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2.
3.
4.
石油降解细菌的表型特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3种不同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得到10个石油降解细菌菌株,分离菌株均为好氧菌、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芽孢的杆菌,10个菌株均能利用中等链长的烷烃、柴油和原油作为碳源,而不能以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为碳源。根据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EVA5,EVA6,EVA7,EVA8和EVA9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EVA10、EVA11、EVA12、EVA13和EVA14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p.),均属于Proteobac-teria的γ亚群。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土壤堆制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堆式堆制处理方法 ,对辽河油田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处理研究 .处理工程设 4个处理料堆单元 ,每个处理单元长 118.5cm ,宽 6 5 .5cm ,高 12 .5cm .研究结果表明 ,当进行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为 5 .2 2 g·10 0 g-1土时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 (Phanerochaetechrysospori um) ,经过 5 5d的运行 ,石油烃总量去除率达 5 4.2 % .堆制处理中影响污染土壤石油烃总量生物降解的主要变化因子为污染土壤的O2 和CO2 含量、降解石油烃微生物的数量、污染土壤pH的变化 .通过监测这些数据的变化 ,可直接反映该工程的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 .本处理工程采用定期通风措施 ,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廉 ,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实用化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污染土壤清洁技术 . 相似文献
6.
从大港油田区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和油泥中筛选得到10株耐盐碱石油烃降解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序列分析确定这些菌株为苍白杆菌属、葡萄球菌属、迪茨菌属、棒状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微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10株菌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除B07仅能耐受3%盐度外,其他菌株均能耐受5%或者更高的盐度环境,其中B02和B05在盐度高达11%时仍具有较高的生长活性;10株菌均能耐受p H为9的碱度环境,B01、B03、B04、B06、B09能耐受p H为10的环境,其中,B03和B04在p H为11时仍具有较高的生长活性。研究表明石油烃降解菌在不同微生物种属中广泛存在,并具有较好的耐盐碱特性,有望在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修复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石油工业迅速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在原油生产与输送过程中[1] ,井喷、泄露及沉降排放等引起的原油进入土壤造成的土壤污染 ,很难治理。原油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 ,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 植物生态系统 ,甚至地下水都产生危害 ,影响土壤肥力 ,破坏土壤生产力 ,严重影响当地的粮食产量及产品质量。当前 ,治理土壤石油污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治理技术[2 ] 。污染土壤生物清洁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有害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无机物 (CO2 和H2 O)的过程。降解过程可以由改变土壤理化条件 (包括土壤pH ,温度、湿度、…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产品的不合理处置与泄漏导致石油及其衍生物大量释放到环境中,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石油污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害之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凭借其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石油污染的治理。大量研究表明功能微生物群落在石油污染生态系统的修复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细菌是最主要、最活跃的石油降解微生物。然而,在原位/异位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功能菌群在污染体系中难维持、易失调及石油烃降解途径不明晰等问题。因此,本文总结了石油污染自然生态系统和微宇宙实验体系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石油烃代谢机制及相关功能基因,并对微生物法处理石油污染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为石油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生物乳化剂产生菌及其产乳化剂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胜利油田原油污染土壤边分离得到一株能降解多种石油芳烃和烷烃且能产生物乳化剂的细菌Eml,经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对菌株Eml产生乳化剂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正十六烷为碳源时能较快速产乳化剂,其最佳条件为:正十六烷10g/L,酵母抽提物1g/L,初始pH值为7,30℃下200r/min摇床培养。在此条件下,发酵ld后,培养液的表面张力即降到最低值,约30mN/m,而乳化能力达100%;乳化剂浓度则在第5d达到最大,为68倍的CMC;经初步研究该乳化剂为脂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从哈尔滨太平污水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到7株高效苯酚降解菌,可利用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过对这7株菌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不同苯酚浓度下生长和苯酚降解情况的考察,确定了这7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C,最适pH值为7.5,最大可降解苯酚浓度为3000mg/L。通过对这7株苯酚降解菌降解性能的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苯酚降解能力,在10°C、pH值为7.5、装液量为50mL、接种量15%、摇床振荡速度160r/min的条件下,反应48h后可使500mg/L的苯酚降解率达90%以上。葡萄糖对菌体的生长及苯酚降解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当葡萄糖浓度是500mg/L时,该菌对苯酚的降解率仍在80%以上。该研究对处理含有其它碳源的含酚废水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DGGE图谱条带的分析表明,其亮度可以说明这些菌在各个系统中均表现为优势菌,且在污水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活性,其优势地位能够稳定地存在。其中2、4、24、28条带丰富,表现出它们在污水环境系统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一组优势菌对焦化废水中吲哚、吡啶的降解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普通变形杆菌BH、芽孢杆菌DC4 5、巨大芽孢杆菌F3、枯草芽孢杆菌DC4 2等 4种脱色菌中 ,经驯化、筛选出普通变形杆菌BH、芽孢杆菌DC4 5两株降解苯酚、吲哚、吡啶、喹啉的优势菌。其中普通变形杆菌BH降解吡啶的适宜条件是 :温度 30~ 4 5℃ ,pH 7~ 8,投加适量Pb2 + ;芽孢杆菌DC4 5降解吲哚的适宜条件是 :温度 2 0~ 5 0℃ ,pH 6~ 8,投加适量Zn2 + ,Fe2 + 。 相似文献
13.
