139-1141
谢少文,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名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03年9月15日生于上海,1995年7月20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2岁。他是我国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开拓者之一,一代宗师和泰斗。他为医学科学而奋斗的精神以及作出的贡献,堪称后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08,48(3):I0001-I0002
魏曦,字东升,1903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南岳阳一个小职员家庭,父亲任职于邮政局.1914~1921年他在家乡湖滨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学习两年后曾参加北伐军,任第四集团军警卫团三等军医.后退出军队,在长沙广雅中学任教.1928年入设立在上海的中央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上海医学院)学习,1933年毕业,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1.
讣告     
《遗传》2021,(2):196-196
中国共产党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的医学遗传学家杜传书同志于2021年1月17日11时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91岁。杜传书,男,四川省成都市人,1929年9月5日出生,1956年加入中共党员。1952年8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原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后留校任教。1954年调至广州中山医学院工作。1954年至1981年,历任原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1982年由他创建了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1985年起任遗传教研室教授、主任,198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7月退休。  相似文献   

12.
杨弘远于 1 93 3年 9月 2 6日出生于湖北武汉 ,祖籍湖南长沙。抗日战争期间 ,他随家迁往四川乐山 ,先后在乐嘉小学、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学习。 1 946年迁回武汉。 1 947年后在博文中学和东湖中学高中部学习 ,1 950年毕业。同年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 ,主修植物学课程。 1 954年毕业后留任该系助教 ,先后在植物教研室、遗传教研室工作。期间担任过生物学、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解剖大实验等课的讲授与实验。他在自学钻研过程中 ,对植物有性生殖产生了特殊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请求下 ,1 960年单位派他前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师从王伏雄先…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二种——海南棱蜥和黑带腹链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9年8月4日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石龙子科标本;10日,在湖南城步明竹老山县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游蛇科标本。经分类鉴定后确定为海南棱蜥(Tropidophorus hainanus)和黑带腹链蛇(Amphiesma bitaeniata),为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李雄彪教授是记者的湖南老乡,也是记者的良师益友,近年来他深入研究益生菌,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益生菌是一个日益引起医学科学家重视的重要研究对象,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为了使读者了解益生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记者走访了李雄彪教授,与他就益生菌及其相关研究和市场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昌甫教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的生化学家。2006年1月28日是李教授逝世5周年的日子。我们这些当年曾受过他教诲的学生,并又成为他数十年的同事,如今也都退休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想起我们和他共同度过的那些激荡岁月,不免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我们要向九泉下的李教授说的一句话就是,“李先生,您安息吧,我们从您手上接过来的火炬,又已经传交下去了,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它将燃烧得更火红。”李教授1917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是遗腹子,由他的伯父(李淑一的父亲)抚养成人。在伯父的培养下,他有良好的国学基础,擅长诗词歌赋,成文敏捷,其书…  相似文献   

16.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12,52(4):538-539
刘秉阳,谱名兆彪、号清琰,外文名Ping-Yang Liu,1911年12月25日(农历11月初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城当铺街,2002年2月21日卒于北京. 刘秉阳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兄弟姐妹六人,他最年幼.1919年入小学,先后在城区第二国民小学校、新群高小完成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沈寯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生理学家,天津市人,生于1894年8月4日,不幸于1969年3月14日因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沈教授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2年在美国西留(Western Re-serve)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协和医学院内科和生理科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和教授职务。1927—1929年他曾到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阿尔同那医院考察和进修。抗日战争时期,他出于抗日救国的热情,曾远涉西南,先后在贵州安顺军医学校、贵阳医学院、成都甫澄医院等单位任教授、内科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重返北京,在北京大学医学  相似文献   

18.
徐京华先生于2003年1月23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80岁。徐京华先生于1922年生于上海,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科学事业和革命工作。他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4年他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随后在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参与神经肌肉的生理生  相似文献   

19.
1984年5月14日,我国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工作者、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奠基人黄家驷教授不幸在京逝世。黄家驷教授长期从事胸外科临床实践,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两次出任中国医科大学校长。他的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使人缅怀,使人难忘,他是我  相似文献   

20.
眼一泌尿生殖道衣原体诊断方法及研究现状郭建巍综述周学良审校(兰州军区总医院,兰州730050)自1966年Dunlop用汤飞凡建立的鸡胚分离技术第一次证明沙眼衣原体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的病原之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