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南部下二迭统栖霞组珊瑚化石的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二迭统栖霞组在安徽南部发育较好,产有丰富的珊瑚化石。早在1932年,乐森璕及黄汲清在“扬子江下游栖霞灰岩之珊瑚化石”以及黄汲清在“中国南部二迭纪珊瑚化石”等专著中,曾经描述和县、合山、巢县、铜陵及泾县等五个地区的珊瑚化石,共有11个种,1个变种,分别包含在7个属中,化石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壁珊瑚(Polythecalis)是我国南方早二叠世早期栖霞组的常见化石之一,富集于栖霞组的中、上部。它的地理分布广泛,层位稳定,早在30年代初期,已被作为栖霞组上部的带化石(黄汲清,1932)。目前,在我国已描述的多壁珊瑚有29种,它们的构造形态,如外壁(Epitheca)的性质、床板的结构等差别较大,统称为多壁珊瑚类(Polythecalids)。 Polythecalis除产在我国南部栖霞组以外,还见于奥地利、土耳其、伊拉克、伊朗、苏门答腊、越南及日本等地。从Pseudoschwagerna带至Yabeina带都有分布(Minato et Kato,1965)。  相似文献   

3.
俞学光 《古生物学报》1991,30(4):420-438
本文描述苏皖地区和州组产四射珊瑚1新属、1新种;黄龙组产11属、13新种;船山组产6属、10新种且附栖霞组底部产1属、1新种。安徽广德县独山黄龙组、船山组出露良好,产四射珊瑚甚丰,可分3个化石带及2个亚带,与苏南的完全相当,唯苏南船山组上部的Parawentzellophyllum带在独山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4.
江西晚石炭世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的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江西彭泽、于都、乐平、玉山、崇义及上高等地上石炭统船山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的四射珊瑚16种,其中船山组有11属12种(包括8新种、1未定种),栖霞组有3属4种(包括3新种、1未定种).根据珊瑚化石的分布规律,将船山组的珊瑚建立2个组合,并与有关地区的珊瑚组合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这些珊瑚形态构造特征的剖析,文章还探讨了晚石炭世晚期及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珊瑚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安庆栖霞组的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南方二叠纪地层中的腕足动物群,以晚二叠世的腕足动物研究的最为详细,其次是早二叠世晚期的腕足动物,许多古生物工作者发表了论文,给予论述;而对早二叠世早期的腕足动物群研究则较差。1927年赵亚曾首先研究了长江下游栖霞灰岩中的腕足类化石,并报道了“栖霞石灰岩之腕足类化石”8属、10种、3未定种,其中1新种,但时代并未肯定。在我国栖霞组内以珊瑚及(竹蜓)科化石为主,而又比较标准,地层对比较为重要,所以对栖霞组内的腕足类研究就减少了,直至近十多年来才逐渐的对这一地层的腕足类的研究给予重视。笔者将安庆白鹿尖剖面的腕足类化石研究发表,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广西来宾地区中二叠世的珊瑚19属59种(包括21新种),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珊瑚化石组合,即栖霞组的1.Wentzelophyllum megnicllumellus-Cystomichelinia regularis-Akagophyllum multitabulatum珊瑚组合,2.Hayasakaia guangxiensis-Polythecalis spinotheca珊瑚组合及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加波萨尔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南部。地理上属于东准噶尔北部低山丘陵区。该区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化石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本文首次描述的珊瑚化石资料,填补了该区奥陶纪珊瑚动物群的空白,为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对恢复该区晚奥陶世古地理、古气候面貌亦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篇幅限制,本文专门描述床板珊瑚中无连接构造类。其他珊瑚资料将另文报道。文中描述的珊瑚化石及地层剖面,是笔者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周边石炭系广泛出露, 其中上石炭统发育海相火山—沉积序列, 包括西准噶尔地区的哈拉阿拉特组、阿腊德依克赛组, 东准噶尔地区的石钱滩组以及盆地南部的祁家沟组、奥尔吐组等。本文研究在上述各地层的灰岩层或夹层、碎屑岩中获得的四射珊瑚9属17种和床板珊瑚2属3种, 对石钱滩组中的3个新种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上述珊瑚化石的地质时代主要为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期。