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省鸟类新记录——红腹锦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1月22日,在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泗交林场发现了野生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经考证,属于山西省鸟类新记录。泗交林场位于中条山脉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9′~111°30′,北纬34°58′~35°13′,海拔700~1583m,区域面积29720.6hm2。境内年均气温12.9℃,最高月平均气温32.4℃,最冷月平均气温-7.7℃,全年降水650mm以上,年无霜期200d左右。本次发现红腹锦鸡的地点为泗交林场的柳仙洞管护站七峪东池林地内,海拔1150~1450m,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r)、槲栎(Quercus aliena)、辽东栎(Q.l…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82~1987年的4~9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的种群数量作了初步观察。本区位于吕梁山中段(东经111°21′~111°33′,北纬37°45′~37°55′。面积10,443.5公顷),其自然概况见刘焕金等(1986),本文不另赘述。一、迁徒季节长尾山椒鸟六年(1982~1987)迁徙情况是:每年迁来本区的时间最早为4月17~23日,其年间差别1~6天,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22~28日,年间差异为1~6天。种群居留期158~159天;迁离后的间隔期为206~207天。种群此地的居留时间相对稳定。二、种群数量的年变动逐年数量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3月5日16:30时在河南三门峡市天鹅湖湿地的双龙桥(111°08′E,34°46′N,海拔330 m)附近湖边发现1只灰色的雁混杂在大天鹅(Cygnus cygnus)群中一起取食。该灰色雁头顶部白而头后有两道黑色条纹,喉部白色延伸至颈侧(图1),查阅相关工具书(约翰×马敬能等2000),鉴定为斑头雁(Anser indicus)。观察期间发现该个体还飞到青龙湖大坝附近浅滩上取食和休息。3月6日继续在双龙桥附近观察到1只斑头雁,推测应为同一个体,至3月7日以后再也没有观察到斑头雁。根据郑光  相似文献   

4.
长光照诱导红腹锦鸡当年雌鸡冬季繁殖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属鸡形目 ,锦鸡属 ,俗称锦鸡、金鸡 ,分布于我国北起宁夏固源 ,南到广西贺县 ,西至四川宝兴 ,东到湖北宜昌 ,即 :东经 10 2°40′~111°2 0′,北纬 2 4°39′~ 36°0 0′范围内 (余志刚等 ,1997)。红腹锦鸡为我国特产珍禽 ,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因其羽色绚丽多姿、雍容华贵而著称于世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也是具有开发前景的特禽养殖新品种。已有的记述表明 ,红腹锦鸡雏鸡在第 2年 4~ 5月开始产卵 ,但是对此期间红腹锦鸡 1龄雌鸡的解剖观察发现 ,其卵巢尚未充分发育(吴至康 ,1991) ,还不…  相似文献   

5.
孙丹萍  刘玉卿  梁艺馨  杨建敏  姚孝宗 《动物学杂志》2016,51(3):383,448-383,448
正2013年7月9日,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老君山主峰西侧追梦谷(33°45′26″N,111°38′33″E,海拔830 m),进行蜻蜓多样性专项调查时,偶遇当地村民手中抓着两只漂亮的小鸟。经过仔细观察和辨认,鉴定为红胸啄花鸟(Dicaeum ignipectus),一雌一雄。我们将其带回"河南省林业厅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精心喂养。两只红胸啄花鸟标本现保存于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野生动物标本馆。经过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郑光美2011)、《中国鸟类分布名录》(郑作新1976)、《中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的罗山县境内(114°18′~114°30′E,31°28′~32°09′N),2019年5月12日上午,保护区鸟类环志站技术人员在七里冲保护站进行鸟类环志时,捕获1只小型鸟类,捕获地生境为荒废农田边的灌丛林(114°14′25″E,31°02′40″N,海拔125 m)。该鸟整体呈深蓝色,头顶及背部灰蓝色,颏部和喉部蓝黑色,胸部棕黄色并向喉部形成一小的倒三角形的凸起,两胁淡橙褐色,下体整体灰白色,嘴黑色,  相似文献   

7.
