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滇西西部中奥陶统施甸组虽创名很早,但其时代一直有争论,尽管大都是依据其地层中的笔石来确定,但有的学者把它归于早奥陶世Floian期至中奥陶世Darriwilian期,而有的却认为只应属于Floian期至Dapingian期,或是Darriwilian期,甚至是Darriwilian期延至晚奥陶世Sandbian期。施甸组产有许多腕足类,但未经详细研究,其它化石相对较少,笔石详细研究也很晚,三叶虫、棘皮动物、头足类等研究也很少。本文报道了张远志新厘定的施甸组下部的腕足类,共有27属29种,它们可分为Leptellina(Leptellina)和Saucrorthis两个腕足类群落,时代属Darriwilian期中、晚期。另据施甸组下部腕足类与邻区的对比表明,滇西应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属印支地体,西部归滇缅马地体。  相似文献   

2.
滇西施甸中泥盆世地层及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建军 《古生物学报》1996,35(3):366-379
对滇西施甸县何元寨组腕足类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地质时代属于中泥盆世。根据腕足类个体生态和岩相等研究结果,识别了同时异地两个腕足类群落,它们分别是施甸何元寨Atrypa-Gypidula-Schizophoria群落和施甸由旺Athyrisina-Athyris群落,前者生活于水深30m淤泥质底;后者生活在水深30—60m淤泥质底。与邻区贵州、广西和湖南同期腕足类对比结果说明,滇西腕足类缺乏上述地区土著性分子,这证实滇西与扬子地块之间在中泥盆世有一大洋隔离;但两者共有一些特提斯海分子,又说明两者共同接受了西特提斯海水的侵入。  相似文献   

3.
广西南丹中泥盆世早期的褶无皱贝类(Plicanoplid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研究广西南丹罗富地区中泥盆世早期塘乡组中的小型腕足类中的褶无皱贝类,建立了褶无皱贝超科,并建立了1新科、5新属。对超科、科、属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和比较。文中描述了5属、6种,一未定种,均为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4.
河北完县中、晚寒武世无铰纲腕足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仕龙 《古生物学报》1993,32(4):400-417
研究了河北完县清醒剖面中寒武统张夏组至上寒武统凤山组酸解法所获得的无铰纲腕足类化石5500多件,详细描述了乳孔贝科2新属、16新种、3未定种,圆货贝科1新属、2新种.自张夏组至凤山组建立了8个无铰纲腕足类化石组合.对乳孔贝亚科的幼壳形态进行了分类,并研究幼壳的演化趋向.  相似文献   

5.
云南蚋科种类记录(双翅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云南高原的蚋科simuliidae至今未见报道,现将1980—1984年先后采集的标本,经整理鉴定共计6属15种,其中6种为我国新纪录,分述如下: 1.黄毛真蚋Eusimulium aureohirtum Brunett, 1911 采自保山(道街)、施甸(旧城)、昌宁(湾甸)、宾川(牛井)、勐海(打略),孟连(孟阿)等县,均在海拔1,200 m以下,气侯较热的河谷地区,每年4—6月份,水温在16—25℃之  相似文献   

6.
湖南新田县中泥盆统棋子桥组的一些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描述的放射虫化石是俞昌民、许汉奎和王成源等同志于1977年底采自湖南新田县麻塘窝一带中泥盆统棋子桥组上部(插图1),野外编号为 ADS128.共生化石有腕足类的无洞贝类和牙形刺 Bispathodus bipennatus, Icriodus brevis.放射虫化石共4属7种,属于泡沫虫亚目两个不同的超科,其中5个是新种.泥  相似文献   

7.
张研 《古生物学报》1983,(5):587-592
秦岭地区的泥盆系颇发育,化石丰富。1964年在东秦岭旬阳龙家河,发现腕足类的Parakarpinskia新属,后来在1978年于西秦岭下吾那东沟再次发现,两个化石点相距有500余公里(插图1)。两处的泥盆系岩性和生物群特征基本相似,都是滨海一浅海相沉积。新属产于西秦岭迭部下吾那东沟剖面(插图2)的11层,为中泥盆统鲁热组(D(1/2)l)的最底部,岩性是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黑色页片状粉砂岩或砂质页岩,底部为一层厚1.2米紫红色含铁钙质砂岩,厚10米,含腕足类Parakarpi-  相似文献   

