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高中生物学“組织和器官”这一章的“細胞的集合和組織的出現”这一节中,采用了四种常见的团藻目植物——衣藻、盤藻、实球藻和团藻——来說明由單细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的发展过程,闡明由于有了細胞的集合,引起了生理上的分工,从而为組织的出現开辟了途徑。为什么要采用团藻目植物而不用别的材料呢?团藻目植物除了說明植物体由單細胞到多細胞的发展过程以外,还可以說明什么进化趋势呢?团藻目植物在植物界中的系統地位如何?怎样采集和观察它們呢?現在准备就这些問题来談一談。  相似文献   

2.
“石炭兽”是一类在形态上象猪,但和猪沒有直接系統关系的原始的偶蹄类。它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新世中期。第三紀中期是它們最繁盛的时期、“石炭兽”主要是在旧大陆起源、发展的。在亚洲它們生存的时間最长,一直到更新世。在漸新世时有些进入到北美,在那里它們只生存到中新世。  相似文献   

3.
生物科学的基础就是关于生物体与其生活条件相统一的米丘林学說。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生物体与非生物体对其周围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生物体与非生物体对周围环境条件的这些关系有貭的区別。如果说非生物体由于这种联系的結果而毁灭了,那末生物体与其用围环境条件的联系却完全是必需的,沒有这种联系,有机体就不能生活下去。生物体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物貭、改造这些物貭,并且把有机体不需要的物质不断地排泄出去。就是靠了这些不断联系着的过程才得以生活。根据苏联农业生物学的学說,外界条件一旦为生  相似文献   

4.
米丘林学說的基本原理——“生物体和生活条件的統一”是改造植物强有力的科學武器,我們在教學中只有圓滿的貫彻这一原則,才能提高教学質量,现將我通过教材講授,貫彻米丘林原理的实例,介紹于下,請多多指正。“植物和环境是密切联系着的,任何植物都要求必要的生活条件”这一概念,教材中容易貫彻,如水稻需要水田的条件,如把水稻种在山坡上,把冬小麦种在水田里,它們却不能生活。就可显明交待出了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沒有文字的記录,人們总会想到結繩記事,象形文字……等等。所有这些全是人类活动的历史写照,尤以后者已具有文字的雛形。在沒有人类活动,即人类出現以前,自然界已有很多种生物渡过了它們的一生,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它們各自有它們的出現、繁盛、衰亡过程,它們的生存历史反映出当时的自然环境。古代生物的演化早在人类出現以前,所以我們人类是沒有經历过的。可巧的是,过去的一切并不是烟跡无存,如巨厚的石灰岩告訴我們过去是海洋所在地,薄层的砂岩或大小卵石結成的砾岩层,說明过去水流流經那里;今日开采的煤层与褐炭是往时的森林和沼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指出:学生們的書本知識……也是他們前人总结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写成的理論,不是他自己亲身得来的知識。他們接受这种知識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必須知道,就一定的情况來說,这种知識对于他們还是片面的,这种知識是人家証明了,而在他则还沒有証明的。最重要的,是善于將这些知識应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我組在學校党政的领导教育和鼓励与支持下,在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物的形态构造是生物课的任务之一。老师們大概有这样一个体会:形态与构造的描述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这只是个别情况,是由于沒有充分备课才出現的,所以不能归咎于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認为与自己的教学无关。生物课究竟如何教好?在課堂內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愿将我的体会談出来,不对之处,希望同志們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中有些教材是很丰富多彩而又动人的,能引起学生对大自然发生极大的兴趣及产生对自然界定要探讨个究竟的要求。但是由于教材及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来满足学生們求知的慾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召开一次生物课堂讨论会从中扩大学生們的知識領域,巩团学生們的旧知识,以及誘导学生对自然界的一些現象有一定的看法及見解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在达尔文的生存斗爭的学說里就存在着很  相似文献   

9.
現行中学课本生物学第三册“生物的进化”一章,是論述关于生物界发展規律的知識。学生必須对生物体的构造、生理、习性各方面有一定的知識,利用这些知識来理解生物的进化。例如:根据植物界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四大门和根据脊椎动物的魚纲、两栖綱、爬虫綱、鸟纲、哺乳纲五纲动物的构造和生活环境的比較,来說明生物从簡单結构到复杂結构、从低等到高等、从有水的环境向陆地环境进化的規律。所以說,学生已学过的植物学、动物学方面的知識是讲述生物进化的具体材料;而生物进化的內容又是学生已学过的植物学、动物学知識的概括和提高。因此,教师必須尽量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識来讲述这一章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达尔文的学說已发表一百多年了。到今天它已經渗透每一门生物学科,将它們彼此间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又为它們的发展所巩固而加强。由于它的內容如此广泛而深入,本文仅就个人所知作一簡略的介紹,疏漏之处尚祈讀者指正。二.达尔文学说簡介什么是达尔文学說?可以分成两部分:(1)进化的事实;(2)进化的理論。关于进化的事实,达尔文收集了很多的証据,从生物分布、古生物学、生物分类和形态等等方面来說明現有的各种动植物的种是由統一起源經过长期演化发展而形成的;就是人类也是由原始的单細胞生物演变来的。对于这样大胆的論断,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山区植被調查是該市山区綜合考察队的組成部分,植被調查組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北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理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和河北师范大学的生物系及地理系等单位的科学研究人員及教师等十余人組成,并有北京大学地理系高年級学生数人参加部分工作。由于工作人員来自不同单位,具有不同的工作經驗和要求,为着統一认識,在工作开始前全組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学习,首  相似文献   