2004年4月4日笔者在呼和浩特市第三苗圃(40°48.445′N,111°433.49′E)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于15:40左右在东侧靠近东墙的灌丛中发现两只体长约30cm的类似灰斑鸠的鸟,在距其约8m的地方,通过8×40倍双目望远镜观察发现:通体粉褐色,头部灰褐色;后颈具宽阔的黑色领圈,其上杂以珍珠  相似文献   

8.
2015年7月26日在湖南省衡东县四方山国有林场仙妃洞(26°58′25″N,113°3′23″E,海拔463 m)进行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时通过雾网采集到一只蹄蝠标本(HUNNU15SF42,雌性),2016年7月28日在该处调查时通过同样的方法又采集到一只蹄蝠标本(HUNNU16SF21,雄性),两只蝙蝠体型中等,头体长分别为66.46 mm和69.19 mm,颅全长分别为22.14 mm和21.88 mm,齿式为1.1.2.3/2.1.2.3=30。带回实验室经过形态对比和Cyt b基因序列鉴定,确认这两只蹄蝠为蹄蝠科(Hipposideridae)蹄蝠属(Hipposideros)中蹄蝠(Hipposideros larvatus),属于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脊椎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红嘴山鸦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建勇  韩团元 《生态学杂志》1996,15(5):27-30,40
红嘴山鸦(Coraciapyrrhocorax)又称红嘴乌鸦,为典型的山地鸟类。有关该鸟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在国内见有寿振黄(1936)、郑作新(1963)、赵正阶(1985)、刘焕金(1987)等。但资料较零星。1985~1991年的3~12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红嘴山鸦的繁殖生物学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 工作区概况及方法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地处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东经111°22′~111°33′,北纬37°45′~37°55′,全区总面积为103×105hm2,主峰孝文山海拔2830m,其地质、地貌、森林、植被、气候、农作物等见文献[1]。…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发现大足鼠耳蝠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春  吴毅  陈忠 《兽类学报》2006,26(2):211-212
在2004年的海南岛野外调查中,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吊罗山(N18°43′~18°58′,E109°43′~110°03′)和海口市(N19°57′~20°05′,E110°10′~110°23′)火山口地区的洞穴中分别采集到26只和1只大足鼠耳蝠(MyotisrickettiThomas,1894)标本,其外形测量值如表1。本次采集到的标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3月23日,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贝母坪(30°53′45.59″N,102°58′52.10″E,海拔3 330 m)的灌木丛中发现2只麻雀,并拍摄到其中1只。经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郑光美2017),确认该鸟种为黑胸麻雀(Passer hispaniolensis),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雀科(Passeridae),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6月 15日笔者在河北省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 (38°2 3′5″~ 38°33′4 4″N ,117°18′15″~ 117°38′17″E)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 ,于下午17:4 0左右在南大港农业发展公司大院西侧的榆树 (Uimuspumila)上发现一只体长约 4 0cm的鸟 ,体似鸦 ,尾似鹊。在距其约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关帝山鸟类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帝山地区是世界珍禽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关于这一带的鸟类前人考察甚少。1980—1984年3月,我们对该区的鸟类垂直分布逐月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自然概况关帝山地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地处方山和交城两县交界。东经111°22′—111°33′,北纬37°45′—37°57′,调查区最低海拔为1,150m(麻地会),主峰关帝山(又名孝文山)为2,830m。本区主要植被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云杉(Picea meyeri P.wilsonii)及杨(Populus spp.)、桦(Betula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至11月,在调查河南省洞栖蝙蝠过程中,分别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沙窝镇胡山水库引水渠(N31°41′,E115°04′)、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山太白顶桃花洞(32°23′N,113°16′E)、洛阳市栾川县伏牛山龙峪湾矿洞(N33°42′,E111°45′)3地观察到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并各捕获1只个体共3只,对其外形和头骨特征进行了测量、描述,与其他地区的大菊头蝠进行了比较,经鉴定为大菊头蝠华南亚种(R.luctus lanous).