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昊 《生物学通报》2011,46(10):60-62
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人造生命等里程碑式科学成就的取得,都与一位名叫克雷格·文特尔的科学家息息相关,他有着戏剧性的成长、学习历程.其创造性的工作生活富有争议。他通过对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改进,促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间几度提前:他主研的首例“人造生命”的成功,给人类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危机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伦理、安全等方面的忧虑;他是生命科学的领跑者,也将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热门人选。  相似文献   

2.
早在30多年前,英国医学家威尔逊就预言:人类将在自己身上安装各种人造器官。所谓人造器官,就是指用来代替人体某一器官功能的人工装置。进入80年代,由于新材料、化学工程、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造器官犹如雨后春笋。目前,除了脑和肠之外,几乎所有的人体器官都可用人造器官来替代。威尔逊的预言将逐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通报》2009,(7):39-39
英国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人造胃,相信这将是世界上第1个也是最精密的人造胃。 这种人造胃将能解答食品结构、生物活性成分潜力和普通食品安全等问题.并且经过进一步开发,这种装置能够替代或是先于高成本的人体生物实验,从而在药品测试中对药物进行评估。这一内脏模型由英国食品研究所的科学家负责研发,这可能是目前唯一的能够把消化时出现的物理、机械和生物化学环境知识结合在一起的人类胃模型。  相似文献   

4.
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登报告说利用硅树脂和老鼠心肌细胞制造出了“人造水母”,它在电流的刺激下能够在水中像水母那样游动,这个“人造水母”的外形像一朵八瓣花,8个“花瓣”都是由硅树脂制成,在它的中心是附着在薄膜上的老鼠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5.
大尺寸人造血管的临床应用已取得很大成功,但用于冠状动脉等旁路搭桥的小口径人造血管的急性血栓堵塞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可装于小口径人造血管前的旋流导引器,以期使进入人造血管内的血流产生旋动.对带有旋流导引器的人造血管内的血流流场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并与常规人造血管内的血流流场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分析揭示,这种旋流导引器的确能使人造血管内的血流产生旋动,从而改变人造血管内的血流流场和流速分布,使近壁面血液的流速和壁面剪切应力得到极大提高.本研究认为,血液在人造血管壁面的流速和壁面剪切应力的提高,可抑制小口径人造血管内急性血栓的形成,从而达到提高小口径人造血管的通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04,39(6):54-5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通过对人造卵浆配方、人造卵机器、人造卵取代昆虫卵繁殖赤眼蜂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人造卵赤眼蜂生产工艺流程,为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做出贡献。2001年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下设立的“人造卵赤眼蜂应用示范与推广”项目,目前进入了大面积应用阶段。适时进行赤眼蜂的田间释放,是目前直接用于生产的面积最、防治害虫对象最多、效果最好的生物防治措施之一,是省工省力、低耗高效、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的“绿色”防治技术。大面积应用示范证明,人造卵赤眼峰与昆虫卵所繁殖的赤眼蜂性能相当,对我国重要农…  相似文献   

7.
安娜 《生命世界》2007,(8):42-45
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一个制造世间万物的造物主。现代科学证明,世间的生物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等向高等进化而来的,神造万物真的只是人类美好的想象吗?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生命被制造了出来……随着基因科学的逐步发展,一些生物学家企图成为造物主,开始在实验室里制造生命。近年来,人造细胞和人造细菌都获得成功,基  相似文献   

8.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新兴而极具研究前景的领域.旨在通过将多种天然或人工设计的生物学元件进行合理组合,创造出重构的或非天然的生物系统。综述了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核心理念、研究内容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详细介绍了J.CraigVenter研究小组所合成的“人造生命”,并展望了合成生物学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造血管     
美国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培植出一种人造血管 ,其比真正的血管坚韧 2 0倍 ,而且完全由人体细胞长成 ,表现出真正的人体组织的外观、功能和感觉 ,适用于那些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人。用来制造人造血管的细胞是从病人腿部的血管中提取的 ,然后细胞被放进模拟人体环境的生物反应器中生长 ,这样 ,皮肤细胞被改造成血管细胞。由病人自身细胞长成的血管有很多优点 :它不可能出现排异反应 ,血管周围也不会形成疤痕。因此 ,医生可以培植出更细小更精确的血管 ,和真正的血管相吻合 ,并且能改善血液的流动方式。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10.
人造生物皮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由活细胞和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人造生物皮肤是第一种获得FDA批准的组织工程产品,它们在治疗严重烧伤病人和顽固性溃疡病人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综述了人造生物皮肤的特点、制备方法和作用机理,并介绍了一些组织工程皮肤产品。  相似文献   

11.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2):118-118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研究者称,一种在电压下能够改变形状的新型有机复合材料,为制造人造肌肉、智能皮肤、电容器、微型输药泵打开了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20日,美国Science杂志报道J.Craig Venter的研究小组制造了第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人工合成生命,这一成果是人类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次突破,同时"合成生物学"也日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刊一直以来,也非常关注合成生物学的进展,2010年6月本刊曾发表了"从人类基因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尔领路生命科学"一文,回顾了Venter团队制造人造细胞的研究历程及合成生物学的历史,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本刊副主编陈国强教授接受了《中国科学报》(原《科学时报》)记者龙九尊的专访,探讨了我国"合成生物学"急需研究的一些问题。故编辑部特别转载推介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1,(6):1029-1029
共同的画卷封面设计说明自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拉开了人造生命的序幕,2010年,可谓是人造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刊2011年封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人造生命技术的蓬勃发展:①封面背景以第三代测序技术即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的研制成功为契机(图中,偏下),这为人造生命及人类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1,(4):636-636
共同的画卷 封面设计说明 自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拉开了人造生命的序幕,2010年,可谓是人造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刊2011年封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人造生命技术的蓬勃发展:①封面背景以第三代测序技术即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的研制成功为契机(图中,偏下),这为人造生命及人类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初步材料证明,细菌制造的人生长激素具有天然产品的生物活性,但其活性还不及天然产品那样高,1980年在基因工程历史上细菌合成的人生长激素第一次注入到人体中,这是在英国伦敦出现的事,开始在健康人身上实验人造胰岛素(SN;118(4):53)这种胰岛素很有效地使血糖水平降低。以后继续在糖尿病患者进行类似的实验,可以预  相似文献   

16.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1,(1):67-67
共同的画卷 封面设计说明 自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拉开了人造生命的序幕,2010年,可谓是人造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刊2011年封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人造生命技术的蓬勃发展:①封面背景以第三代测序技术即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的研制成功为契机(图中,偏下),这为人造生命及人类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1,(24):4998-4998
自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拉开了人造生命的序幕,2010年,可谓是人造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刊2011年封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人造生命技术的蓬勃发展:①封面背景以第三代测序技术即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的研制成功为契机(图中,偏下),这为人造生命及人类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封面说明     
共同的画卷封面设计说明自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拉开了人造生命的序幕,2010年,可谓是人造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刊2011年封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人造生命技术的蓬勃发展:①封面背景以第三代测序技术即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的研制成功为契机(图中,偏下),这为人造生命及人类健康提供了强有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11,(15):2839-2839
自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拉开了人造生命的序幕,2010年,可谓是人造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刊2011年封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人造生命技术的蓬勃发展:①封面背景以第三代测序技术即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的研制成功为契机(图中,偏下),这为人造生命及人类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封面说明     
自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拉开了人造生命的序幕,2010年,可谓是人造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刊2011年封面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人造生命技术的蓬勃发展:①封面背景以第三代测序技术即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的研制成功为契机(图中,偏下),这为人造生命及人类健康提供了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