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野牡丹属植物种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产5种野牡丹属植物的种子为材料,对种子颜色、数量、大小、形状、千粒重和萌发率等基本特征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野牡丹属不同植物果实中都有浅、深两种颜色种子,其数量比多在1:2左右。种子形状为类肾形、类三角形、类半圆形、类圆形。浅色种子较饱满,能萌发;深色种子多数干瘪,不能萌发。同种植物浅色种子的千粒重约为深色种子的2倍;不同植物千粒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展毛野牡丹〉地苍〉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野牡丹。野牡丹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为97.55%,地苍最低,为12.63%,种子萌发率与采种时期有密切关系。对种子表面做电镜扫描,多花野牡丹、野牡丹和细叶野牡丹种子表面纹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突起;地苍种子表面呈不规则的皱痕;展毛野牡丹种子表面有脊和谷,脊顶部有突起,谷布满穴。  相似文献   

2.
1植物名称 紫毛野牡丹(Melastoma penicillatum Naud.)。 2材料类别 种子。  相似文献   

3.
东北接骨木在大庆地区引种栽培,适应性强,生长发育良好,为优良的观赏绿化树种。通过对其播种繁殖技术的研究表明,东北接骨木种子生产性育苗,秋播和春播均可,以秋播为佳。但干种子春播前须经过低温层积或暖湿预处理,否则播后当年不出苗或夏季出苗。  相似文献   

4.
常绿杜鹃种子育苗的水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生命世界》2002,(2):36-36
在常绿杜鹃的各种繁殖方法中,要属种子繁殖的工作较为精细。而其中水分管理在杜鹃花种子繁殖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影响育苗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分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时期:播种床的水分管理野生常绿杜鹃适宜在浓郁的乔木层遮闭下,具有较厚的苔藓层作为地被覆盖的环境中生长。常绿杜鹃种子发芽需要稳定的湿度环境,同时还应避免大雨对其微小种子的直接冲刷。因此,从水分管理的角度来说,首先要选用保水性能好的基质,比如泥炭+腐质土等,在种子播种前使基质充分湿润,以尽量减少播种后的浇水次数;其次应选用塑料大棚或温…  相似文献   

5.
多花野牡丹     
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常绿灌木,它具有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又由于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果实可以食用,全株又可供药用,是一类具有多种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多花野牡丹常生长在林荫下较潮湿的地方,叶对生,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两面均被糙伏毛,叶柄也有鳞片状的糙伏毛。叶表面基生脉5条,少数有7条。花朵较大,直径约5厘米,常是多朵簇生于枝顶,故名多花野牡丹。花朵颜色鲜艳,为粉红色或紫红色。花期为5—6月。每年春夏之交,如果去福州鼓山游玩,便可看见路旁一片姹紫嫣红,煞是灿…  相似文献   

