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梣叶槭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及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梣叶槭种子的果皮、种皮(内外)和种仁内均有抑制物质存在,果皮和种仁内较多。低温(5℃,10℃)和变温(30℃昼/5℃夜)层积的种仁内抑制物质显著减少,种子萌发加速。种子完成生理后熟后,果皮和种皮内虽然滞留一些抑制物质,但种子仍然可以萌发。  相似文献   

2.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种皮和胚乳的水提取物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比种皮更明显。种子自然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种子需要先温暖层积以完成胚的分化与生长,然后转入低温层积完成生理后熟。同批种子胚的发育不完全同步,变温层积处理7个月有极少数种子萌发,连续变温层积处理17个月大部分种子萌发。不同年份受气候条件影响,种子产量和发芽率差异较大。种子耐贮性较强,贮藏2年的种子生活力变化不大,仍具有较高的萌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东北刺人参种子萌发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种皮和胚乳的水提取物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比种皮更明显.种子自然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种子需要先温暖层积以完成胚的分化与生长,然后转入低温层积完成生理后熟.同批种子胚的发育不完全同步,变温层积处理7个月有极少数种子萌发,连续变温层积处理17个月大部分种子萌发.不同年份受气候条件影响,种子产量和发芽率差异较大.种子耐贮性较强,贮藏2年的种子生活力变化不大,仍具有较高的萌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与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外来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贮藏后的发芽力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和变温不是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15~30℃恒温条件下萌发率均达到80%以上,35℃恒温显著抑制其萌发且发芽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育;零下低温(-10℃)和零上低温(4℃)贮藏6个月的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5%和94.7%)与贮藏前的萌发率(97.7%)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室温下贮藏6个月的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萌发率逐渐下降,6个月后不仅萌发率急剧下降到16%、萌发时间延长至10d,而且发芽的种子亦不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药用植物种子形态结构多样性、休眠习性的多样性、萌发习性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 药用植物种子形态和结构的多样性(1 )种子外部形态的多样性 ;(2 )种子内部结构的多样性 :①种皮结构的多样性 ;②胚的结构多样性 ;③胚乳的多样性。2 药用植物种子休眠习性的多样性(1 )种皮休眠 ;(2 )胚休眠 :①胚未完全分化引起的休眠 ;②生理休眠。3 药用植物种子萌发习性的多样性(1 )低温型种子 ,萌发最适温度 1 5℃左右。(2 )中温型种子 ,萌发最适温度 2 0~ 2 5℃。(3 )高温型种子 ,萌发最适温度 3 0℃。(4)变温型种子 ,萌发要求有昼夜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6.
鸭儿芹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且休眠期长,不经任何处理的种子很难萌发,影响其人工种植。研究了鸭儿芹种子的休眠特性和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我国人工种植野生鸭儿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TC法对种子活力的测定表明有活力的种子为(55.33±3.71)%;切破种皮种子与完整种子吸水率在前12 h相差较大,但最终吸水率相差不大,分别达到(70.00±1)%和(68.32±0.32)%,表明种皮并不阻碍种子吸水;种子中存在内源抑制物,其粗提液在较低浓度下即可抑制芹菜种子的萌发;鸭儿芹种子成熟时胚未分化完全,胚率为(28.65±2.488)%,经过低温处理后完成后熟,胚率达到(65.93±3.86)%,萌发率达到100%,因此鸭儿芹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清水浸种和低温冷藏共同处理可有效解除其休眠,浸种和低温冷藏具有交互效应,浸种36 h、5℃冷藏30d即可解除其休眠,萌发率达到100%,发芽势达到(91.11±0.91)%。已破除休眠的种子适宜其萌发的温度范围扩大(15.0—27.5℃),而且在土壤中也可较好地萌发,萌发率达到(96.67±3.33)%,发芽势达到(71.11±1.93)%。  相似文献   

7.
种皮和环境温度对橡胶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了种皮和环境温度对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橡胶树种子的吸水和萌发具有明显的机械限制作用;去除种皮后种子萌发速率加快,萌发指数增大,但萌发率从83.8%下降到47.8%,幼苗活力指数从332.3下降到187.9.15℃以下的温度明显推迟种子萌发,且萌发率下降.去除种皮后的种仁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种皮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分别在20℃(94.7%)、30℃(1.86)和25℃(374.4)时最大,而萌发速率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橡胶树栽培和胶园建设中,可利用种皮对种仁水分散失的限制作用以及对低温的不敏感性,有效延长橡胶树种子的贮藏时间,提高萌发率和籽苗质量.  相似文献   

