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科技研究表明,磁是人类继阳光、空气和水之后的第四生命之源。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利用人造卫星探测发现,太阳上连续发射的高能粒子流把地球磁场压缩在一个固定的蛋壳形区域———“磁层”内。在磁层壳内,地球磁场捕获了大量来自太阳和星际空间的带电粒子,构成了两个“幅射带”,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地球磁力线和“壳”中的其他带电粒子一起“流”向延伸到一、二百万公里以外的空间,从而保护了地球生物免遭宇宙高能粒子流的幅射杀伤。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磁场生物圈内,既依赖天然磁场的恩赐和保护,又在长期的生命进化…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多样性的生物使得我们的地球绚烂多彩。生命演化至今,人们在探索地外空间,寻找与地球相同或者类似的生命形式的时候,也对地球生命自身这个小宇宙充满了好奇。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观察,研究生命的奥秘。荧光探针技术就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命世界》2005,(1):18-19
生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多样性的生物使得我们的地球绚烂多彩。生命演化至今,人们在探索地外空间,寻找与地球相同或者类似的生命形式的时候,也对地球生命自身这个小宇宙充满了好奇。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观察,研究生命的奥秘。荧光探针技术就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13亿年前叠层石的生长节律和地-日-月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的微小型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 f.产于华北蓟县中元古代蓟县系雾迷山组,年龄近1300Ma。该种叠层石具有非常清楚的生长节律,而且由小到大至少可划分出三个的级别,即“基本层”、“基本层组”和“叠层石带”,它们分别被解释为昼夜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根据月节律中的昼夜节律数和年节律中的月节律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近1300Ma以前,古月球绕古地球旋转1周至少需要42天,古地球绕古太阳公转一周,古地球至少要自转546周,古月球绕古地球至少要旋转13周,古地球自转1周最多仅需16.05小时。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匹尔巴拉地区,发现了一些时代很古老的微体化石。化石发现于靠近一条大理石岩堤的沉积岩中,其年代据计算至少已有35亿年。这一发现,大大地扩大了我们关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的知识,表明了远在35亿年前时,地球的大气层中已经有氧气存在,比过去了解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那末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是不是也有生命呢?有人曾经推测太阳系里可能有比人还聪敏的生物,这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从太阳开始,在太阳系的各大星球中绕行一次吧! (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也是太阳系最大的星球。太阳的直径139万公里,离地球1.5亿公里。太阳好象一个正在爆发中的大原子弹,它每秒钟发射出来的能量达3.8×10~(33)瓩(几亿亿亿个大发电站还远远比不上它),中心温度高达2千万度(摄氏温度,下同),表面温度也达6千度以上,再加上它不断地发射各种高强度的辐射,任何生命在这里都将被烧为灰烬,更不用说在  相似文献   

7.
能源家族     
《生命世界》2005,(4):36-37
太阳是地球的能源之源,地球上绝大部分能源如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在太阳的内部不停的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聚合成氦,该反应每秒钟要消耗掉约五百万吨的物质,并转换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据科学家推测,太阳到现在已经近五十亿岁了,它还可以继续平静地燃烧约五十亿年。  相似文献   

8.
现今地球上的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而来,最原始的生命则是由无生命的物质逐渐发展而成,这个科学真理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对非生命究竟怎样演化出生命这个问题却不易解答。为了阐明生命起源,科学家们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我们仅从现今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看看它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怎样才能发生生命现象等来分析,这也是生命起源研究中一条极有希望的捷径。  相似文献   

9.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06,(6):5-5
地球的大气圈大致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和热层4层。大气中的臭氧层主要位于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中,是地球的一道生命防线,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使阳光到达地面时,紫外线辐射大大减弱。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人类将会面临很多问题。1985年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发现让科学家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他们对空洞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很多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陨石与地球     
流星在天空中没有燃尽而落到地球表面的残余部分,称之为陨石。陨石是自宇宙空间的不速之客,是珍贵的天体实物标本,也是人类借以揭示宇宙物质和太阳系形成过程的钥匙,故科学家叫它“宇宙信使”。地球的形成已有六十亿年的历史,落到地球上的陨石起码数以万计。然而,人类至今只收集到8—9千块陨石,而且南极洲占三分之二以上。那些巨型陨石砸中地球以后曾经产生过什么影响,一直是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陨石和有关资料的研究表明:在远古的地质时期中,可能有某些巨型陨石碰撞地球时砸透了地壳,使地幔岩浆涌出地表。因为陨石速度很快(在10~(-6)—10~0秒内可以完成),压力极大  相似文献   

