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侵种松针鞘瘿蚊在山东省黄岛区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危害我国青岛地区3种针叶树的害虫是松针鞘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研究其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扩散方式,以期为该虫的发生监测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采自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赤松P.densiflora上瘿蚊的卵、幼虫、蛹及成虫进行观察、拍照和比对。制做玻片观察幼虫剑骨片的形态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幼虫头部表面超微结构。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通用引物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并测序,与NCBI数据库中已有序列比对。统计受害枝中单枝瘿瘤数量及每瘿瘤内幼虫数量,计算针叶被害率和每瘿瘤幼虫数目的相关性。观察交配、产卵行为并持续记录其生活史。【结果】老熟幼虫剑骨片和成虫翅脉的形态特征均符合Thecodiplosis japonensis的描述;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邻接法系统发育树(NJ树)显示,山东青岛瘿蚊样本与日本T.japonensis样本聚成一支,置信度为100%,明确了外来入侵种松针鞘瘿蚊已在我国山东黄岛地区定殖。目前该虫主要危害黑松Pinus thunbergii、赤松P.densiflora和油松P.tabulaeformis,幼虫在当年生松针基部为害形成虫瘿并在其中取食,使松针停止生长,而导致被害针叶较健康针叶显著缩短,逐渐枯黄脱落。【结论】本文首次明确在黄岛区危害3种松树树种的针叶造瘿类害虫为松针鞘瘿蚊,描述其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征。DNA比对结果对开发松针鞘瘿蚊分子快速鉴定技术提供依据,为疫情的早期监测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滇产云南松、思茅松松针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和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为云南针叶林主要树种。我们已研究了思茅松松节油的化学成分,为松针油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比较松节油与松针油化学成分的同异,并考察α-蒎烯,β-蒎烯的含量与分布的关系,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滇南到滇中水平分布及由低到高垂直分布的八个云南松和九个思茅松松针油油样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松干蚧种群变动和生物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干蚧是松树主要害虫之一,其中以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为害最严重。1973年南京地区松干蚧猖獗发生。我院校园连片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和千头赤松[Pinus densiflora f.umbraculifera(Mayr) Beissner]等也暴发了此虫,当时曾作为江苏省松干蚧防治会议的现场。但是,直到 1978年 3月,原来这些松干蚧大发生的松树,未发现有因松干蚧为害致死现象;相反,他们长势愈来愈旺,松干蚧数量也降低到稳定水平。整个群落趋于稳定。除我院以外,南京市晓庄林场,溧阳县东方红林场等也有此现象。尤其是后者,松干蚧分布面积千亩以上,部分地区种群密度很大,但是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戈峰  邱业先 《昆虫学报》1997,40(4):337-342
通过探讨松树受害后松针的一些化学物质变化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种群参数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松针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针叶的氨基酸含量减少、单宁和总酚含量增加;马尾松毛虫取食被害松针后,体内的2种解毒酶(过氧化氢酶、羧酸酯酶)活性增加,其种群参数表现出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减轻、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的变 化。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病已对中国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近年信号分子H2O2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对松树-松材线虫互作中H2O2方面的功能研究不多见.本实验以三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为材料,通过施用外源H2O2供给剂和抑制剂(AsA)探讨H2O2对松树-松材线虫互作体系中抗氧化保护酶、苯丙烷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同时对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体内H2O2产生的酶途径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外源H2O2处理提前诱发了染虫黑松体内H2O2含量大幅度升高;AsA可在接种早期抑制染虫黑松体内H2O2含量,推迟了H2O2大量积累的发生.同步测定染虫黑松体内相关酶活性发现,外源H2O2处理后,染虫黑松体内APX和CAT活性下降幅度更大,MDA含量、PAL酶活性均提前积累;而外源AsA处理则推迟染虫黑松体内APX和CAT活性大幅下降的发生,延迟且削弱了MDA含量大量积累的发生和累积程度,PAL酶活性升高也滞后.同步观察黑松感病症状,发现H2O2处理组染虫黑松发病最快;仅接种松材线虫处理组次之;AsA处理组染虫黑松发病最慢.