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生植物茨藻目中,茨藻科Najadaceae和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植物由于其结构、尤其是花部结构的极度简化和趋同适应,系统关系仍不清楚。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上述2科4属的10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系统描述了各属、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角果藻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外壁纹饰通常为拟网状至浅网状。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Vleisia作为角果藻属Zannichellia的近缘属处理的观点。茨藻科植物花粉外壁光滑、稍皱波状或为疣状,具颗粒状纹饰,萌发孔的有无在种间存在变异。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角果藻科与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近缘,茨藻科可能与水蕹科Aponogetonaceae或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中具单沟花粉的类群有一定联系,而与角果藻科和眼子菜科则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伯乐树科及其近缘科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伯乐树科、省沽油科、牛栓藤科、七叶树科、无患子科、罂粟科,共6科、17属、21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依据花粉资料,探讨了伯乐树科的系统位置。认为伯乐树科与无患子目中牛栓藤科关系较为密切。牛栓藤科较为进化,伯乐树科较为原始。与无患子目中其他一些科关系不明显。伯乐树科与罂粟科、豆科中云实亚科的花粉形态有某些相似,而伯乐树科较为进化。与辣木科、白花菜科花粉形态较少相似。  相似文献   

3.
中国兰花蕉科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国产兰花蕉科2种植物(兰花蕉及长萼兰花蕉)的花粉形态。它们的花粉粒呈豆形、两侧对称、异极、无萌发孔,中间部分的表面具稠密的条状雕纹,两端的为皱波状雕纹。两种花粉的雕纹有些区别。兰花蕉科花粉形态特征特别,不同于姜国其他7科的花粉,属特殊的花粉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湖北省泽泻科、水鳖科、眼子菜科及茨藻科11属29种1变种1变型植物(另加采于湛江的软骨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泽泻科植物花粉具多个圆形萌发孔,外壁表面为小刺状纹饰;茨藻科植物花粉具远极单槽,表面为绉波状纹饰;眼子菜科及本文研究的水鳖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分别具网状和小刺状饰纹饰。1.茨藻科植物花粉最原始,泽泻科花粉较进化,眼子菜科花粉较水鳖科花粉进化;2.泽泻属与泽苔草属花粉较慈姑属花粉原始;3.鞘叶眼子菜亚屈花粉较眼子菜亚属的花粉处于更高演化阶段;4.多孔茨藻花粉在该科中最原始。本文工作尚对易变形水生植物花粉形态研究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若干悬钩子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少风  叶居新 《植物研究》1996,16(4):463-466
蔷微科悬钩子属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花粉形态的特征,探讨了植物花粉形态特征与外部形态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榴科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石榴科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石榴科的种及变种间的花粉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讨论了石榴的种下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产杜英科3属28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对其中15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杜英科花粉属于小型花粉,3孔沟,沟达极区,内孔横长,在光学显微镜下外壁光滑,外壁内外层分层不明显,两层近相等,3属很难区分;在扫描电镜下,杜英属花粉外壁纹饰分为颗粒状、皱网状和穴状或穴网状三种类型,猴欢喜属花粉外壁纹饰仅有皱网状一种类型,两届难以区别;而文丁果届具有明显的网状纹饰,与另外两属有明显区别。在本科中花粉演化趋势之一可能是向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在花粉形态上与椴树科区别明显,支持将杜共科作为独立的科。同时,花粉形态特征还显示了与大风子科、红树科等的部分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娃儿藤属(萝藦科)植物花粉器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对我国萝藦科(Asclepiadaceae)娃儿藤属(Tylophora)17种植物的花粉器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着粉腺的形态有4种类型:长圆形、近方形、三角形和倒立三角形。花粉块的形态有3种类型:球形、长球形和超长球形。花粉块柄的长度、着粉腺和花粉块的形态和大小在种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可作为区分种的辅助特征,对娃儿藤属植物的分类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科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少数种类用透射电镜)对猕猴桃科Actinidia- ceae(按照Cronquist 1981和Dahlgren 1983的概念)的猕猴桃属Actinidia(15种)、藤山柳 属Clematoclethra(5种)和水东哥属Saurauia(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并与山茶科 Theaceae(7属9种)和山柳科Clethraceae(1属1种)的花粉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花粉的 资料,并综合分析有关的外部形态、胚胎和化学方面的特征,讨论了猕猴桃科的范围,以及这个 科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中国锦葵科15属22种、2变种、2变型及外类群椴树科华椴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分析,其中7属9种、2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光学显微镜观察报道,8属10种、1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扫描电镜观察报道,为该科植物的科下分类阶元(族、亚族、属)的划分及其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花粉形态学依据。结果显示:(1)中国锦葵科15属植物的花粉粒均较大,圆球形,直径约54.4~211.5 μm,表面具刺状纹饰,具散孔或孔沟;其演化趋势为从中等大小、3孔沟、具基部膨大的短尖刺的花粉向体积增大、多散孔、具基部平的长刺(有时具二型刺)的花粉演化。(2)锦葵科花粉的形态特征在科、族、亚族和属的划分上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从花粉形态特征角度支持将锦葵科植物划分为4个族。翅果麻属和木槿族成员曾被放入木棉科中,但本研究表明翅果麻属和木槿族的花粉形态符合锦葵科的特征而与木棉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认为宜将这2类群归于锦葵科,并将翅果麻属放到木槿族中。(3)花粉学证据支持棉族和锦葵族具较紧密的亲缘关系,锦葵族中的苘麻亚族可能是该科最原始的类群,梵天花族可能比木槿族更进化。  相似文献   

