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宽额甲属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宽额甲属Ascelosodis昆虫进行了分类研究.描述采自中国西藏3新种,即小粒宽额甲A.granata sp.nov.,郑氏宽额甲A.zhengi sp.nov.和班戈宽额甲A.baingoinana sp.nov..给出了已知种名录和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宽漠甲属Sternoplax Frivaldszky进行了分类整理,共计4亚属10种,含2新种:双脊宽漠甲Sternoplax bicarinata sp.nov.和隆脊宽漠甲Sternoplax lineola sp.nov.;给出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及其名录,绘制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记述中国彩菌甲属Ceropria Castelnau et Brullé 13种,包括2新种:异色彩菌甲C.variabilies sp. nov.,深沟彩菌甲C.punctata sp. nov..提供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塞氏宽牙甲SphaeridiumsevariniO.是重要的粪食性甲虫之一。中国已知分布于湖南。辽宁的发现是该种的最北分布。20ex,1986Ⅶ-12,辽宁营口县黄土岭。辽宁省甲虫新纪录——塞氏宽牙甲@李景科$辽宁营口县农技中心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牙甲属Hydrophilus已知且有标本的种类进行了重新描述,编制了除卵形牙甲H.olivaceus Fabricius外的分种检索表。点腹牙甲H.sternitalis(Reitter)在我国的分布记录(除新疆外)为错误的鉴定。H.sternitalis(Reitter)应该被认为是宽跗牙甲H.piceus(Linnaeus)的异名。  相似文献   

6.
记述中国玉蕈甲属Amblyopus 1新种,宽胫玉蕈甲A.planitibialis sp.nov.和1新纪录种,纵带玉蕈甲A.vittatus(Olivier,1807).新种与A.csikii Ch(u)j(o),1964在外形上相似,其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是:体背面极度隆起;鞘翅基斑从外缘伸达第3刻点行;胫节宽三角形.提供了我国已知种目录及其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对指蕈甲属Dactylotritoma昆虫进行了分类研究,描述1新种,即卧龙大蕈甲D.wolongensis sp.nov.,新种与分布在山西的D.chinensis Araki,1942近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下颚须末节非常宽,有中足基节线,鞘翅整个红棕色;后者下颚须末节宽,无中足基节线,鞘翅后部黑色.提供了已知种目录及其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钝角宽刺甲Bioramix subaenescens(Schuster,1923)的原始描述过于简单,且缺少鉴别特征图。本文根据2009年在四川省马尔康市采集的钝角宽刺甲标本,对其作了形态重描述,并给出了详细的鉴别特征图和实物标本照片。此外,还编制了宽刺甲亚属Cardiobioramix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检视标本保存于西华师范大学标本馆(MCWNU)和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ZIU)。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区黄缘闭壳龟形态生物学的种群特征分析(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腹甲形态以及背甲与腹甲的闭合程度等特征,将大别山区黄缘闭壳龟分为两个自然种群,对其中一个自然种群的形态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报道.该自然种群的形态生物学特征为腹甲中部较平,背甲与腹甲完全闭合不紧密,头部、四肢可部分露出,可量性状研究表明,背甲长/背甲宽、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腹甲宽的统计分析分别为:1.37±0.06、1.04±0.02、1.30±0.04.背甲长与腹甲长的回归方程为Y=1.0512X-1.3141、背甲长与体高的回归方程为Y=0.4665X 0.6157,线性相关极其显著.体重与背甲长、体重与背甲宽、背甲宽与腹甲宽等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线件关系.而年龄与体重(相关系数为r=0.3640)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记述中国细甲族2新纪录属和2新种,前者是四脊细甲属Tetranillus Wasmann,1899和印细甲属Induchillus Koch,1941,后者是长四脊细甲T longicarinatus sp.nov.(西藏拉萨)和隆颊印细甲I.convexigena sp.nov.(西藏拉萨).给出了已知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1长四脊细甲,新种Tetranillus longicarinatus sp.nov.(图3~12,23)体长5.4~6.2 mm,宽1.6~1.8 mm.正模♂,西藏拉萨,3 380 m,2003-08-23,任国栋采;副模5♂♂,2♀♀,记录同正模.新种与T.costatus Wasmann,1899(印度,马哈拉施特)相近,两者主要区别:前者头部中脊较侧脊长;触角第4~9节长明显大于宽;前胸背板长于宽1.29倍;鞘翅长于宽2.0倍,肩角尖小且后突.词源:种名意指头部中脊长于侧脊.2隆颊印细甲,新种Induchillus convexigena sp.nov.(图13~22,24)体长3.6~4.1 mm,宽1.1~1.2 mm.正模♂,西藏拉萨,3 380 m,2003-08-23,任国栋采;副模5♂♂,4♀♀,记录同正模.新种与分布印度安达曼岛的J.andamanus Kaszab,1981相近,两者主要区别:前者头卵圆形并有模糊刻点;前胸背板长宽近等,镶嵌稠密粗刻点;鞘翅第2脊中部较基部低矮;缘折刻点向后渐变细.词源:种名意指后颊隆起.  相似文献   