8.
余汶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1991,30(5):643-646
腹足类化石采自广西荔浦栗木早泥盆世四排组,共3属4种:Oriostoma?lipuense sp. nov., Naticopsis sp., Murchisonia angulata Philips, Murehisonia bachelieri Rouault其中Murchisonia属的两种是西欧早泥盆世常见的分子。Oriostoma?lipuense是1个归属有疑问的新种。与腹足类共生的有早泥盆世的腕足类、轮藻和介形类等化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采自内蒙古中中新统和上渐新统啮齿动物—新属——双柱鼠属 (Distylomys) 的两个新种 D. tedfordi 和 D. qianlishanensis. 它们是一类很特别的鼠类, 可能代表了梳趾鼠超科中的一个新科:双柱鼠科 Distylomyidae.文中讨论了梳趾鼠超科中各科之间,以及它与 hystricognaths 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来宾县合山马滩,上二叠统合山组剖面完整,腕足类化石丰富.经酸蚀处理后,常可获得十分完美的硅化标本.本文描述的新属 Schizopleuronia gen nov. 和 Matanoleptodus gen. nov., 均产于合山组中部厚约15米的薄层硅质灰岩.这套硅质灰岩,除含近20种腕足类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志留纪彗星虫科三叶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点:1)西南地区至今为止已发现的志留纪三叶虫大致有30多个属,80多个种。2)较集中产出于两个层位,一是下志留统的香树园组至雷家屯组或与其相当的层位。另一是中志留统的秀山组。前者以翼斜视虫Ptilillaenus 为代表,后者则是以王冠虫Coronocephalus 为主的三叶虫组合。3)这两个三叶虫动物群组合除个别属种外,多数为我国特有,和其共生的笔石、腕足类等有的可与国际对比。4)区别王冠虫属和似彗星虫属在本区及邻近地区志留纪地层对比有一定意义。前者仅见于中志留统的秀山组,后者在我国自晚奥陶世至晚志留世的地层中都有发现。5)滇东关底组的东方棘尾虫Acanthopyge orientalis Wu及玉龙寺组的Warburgella rugulosa (Alth) sinensis Wu 的发现为滇东志留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三叶虫化石依据。6)系统描述彗星虫科的一些新属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腕足类材料采自安徽中部巢湖南岸高林村塘埂(插图1)五通群擂鼓台组上部的一层粉砂质粘土岩中,其下紧伏富含Cyclostigma cf,kiltorkense Haughton等植物化石的地层,向上距离含大量腕足类Eochoristites neipentaiensis Chu,Ptychomaletoechia Kinglingensis(Grabau)等的金陵组灰岩层16.5m。与腕足类共生的还有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以及少量植物化石碎片。所有腕足类化石个体微小,属种单调,但保存尚好,属种组合颇具特色,在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和研究腕足类的古生态方面较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滇西保山地区丁家寨组生物群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系统描述保山地区丁家寨组的类化石,详细讨论丁家寨组所产类和腕足类动物群及孢粉植物群的时代和性质,提出丁家寨组的时代应与华南早二叠世的紫松阶相当,即相当于国际上的Asselian阶至Sakmarian阶。确认丁家寨组不存在不同时代化石的再沉积混杂或大量化石时代倒置的异常现象。丁家寨组出现特提斯型Eoparafusulina动物类;腕足类组合属介于西澳区和泰马区之间的过渡动物群,西澳区的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14.
1959年5月从云南省保山县杨桥凹的一只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体上采得一种跳蚤,经我们比较研究后,鉴定为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的一个新种。保山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paoshanensis新种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丹县泥盆纪塘乡组的腕足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地记述了广西南丹罗富地区塘乡组中的一些腕足类,共计20属26种,包括2个新属,即纳标贝(Nabiaoia)和近戟贝(Perichonetes),9个新种。根据塘乡组腕足类的研究,作者对塘乡组的时代提出了意见,认为塘乡组应与西欧的上埃姆斯阶及艾菲尔对比。  相似文献   

16.
滇西中泥盆世海百合的两个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夏,在带领我院地质系74级部分同学进行滇西地质测量实习时,同学们在施甸县何元寨公社地区的何元寨组以及昌宁县西邑公社地区相同的地层,采获得保存极为完好的海百合萼部化石数枚。这些化石经笔者研究,发现它们是两个新属,取名昌宁海百合(新属)(Changninocrinus gen.nov.)和施甸海百合(新  相似文献   

17.
广西六景剖面艾菲尔-吉维特阶界线层的腕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元林 《古生物学报》1992,31(6):708-723
广西六景剖面民塘组底部艾菲尔-吉维特阶界线层的腕足类,是一个台地边缘相和盆地相之间过渡环境中的非近岸底栖型腕足动物群.该动物群以贝体小,属种分异度较高,缺乏明显的地方性分子为特征,石燕贝类占有明显的优势,具背中隔板类型的正形贝类发育,并有鸮头贝科的分子出现.Echinocoelia, Davidsonia 和 Pentamerella 是本腕足动物群的优势属群;其他重要分子有 Skenidioides, Vallomyonia, Leptathyris, Rhynchospirifer, Warrenella 和 Stringocephalus.文中描述腕足类17属19种,其中4新种: Vallomyonia sinensis sp. nov., Pentamerella nanningensis sp. nov., Davidsonia guangsiensis sp. nov., Echinocoelia guangsi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南部奥陶-志留系界线附近腕足动物群演替及生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东秦岭南部淅川、内乡一带奥陶-志留纪界线附近地层中的腕足类目前已发现20属.晚奥陶世寺岗组的腕足动物可分为中、下部的Catazyga群落和上部的Zygospira群落,前者生态域为BA5或BA4-5,后者生态域为BA2-3.早志留世石燕河组的腕足类以无洞贝类的Nalivkinia占绝对优势,称Nalivkinia群落,其生态域可能在BA1和BA2之间;刘家坡组的腕足动物可称Salopina群落,以德姆贝类Salopina等占主导地位,Nalivkina已消失,Sowerbyella又重新出现,它们的生态域可能为BA2;张湾组的腕足动物以Eospirifer, Strispirifer等为主,称Eospirifer群落,其中在本区首次出现的有Eospirifer, "Plaesiomys", Leptostrophia等属,它们的生态域可能在BA3.根据腕足类资料,本区奥陶-志留系界线应置于寺岗组与石燕河组之间.  相似文献   

19.
广西来宾县合山马滩,上二叠统合山组剖面完整,腕足类化石丰富。经酸蚀处理后,常可获得十分完美的硅化标本。本文描述的新属Schizopleuronia gen nov.和Matanoleptodus gen.nov.,均产于合山组中部厚约15米的薄层硅质灰岩。这套硅质灰岩,除含近20种腕足类(如Tyloplecta yangtzeensis,Haydenella kiangsi-  相似文献   

20.
西南地区早寒武世最早期的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我国西南地区灯影组中谊村段及与此相当的地层中的腕足类化石,共10属10种,一未定种及属种未定的一个。其中9新属10新种。根据腹壳后顶构造,作者又把它们归纳为四种形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