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味子种质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五味子作为药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而将五味子用于制酒和饮料 ,则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至七十年代 ,科学工作者对其有效成份及药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用现代科学手段进一步确认了五味子的食疗价值 ,随着对五味子认识的逐步深入 ,它日益被受到重视。Zykla .D (196 9)和郝瑞(196 2、196 3、1982 )都曾指出 ,药食兼用的五味子更应该作为一种浆果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目前 ,五味子已同沙棘、越桔、刺梨等一批重要野生果树正在发展成为新兴的第三代果树 ,并始进入品种化 ,栽培化和综合开发的新阶段。1 五味子种质资源及其分布五… 相似文献
2.
川产五味子药材资源开发汤国华,李江陵(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重庆630065)五味子为常用中药,我国有五味子属Schisandra植物约19种,四川记录仅30年代采集到一种,因此,历来认为四川不是五味子主产区,市场药材商品供不应求,现经调查我省有13个种、... 相似文献
3.
秦巴山区悬钩子植物的种质资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秦巴山区有野生悬钩子38种12变种,是我国悬钩子属植物比较集中的分布区之一,对秦巴山区悬钩子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悬钩子类果实中维生素类(尤其是维生素E)和SOD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异常高,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不同程度地高于栽培水果,是一种急待开发利用的野生果树。2.黄果悬钩子、粉枝莓、华中悬钩子、弓茎悬钩子、喜阴悬钩子、插田泡、茅莓、山莓和高粱泡等具有直立生长、植株健壮、少刺或无刺、丰产、抗寒耐旱等经济性状,是悬钩子类果树选种和育种的优良种质材料,其中有些种类还可以直接引种栽培。3.悬钩子植物的美化环境和水土保持作用及药用保健价值也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及其保健品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 ,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为黑龙江省珍贵的地道药材。产于中国北部的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 ,所以黑龙江省产五味子即北五味子。是中国五味子生药中药用质量最佳的一种。黑龙江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本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 ,大兴安岭南部也有零星分布。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在日益减少 ,所以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药效成份。五味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肝脏、衰老、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的作用。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制药 ,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工业和饮料行业的重要原料。现已开发的有五味子原汁、五味子果汁、五味子果冻、五味子果酒等。保护五味子野生资源 ,建立人工培育基地 ,完善建立加工型企业 ,一定会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引言杏原产我国,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其果实色泽鲜艳,风味甘美,营养丰富,不仅可生食而且可加工成杏干、杏脯、杏酱、杏汁、杏罐头和杏茶等,杏仁可入药,并可加工成杏仁露、杏仁罐头,甜杏仁(合VB_17)可生食,并有很好的防癌保健作用。杏花期早,是供观赏、美化环境以及很好的蜜源植物。此外,杏的抗逆性强,是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好树 相似文献
6.
闽北锥栗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锥栗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分析了19个锥栗品种的性状,为锥栗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提供育种资源,并为锥栗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良种选育提供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7.
四照花类群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维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3,(1):37-40
四照花因其花序有四枚白色花瓣状总苞片而得名,同时它也是该类群中分布范围最广、种内变异最为丰富的种类之一。每当花开时节,四照花的各个头状花序基部的总苞片在微风拂动之下,犹如群蝶起舞,十分别致。四照花类群包括分布于北美大陆的北美四照花种类即山茱萸属的三个种,以及东亚分布的四照花类群即四照花属种类。东亚四照花种类我国均有分布,并以美丽可食的聚合果(浆质 相似文献
8.
9.
10.
红檵木种质资源及深层次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檵木是湖南省80年代以来开发的优良的盆景素材与园林绿化树种,现已列为省级保护植物.本文首先介绍了红檵木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最后指出红檵木有不少新的变异类型和优良株系,但没有分类择优开发,导致良莠混杂、商品价值不高,因此,建立种质资源库和育种基地,不断开发新的品种,增强红檵木的发展后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广西的红树林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士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3,2(4):44-47
广西的红树林植物种类计有10科14属14种,现有红树林面积5654hm~2。红树林是广西的优势海洋资源之一,其动植物资源潜力大,生态景观旅游价值高,同时,是良好的生态养殖场所。受沿海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红树林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如何合理利用红树林资源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二色五味子和盘柱五味子两种的染色体核型,均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两种的核型公式相同,2n=28=28m,但根据Stebbins的核型不对称性的分类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二色五味子为1A型;盘柱五味子为1B型。1B型是首次在被子植物中发现.也许它显示了原始类群中的一种进化特点。另外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表明二色五味子2n=28=12M2+14M1+2S;盘柱五味子2n=28=2L+12M2+12M1+2S.由此南五味子属的核型较二色五味子进化。 相似文献
13.
14.
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南五味子属(Kadsura Kaempf. ex. Juss.)全属11种,八角属(Illicium Linn.)2种,共108个样品的叶表皮特征。在南五味子属中,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叶表皮表面的纹饰、气孔器的形状、气孔极区的形状、表皮毛的有无等性状能用于研究南五味子属种间关系,以及与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aux)和八角属之间的关系。在八角目(Illiciales)中发现的一个新分类学性状(叶表皮表面具角质网纹),支持将南五味子属分为离蕊南五味子亚属(Subg. Cosbaea)和南五味子亚属(Subg. Kadsura)。根据叶表皮形态特征,支持将南五味子亚属分为南五味子组(Sect. Kadsura)和肉蕊组(Sect. Sarcocarpon),支持R. M. K. Saunders和林祁对某些种的归并处理。根据与五味子属和八角属叶表皮形态特征的比较,认为这3个属的叶表皮形态特征相似,但南五味子属叶表皮形态比五味子属和八角属的叶表皮形态复杂,不支持将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从八角目(Illiciales)中分出而成立五味子目(Schisandrales)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沙棘属植物有7种11亚种,中国产7种7亚种,其中2种2亚种是近年发现的新分类群。因而,我国是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沙棘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地区。沙棘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华北等地的森林——草原(草甸)过渡地带;从垂直分布角度看,无皮组的种类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有皮组的种类则集中分布于3000m以上的中高海拔地区。根据光照、温度、植被类型等因素其生境类型可分为温性乔木林型、温性灌丛型、寒温性灌丛型和高寒灌丛型4种类型。理塘沙棘、棱果沙棘和卧龙沙棘种群数量少,分布区域狭窄,资源十分有限,应加强驯化研究和迁地保护,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沙棘属种质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