8.
青檀种子休眠机理及发芽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青檀 (PteroceltistatarinowiiMaxim .)种子的休眠机理和发芽条件进行了探讨。共设定 5个处理 :剪破种皮、热水处理 (4 0、5 0、6 0和 70℃ )、剪破种皮并变温层积 (0~ 4℃ 16h与 10~ 15℃ 8h)、低温层积 (0~ 4℃ )和变温层积(0~ 4℃ 16h与 10~ 15℃ 8h)。结果表明 ,剪破种皮、剪破种皮并变温层积和热水处理与对照的发芽率均无显著差异 ,说明青檀种子的休眠不是种皮限制所引起的。低温层积和变温层积处理均能打破种子的休眠 ,因而认为青檀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低温层积以 70d为最好 ,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 6 7%和 5 5 % ;变温层积以 40d处理效果最好 ,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 77%和 5 7%。同时还讨论了 2种层积处理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榆中贝母(Fritillaria yuzhongensis)生长于马啣山的高山地带,全生育期约100 d左右,是一种生育期较短的类短命植物。在果实成熟时,种子的胚发育不全,具有后熟作用的特点,包括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热两个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低温处理,才能完成后熟过程,以解除休眠,促使种子发芽。本试验表明:榆中贝母完成形态后熟过程的最佳温度是7℃左右,经过100d以上的低温处理才能使原胚发育成熟,继续在7℃低温下处理70d以上,才能完成生理后熟过程。榆中贝母种子休眠时间长,需要经过170d以上的低温处理,种子才能萌发。本试验结果为榆中贝母种子的萌发提出了适宜的温度范围和低温处理时间,为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缩短栽培年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珍稀濒危植物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种子的萌发十分缓慢,探讨其休眠机理,可为该物种的种质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金丝李种子种皮结构及其透水性,剔除部分种皮和胚乳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胚乳和胚等粗提物的活性,储藏、层积和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情况,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李种皮无栅栏细胞层,下表面的角质层较薄;种皮对种子的吸胀阻碍小;随着种孔端剔除种皮和胚乳程度的加深,金丝李种子的萌发进程逐渐延长,甚至降低其萌发率,种脐端削除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内果皮、种皮、胚乳和胚中可能存在抑制金丝李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内源抑制物;新鲜种子胚率达86.12%,低温层积后胚率无显著变化;低温层积处理延缓其萌发进程,对萌发率无显著影响,4℃低温层积是储藏金丝李种子的较好方法;种子萌发对温度敏感,在32℃培养下可打破种子休眠,萌发速度显著加快。种子萌发过程中ABA含量降低,GA与ABA、IAA与ABA的比值随种子萌发显著升高,萌发促进与抑制物比例逐渐趋于提高。因此,金丝李种子存在内源抑制物,同时缺乏萌发促进物质,导致生理休眠。该种子休眠特性使其幼苗生长能应对生境的季节变化,种群在风险环境中得以延续,避免大量幼苗竞争。植被破坏导致种子萌发阶段受阻是造成金丝李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毛叶山桐子种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 var. vestita Diels)的休眠类型和解除休眠的最适方法,为生产实践中的种苗繁育提供一种能有效解除毛叶山桐子种子休眠和提高萌发率的方法。方法:以成熟的毛叶山桐子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的水分透性及温度、光照、去垢剂、后熟、层积和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1)种子具有发育成熟的胚,种皮被有蜡质层但具有透水性;(2)在10~35℃和交替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光强度为144μmol·m-2·s-1)下萌发30 d,种子的萌发率低于30%,具有休眠特性;(3)种子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萌发,是一种需光性种子;(4)4℃和10℃层积30 d显著地增加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后熟90 d则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5)GA3能部分解除种子的休眠和促进萌发,将萌发率提高至56.7%,氟啶酮则没有作用。结论:毛叶山桐子种子的休眠类型为非深度生理休眠,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最适方法是将种子在4℃或者10℃中层积30 d,然后在25℃和交替光照中萌发。  相似文献   

12.
东京野茉莉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江西吉安官山林场5年生东京野茉莉当年自然带壳种子为材料,通过对其种子吸水率、不同层积时期种子内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种子萌发抑制物分析,并利用各类不同药剂处理进行发芽试验,以探寻东京野茉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破眠方法。结果表明:(1)休眠的原因主要包括种皮障碍、缺少萌发所需激素以及种皮、胚中存在萌发抑制物,其中种皮障碍和抑制物的存在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2)GA3处理结合自然低温层积30d即可解除东京野茉莉种子胚的休眠,但种皮障碍始终是其种子萌发的限制因素。(3)GA3、NAA、6-BA等药剂处理均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并以刻伤种子后用500mg/L GA3处理24h为破除该种子休眠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竹叶眼子菜种子的萌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沉水植被中的优势种,在野外条件下主要依靠断枝繁殖,很少发现它的实生苗。在实验条件下对竹叶眼子菜进行了种子萌发研究,探讨了萌发基质、温度和光暗周期以及冷藏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藏3个月后未处理种皮的种子发芽率极低,撕破种皮后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在水基质条件下,25℃最适宜竹叶眼子菜的萌发,光暗周期对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冷藏6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最高,8个月时发芽率显著降低,表明竹叶眼子菜的种子不耐贮藏。还讨论了竹叶眼子菜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种皮透水性、种皮机械障碍、发芽温度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而探讨种子萌发特征;通过切割种子、热水浸种、赤霉素浸种、低温层积等处理方式探索种子的催芽方法。结果显示:香圆种皮不存在透水性障碍,但其机械障碍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内种皮对萌发影响较大;种子在15℃、25℃、35℃恒温及15℃/30℃变温条件下均可萌发,其最适萌发温度为25℃;采用低温层积、热水浸种、切除1/3种子等方法均可一定程度上促进种子萌发。生产中宜采用始温60℃热水浸种24h的方法对香圆种子进行催芽。  相似文献   