6.
自然杂交既可以在物种形成、遗传交换和适应性进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造成稀有种的下降甚至灭绝以及超级入侵种的产生。涉及到稀有种的自然杂交研究可以为稀有种的保护提供重要的信息。紫毛野牡丹(Melastoma penicillatum)和枝毛野牡丹(M.dendrisetosum)是野牡丹属的两个海南特有种,其中枝毛野牡丹已处于濒危状态。我们的野外调查和形态观察发现,海南吊罗山存在紫毛野牡丹和野牡丹(M.candidum)以及枝毛野牡丹和毛菍(M.sanguineum)的嫌疑杂种个体。本研究测定并分析了这些嫌疑杂种及其嫌疑亲本的4个核基因和5个叶绿体基因间隔区序列,发现嫌疑杂种个体在嫌疑亲本物种的固定替换位点上均为嫌疑亲本物种碱基的杂合状态,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所有嫌疑杂种个体在每个核基因上均具有来自两个嫌疑亲本的等位基因,证实了紫毛野牡丹和野牡丹,以及枝毛野牡丹和毛菍之间确实存在自然杂交。另外,相对于其他野牡丹属物种,枝毛野牡丹具有极低的遗传多样性。因为紫毛野牡丹和野牡丹、枝毛野牡丹和毛菍之间均存在很强的生态隔离,所以因公路修建而造成的生境干扰可能造成了这两个杂交事件的发生。因此避免生境干扰是保护这两个海南特有种最关键的手段。除此之外,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或枝条扦插繁殖,然后将幼苗种植到合适生境中是扩大种群的另一个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盐肤木种子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家德  丘风波   《广西植物》1994,14(1):85-89
本文对盐肤木种子的理化处理、种子质量、贮藏方法、发芽温度、播种时期、深度及其他的繁殖方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报道,为提高盐肤木的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及培育强壮的幼苗提供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希蒙得木种子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荣   《广西植物》1986,(3):225-229
本文报道希蒙得木的种子理化处理、种子质量、播种土壤、深度、时期及育苗条件等试验结果,为提高希蒙得木的种子出苗率和成苗率及促进幼苗生长提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其种子细小粉末状,缺乏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研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对于兰科植物保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附生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为对象,建立原生境播种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周期和不同附主树种齿瓣石斛株丛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采取稀牛粪+种子(或米汤+种子)的原生境播种方法,齿瓣石斛种子可大量萌发生长形成幼苗;种子萌发当年生长缓慢,完成由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周期需3~5年或更长;不同附主树种的齿瓣石斛株丛生长及结果情况存在差异,4年生假鳞茎在不同附主树种上的茎节数指标为:李树 > 梨树 > 桃树 > 披针叶楠;茎粗指标为:披针叶楠 > 梨树 > 桃树 > 李树;茎长指标为:梨树 > 披针叶楠 > 李树 > 桃树;结实率指标为:梨树 > 桃树 > 李树 > 披针叶楠,其中,梨树上的齿瓣石斛株丛自然结果率达24.86%。该研究为附生石斛的原生态栽培和回归保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采样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上两个海拔间3种常见毛茛科植物条裂银莲花(Anemone trullifo-liavar.linearis)、粗距翠雀花(Delphinium pachycentrumHemsl.)和钝裂银莲花(Anemone obtusiloba)的繁殖性状和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并对植物在极端环境下采取的繁殖策略及繁殖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3个物种的株高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种的花大小在不同海拔间均无显著差异;条裂银莲花单个种子重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虫食数/株、结籽率和种子数/株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钝裂银莲花的繁殖分配、虫食数/株、种子数/株和单个种子重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2)不同海拔条裂银莲花的个体大小与单花重、雄蕊重、虫食数/株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回归斜率在海拔间有显著差异.粗距翠雀花花期的雄蕊重与个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异速关系不受海拔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钝裂银莲花的个体大小与花期的所有繁殖特征以及果期的种子重/果实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海拔间个体大小与种子重/果实的斜率差异显著,且与花期各繁殖性状异速关系的截距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海拔对植物的个体大小以及种群间的繁殖对策和繁殖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楤木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楤木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楤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都用富含阔叶树腐叶的山基土作基质.播种在3月上旬进行可获70%左右的发芽率.扦插在2月上旬采用1年生枝条和2年生壮根作插穗成活率分别可达68%、76%左右。  相似文献   

12.
八种菊科外来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种子繁殖是菊科植物延续后代的主要途径。目前在菊科植物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害入侵植物,有鉴于此,选择典型的6种入侵植物和2种非入侵植物对其种子表面形态特征、种子千粒重、种子萌发特性、种子激素和单宁等代谢产物进行测定,试图对这些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原因进行探讨。所选择的植物包括:取种于温带的入侵植物假苍耳(Ira xanthifolia Nutt)、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irla L.)和非入侵植物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亚热带的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B.K、)、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L.)R.M、Kingand H.Robinson、)和非入侵植物金光菊(Rudbeckiaserotina(syn、R.hirta))。结果表明,在传播方式上,入侵植物比非入侵植物传播方式较为高等且多样化,薇甘菊、飞机草、紫茎泽兰均具有冠毛且种子轻小,适于风力传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钩刺,易被人或动物携带;假苍耳种子较小且容易和北方的谷类等作物种子混杂,增加了人类活动传播的机会;而非入侵种金光菊和波斯菊种子较大,主要靠重力传播。在种子萌发率上,出现了南高北低的现象,这可能与种子的休眠有关,种子萌发速率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平均为3d,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种子生理生化特性上,种子GA和LAA含量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区别不大,平均值分别在0.9~5wg/g和0.079~0.3μg/g之间;单宁含量出现南高北低现象,但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之间没有规律。所以在简单的风干种子的激素和单宁含量、种子萌发速率上并不能揭示出入侵种的快速占领新生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槭属某些种的种子具有休眠生物学特性,如糖槭(Acer saccharum)和茶条槭(Acer ginnala)。本试验采用低温处理糖槭种子,打破它的休眠,获得高达95%的种子萌芽率,并用这种已萌芽的种子播种,出苗速度快,缩短了播种管理时间。试验还表明,主要存在于糖槭种子子叶、种皮中抑制种子萌芽的调节物质,在0—8℃低温、相对湿度90—100%(遮光)的条件下,能够被逐渐转化、消失,使种子得以萌芽出苗。不经低温处理的种子则不能萌芽,而且低温处理只有伴随高湿的条件才会发生良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苹果树的培育由播种开始,种子可在秋天或春天雪刚溶化后直接进行露地播种。在秋天播种时,播种后应对播种行撒布一层厚2—3厘米的粗砂,以防种子被鼠类吃掉。假若是在春天播种的话,种子必须事先经过层積处理,否则将有不出苗的危险。苹果种子的层积处理是用经过充分冲洗的粗粒河砂或粉碎的泥炭来进行的(1份种子3份河砂或泥炭)。在整个层积时期中,必须保持适当的湿度,因为已经膨胀的种子那怕是仅仅数天遭受到干燥的话,就会使它们的发芽率大大地降低。但是,湿度也不应过高,不然的话,空气将不易流向种子,从而促使它们腐烂,结果发芽率同样也会降低。层积的期限因种子来源而异:野生森林苹果种子——90—105天,大多数的苹果栽培品种的种子——60—90天。层积的温度最好是在3—7°之间。假若种子萌芽过早的话,必须使种子遭受短时间的寒冷(将  相似文献   