这表明,受松材线虫侵染后,黑松体内大量累积的信号分子H2O2可影响寄主体内抗氧化保护酶活性、苯丙烷代谢途径的表达,进一步影响了感病症状的表达.对黑松体内H2O2产生酶来源研究发现,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别嘌呤醇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亚苯基碘(DPI)处理均能明显抑制黑松体内H2O2含量,说明XO和NADPH氧化酶均是黑松与松材线虫互作体系中内源H2O2合成的重要酶.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松针鞘瘿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幼虫在黑松冠层的分布特征和脱瘿节律,本文采用标准株调查法,调查了松针鞘瘿蚊幼虫在冠层的不同方位的虫口密度.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不同时期越冬幼虫的下树数量.结果表明,在黑松树冠的顶梢、上层、中层、下层,松针受害率分别为67.42%、68.59%、52.22%和38.41%;松针鞘瘿蚊虫口数量分别为53.40、58.17、57.93和47.69头/枝.在东、西、南、北、顶梢5个方向,松针受害率分别为49.19%、53.10%、45.76%、57.72%和67.42%;松针鞘瘿蚊虫口数量分别为64.54、51.92、52.61、53.99和53.40头/枝.12月下旬和翌年4月上旬是松针鞘瘿蚊越冬幼虫的脱瘿高峰期,脱瘿幼虫的比例达到瘿内全部幼虫的90%以上.研究结果明确了松针鞘瘿蚊在树冠的分布特征和脱瘿规律,可为制定精准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又名枞树,松树,属裸子植物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是一种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马尾松的叶呈针形,习称松针,细长柔软,长10~20厘米,淡绿色,通常2针一束簇生在短枝上。马尾松是强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酸性土(pH值4.5~6.5)及排水良好的山坡地,耐瘠薄干燥,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分布于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以南,西至四川中部、贵州中部和云南东南部,资源十分丰富。木材纹理直,结构略粗,广为建筑,枕木、  相似文献   

8.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61-66
实验测定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inus thunbergii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自然侵染状态下针叶内还原糖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种松树随病程发展针叶内还原糖及N元素含量均逐渐降低;其余矿质元素含量变化不一。表明由于松材线虫的侵入,破坏了植物的组织结构,影响了寄主的新陈代谢和物质循环,继而影响到对各种元素的吸收、转移及利用。  相似文献   

9.
松树与松材线虫互作中,NO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寄主对松材线虫入侵的应答反应,但松材线虫入侵寄主后,是松材线虫还是其代谢产物激发寄主体内NO应答信号尚不明确.本研究用松材线虫活体、线虫分泌物、虫体研磨液等分别接种黑松,研究接种早期黑松体内NO合成酶(NOS)活性和NO含量变化与后期松树症状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虫体研磨液、线虫分泌物处理后黑松体内NOS活性和NO含量均升高;各处理黑松外部均出现感病症状.说明在松树与松材线虫互作中,除线虫活体作用外,线虫体或分泌物中的物质也可激发松树体内NO应答信号的表达,诱导下游应答响应的发生,导致黑松感病.15 ~25℃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接种黑松体内NOS活性增强,NO含量升高,感病症状出现较早;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接种黑松体内NOS活性、NO含量大致呈逐步升高趋势,感病症状也较早出现.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和干旱程度加剧可诱发感病黑松体内NO相关信号途径表达增强,并加速病程发展.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高温干旱环境有利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可能与寄主体内NO应答信号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863439分子生物学已变成生物技术(1986年i月22~24日,日本东京)〔译自CBA,1985,(9),3153〕 详情询《Nat。re》杂志伦敦和东京办事处。(金人一)863440生物技术的工程收益(1985年11月21一22日,美国加州洛杉矶)〔译自CBA,1985,(9),3154〕 详情询Mr.Ray Goodwin,CONRES-CO,6 Northbrook Park,Lexington,MA 02173.USA。(金人一)863441生物技术的工程效益(1985年10月24一25日,美国首都华盛顿)〔译自CBA,1 985,(9),3155〕 详情询Mr.Ray Goodwin,CONRE-SCO,6 Northbrook Park,Lexingt-on,MA .02173,USA。(金人一)863442为农业和…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的鞘锈菌(Coleosporium)已报47种,全部为转主寄生长循环型生活史,性孢子和春孢子产生在松属(Pinus)针叶上,引起各种松针锈病,冬孢子产生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13个科上,其中生在菊科植物上的种类最多(戴芳澜,1979)。鞘锈菌的生活史类型多种多样,除了上述的长循环型生活史以外,还有缺夏孢型生活史以及短循环型生活史(Cummins,1983)。作者于1989年7月14日在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碧州大青山的偃松(Pinus pumila Regel)上采  相似文献   

12.
