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0-2006年的载文特点,了解该刊的编辑质量和期刊论文的学术水平,为进一步办好刊物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期刊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与手工检索,统计2000-2006年出版的<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所载论文的多项文献定量指标.结果:<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7年总载文量为968篇,期均篇数为34.6篇,篇均页数为3.1页.在栏目中,研究论文发文数量最多,占总发文量的66.22%.在引文统计中,含引文文章逐年增加,2004-2006年引文率为100%,英文引文条数很高,平均占76.52%.在文章时滞统计中,最长为510 d,最短为60 d,平均为196.5 d.在基金资助文章统计中,受资助级别越来越高,获资助篇数越来越多,最多是2005年,为97篇.在作者职称和学位统计中,作者的级别越来越高.在作者分布统计中,北京作者人数最多,有162人,占16.74%.结论:<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所载文献质量较高.该刊不仅是我国生理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2.
以《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2009年刊载的学术论文数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近五年的载文、作者、被引、出版时滞等数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005~2009年《亚热带植物科学》总载文量为463篇,期均发文23.2篇,每篇页数为3.60页。其中,基金资助论文数277篇,基金论文比为59.83%。研究报告是该刊重点栏目,论文篇数占载文量的71.92%,且比重正在加大。论文的出版时滞最长为400 d,最短20 d,平均170.6 d。对该刊论文作者的分析表明,作者合著率较高,为86.18%,但核心作者发文量不多,且其论文质量有待提高。为此,文章对今后编辑工作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2009年刊载的学术论文数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近五年的载文、作者、被引、出版时滞等数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005~2009年《亚热带植物科学》总载文量为463篇,期均发文23.2篇,每篇页数为3.60页。其中,基金资助论文数277篇,基金论文比为59.83%。研究报告是该刊重点栏目,论文篇数占载文量的71.92%,且比重正在加大。论文的出版时滞最长为400 d,最短20 d,平均170.6 d。对该刊论文作者的分析表明,作者合著率较高,为86.18%,但核心作者发文量不多,且其论文质量有待提高。为此,文章对今后编辑工作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4种生理类中文核心期刊载文与引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4种生理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办刊现状,分析本刊的不足,旨在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4种生理类中文核心期刊进行载文和引文分析.结果:<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年载文量高于<生理学报>和<生理科学进展>,但低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基金论文比为61.6% ,低于其他3种杂志;影响因子呈递增趋势,但仍低于其他3种杂志;期刊被引篇数和总被引频次与<生理学报>和<生理科学进展>基本持平,但低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高频次被引文献所占比例为50%,高于其他3种杂志.结论:<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自创刊以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同时也应看到与其他同类期刊相比在基金资助率和影响因子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还应争取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西北植物学报》2004~2006年载文来源基本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北植物学报》2004~2006年载文来源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西北植物学报》自2004年以来,投稿量逐年增加,稿源的地区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所载论文第一作者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达55%,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30.8%,40岁以下作者占76.4%,刊发论文的作者合作率达97%,论文项目的机构协作率达57%,基金论文达91%,学报影响因子逐年提高,2006年达到0.863.说明《西北植物学报》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载文的作者具有较深厚的学术研究底蕴和较高的研究水平,论文能及时而真实地反映我国植物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和研究水平,载文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亚热带植物科学》论文的学术质量与特色提供量化依据,以2005~2009年该刊所载论文的引文数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分析了期刊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自引率、赖普斯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近5年来,期刊论文引文率86.61%,篇均引文11.83条;引文类型以期刊和图书为主,分别占总引文量的80.66%和16.67%,中文文献占绝大部分,期刊自引率仅0.99%,普赖斯指数38.13%。与同领域核心期刊比较,该刊作者群掌握信息能力稍低。此外,自引率偏低,表明期刊所载论文研究的连续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严陶韬  薛建辉 《生态学报》2021,41(19):7879-789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众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2009-201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WOS(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论文的数量及被引情况、载文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并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论文的作者合作、合作机构、国家(地区)合作和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2009-2018年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17035篇,其中CNKI收录文献13365篇,WOS收录文献3670篇;年度发文总量以及WOS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CNKI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于2009年发表在《生物多样性》上的"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WOS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于2011年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的"TRY-a global database of plant traits";朴世龙教授、骆亦其教授和唐志尧教授等是基于WOS文献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王得祥教授、马克平研究员和张文辉教授等基于CNKI文献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主要作者;WOS文献与CNKI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均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相关科研院所;与中国合作的国家或地区共有106个,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生态学报》和Global Change Biology分别是该领域中文和外文文献的重要期刊载体;基于WOS文献的研究热点为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及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基于CNKI文献的研究热点为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研究。上述研究结果从收录论文的角度,定量、客观、科学地描述了2009-201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状况及研究热点,以期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并为相关领域学者凝练研究动向和科学问题等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国真菌学杂志》创刊以来的刊发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了解期刊发展态势,为期刊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中国真菌学杂志》创刊以来(2006~2012年)的刊发论文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载文量、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网络传播趋势等,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杂志创刊8年以来(2006~2012)共出版42期,共发表论文843篇,期均载文20篇,年均载文120篇,载文量基本稳定。论文被引频次逐渐上升,截止2013年6月9日,单篇论文最高被引频次42次,被引频次超过4次的文献达169篇,占总载文量的20.05%。杂志复合总被引及综合总被引均明显上升,综合影响因子也偏稳定,较创刊初期略有上升,但自引率有上升趋势。论文主要来源于主编、副主编及编委会成员所在单位,仍较局限。真菌疾病诊治基础医学及中医药学研究是未来的热点,值得重视。结论《中国真菌学杂志》创刊8 a来发展喜人,基本覆盖了国内重要的真菌学研究机构,期刊发展潜力较大,但期刊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生态科学》近年的发展情况, 论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等统计研究近年生物学期刊发文及《生态科学》出版数据状况; 重点分析2011 年-2016 年《生态科学》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变化, 包括可被引文献量、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学科排序、复合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互引指数、WEB 下载量; 统计《生态科学》期刊的载文量、主要学科发文及出版文献的主要作者机构分布情况。最后简要地从加强期刊宣传、发挥编委会功能、构建高效编辑团队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期望进一步提高《生态科学》期刊的影响力, 实现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近十年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刊载的基金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评价该杂志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9~2008年的载文、基金论文率、基金资助级别、作者所在区域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载文及基金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地方机构的基金数目在后五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北京、浙江、天津地区为杂志重要来源。结论: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具有较好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number of retracted scholarly articles has risen precipitously in recent years. Past surveys of the retracted literature each limited their scope to articles in PubMed, though many retracted articles are not indexed in PubMed. To understand the sco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tracted articles across the full spectrum of scholarly disciplines, we surveyed 42 of the largest bibliographic databases for major scholarly fields and publisher websites to identify retracted articles. This study examines various trends among them.