15.
扇贝兰的离体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扇贝兰(Epidendrumcochleatum)。2材料类别成熟葫果中的种子。3培养条件(1)播种培养基为N6;(2)增殖培养基为VW“‘+6-BA0.5mg/L;(3)壮苗和生根培养基为N。+10%香蕉汁。培养基中含3%蔗糖、0.7%琼脂,PH5.4。培养温度为25士ZC,每日光照8h,光照度为1800IX。毛生长与分化情况取已停止生长的绿色葫果,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S后再放入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20min,无菌水冲洗4~5次。切开果实,取果内白色粉末状种子接种于培养基(1)上。一个月左右,部分种子由黄变绿并逐渐形成原球体,再经20d左右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准备时间│工作内容和方法 │所需时间│使用时间│用途 │使用方法│备注 │├────┼────────────────────────┼────┼────┼─────┼────┼────┤│五月上旬│先将大豆播种在木箱或园地里,一周左右再将去年采 │ │九月中旬│} │边观察 │组织学生││ │到的冤丝子的种子(充分成熟的)播种在大豆种子的周 │ │ │L.~~.~ │边讲解 │播种管理││ │围,筱盖土…  相似文献   

17.
熊韫琦  赵彩云  赵相健 《生态学报》2021,41(24):9621-9629
豚草是一种全球性的恶性入侵杂草,给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为研究豚草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素,采用盆栽实验分析了种子大小(L、M、S)与埋深(2、4 cm和6 cm)或播种密度(2、4粒/盆和8粒/盆)对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种子的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埋深对豚草种子出苗的影响高于播种密度及种子大小的影响,较浅的埋深有利于豚草种子出苗;出苗率在不同播种密度下均具有较高水平,达到67.9%-100%,这种高出苗率是豚草在不同生境成功定植的原因之一。豚草的幼苗生长受埋深或播种密度的影响大于种子大小的影响,且小种子更易受埋深或播种密度的影响。种子大小显著影响豚草幼苗的株高和基径(P<0.05),总体上较大种子的株高和基径高于小种子,此外更小的种子会将生物量更多的分配给根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幼苗的株高和基径在较浅的埋深下更高,而豚草幼苗的单株生物量、单株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播种密度的增加会加剧豚草幼苗之间对水分、营养、光照等资源的竞争,导致其单株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发现豚草在浅埋深、低密度生境中更容易入侵成功,因此可以通过对土壤进行深翻,采取替代控制,种植竞争能力强的本地植物等手段有效管理和防治豚草。  相似文献   

18.
新型树种猫儿屎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儿屎(Decaisnea fargesii Franch.)是木通科猫儿屎属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用途广泛,值得开发利用。采用扦插繁殖和种子播种繁殖,提高苗木产量和苗木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红花桉种子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花桉 ( Eucalyptusficifolia.F.Muell.)的种子发芽与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为黑色类型的发芽势最高 ,为 4 8% ;发芽率为 75% ,种子的质量最好。播种时间最好在 4~ 5月份 ;播种采用种子基部直立向下插入基质中 ,然后覆盖土 0 .5cm的方法可提高出苗率。它生长最快的时间是在 7~ 8月份。培育红花桉最好的基质配方是 :腐叶土∶砂∶红土∶滇池草炭 =1∶ 1∶ 1∶ 1。  相似文献   

20.
野生植物野牡丹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野生植物野牡丹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野牡丹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及其β-胡萝卜素.野牡丹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