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卜兴江 《生物学通报》2006,41(11):11-12
一般认为无脊椎动物没有获得性免疫系统,先天免疫系统就成了无脊椎动物唯一的防御手段。由于不同物种的生活环境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病原体也不同,这就产生了不同物种先天免疫的特异性。主要就线虫和果蝇这2种模式生物在先天免疫系统方面的差异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鱼类免疫组织和细胞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世界渔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高密度养殖模式也引起水产动物病害的频繁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作为主要水产养殖对象的鱼类,在其与病原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靠其免疫系统来抵御外来病原生物的侵害,通过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防御机制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对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认识鱼体同病原间的作用方式,反映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的质量,还可用以研究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防御和调节性细胞,它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还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分泌某些单核因子影响其它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往,对Mφ功能的调节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免疫系统内部,如细胞之间及各种因子的调节作用。近年,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出现,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免疫系统内部逐渐移向免疫系统外部。那么,神经内分泌系统究竟对免疫系统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如果有,这种调节作用的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免疫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侵入的一种防御能力。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及特异性免疫2个部分。哺乳动物的天然免疫系统在保持机体与非致病性微生物共生的同时,还具有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这一敏感的调控网络保证了机体基本状态的稳定。种系编码的非特异性受体的发现是免疫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其中Toll样受体(TLR)和Nod样受体的表达可见于多个生物门,TLR的发现奠定了“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卵黄抗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表达较稳定等优势,而鸡IgY抗体因其种属距离等特点而具备一系列特殊优势,诸如交叉反应小、产生IgY的鸡免疫系统对哺乳动物保守的生物分子反应明显等,如能将这两种抗体的优势结合起来,开发单克隆卵黄抗体则有望大大拓展抗体的研究模式和应用领域.针对这一新兴领域,从单克隆卵黄抗体的理论背景、研发与技术现状和可能的应用前景三个角度综述了国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负免疫应答     
负免疫应答是指生物个体的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不产生免疫应答或仅产生不易察见的免疫应答,包括免疫耐受、免疫麻痹、免疫缺陷、免疫抑制四种状况。有的学者把免疫麻痹列入免疫耐受,把免疫抑制列入继发性免疫缺陷。(一)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一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负免疫应答。机体对这一抗原不能产生  相似文献   

7.
小型模式生物如酵母、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将其应用于病毒的研究,使人们对病毒-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体的抗病毒免疫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对这些小型模式生物的特点及其在病毒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想通过增强或抑制免疫应答能力来调整免疫系统,使之维持正常,以保证机体的健康和完整性。随着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等免疫系统激活因子的神秘作用的揭示,人们相信免疫疗法的途径最终将是可行的。 新的免疫疗法的理论依据是Burnet提出的克隆选择理论,即抗原特异性地激活相应细胞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细胞膜和细胞内特异蛋白的有效定位与定性,对于了解细胞运动、移植和分化等机制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关键。原子力显微镜灵敏的力学性质在研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特定分子的免疫识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分子的定位过程中,不像免疫荧光成像一样需要复杂的样品准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进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识别,并对识别位点可视化。本文从分子识别、功能化探针、基于力-体积成像及与动态力学显微镜结合成像等模式方面,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应用中的识别成像。  相似文献   

10.
CD4+T细胞免疫识别的一种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获得性免疫具有抗原特异性,但同时T细胞识别却有混杂性和NHC制约等现象,这提示T细胞对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识别中可能存在不同模式。本文提出了CD4 T细胞有两种特异性识别活化基础单位(具有不同的生理学意义)的模型,一种为纯TCR模式(TCR model),对pMHC(尤其是抗原肽)高特异性识别;另一种为复合受体模式(TCR-CD4 model),对MHC-Ⅱ分子特异性要求很高(NHC制约),但有可以不同亲合度结合抗原肽的混杂性;它们在免疫应答中以不同组合形式出现,可形成细胞水平区分“自我”与“非我”的效应。由此可更合理、简化地理解各种有关免疫现象以及淋巴免疫系统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