梢小卷蛾属Rhyacionia Hb.是专门为害松树嫩梢的钻蛀性害虫,是我国各地松林一大害。1973年作者在“蛾类图册”中记录了夏梢小卷蛾R. duplana(H(?)bner)(河北);1977年又在“中国经济昆虫志·卷蛾科(一)”中记录了松梢小卷蛾R. pinicolana(Dbld.)(东北、华北);在这次整理标本、资料时,又发现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为害马尾松梢的马尾松梢小卷蛾R. dativa Heinrich。近年来我国云南、四川两省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高山松上又发生一种梢小卷蛾,为害十分严重,其形态与松梢小卷蛾、马尾松  相似文献   

13.
松梢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梢蚧又称松针蚧,是同翅目珠蚧科松蚧属专寄生在松树针叶上的害虫。由于它发生起始于松树梢头的新针叶,有些地区的群众称它为松梢蚧,表达了它发生的特点。松树受害严重的可使枝梢上的针叶大部脱落,影响松树生长。 在我国浙江早已发现中华松梢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Ferris(1950)重新描述了在昆明云南松上采到的所谓中华松梢蚧。我们研究了从昆明采集的标本,发现它不是中华松梢蚧,而是一个新种。Ferris的鉴定和重新描述,很容易引起对中华松梢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松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树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树,每个人可能都会熟悉它。但是,我们平常所讲“松树”这一名称,意义比较笼统,那是对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若干种松树的统称。其实,我国松树有很多种,性状各有不同,分布地区也不一样,这里,仅就我国原产的松树作一个简单介绍,外国引种来的从略。松树的用途松树是很有用的树种,在我国现有的森林面积中,松林占了最大的比重,估计在60%左右,而今后造林事业中,松树仍然是最普遍最广泛的树种。松树的木材可做建筑用材、矿柱、枕木、樁木、或用来制家具,又可以制膠合板、火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的7个种,其中3个新种:安徽散斑壳(L.anhuiense Y.R.Lin sp.nov.)、白皮松散斑壳(L.pini—bungeanae Y.R.Lin sp.nov.)及奇异散斑壳(L.mirabile Y.R.Lin sp.nov.);2个我国新记录种:针叶树散斑壳(L.conigenum(Brunaud)Hilitz.)和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2个国内已记载的种:松针散斑壳(L.pinastri(schrad.)Chev.)和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 Ahmad)。文中列出了分种检索表,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对新记录种的主要特点以及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16.
