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镇痛方法对盆腔手术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并与传统术后镇痛法进行比较,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将60例行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患者为术后根据临床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Ⅰ组,n=20);第Ⅱ组患者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组(Ⅱ组,n=20);第Ⅲ组患者为芬太尼静脉镇痛组(Ⅲ组,n=20);观察麻醉前30min、手术后30min、2h、24h、48h和72h六个时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术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术后24h达峰值。比较血清IL-6、IL-8、IL-10浓度变化,Ⅱ和Ⅲ组抑制这3种细胞因子释放的能力明显强于Ⅰ组(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模式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炎性直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检测血清、胸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良性胸水患者和40例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IL-6、IL-8水平,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IL-8水平。结果:良性胸水组及恶性胸水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恶性胸水组比较,良性胸水组胸水及血清中IL-6、IL-8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良性胸水组IL-6、IL-8的胸水/血清比值也显著高于恶性胸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及血清中IL-6、IL-8的检测对良、恶性胸水患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8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8(IL-8)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IL-8不同基因型与胃癌、食管癌、乳腺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哮喘、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IL-8基因多态性与上述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变应性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入选者血清中的IL-27、IL-17以及IL-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中IL-27、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中的IL-27和IL-17呈负相关关系(r=-0.372,P=0.035),IL-27和IL-10呈正相关关系(r=0.524,P=0.026),而IL-17和IL-10无相关关系(r=0.519,P=0.318)。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中IL-27和IL-10呈低表达,而IL-17呈高表达,IL-27可能对IL-17和IL-10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肠道菌群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6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SP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收治的9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含量,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关系。此外,将研究组患者按照治疗后临床转归情况的差异分为好转组60例及恶化组3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IL-18、IL-23、IL-33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好转组年龄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均低于恶化组,且机械通气与长期卧床人数占比均低于恶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机械通气、长期卧床以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均是SP患者治疗后恶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P患者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且随着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的升高,患者临床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试验以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针刺早期干预高血脂症在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预防高质血症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FeCl3化学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法,将高脂血症大鼠造成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电针术前干预及脑缺血后全程治疗,通过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脑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值有下降。结论:电针治疗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过度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减轻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反应,尤其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晚期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肝细胞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员骨髓标本,制备总RNA、反转录反应、聚合酶链反应及PCR产物电泳检测等过程的测定两组患者IL-1β、IL-6、SCF、TPO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IL-1β、IL-6、SCF、TP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发患者、复发患者及移植患者的IL-1β、IL-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移植组SCF水平显著低于初发组和复发组(t初移=4.967,t难移=5.169,P<0.05);初发组TPO显著高于复发组和移植组(t初难=4.736,t初移=3.568,P<0.05)。结论: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肝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水平表达升高,在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肠道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影响,了解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72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奥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血清TNF-α、IL-8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和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UC疗效显著,并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8和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临床分期以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MM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对比不同Durie-Salmon分期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h17、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h17、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分析Treg、Th17、Treg/Th17及血清IL-6、IL-10与MM患者Durie-Salmon分期、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III期组高于II期组,II期组高于I期组(P<0.05)。有效组治疗后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水平及血清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无效组高于有效组(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及血清IL-6、IL-10水平与MM患者Durie-Salmon分期呈正相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Th17水平与MM患者的Durie-Salmon分期、治疗效果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Treg、Treg/Th17水平及血清IL-6、IL-10水平与MM患者肿瘤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可对MM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起到一定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肖文辉  钟荣钟  林洁  彭耀金 《生物磁学》2011,(13):2525-2527,2531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促Th2的分子IL-4、IL-2与IL-10的水平,探讨IL-2/IL-10在妊高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未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妊娠组,2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组,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4水平(0.53±0.04)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升高至(0.91±0.03)pg/ml(P〈0.05),妊娠高血压组IL-4水平(0.67±0.35)pg/ml升高但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2水平(0.41±0.05)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2水平升高至(0.82±0.11)pg/ml(P〈0.01);妊娠高血压组IL-2水平高达1.57±0.22(pg/m1)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IL-10水平(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2/IL-10比值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比值。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分泌异常且诱导Th2细胞产生的IL-4降低,打破Th1/Th2平衡,致使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使早孕期滋养细胞受到免疫损伤以致侵入能力下降,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促Th2的分子IL-4、IL-2与IL-10的水平,探讨IL-2/IL-10在妊高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未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妊娠组,2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组,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4水平(0.53±0.04)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升高至(0.91±0.03)pg/ml(P<0.05),妊娠高血压组IL-4水平(0.67±0.35)pg/ml升高但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L-2水平(0.41±0.05)pg/ml相比:正常妊娠组IL-2水平升高至(0.82±0.11)pg/ml(P<0.01);妊娠高血压组IL-2水平高达1.57±0.22(pg/ml)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IL-10水平(P<0.01);妊娠高血压组外周血中IL-2/IL-10比值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的比值。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分泌异常且诱导Th2细胞产生的IL-4降低,打破Th1/Th2平衡,致使Th1型免疫反应增强,使早孕期滋养细胞受到免疫损伤以致侵入能力下降,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IL-10、IL-17和IL-23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NAFLD患者为NAFLD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变化、IL-10、IL-17和IL-23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AFLD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NAFLD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AFLD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IL-17、IL-23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与IL-17、IL-23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0、IL-17、IL-23是NAFLD患者B/E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促进机体IL-10、IL-17和IL-23的表达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检测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者组血中IL6、IL-10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血中IL-6分别为(298.6±52.4)、(143.2±46.9)、(75.1±32.7)pg/m 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均为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血IL-10分别为(173.7±30.9)、(80.4±15.6)、(38.2±7.5)pg/m 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L-6、IL-10的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血清IL-2、IL-16水平的变化和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其分为三期,A期24例,B期41例,C期55例,其中96例为机会性感染者。同期选择20例在本院进行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检测和比较各期艾滋病患者与对照组、机会性感染组与非机会性感染组、艾滋病各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6(IL-16)、CD4~+细胞、CD8~+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期艾滋病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期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均显著低于A、B期患者(P0.05);观察组及各期患者CD4~+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CD8~+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C期患者CD4~+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A、B期患者,CD8~+细胞计数均高于A、B期患者(P0.05);机会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明显低于非机会性感染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期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显著升高,且A期患者血清IL-2、IL-16显著高于B、C期患者(P0.05)。结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均显著降低,通过监测血清IL-2、IL-16水平可积极防治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胰汤改善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炎症反应及肠道通透性功能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大鼠采用从胰腺被膜下多点缓慢均匀注入3.8%牛黄胆酸钠(0.5ml/100g)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再分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常规治疗组(A组)、清胰汤干预治疗组(B组),其他24只大鼠为假手术组(S组),每组再随机分为24h、48h、72h组。各组于12h后给于肠内营养,B组肠内营养后给于2次清胰汤2.5ml/100g,A组、S组给于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于建模后24h、48h、72h处死,腹腔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浓度、IL-6、IL-10、D-乳酸水平。结果:48h时点B组IL-10水平较A组高(P〈0.05);72时点B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A组低(P〈0.01),IL-6水平较A组低(P〈0.01),IL-10水平较A组高(P〈0.01),D-乳酸水平较A组低(P〈0.01)。结论:清胰汤可以上调IL-10改善大鼠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