11.
大智若愚     
《生理通讯》2006,25(1):30-30
今年过了腊月二十九就直接到了农历狗年的大年初一,并没有年三十这一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法现象呢?江苏省天学会的专家告诉记,这是由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间相对运动变化造成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月球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天体,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几次阿波罗飞船载宇航员登上月球进行科学考察,其中就有观测月球高空和月球表面的磁场,将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研究其磁性和其他性质。为测量月球磁场,宇航员专门在月面架起了测量仪器装置,仪器为了磁通门式磁强计也称特斯拉计。这仪器装有3个互相垂直的测磁传感器,可以测量月磁场的3个分量。由月磁场和月岩磁性等的测量研究,可以判断月球内部全为固态,同其他天体不相同。这种由天体磁场观测研究而了解天体内部状态也是天体磁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又例如由宇宙飞船测量木…  相似文献   

13.
在奥巴林院士著作中所探讨的生命起源的理论为这个领域中的实验研究工作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在我们今天,未必还能找到一个严肃的自然科学家会不同意关于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物質发展进化的(?)观点。虽然很自然的,在他们之间在一系列的问题上还有在着严重的分歧。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现在都在力图用实验来重复以前在物質一般发展的某些阶段所发生的,并最后导致生命起源所经过的现象。苏联科学家A.H.(?)赖宁根据自己的研究证明了,强烈的短光波的紫外线对地球最初的大  相似文献   

14.
古菌是生命的第三种形式,蕴含着生命演化早期的信息.古菌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种环境(包括极端自然环境),遗传与代谢多样性极为丰富,是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者.同时,古菌及其代谢产物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生物技术开发潜能. 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即开始研究古菌.世纪之交以来,我国古菌研究队伍迅速壮大,如今已经成为国际古菌领域的一支主要研究力量.他们在古菌系统发育与进化、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基本生物学过程、病毒与宿主免疫、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提升对古菌的认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综述简要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古菌研究中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极地的呼唤     
位梦华 《生命世界》2007,(11):50-55
地球上的生命,只分布在地球的表面,下到十几公里的海底,上到几十公里的大气层,薄薄的一层里,像一个空心的球壳,科学家把这一层叫做“生物圈”,这就是生命王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太阳始终相伴。不过,远古的先民蛰伏在地球上,对太阳唯有敬畏之情;而如今,人类已经可以进入外空反观地球,人类对太阳的认识自然也远非昔日可比。当人类意识到太阳不仅仅只是意味若光明和温暖之时,人类开始试图留住阳光,点燃阳光,向慷慨的太阳索取更多。人们已经知道,阳光普照大地,为地球这一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着生生不息的能量。在此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  相似文献   

17.
正依托于南北极科学考察,我国科学家利用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位于极隙区纬度并构成地磁共轭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直接监测太阳风粒子进入极区高层大气引起的天气学现象。目前考察站已经建立了包括光学、无线电等探测手段在内的综合观测系统,自1995年以来对极区极光、电离层和地磁开展了持续监测。研究发现,太阳不断向外太空喷射带电粒子,形成所谓的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与地球磁  相似文献   

18.
尽管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时间和早期生命形式还有很大争议,但大部分科学家认为在距今约38-40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最低等的原始生命,距今约24-6亿年前的元古代产生了早期的原核微生物.早期的地球虽然已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距今7 000万年前,地球环境才变得与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约6 300万年前才出现了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并最终在240万年前出现人类.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地球从一个没有生命的荒芜星球演变成一个充满微生物、植物、动物的蓝色星球,不仅经历了生命的出现与数十亿年的进化,而且也经历了生物对地球环境的改变,今天的地球环境实际上是地质、气候、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早在人类出现前就在地球上生活了数十亿年的微生物对地球环境的演变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古生命新窥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最近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一次展出了被认为是最早生命的遗迹,它有助于科学家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其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澳大利亚西部35亿年前的叠层石.圆形的叠层石墩被认为是由蓝绿藻或细菌群落一层一层迭加而成的,一些科学家猜测它可能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地质勘探局最近宣布,该局的两名科学家德里克·洛夫利和琼·伍德沃德在河滩腐殖质土中发现了一种能够消耗掉氯氟烃的细菌. 氯氟烃从大气对流层升入平流层后,可导致臭氧含量减少。这既会造成地球表面太阳紫外线辐射量的增加,也会造成全球气温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