在珊瑚动物群的组成上, 哈拉阿拉特组中新发现Caninophyllum属分子, 结合盆地东、西部共同产出的床板珊瑚Cystodendropora 属分子, 说明整个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动物群面貌大致类似, 而西准噶尔地区的化石丰度、分异度显著低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综合前人资料, 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发现的珊瑚化石有约一半为地方性分子。本文认为研究区珊瑚化石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与晚石炭世准噶尔洋走向封闭或半封闭的演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周边石炭系广泛出露, 其中上石炭统发育海相火山—沉积序列, 包括西准噶尔地区的哈拉阿拉特组、阿腊德依克赛组, 东准噶尔地区的石钱滩组以及盆地南部的祁家沟组、奥尔吐组等。本文研究在上述各地层的灰岩层或夹层、碎屑岩中获得的四射珊瑚9属17种和床板珊瑚2属3种, 对石钱滩组中的3个新种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上述珊瑚化石的地质时代主要为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期。在珊瑚动物群的组成上, 哈拉阿拉特组中新发现Caninophyllum属分子, 结合盆地东、西部共同产出的床板珊瑚Cystodendropora 属分子, 说明整个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动物群面貌大致类似, 而西准噶尔地区的化石丰度、分异度显著低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综合前人资料, 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发现的珊瑚化石有约一半为地方性分子。本文认为研究区珊瑚化石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与晚石炭世准噶尔洋走向封闭或半封闭的演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1977年,云南会泽县铅锌矿勘探队在云南会泽县铅锌矿区的石炭纪地层剖面(A—A′和B—B′)采得一批珊瑚化石标本,有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共9属12种和1未定种,包括1新属和9新种,产化石层位为下石炭统上司段、上石炭统威宁组上部和马平组底部,珊瑚化石较为丰富的是在上司段。下石炭统在结山组和上石炭统威宁组中、下部是含铅锌矿的层位。据有关资料证实,铅锌矿的成因与一定的古地理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的层孔虫产自新疆南部西昆仑山北缘阿克陶地区下石炭统库山河组。经研究鉴定,计有Platiferostroma longtangshanense Wang,P.microcystosum sp.nov.,P. multibrachiatum sp.nov.,P.xinjiangense sp.nov.等。共生化石有腕足类、双壳类及四射珊瑚、床板珊瑚。这些层孔虫在新疆境内早石炭世早期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它增补了该区下石炭统的化石依据,对于国内外同期含层孔虫化石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南部中、晚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巴彦宝力格公社(猴头庙)一带石炭系发育较好,剖面连续,(?)、珊瑚、腕足、苔藓等化石丰富,为我国北方地槽区,目前发现的中、上石炭统最好剖面之一,在大兴安岭南部具有代表性。本区中、上石炭统珊瑚化石丰富,属种繁多,保存良好,组合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部早二叠世皱纹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言 《古生物学报》1982,(2):249-264
中国早二叠世皱纹珊瑚的研究迄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地质先辈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乐森(王寻)、黄汲清就完成了有关中国南部早二叠世珊瑚化石的论著,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其后,计荣森、曾鼎乾、王鸿桢等也相继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古生物化石图册陆续发表,又增加不少新的内容.到目前为止,共描述过二叠纪皱纹珊瑚40属左右,约占二叠纪皱纹珊瑚属的总数2/5.除描述工作外,黄汲清(1932)还依据珊瑚的地层分布,建立过4个珊瑚化石带;吴望始(1975、1979)对珊瑚动物群的分区,作过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江西武宁的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和龙潭组下部获得?类化石8属30种,并对其中10个属种进行系统描述。对获得的?类化石自下而上建立六个?带,分别是Schwagerina anhuiensis-Schwagerina chihsiaensis带、Schwagerina chihsianesis regularis带、Chusenella conicocylindrica带、Chusenella douvillei带、Chusenella ishanensis带和Pseudodoliolina pseudolepida带。通过与南京栖霞山,贵州盘县火铺镇等地的?类化石带对比,本研究区的栖霞组上部、茅口组和龙潭组中下部的地质时代分别为罗德期、沃德期和卡匹敦期。  相似文献   

15.
