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目的探讨Ezrin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2009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标本共2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内Ezrin蛋白表达。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Ezrin蛋白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Ezrin蛋白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Ezrin蛋白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Ezrin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zrin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SCA和Oct-4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2009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共2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内PSCA和Oct-4蛋白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PSCA和Oct-4蛋白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 (1)PSCA的表达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PSCA呈高表达,而癌周围组织中PSCA呈低表达.经q 检验,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PSCA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Oct-4的表达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Oct-4蛋白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Oct-4蛋白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Oct-4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PSCA和Oct-4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癌干细胞",PSCA和Oct-4蛋白也许参与了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ox-2和Suvrivin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1999-2006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共4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眼睑基底细胞癌发病年龄20-68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内Cox-2和Suvr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Cox-2和Suvrivin蛋白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COX-2蛋白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COX-2蛋白呈低表达。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Suvrivin蛋白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Suvrivin蛋白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COX-2和Suvrivin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OX-2、Survivin在眼睑BCC中的异常表达,对眼睑BCC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yclinE和cdk2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2009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其2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内CyclinE和cdk2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CyclinE和cdk2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 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CyclinE和cdk2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CyclinE和cdk2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CyclinE和cdk2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yclinE和cdk2的高表达,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两者共同表达对于术后病人监测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并分析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p53的表达。结果:p53阳性表达率在在肝癌组、癌旁组分别为47.5%和2.5%,在正常组未检测到p53阳性表达,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515,P=0.024);高分化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中低分化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分化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存在p53基因的高表达,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IP30/CC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TIP30/CC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TIP30/CC3基因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TIP30/CC3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TIP30/CC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低表达,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TIP30/CC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临床UICC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癌基因TIP30/CC3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促进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Cyclin D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CyclinD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06年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膀胱癌存档蜡块50例和5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膀胱癌和5例癌旁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水平,分析了CyclinD1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CyclinD1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CyclinD1在膀胱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与癌旁组织之间,CyclinD1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CyclinD1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yclinD1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mi-1和EZH2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2009年非小细胞肺癌存档蜡块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Bmi-1和EZH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Bmi-1和EZH2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1.Bmi-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组织Bm i-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2.EZH2基因的表达EZH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呈低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H2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EZH2和Bmi-1基因对肺癌的生长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EGF和p5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到2009年8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VEGF和p53的表达.结果:VEGF和p53阳性表达率在肝癌组分别为62.5%和47.5%,癌旁组分别为22.5%和2.5%,在正常组未检测到VEGF和p53阳性表达,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40例肝癌患者术后均获随访,22例复发;复发组患者癌组织中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存在VEGF和p53的异常表达,VEGF和p53异常表达与肝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多梳抑制复合物2(PRC2)核心基因(EZH2)、p27在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期间接治的68例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作为胃癌合并Hp感染组,另选取54例单纯胃癌患者作为单纯胃癌组,比较两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F、EZH2、p27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对比胃癌合并Hp感染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MIF、EZH2、p27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F、EZH2、p27与胃癌、胃癌合并Hp感染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对胃癌合并Hp感染组随访1年,统计1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胃癌合并Hp感染组不同MIF、EZH2、p27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生存分析。结果:两组癌组织中MIF、EZH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27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胃癌合并Hp感染组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F、EZH2高于单纯胃癌组,p27阳性表达率低于单纯胃癌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F、EZH2与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27与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IF、EZH2、p27在胃癌合并Hp感染患者病变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且MIF、p27能为临床预测生存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黄牛基因组cDNA和氨基酸数据库对P450基因进行搜索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黄牛基因组中发现64个P450基因,分别属于18个P450家族和38个亚家族。以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大于60%为标准对黄牛P450基因进行分组,32个为孤儿基因,其余32个可归入9个组,其中7个组适合于正选择和基因转换分析。结果表明:有3个组显著受到正选择压力作用,其中的2个组有正选择概率大于95%的氨基酸位点,分别位于底物识别位点SRS1和SRS2;有5个组显示显著的基因转换事件;既显著受到正选择压力作用,又参与基因转换的基因共4个。可见,发生基因转换的基因与受到显著正选择的基因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鉴定出20个不同的基序,其中有6条基序在90%以上的基因中出现。  相似文献   

12.