Results

We found, 4,449 scholarly publications retracted from 1928–2011. Unlike Math, Physics, Engineering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percentages of retractions in Medicine, Life Science and Chemistry exceeded their percentages among Web of Science (WoS) records. Retractions due to alleged publishing misconduct (47%) outnumbered those due to alleged research misconduct (20%) or questionable data/interpretations (42%). This total exceeds 100% since multiple justifications were listed in some retraction notices. Retraction/WoS record ratios vary among author affiliation countries. Though widespread, only miniscule percentages of pub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years, countries, journals, or disciplines have been retracted. Fifteen prolific individual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all retractions due to alleged research misconduct, and strongly influenced all retra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number of articles retracted per year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19.06 from 2001 to 2010, though excluding repeat offenders and adjusting for growth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decreases it to a factor of 11.36.

Conclusions

Retracted articles occur across the full spectrum of scholarly disciplines. Most retracted articles do not contain flawed data; and the authors of most retracted articles have not been accused of research misconduct. Despite recent increases, the proportion of published scholarly literature affected by retraction remains very small. Articles and editorials discussing retractions, or their relation to research integrity, should always consider individual cases in these broad contexts. However, better mechanisms are still needed for raising researchers’ awareness of the retracted literature in their fiel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反映国内甲真菌病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1981~2011年国内甲真菌病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出有效文献826篇;年文献量变化呈早期较少随后出现高峰,继而进入稳定期的发展趋势;主要的产文省市为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和山东,共发表文章398篇,占总文献量的48.18%;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发文46篇,占全部文献的5.57%;发文3篇及以上的第一作者共37人,共计发表论文154篇,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4.48%;《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和《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是甲真菌病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合作度为3.01,文献合著率为73.24%;主要研究内容为甲真菌病治疗疗效观察,相关文献共423篇,占总文献量的51.21%;署名为基金论文的文献45篇,占所有文献的5.45%。结论我国甲真菌病研究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地区间科研实力存在较大差异,基础研究较薄弱,研究者间的合作尚需加强,基金资助力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严欢欢  肖娟  杨永清 《广西植物》2017,37(5):661-674
雌雄异株植物是研究植物性别的理想材料,同时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综述了雌雄异株植物相关研究的进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WOS)平台的SCI-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有关雌雄异株研究的文献数据,从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国家与机构、核心作者和高引论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借助CitespaceⅢ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雌雄异株植物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总结了雌雄异株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结果表明:WOS数据库中,雌雄异株植物研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就发文总量来看,发文前五的国家为美国、日本、加拿大、英格兰和中国。其中,美国发文量占比为31.03%;中国科学院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占比3.36%,其次为牛津大学(2.613%),多伦多大学位列第三(2.427%);中国,巴西和印度三国,西班牙马萨里克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两个研究机构近5年来在该领域发文增量较快。论文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和遗传学等学科。载文量前十位的期刊累计载文占比高达24.13%,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占总发文量的6.07%,其次为Evolution(2.80%),Annals of Botany(2.52%)排名第三。发文最多的作者为捷克科学院的VYSKOT B,发文占总数的2.57%,高引论文大多出自美国学者之手。从CNKI数据库看,西华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发文数量位列前三,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生命世界》,占总发文量的3.00%。综合Web of Science和CNKI两大数据库的文献来看,青杨和番木瓜作为研究雌雄异株植物的模式植物,近年发文较多。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雌雄性别决定,繁殖代价,雌雄个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杂志英文版生命科学辑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在2009年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贯彻“关注学科前沿,促进学术交流”的编辑出版方针,刊发了5个前沿学科专题,包括基因组学研究,非编码RNA与RNA组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表观遗传学,干细胞——从分子病理到临床应用,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使刊物从形式到内容都展现了一个新的水平.以此为标志,刊物正站在一个前进的新起点,以全新的态势开始其发展的新里程.