标本现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本文还探讨了大菊头蝠在河南省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3~2005年和2007年4月份在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小黄鱼产卵场分布和产卵场环境特征等.结果表明,目前小黄鱼产卵场范围较过去有扩大,范围已经扩展到外海海域,产卵场可分为黄海南部产卵场和东海产卵场;其中黄海南部产卵场主要集中在33°00′~34°00′N,122°30′~124°00′E,产卵场最适水温范围为9.65~12.17℃,最适盐度范围为32.25~34.54,最适水深范围为29.74~76.49m;东海产卵场主要集中在30°30′~31°00′N,124°00′~125°00′E海域和30°30′~32°30′N,125°00′~126°00′E海域,产卵场最适水温范围为10.13~16.64℃,最适盐度范围为32.50~34.37,最适水深范围为40.23~85.61m;黄海南部和东海产卵场水温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小黄鱼产卵场较过去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过度捕捞等扰动因素的影响下,小黄鱼对环境适应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4年夏季、2016年夏季与2017年夏季3个航次的黄海近岸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采用服从Tweedie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GAM),对黄海近岸海域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短吻红舌鳎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海州湾(34°00′—35°18′ N,119°30′—121°30′ E)、苏北浅滩(32°18′—34°00′ N,120°18′—122°00′ E)海域范围内,而山东半岛南部海域(34°42′—36°48′ N,119°30′—122°00′ E)鱼卵数量较少。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及海水表层温度均显著相关,与海水表层盐度、表层叶绿素a相关性不显著;其最适水深、海水表层温度、海水表层盐度、表层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15~26 m、29~32 ℃、22~25和0.10~3 mg·m-3。短吻红舌鳎产卵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总体上其产卵场分布较为稳定,但表层温度较高的年份可能存在北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青藏高原通泉草科(Mazaceae)肉果草属(Lancea)粗毛肉果草(Lancea hirsuta Bonati)新分布。该种分布于西藏八宿县(30°12′3.8″N,97°16′48″E)、西藏林周县(30°4′58.8″N,91°16′48″E)、西藏当雄县(30°32′24″N,91°20′24″E)和青海杂多县(33°4′48″N,95°9′36″E),该次发现将中国该种自然分布区扩大到西藏、青海等地,海拔分布也增加至4 300m。凭证标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HNWP)。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1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30°34′42″N,118°41′47″E)和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镇(30°21′26″N,118°30′11″E)的针阔混交林采集到3只麝鼩属小型兽类。3只个体体型较小,体重11~14 g;背毛灰褐色,腹部毛色稍淡;尾短而粗壮,上下异色,基部2/3散生稀疏的长刚毛,这些特征与台湾灰麝鼩(Crocidura tanakae)描述一致。基于Cyt b全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这3号标本与从GenBank下载的台湾灰麝鼩(GenBank登录号KX946002~KX946006、AB175080、AB175081)构成单系群(支持率为100%)。这3号标本Cyt b全序列与台湾灰麝鼩地模标本(GenBank登录号AB175080、AB175081)的遗传距离在0.76%~0.85%之间。基于以上结果,确定这3号标本为台湾灰麝鼩,这是该物种在安徽省的首次发现,也是其在华东地区的首个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19.
2016年9月28日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斯木扎景区(27°49′34.89″N,91°43′44.77″E,海拔2 830 m)发现一群约20~30只猕猴。通过比较几种猕猴属物种的照片和相对尾长值,并查阅相关文献,确认其为藏南猕猴(Macaca munzala),这是该物种在中国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20.
柳鹏飞 《动物学杂志》2021,56(2):213-213
正2011年5月6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公园(35°32′46″N,106°40′10″E,海拔1 294 m)内发现乌鸫(Turdusmerula)繁殖巢一个,巢营于一高大柳树上,巢距地面高4.2m,巢中4只雏鸟即将出飞。2016年5月1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十八里铺村(35°61′02″N,106°06′91″E,海拔1 987 m)发现并记录到乌鸫雄性个体1只,生活环境为村庄。2018年5月25日,在该县黄家峡村(35°63′48″N,106°19′86″E,海拔223 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