11.
侧孢座腔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树皮及小枝中的侧孢座腔菌属一新种——红豆杉侧孢座腔菌Pleurocytosporataxi。新种有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齐齐哈尔大学微生物实验室(HQD54)。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单囊壳属Sphaerotheca的一新种:乌蔹莓单囊壳Sphaerotheca cayratiae Z.Q.Yuan et A.Q.Wang sp.nov.。新种寄生于葡萄科Vitaceae植物角花乌蔹莓Cayratia corniculata(Benth.)Gagnep上,为单囊壳属的寄主科世界新记录。文中对该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讨论了新种与本属内相似种的区别。模式标本存于新疆八一农学院植保系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黑蛋巢菌属 Cyathus的一个新种:五台山黑蛋巢菌Cyathuswutaishanensis Liu,Shangguan et Yuan sp. nov.,袁丕钢、上官铁梁于 1983 年 8月 17日采自山西省五台山,灵境公社,老茅沟林内苔藓丛中。本新种依据 Brodie(1975)分类系统应属于 Striatus group(条纹群),此群原包括11种。本新种不同于此群以及其他群任何种之处,主要是具有长椭圆至圆柱状的孢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的1个新种,即新疆五针松散斑壳(Lophodermium pini-sibiricum Hou et S.Q.Liu sp.nov.)。 文中对该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汉文和拉丁文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座隔孢属(Toxosporiopsis Sutton & Sellar)为腔孢纲(Coelomycetes)之一小属,已描述2种。本文报道了该属产自中国的一个新种:中国座隔孢(Toxosporiopsis sinensisW.P.Wu)。新种生于胡桃(Juglans regia L.)枯枝上,它与已知种尖顶座隔孢(Toxosporio-psis capitata Sutton & Sellar)和大孢座隔孢(Toxosporiopsis macrosperma(Cavara)Sutton& Dyko)在子座大小,产孢细胞长度,分生孢子形态、大小,侧丝长度及其外围胶质鞘的有无等特征上差别极大,故另立新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产自吉林省的小菇属(Myceno)三个新种:具核小菇(M.nucleata X.He et X.D.Fang),黄囊小菇(M.xanthocystidium X.He et.X.D.Fang)和棘囊小菇(M.brevispina X.He et X.D.Fang)。  相似文献   

17.
花椒盘二孢Marssonina zanthoxyla Y.J.Lu et G.L.Li sp.nov.是寄生在芸香科花椒属植物上的一种寄生菌,本文有汉文和拉丁文的形态描述和新种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寄生在人参(PanaxginsengMeyer)上的白粉菌属一新种:人参白粉菌(ErysiphepanacisR.L.Bai.etW.C.Liusp.nov.),此为白粉菌有性型在五加科(Arali aceae)植物上寄生的首次记载。模式标本存放在解放军农牧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中国柳莺属分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莺属Phylloscopus一直是中国鸟类分类学中问题最多,研究最不完善的类群。在上世纪末的10年中,新增加了12种柳莺,包括新发现的3种和亚种被提升到种地位的9种。本文回顾和介绍了我国柳莺属分类研究概况,包括四川柳莺P.sichuanensis,海南柳莺P.hainanus和峨眉柳莺P.emeiensis3个新发现种。黄腰柳莺青藏亚种P.proregulus chloronotus和甘肃亚种P.p.kansuensis,黄腹柳莺P.affinis subaffinis亚种。黄腰柳莺青藏亚种P.proregulus chloronotus和甘肃亚种和P.c.sindianus亚种,黄眉柳莺P.inormatus humei亚种等的分类地位已由亚种升为种,但黑眉柳莺P.ricketti goodsoni亚种分类地位仍存在着争议,最后提出了目前我国柳莺属分类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我国北部地区针叶树生斑痣盘菌目(Rhytismatales)真菌6属13种。其中哈尔滨散斑壳(Lophodermium harbinense Y.R.Lin)是新种,秋散斑壳(L.autumnale Darker)和雪松散斑壳(L.cedrinum Maire)为中国新记录种,其余诸种国内曾有过记录。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及图解,对新记录种进行了简要记述,并记载了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