就此对已发表的一些重要学术论文作一简要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The year 2010 marks the sixtieth anniversary for the publication of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journals,and meanwhile th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 took a new name as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SCLS in short).Simultaneously,it has been reformed to make a new start for this journal in its long history.The journal has appeared with a new face to the readers and authors in both the novel publishing style and the highly qualified articles.An extensive review was given to the journal’s specific progress in the year 2010 by highlighting some of the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口涡虫属三新种(扁形动物门,大口虫目,大口虫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报道中国广东地区生活于淡水的大口涡虫属3新种:即中国大口涡虫Macrostomum sinensis sp.nov.;针大口涡虫M.acus sp.nov.;钝大口涡虫M.obtusa sp.nov..对其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所有标本保存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基于CSCD的盐生植物研究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477篇)为主线,以维普、万方和CNKI数据库(3329篇)为基础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盐生植物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文献的年代、机构、作者、来源期刊、学科类别、高被引论文和文献的关键词这7个方面,对盐生植物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研究现状进行总体回顾与评价。全面概括、总结和分析该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区域、内容、技术和方法,优秀人才、领先机构和主要团队,揭示中国盐生植物研究的进展情况。结果表明:1956年有盐生植物论文发表,2007年文献总量340篇为最高记录;在CSCD,1991年有盐生植物论文发表,至2011年62篇为最高,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在盐生植物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引领该研究方向的4个主要科研团队,分别是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大学。盐生植物的研究呈现明显的地域相关性,热点地区包括新疆、山东、北京、南京、东北、内蒙古、宁夏、兰州等地。盐生植物研究热点是:耐盐性(耐盐机制)、盐胁迫、盐碱地、基因克隆、土壤盐分、植物生长、开发利用、渗透调节、生理指标、种子萌发、脯氨酸、基因工程(基因表达)和植物群落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福建省医疗机构科技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工具MEDLINE收录情况,以评价福建省各医疗机构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方法对2001-2010年MEDLINE收录的福建省医疗机构科技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10年MEDLINE一共收录福建省医疗机构科技论文1385篇,包括中文文献908篇,英文文献477篇,国内刊物发表文献1085篇,国外刊物发表文献300篇,其中美国、英格兰、荷兰位列国外出版刊物前三;发文机构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位列前三;发文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厦泉漳医疗事业发达地区,地区分布不均衡;论文合作率达98.3%,论文合作度达5.21.结论:近10年来,福建省医疗机构科研水平发展总体处在上升的趋势,但地区分布不平衡,且外文文献和国外刊物发文文献所占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19.
刘雨芳 《昆虫知识》2016,(3):648-659
【目的】分析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国际科研SCI文献,客观地呈现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国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3—2015年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文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结果】在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中共检索到2003—2015年转Bt基因抗虫水稻文献291篇,被引频次3 475次,291篇文献来源于1 057位作者,分属41个国家的270个机构,来源出版物137个。涵盖了农学、昆虫学、植物科学等36个研究方向。【结论】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呈现增强趋势,在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领域,中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IF) is generally accepted to be a good measurement of the relevance/quality of articles that a journal publishes. In spite of an, apparently, homogenous peer-review process for a given journal,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country affiliation of authors from developing Latin American (LA) countries affects the IF of a journal detrimentally.

Methodology/Principal Findings

Seven prestigious international journals, one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and six serving specific branches of science, were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ir IF in the Web of Science. Two subsets of each journal were then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author''s affiliation on the IF. They comprised contributions (i) with authorship from four Latin American (LA) countries (Argentina, Brazil, Chile and Mexico) and (ii) with authorship from five developed countries (England, France, Germany, Japan and USA). Both subsets wer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rticles with authorship from one country only and collaborative articles with authorship from other countries. Articles from the five developed countries had IF close to the overall IF of the journals and the influence of collaboration on this value was minor. In the case of LA articles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on (virtually all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was significant. The IFs for non-collaborative articles averaged 66% of the overall IF of the journals whereas the articles in collaboration raised the IFs to values close to the overall IF.

Conclusion/Significance

The study shows a significantly lower IF in the group of the subsets of non-collaborative LA articles and thus that country affiliation of authors from non-developed LA countries does affect the IF of a journal detrimentally. There are no data to indicate whether the lower IFs of LA articles were due to their inherent inferior quality/relevance or psycho-social trend towards under-citation of articles from these countries. However, further study is required since there are foreseeable consequences of this trend as it may stimulate strategies by editors to turn down articles that tend to be under-ci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