I. S. Zvyagintseva E. G. Surovtseva M. N. Poglazova V. S. Ivoilov S. S. Belyaev 《Microbiology》2001,70(3):270-276
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 (GLC) wa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screen for machine oil–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Oil degradation was evaluated from the microorganism respiratory activity during the utilization of oil as the sole carbon and energy source.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conventional weighing method.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the active strains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machine oils was studied. Bacterial communiti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activity, whereas a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strain was the most active among pure cultures. Various stages of bacterial interaction with oil drops were followed by means of fluorescent microscopy. 相似文献
14.
油脂下脚料中残油微生物降解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脂降解菌Bacillus sp DE-8为出发菌,对油脂下脚料中的残油生物降解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油脂下脚料降解条件为:起始pH值为8,接种量4%、摇床转速为150r.min-1、温度为32℃、发酵72h,该菌株对菜籽饼的降解率可达78.8%。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富集驯化和选择性培养,从福建三农集团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能以甲胺磷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的细菌DM-1。研究了该菌形态与部分生理生化特性。DM-1菌在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中对甲胺磷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500mg/L,DM-1菌最适生长条件:起始pH值8.0,培养温度28℃,接种量3.0%,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72h。最佳碳、氮源分别为D-甘露醇和蛋白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试验对3种白腐菌混合菌降解竹材木质素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2℃、pH3.0、固体发酵时间20 d、培养液与竹材基质质量百分比110%时降解木质素的效率最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种诱导剂对白腐菌混合菌降解木质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诱导剂均能促进木质素的降解,其中H_2O_2在浓度1%时,木质素降解率高达62.9%,苯甲酸在浓度0.1%时,木质素降解率最高,为67.8%. 相似文献
17.
Oil degradation by cultures of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and Dietzia mariswas found to depend on the NaCl concentration in the medium. Optimal utilization of turbine oil by R. erythropolisand D. mariswas observed at 0.5 and 2 to 5% NaCl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Mineral oil and a mixture of paraffins (C14–C18) were utilized within a broader range of the medium salinity. As shown by fluorescent microscopy, D. mariscolonies formed on the oil drop surface, whereas R. erythropoliscells penetrated the drops. The strains studied may populate various ecological niches in oil-containing ecosystems. They are promis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preparations for cleaning the environment from oi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8.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大连新港石油污染区域海底沉积物中分离获得1株石油高效降解菌AH0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AH07为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KT831449。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菌株AH07的最优生长条件,即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pH 7.0。为了进一步了解并提高菌株AH07的降解性能,选用5种氮源考察不同氮源对菌株石油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为最佳有机氮源,NH_4NO_3为最佳无机氮源;28℃、150 r/min振荡培养10 d,菌株AH07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58.25%和31.98%。 相似文献
19.
谢兆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2,28(9):788-792
在细菌中,mRNA降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再循环核苷酸,而且还可以根据生长条件的变化调控基因表达.细菌mRNA的降解机制可以分为3种:① mRNA的一般降解途径|② mRNA的质量控制途径|③ 小RNA介导的降解途径. 这些途径有些与真核生物的mRNA降解途径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在真核生物中消失了. 另外,mRNA降解途径还可以直接调控细菌致病因子的表达,这使得细菌mRNA的降解途径很有希望成为药物研发的新靶标,或疫苗制备的新平台,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本文综述了细菌mRNA的降解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环己酮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富集培养和细菌环己酮降解能力的测定,从巴陵石化公司环己酮生产车间排水口的污泥样品中分离到12株降解环己酮性能强的细菌菌株。根据形态观察、部分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初步确定这些菌株代表8个物种,属于3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门(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的5个科、7个属;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降解环己酮性能强的细菌具有较丰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