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中的分离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0多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产生了许多先进的分离检测技术,包括与电泳相关的和非电泳的技术。本就蛋白质组学中的分离检测技术,如双向电泳、差异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蛋白质芯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蛋白质组学是在后基因组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对机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对蛋白质组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对生命过程的认识。本文对蛋白质组学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技术例如二维凝胶电泳、质谱、酵母双杂交、蛋白质芯片、表面等离子共振和生物信息学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Xu FL  Gong JP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325-330
蛋白质组学的目标在于阐明特定生物体、组织、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中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其技术平台由高通量的蛋白质分离技术、鉴定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组成。在许多研究领域,蛋白质组学技术为阐明疾病过程和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全面、网络和动态的蛋白质组信息。感染是重要的基本致病因素之一,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和技术方法有利于快速分离鉴定病原体蛋白质组、宿主免疫细胞蛋白质组、感染相关蛋白、疫苗候:选抗原蛋白、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从而明显加快病原体、宿主反应、感染发病机制以及感染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分离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兴学科,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新的增长点,而其中的分离检测技术则是蛋白质组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对蛋白质组学中的分离检测技术-双向凝胶电泳、色谱和质谱等技术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本实验室在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探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一个新的发展迅速的带头学科,其研究成果为药物筛选、新药开发、临床诊断及新陈代谢途径研究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该文就蛋白质组学在基础生物学、药物开发、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细胞、组织和器官内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的科学,是在蛋白质水平上定量的、动态的、整体的研究生物体。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分为样品制备、分离和鉴定3个方面,其新技术主要有激光捕捉显微解剖法、离心超滤法、双向凝胶电泳、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色谱技术以及质谱技术等。然而,任何一种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都有其缺陷。因此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能使蛋白质组研究更精确和完整,是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蛋白质组学是在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对机体或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进行研究。介绍并总结了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等。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一词是由澳大利亚Macquaire大学的wilkins和Williams在1994年首次提出,最早见之文献是在1995年7月的Electrophoresis杂志上。它是指有机体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是基因组概念的一个逻辑性的发展和延伸。由于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受很多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李伟 《生命的化学》2006,26(5):453-456
研究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和状态变化是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核心内容。要揭示上述动态过程往往需要进行多个样品的同步比较分析。近年来,在体内和体外同位素标记基础上,用多维液相色谱分离多肽,进而用串联质谱进行相对定量的分析方法已成为高通量比较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文就目前唯一一种可以进行四重蛋白质样品同步比较的iTRAQ标记-串联质谱分析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类囊体作为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的重要场所,在植物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倍受关注.介绍了植物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2DE)、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质谱(MS)和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在植物类囊体膜蛋白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对类囊体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蛋白质组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功能。蛋白质组学较之前的基因组学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更直接、更准确,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我们简要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及其技术,并简单概述了这项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磷蛋白组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磷酸化是一个重要事件。真核细胞利用可逆的蛋白磷酸化来控制许多细胞过程包括信号转换、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等。磷蛋白组的研究涉及磷蛋白的分离和鉴定 ,磷酸化残基定位和定量分析。由于蛋白质磷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细胞中磷蛋白含量低 ,磷酸化位点可变 ,且磷酸肽的质谱信号常常会受到抑制 ,所以磷蛋白的分析存在更多的困难。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磷酸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技术以及进展情况。目前 ,质谱仍然是核心的鉴定技术 ,寻找更好富集方法是最大的挑战。定量蛋白组学是对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目前还不存在一种独立的方法可以完成磷蛋白的分离、鉴定 ,以及磷酸位点的定位和定量分析。随着样品分离技术和相关仪器的发展 ,磷酸蛋白快速、准确、全面分析鉴定将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3.
高通量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的基因组测序,使得大规模、高通量的研究方法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中日趋重要。本文综述双向电泳、质谱、蛋白质微阵列、抗体、酵母双杂交系统以及一些新型高通量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对生物体在蛋白质水平上定量、动态、整体性的研究。简要综述了高通量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如双向电泳、生物质谱、蛋白质芯片、酵母双杂交、同位素亲和标签及生物信息学的原理、方法、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与局限,并对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研究新前沿:定量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过去几年里,蛋白质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2DE-MS途径的自动化,多维色谱整合串联质谱的使用,弥补了一些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的技术缺陷;从稳定同位素标记到ICAT战略的提出,为准确定量在细胞或组织中发挥重要调节功能的低丰度蛋白质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同时,蛋白质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极大的丰富了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就定量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细胞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膜蛋白在细胞中执行着非常重要的功能。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细胞质膜蛋白质组学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质膜蛋白的生物功能研究及药物靶标的发现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质膜蛋白丰度低、疏水性强,对现有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提出了挑战。简要综述了近年来质膜蛋白质组研究的相关技术进展,包括富集、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及定量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Peptide fractiona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proteomics approaches. Full proteome characterization is desired from complex organisms, and with growing interest 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n extended protein sequence coverage is required. Peptide fractionation techniques have the great challenge of feeding current mass spectrometers in a way in which these issues are met. Peptide fraction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imple components: the column characteristics; the mobile phase; and peptide properties (charge, polarity, hydrophobicity and size).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re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hree components to allow comprehensive proteomics studies to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8.
针刺活检样品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组织样品,其蕴涵的蛋白质信息,对了解人类疾病极为重要.然而,由于该样品的体积极小,其研究受到很大限制.本文建立和优化了适合针刺活检样品的基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平台:通过直接抽提获得针刺活检组织的蛋白质样品;用24 cm 固定梯度干胶条(pH 3-10NL)等电聚焦及12.5% SDS-PAGE分离获得蛋白质样品;感兴趣的蛋白质点经过胰酶酶解后用MALDI TOF/TOF质谱分析.运用所建立的平台对3例来自3只不同大鼠的肝脏针刺活检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多于2500个蛋白质点的高重复性的二维凝胶银染图谱.应用该方法分析人前列腺针刺活检样品的蛋白质组,同样获得了高质量、高重复性的结果.其中随机选取的包括低丰度点在内的57个蛋白质点,经胰酶酶解后进行MALDI串联质谱分析,均获得了高确定性的鉴定结果.通过建立针刺活检样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吸烟是导致COPD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然而,吸烟导致COPD的机制及COPD的遗传易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具有高效和信息含量丰富的特点,为COPD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被认为在COPD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运用二维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不吸烟者、非COPD吸烟者和吸烟COPD患者的肺组织进行蛋白质组比较,共鉴定出24种表达差异蛋白.研究发现,非COPD吸烟者肺组织ρ-GDP解离抑制因子2(D4-GDI)表达水平为不吸烟者的1.7倍,吸烟COPD患者肺组织D4-GDI表达水平接近非COPD吸烟者的2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对肺组织D4-GDI表达水平进行验证,获得了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相一致的结果.结果首次说明:吸烟能够导致肺组织D4-GDI表达水平升高,D4-GDI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而且可能与COPD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