15.
三药槟榔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药槟榔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基本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的休眠属于综合休眠;种壳对种子 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是由于其对水分透过的限制,而是种皮的机械束缚和透气性差;种子还需要一段低温的生 理后熟过程才能解除休眠。种子经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min,0.3%亚硝酸钠和0.2%的硝酸钾溶液 浸种24℃后,发芽速度均显著加快,以0.3%亚硝酸钠处理效果为最佳。种子在15、4℃和室温(昼24~32 ℃/夜18~24℃)三种不同温度下贮藏60 d后,在4℃贮藏的种子发芽情况最好。种子不耐脱水,采用硅胶脱 水,含水量降低至22%以下,种子活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胚形态及生理生化变化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处理(90 d)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观测不同层积时间种子胚形态、胚率、发芽率、营养物质(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水平及呼吸途径关键限速酶[丙酮酸激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6 磷酸 葡萄糖脱氢酶(G 6 PDH)]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1)在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胚形态为鱼雷或子叶型胚;种子发芽率在层积后期(60~75 d)显著提高(P<0.05)。(2)层积后,种子内淀粉含量及PK活性、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IAA含量显著升高(P<0.05),萌发促进物和抑制物比例(GA/ABA、IAA/ABA、GA+IAA/ABA)也呈升高趋势。(3)种子胚率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种子发芽率与其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桃儿七种子无形态休眠;种子内营养物质的分解转化为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各种代谢活动提供能量,且淀粉可能是此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磷酸戊糖途径(PPP)的活化、萌发促进物和抑制物比例的升高及IAA含量的显著上升是桃儿七解除休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种子吸水及内源萌发抑制物特性,探讨了赤霉素浓度、温度和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萝芙木新鲜饱满种子28℃和31℃/22℃光照或黑暗下1个月内不萌发,种子胚已分化发育完全,种皮透水,种仁含有萌发抑制物,GA可促进种子萌发,说明云南萝芙木种子具有浅度生理休眠。400-1800mg·L-1是打破云南萝芙木种子休眠的适宜GA处理浓度范围。云南萝芙木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22~2822和31℃/22℃变温,28%发芽指数最高,1023种子不萌发。云南萝芙木种子在周期性光照和全黑暗下均可萌发,但31℃和31℃/22℃下周期性光照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8.
大百合种子休眠特性及休眠破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大百合种子休眠原因、休眠破除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大百合的种子繁殖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大百合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发育不全,种子休眠类型为复杂的形态生理休眠.温度是影响胚生长和分化的主要因素,经高温到低温的变温[25℃/15℃(60 d)→15℃/5℃(60 d)→4℃(50 d)]层积处理,种子可完成后熟而萌发,所需时间约170 d,比自然条件下层积所需时间缩短了11~12个月.  相似文献   

19.
狼毒种子萌发特性与种群更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邢福  郭继勋  王艳红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51-1854
研究了采集于植株上的和收集于土壤种子库的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种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5种预处理(即破裂种皮、去除种皮、98%H2SO4浸种5min、0.2%KNO3浸种24h、10℃低温保存1周)条件下的萌发力。结果表明,狼毒种子萌发率较低,25℃恒温、黑暗条件下萌发率为13%,较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恒温或10~30℃变温,破裂种皮和去除种皮萌发率显著提高,25℃恒温、光暗交替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为49%和47%,浓硫酸浸种5min处理萌发率可达到32%,KON3浸种和10℃低温保存两个处理对促进狼毒种子萌发效果不明显,狼毒种子萌发对光照条件不敏感,种子硬实性是导致狼毒种子萌发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取自土壤种子库内的狼毒种子萌发率高于当年采集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并非每年都有狼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种群更新时机是随机的或周期性的。  相似文献   

20.
曼陀罗种子休眠机理与破眠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曼陀罗种子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种子萌发抑制物研究,揭示曼陀罗种子休眠机理,并利用物理、化学法处理曼陀罗种子,以探寻打破曼陀罗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1)新采收的曼陀罗种子为综合休眠,休眠原因包括:种皮障碍、缺少萌发所需激素以及种皮和种仁中存在萌发抑制物,其中种皮障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2)室温存储6个月可解除曼陀罗种子种仁的休眠,但种皮障碍始终是其种子萌发的限制因素.(3)机械摩擦、浓H2SO4处理和NaOH处理均可打破除曼陀罗种皮的休眠障碍,促进种子萌发,其中用10% NaOH处理90 min为破除曼陀罗种皮休眠障碍的最佳方法,且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