一、江西玉山晚奥陶世Favistina的发现江西玉山至浙江江山一带的上奥陶统为一套介壳相地层,富含珊瑚、腕足类、三叶虫、头足类和腹足类等化石。该地上奥陶统分为下部黄泥岗组和上部三巨山组。珊瑚化石在上、下两组均有产出,但是以上部的三巨山组更为丰富。由于化石保存较好,形态各异,属种也多,所以成为研究我国东南晚奥陶世珊瑚的一个有利地  相似文献   

16.
川黔地区奥陶纪珊瑚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早在本世纪的初期已有报导。但是,比较大量地报导中国奥陶纪珊瑚化石,则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的末期。1957年俞昌民首先发表新疆中奥陶世一个四射珊瑚的发现及其意义,以后,相继有璕教授的贵州奥陶纪珊瑚化石的新资料,林宝玉的江西玉山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化石,俞昌民的中国晚奥陶世珊瑚化石。这些资料的研究不仅对阐明古生代珊瑚化石的分类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推动我国奥陶纪珊瑚化石的研究,划分和对比我国奥陶纪地层,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发现于江苏南京、江宁、宜兴、海门及安徽铜陵、南陵的上青龙组、安徽铜陵的周冲村组的有孔虫,其中南通和海门的样品得自钻孔中。上青龙组根据菊石化石时代定为早三叠世;周冲村组据瓣鳃类时代定为中三叠世。发现的有孔虫主要种类与四川南部嘉陵江组所见一致,并建一新种Meandrospira immatura He。  相似文献   

18.
这篇短文是报导河北省北部康保三面井附近发现早二迭世栖霞期(竹蜒)类的事实。标本是河北省地质局李裕民及鞠紫云等同志在1958—1959年间采集的。鞠紫云称这个含(竹蜒)地层为三面井组。这个组在康保三面井附近大致可以分为三部,自上而下为:3.灰绿色及灰黄色细粒砂岩,含植物化石。约100米2.深灰色石灰岩,富含(竹蜒)类、珊瑚类及海百合茎等。约30米1.灰黄色细粒砂岩,未发现化石。约16米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中部泥盆系二塘组的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四射珊瑚,产自广西中部海相泥盆系,象州型沉积序列中的一个新建的地层单位——二塘组(俞昌民等,1978)。这个小型珊瑚群包含的属种数目不多,但是它们在广西武宣及象州地区范围内产出的层位稳定,是识别二塘组的化石标志之一,对确定广西象州型泥盆系的生物地层层序,划分泥盆纪地层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于认识中国南方泥盆纪四射珊瑚群的性质及其进化的过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西宜山晚石炭世的珊瑚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材料,系笔者于1956年冬,随盛金章、侯祐堂先生等调查广西宜山地区的石炭系和二迭系时,于宜山德胜以南五公里新惠乡的晚石炭世马平群内采得的。珊瑚化石的数量和种属尚称丰富,经笔者鉴定,计有8属,14种,其中新属有1个,新种5个。以往,有关我国南方晚石炭世珊瑚化石的报导较少,据笔者所知,仅有11属,14种。本文描述的珊瑚化石中,有5个属,13个种是在华南地区初次发现的(包括1个新属,5个新种)。目前看来,华南晚石炭世的珊瑚化石虽不如早石炭世的丰富,但是也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在研究石炭纪和二迭纪珊瑚化石的演化关系时,晚石炭世珊瑚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