11.
三尖杉科的花粉形态及其外壁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描述了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三尖杉科花粉特征,并对三尖杉属种间的花粉特征进行了对比。据此,笔者支持在三尖杉属内建立篦子三尖杉组Sect.Pectinatae L.K.Fu和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的意见。根据花粉形态特征,本文讨论了三尖杉科的范围和分类位置,同时对比了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花粉的异同。花粉形态特征说明两科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三尖杉科  相似文献   

12.
滇桐属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桐属(Craigia w.w.Smith & W.E. Evans)植物的生殖器官与花粉的形态都比 较特殊,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究竟应将它归入梧桐科(sterculiaceae)还是椴树科 (Tiliaceae),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为了帮助澄清这个问题,本文在过去研究中国 梧桐科花粉形态的基础上,从花粉形态的角度进行探讨,对滇桐属的花粉以及椴树科的椴属 (Tilia)、海南椴属(Hainania)、蚬木属(Excentrodendron)等4属16种花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 和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滇桐属花粉与椴树科3个属的花粉在形状、极性、 萌发孔位置及其形状结构(包括孔室的形状)、表面纹饰等方面都有差异,但与梧桐科的苹婆 属(Sterculia)、梭罗树属(Reevesia)等的花粉形态比较接近,而且滇桐属的花的形态与苹婆属等的也很相似,因此我们认为把滇桐属置于梧桐科内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芸香科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炳仑 《植物研究》1987,7(3):11-56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对我国21属52种2变种芸香科(Rut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地观察研究,其中对6属6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具沟孔,是花粉单类型的科之一。根据萌发孔的数目和外壁纹饰特点,本文将芸香科的花粉分为具3孔沟和4-6孔沟两个花粉类型,并根据各属花粉形态特征,作出了花粉形态分属检索表。此外,本文还对花椒(Zanthoxylum L.)和Fagara两属的合并问题及花椒与吴茱萸(Evodia Scop.)两属之间的亲缘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柽柳科(Tamaricaceae)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观察了中国柽柳科(Tamaricaceae)4属2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中国柽柳科植物花粉为三沟类型,无三拟孔沟类型,形态及外壁雕纹属间差异明显。根据花粉资料,探讨了属间的进化关系和分类地位及本科植物花粉外壁的演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炳仑 《植物研究》1984,4(2):87-102
本文对我国8属22种3变种的瑞香科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本科花粉具散孔,花粉形态属于单类型。根据纹饰特点,本文将瑞香科花粉分为具瘤状纹饰和具网状一巴豆型图案两个类型。另外,还对巴豆型图案和本科在被子植物中的系统位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泽泻科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泽泻科11属27种代表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系统描述了该科及各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基础上,将泽泻科植物的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少果泽苔草型、慈菇型和泽泻型。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并依据泽泻科植物祖先类群的花粉具有船形、具单沟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明显的刺状纹饰、覆盖层完整无通道等特征,作者认为泽泻科植物花粉形态的如下演化趋势是明显的:由船形演化为卵球形、球形和多面体球形;由单沟萌发孔经过一无孔的中间类型演化为散孔类型;孔膜由光滑演化为具颗粒和小刺;萌发孔不内陷进化到内陷;花粉粒外壁的刺状纹饰逐渐过渡为颗粒状纹饰或者消失,以及覆盖层由无通道到具细通道和通道。  相似文献   

17.
大风子科13个种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大风子科 9属 1 3个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花粉形状长球形或圆球形 ,除大风子属 (Hydnocarpus)萌发孔为三拟孔沟 ,其余均为三孔沟 ;外壁纹饰在不同属、同属不同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 ,基本上可分为粗网状、细网状、穿孔状、穴状4种类型。研究认为花粉形态对于该科与近缘科以及属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天胡荽亚科和变豆菜亚科的5属30种和2变种的花粉形态。研究表明,这两亚科有 6种花粉类型,两亚科的花粉类型不相同但各自有相对的一致性,说明它们是两个自然类群;花粉形态的证据还说明了马蹄芹属归于天胡妥亚科的正确性等。  相似文献   

19.
野外调查火红拟孔蜂采访植物种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火红拟孔蜂采访植物及雌蜂腹毛刷上携带花粉的形态.结果表明该蜂采访植物有20多种,其中蜂体携带花粉种类有14种,还有7种未能确定到种;远多于直接观察到采访的植物(10种)种类.蜂体花粉包括蒺藜科、豆科、藜科、旋花科、百合科、胡颓子科等,花粉形态长球形、近球形、三角形、扣合状等4种类型;纹饰包括网状、穴状、条纹状、颗粒状、脑纹状 5 种纹饰类型.蜂体花粉中的比例以四合木最大;说明对濒危植物四合木的异花授粉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樟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樟科植物为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重要组成成分,我国约有20属420余种。过去对于樟科花粉形态的研究仅限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载,以台湾学者王仁礼的研究最为全面,共记载了台湾产14属40余种的花粉形态。本文作者以国产樟科为主,应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对该科花粉形态进行了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共观察记载了22属150余种,对各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均进行了描述;首次报道了樟科花粉有小穿孔的存在,并依据花粉的形状、外壁纹饰及小穿孔存在与否将樟科花粉划分为7个类型,即:1.厚壳桂型(Cryptocarya,Neocimamomum);2.檬果樟型(Caryodaphnopsis);3.木姜子型(Litsea,Lindera,Neolitsea);4.月桂型(Laurus);5.鳄梨型(Persea,Machilus,Syndiclis,Nothaphoebe, Beilschemiedia,Phoebe,Alseodaphne,Octea);6.檫木型(Sassafras,Cinnamomum,Umbellularia,Actinodaphne,Dehaasia);7.无根藤型(Cassytha)。文中还讨论了樟科花粉的多样性、有关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问题以及同邻近的肉豆蔻科、莲叶桐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