松树上的七种散斑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的7个种,其中3个新种:安徽散斑壳(L.anhuiense Y.R.Lin sp.nov.)、白皮松散斑壳(L.pini—bungeanae Y.R.Lin sp.nov.)及奇异散斑壳(L.mirabile Y.R.Lin sp.nov.);2个我国新记录种:针叶树散斑壳(L.conigenum(Brunaud)Hilitz.)和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2个国内已记载的种:松针散斑壳(L.pinastri(schrad.)Chev.)和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 Ahmad)。文中列出了分种检索表,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对新记录种的主要特点以及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林造林树种之一。钻蛀性害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几种切梢小蠹Tomicus spp.、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和一种病害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 acicola能在云南松人工林内严重发生,对森林健康构成威胁。本研究选取树冠枯梢率作为云南松树势的评价标准,筛选出引起树冠枯梢的主要因子,建立云南松树冠受害表征与不同种类(数量)有害生物复合危害之间的关系,以期探索对云南松有害生物进行遥感监测预警的精准判别方法。【方法】设置标准地,抽样选择35株受害状为局部枝梢枯萎和29株系统性萎蔫的云南松,分别调查其上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云南松枯梢率与各致害因子(松墨天牛、切梢小蠹、微红梢斑螟和松针褐斑病)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导致云南松树冠局部枯梢的主要因子,建立枯梢率关于主要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反演模型。【结果】局部枝梢枯萎植株的树冠枯梢率与两种切梢小蠹的种群数量均呈高度正相关,与树木胸径和其他致害因子呈较弱或无相关性。分析标准地每木调查结果发现,树冠有无病梢不能显著影响枯梢率情况。建立了通过枯梢率(Y)反演云南松树冠两种切梢小蠹混合种群数量(X)的回归模型:Y=12.0984+0.9835 X,Adj-R2=0.8081。明确了在蛀梢阶段,云南松树势随着切梢小蠹种群数量上升而下降。在蛀干阶段,切梢小蠹和松墨天牛的钻蛀活动主要集中在濒死木和枯立木上。【结论】引起树冠局部枯梢、树势下降的主要因子为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成虫的蛀梢活动;引起树冠系统性萎蔫、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松墨天牛与切梢小蠹的蛀干活动。应用本研究模型可通过判别云南松树冠枯梢率估算两种切梢小蠹在蛀梢期的混合种群数量,为航天遥感或无人机监测虫情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880466使酚溶液去毒的生物学方法〔英〕/未署名了Chem.Eng.News一1986,64 (51)一16【译自CBA,1957,(4),1547〕 美国Manville Filtration&M玉nerals公司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用于处理含酚废料的系统,该系统是以R一630为载体,以固定在硅藻土上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nas putida)为基础的。只要投人酚的浓度和流率没有同时明显的增加,该系统就能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运行。(郝慧斌)88046了对用细菌处理废料的研究〔英〕/未署名了Bioteeh News。一1987,6(1)一6[译自CBA,1957,(4),1842〕 美国路易斯安那Sea Grant公司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细菌…  相似文献   

19.
松针,为松科松属植物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针叶。 以松针入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圣惠方》载:“治大风恶疮”;《简便方》载:“治阴囊湿疹”;《外科正宗》载:“治风湿顽癣”;《本草药性备要》载:“杀螨、干水、止痒、治疳疮、螨疥”;《本草汇言》载:“松针,去风湿疗顽癣之要药也”。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松针项下也记载其性味功能为:苦、涩、温。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松针含挥发油、黄酮类、糖类、树脂、叶绿素、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  相似文献   

20.
松吹泡虫是为害松树嫩梢的一种严重害虫。在山东省分布普遍,从海拔100米的山沟至海拔1,000米的山脊都有发生。主要为害赤松和油松,次为黑松及落叶松等。其中以10年生左右的幼树受害最重,被害株率一般为60—80%,重者达100%。松树嫩梢被害后,轻者能影响新梢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重者则使嫩梢呈弯曲状或下垂,甚至枯萎。笔者于1960—1963午在崂山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现将资料加以整理,供作参考。 一、名称及分布 松吹泡虫又叫泡沫虫,属同翅目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沫蝉科(Cercopidae),学名为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 据文献记载,国外分布于朝解及日本;国内已知分布于山东、河北及辽宁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