12.
新的生物學教學大綱是建立在米丘林學說的基礎上的,它要求我們生物學教員根本改進自然科學教學工作的佈置。我們應該教給學生們可靠的、有系統的米丘林生物學基本知識,用下列的方法用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的基礎,把他們武裝起來:闡明有機體與其生活條件有統一的關係,使學生們通曉管理有機體的發育與形成的方法的科學基礎。我們必須培養學生們具有蘇維埃愛國主義及民族自豪感,使他們認識到社會主義農業的成績,認識到我們祖國的科學家們在研究活的自然界的發展規律和研究改造它使它有利於人民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生物学第一册种子的构造一节教材中談到玉米种子的构造问题时說:“……从切面上可以看到它的外面包着厚皮。厚皮的里层是种皮,外层是果皮,它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开……”。在这个地方,如不能把果皮和种皮分开,是会使学生难以理解的。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玉米种的厚皮是由果皮和种皮組成,我作了多次观察,結果都没有把它們分开。后来,我現察了一些幼嫩的玉米种子,发現种子的胚和胚乳外面的确是包着两层薄皮。外面的果皮較厚并且坚靭;里面的种皮较  相似文献   

14.
1952年11月下旬,我們遼西省新民中學生物组和新民師範生物組,共同舉行一次觀摩教學。教材是高中人體解剖生理學第8章神經系統第57節腦的構造和第58節各種脊椎動物的腦。分別由中學王國漢同志和師範方德澤同志講授,有两校領導幹部及生物組全體同志參加,事後進行了總結。 現在把這次觀摩教學的準備情况,觀摩過程和總結會上同志們提出的意見,加以整理,用作今後改進教学上的參考,並希同志們指正:  相似文献   

15.
生物体的与人造自动装置的調节現象之間有很多相似之处,反馈現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这两类自动調节系統的物貭基础却很不相同。人造的装置都是用电或机械运动来实現調节的,而生物体的調节現象却是一个非常复杂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的綜合表現。这种差异使我們在研究具体的生物調节过程时不能簡单地运用技术科学的一些  相似文献   

16.
高級中學課本達爾文主義基礎下冊的出版是一件可喜的事。在目前,系統的介紹米丘林學說——即創造性達爾文主義——的書籍還沒有一本,只有許多零星的小册子及論文,就是在大學,除了“米丘林遺傳學原理”一書以外,對於系統的介紹米丘林學說的書籍也還沒有,而“米丘林遺傳學原理”一書究竟還不是全面的講達爾文主義。因而,這本書的出版是值得歡迎的,無論是作為中學的課本,或是甚至於作為大學學習達爾文主義的參考書(因為現在大學生物系的同學  相似文献   

17.
遺传密码     
六十年代自然科学上最重大进展之一,在于无疑地证明了核酸是控制生物体遺传性的主要遺传物质,它在生物体內是通过控制各种特异性蛋白貭的生物合成来控制生物体遺传性状的发育和表现的。 遺传的是什么? 我們都知道一般动植物都是由父体的精細胞和母体的卵細胞結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出来的;最簡单的生物,例如細菌是通过細胞分裂而一个变成二个。尽管这些生物的繁殖方式不同,但是这些生物的后代却都象它們的亲本个体。生物的遺传現象在我們四周到处可以遇到,例如小哈巴狗一定是哈巴狗生出来的,一只猫不会生出一只狗来。这些現象一则并不新奇,二  相似文献   

18.
有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是米丘林学说的主要原理之一。如果动植物有机体和它的生存条件隔离开来,它便不可能生存而必然死亡。李森科说:“生物体区别于非生物体的生活过程的特征,就是生物有着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生活条件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内在必要性。”米丘林的卓越工作是众所皆知的,他在研究了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如同以蠟塑像一样,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创造新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等學校里所有達尔文主義基礎以及動物学等生物課程中講授各種生物體與其生活條件統一的關係。很多同學們祇能從形態上或者生活方式上去體會生物體與生活條件的統一性,很少能從新陳代謝的作用上去體會生物體與生活條件的统一性,於是也就更無從體會到生物體一定形態的决定往往也是它的新陳代谢作用因環境影響而變化成一定形式後的結果。這主要的就是因為很  相似文献   

20.
关于盐生植物的定义金杰里、A.A.沙霍夫等強調它們在系統发育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于生长地盐漬化适应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把它們区分为积盐的、泌盐的和不透盐的三类。金杰里建議称这三类为真盐生植物,同时指出要完全了解植物适应盐漬化的途径,还必須注意那些“能够強烈地生长在盐渍土上,但它們的根系活动部分是位于較深,而且盐分較少的土层里的植物”,类似的植物称为假盐生植物或避盐植物。本文所說的盐生植物羣落卽指上述盐生植物占优势的羣落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