皮肤血管瘤组织中WT-1、Bcl-2、P5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母细胞瘤基因(WT-1)、Bcl-2和P53在增生期、退化期血管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及相互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WT1、Bcl-2和P53在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成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皮肤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织WT1、Bcl-2和P53的平均光密度及其阳性面积率。结果1.WT-1在退化期血管瘤中有较强表达,而在增生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微弱或不表达(P〈0.05)。2.Bcl-2在增生期血管瘤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P〈0.01);Bcl-2在退化期血管瘤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p53基因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退化期血管瘤p53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WT-1可能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凋亡而抑制血管瘤的增生;2.Bcl-2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使其增殖和凋亡失衡;3.P53可能促进了血管瘤增生期内皮细胞的增殖,使血管内皮细胞大量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胃癌(GC)组织幽门螺杆菌(Hp)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基因、P53、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探讨Hp、CagA基因、P53、iN-OS与胃癌相关性及其参与胃癌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和血清HpCagA抗体检测Hp表达,用PCR检测HpCagA基因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突变P53蛋白、iNOS表达。结果 CSG、CAG、IM、DYS、GC组织中Hp检出率分别为46.7%、67.2%、70.0%、75.3%和53.8%,相应组织中HpCagA检出率分别为34.3%、59.0%、65.7%、69.1%和76.8%,GC组Hp感染率与DYS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CAG、IM、DYS组与CSG组Hp感染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IM、DYS、GC组CagA+株感染率则高于CSG组(P<0.01-P<0.05),GC组CagA+株感染率则高于CAG组(P<0.05)。从CSG到GC胃粘膜演变中,CagA基因阳性组中的突变P53、iNOS表达逐渐升高;除CSG外,CAG、IM、DYS、GC组CagA基因阳性组突变P53表达明显高于CagA基因阴性组突变P53表达(P<0.005-P<0.05);CSG、CAG、IM、DYS、GC组CagA基因阳性组iNOS表达均高于CagA基因阴性组iNOS表达(P<0.005-P<0.05)。结论 Hp特别是CagA基因与胃癌形成有关,Hp、CagA引起iNOS表达增高,P53基因突变,在形成胃癌中发挥作用,但P53基因突变在胃癌形成中属于较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溞基因组mRNA和氨基酸数据库对P450基因进行搜索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溞基因组中发现71个P450基因,它们分别属于15个P450家族和17个亚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多基因家族。以氨基酸相似度大于60%为标准对水溞P450基因进行分组.则71个P450基因中.16个为孤儿基因,不能被归入任何一组:其余55个可归入12个组,其中8个组,包含47条序列适合于正选择和基因转换分析。结果表明:有3个组,含22个基因显著受到正选择压力作用.其中的2个组.含18个基因有正选择概率大于95%的氨基酸位点228E或277T.228E和277T分别位于底物识别位点SRS2和SRS5;有5个组,包含19个基因显示显著的基因转换事件;既显著受到正选择压力作用,又参与基因转换的基因共12个:相反.检测出既没有受到显著的正选择压力作用.又没有基因转换的基因18个。可见.发生基因转换的基因与受到显著正选择的基因有高度的相关性:发生过基因转换的基因中63.2%都受到显著的正选择压力作用,同时,受正选择压力作用的基因中有54.5%发生了基因转换。此外.鉴定出20个不同的基序.其中有5条基序在90%以上的基因中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MGMT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别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情况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MGM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0 %(21/60),低于正常膀胱组织(86.7 %,13/15,P〈0.01).膀胱癌组织中MGMT甲基化阳性率为45.0 %(27/60),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0.0 %,0/15,P〈0.01);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453,P〈0.01);并且高级别膀胱癌中MGMT甲基化阳性率(70.6 %,12/17)要比低级别膀胱癌高(34.9 %,15/43),(P〈0.05),而MGMT甲基化与膀胱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 MGMT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和肿瘤分化,MGMT启动子甲基化有望成为预判膀胱癌预后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BRMl和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PBRMl和P21蛋白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中PBRMl和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6%和80%;癌旁组织PBRMl和P2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1%和34.2%,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PBRMl和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BRMl和P2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BRMl和P21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对其进行监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p27和p5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p27、p53基因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探讨p27、p53基因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组织及正常黏膜中p27mRNA和P27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法分析相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p27mRNA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黏膜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P27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5.17%,在正常黏膜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6.55%(P〈0.01);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45%,正常黏膜未见P53蛋白表达(P〈0.01);大肠癌组织中P27与P53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与临床其它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7蛋白表达的调控主要在转录后水平,P27蛋白检测可作为评价大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P27及P53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