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濒危植物南川升麻光合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南川升麻在林缘、林窗和林下3种生境中的光合特性和光合、呼吸日进程。结果表明,在3种生境下光补偿点无显著差异,在20μmol·m-1·s-2左右,而光饱合点则有较大差异。在3种生境下的光合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无“午休”现象,光合峰值是林缘>林窗>林下。影响光合日进程的最主要的生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光合最适温度较低。呼吸日进程在3种生境下没有显著差异,与温度日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2):228-228
198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全国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讨论会。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13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摘要153篇,分别在大会、分组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按其交流内容可分三个方面:1.植物细胞显徽结构;2.植物细胞、组织与器官的培养;植物染色体核型,组型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红树林研究Ⅱ,澳头港部分红树植物的生态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绅裕  林海波 《植物研究》1997,17(3):332-337
对大亚湾澳头港的3种红树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桐花树、白骨壤和木榄的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双峰曲线,日平均光合速率的大小为桐花树>木榄>白骨壤,而日均呼吸速率的大小为桐花树>白骨壤>木榄,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小于光合速率,提示白骨壤的生产力最低,可能与其所处的生境含盐量更高有关。蒸腾速率日进程呈单峰曲线,且泌盐植物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日均值很接近,都高于拒盐种木榄,表明蒸腾速率与它们的泌盐或拒盐生理特性密切相关。总体上,这些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低的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有利于生长在盐渍淹水的特殊海滩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植物学会直接领导下,由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省植物学会承办,中国植物学会植物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和植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10月22—26日在杭州召开了“全国植物资源学和植物化学学术讨论会”。 参加会议代表有97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青海、河南、河北和山东等省、市。大会收到有关植物资源学和植物化学方面论文摘要92篇。大会还特邀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例如孙汉董的“植物化学与新药开发”、杨峻山的“杜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和陈迪华的“天然多酚成分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5.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08,48(12):1569-1570
魏景超,又名戢西、君达,英文名多用C.T.Wei,曾用Wei ching—chao。1908年12月21日出生于杭州市湖墅镇,1976年12月9日在南京逝世。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夏蜡梅及其伴生植物的光合日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CA4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在自然条件下,于7月下旬的晴朗天气测定了群落冠层和林下两种不同光环境下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呼吸速率(Rd)、气孔阻力(rs)的日进程,并与其伴生植物悬铃叶苎麻(Boehmeria platanifolia)、盐肤木(Rhus chinensis)、水马桑(Weigela japonica var. sinica)的光合日进程相比较。结果表明:夏蜡梅冠层的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经分析其“午休”的原因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林下夏蜡梅则表现为“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较低,最大净光合速率不及冠层的1/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其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p=0.001);与其它伴生植物相比,夏蜡梅的日均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都明显偏低,在群落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7.
《菌物学报》2006,25(1):160-160
我国菌物学和植物病理学界老前辈、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杨新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9月10日不 幸逝世,享年94岁。 杨新美先生于1911年3月21日生,江西南昌市人, 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曾任该 校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48年获英国文化委员会奖 学金赴伦敦大  相似文献   

8.
搞清楚中国外来植物种类有哪些, 从哪里来, 如何进入中国, 属于什么性质的类群, 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如何等问题, 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预防和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基础。《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各省级植物志书等记载的外来植物信息由于种种原因非常有限, 且目前我国尚没有完整体现中国外来植物信息的数据库。本文通过整合近几年外来植物相关的资料, 并通过文献考证增补外来植物原产地、习性等信息, 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 经信息化处理和分类学校正, 进行分类体系重建, 最终确定中国外来植物的物种名录数据集。该数据集共有数据14,710条, 记载中国外来植物283科3,233属14,710个类群(含13,401原种332杂交种2嵌合体458亚种503变种14变型)。每个类群包括类别、中文科名、科名、中文属名、属名、中文名、别名、学名、命名人、生存状态、生存时间、生活型、原产国家或地区和中国引入省份等基础信息。数据集显示, 外来植物已在中国的植物种类构成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达28.19%, 中国境内有维管植物52,177个类群, 其中本土37,464, 外来14,710, 上述数字包含种下等级, 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就生存状态而言, 栽培植物占所有外来植物的比例高达91%, 逃逸植物占7.36%, 归化植物占6.69%, 入侵植物占2.66%; 对于生活型的分析显示, 多年生类群占据了外来植物的绝大多数(13,625种, 约占总数的92.6%), 草本植物(8,937种, 约占总数的60.8%)相较于乔木(2,752种, 约占总数的18.7%)、灌木(4,916种, 约占总数的33.4%)及其他生活型数量要更多; 中国的外来植物大多来自北美洲(4,242种)、非洲(3,707种)、南美洲(3,645种)、亚洲(3,102种), 欧洲(1,690种)和大洋洲(1,305种)相对较少; 而中国具有外来植物最多的前10个省份分别为台湾(6,122种)、北京(5,244种)、福建(3,667种)、广东(3,544种)、云南(3,404种)、上海(2,924种)、江苏(2,183种)、江西(1,789种)、浙江(1,658种)和湖北(973种)。本数据集是第一次对中国外来植物进行全面系统整理, 可供从事外来植物相关研究工作参考, 也可作为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 还可作为农业、林业、草业、园林、草药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人士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添加水平天然植物提取物对肉鸭外周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659.05±8.04 g)的14日龄天府肉鸭12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公母各半).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7.5、75、150和225 mg/kg植物提取物即为相应的试验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2.9 Mcal mE/kg,18%CP).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①植物提取物可提高肉鸭机体抗氧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150 mg/kg植物提取物分别显著(P<0.05)提高CAT 25.97%、SOD 75.50%、GSH-Px 22.59%、T-AOC 40.70%,极显著降低MDA 52.60%(P<0.01).②血清CAT、SOD、GSH-Px、T-AOC和MDA均与植物提取物添加剂量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P<0.05或P<0.01).③综合考虑各指标认为,植物提取物提高肉鸭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适宜添加剂量为150 mg/kg.结果表明,植物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肉鸭机体抗氧化能力,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杭州石荠苧Mosla hangchowensis)蒸腾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连续3年的野外种群生态和生理生态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研究了控制条件下杭州石荠蒸腾的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石荠的蒸腾日进程曲线峰高随土壤含水量(θ)的降低而降低;2)蒸腾速率(Tr)与空气相对湿度在饱和与中湿土壤上为负相关,而在干旱土壤上为正相关,体现了该种在土壤干旱时的自我保护机制;3)薄云、多水汽和中午多云的晴天,日蒸腾量均较低,分别为2.6和2.8molg-1d-1,典型晴天的日蒸腾量较高,为3.4molg-1d-1;4)在遮荫(40%全光照)条件下,Tr平均降低76%,且Tr对气温、湿度的响应程度小于全光照条件,对光强的响应则大于全光照条件;5)当气温为15~18℃时,在诸环境因子中Tr只与θ有关。该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十分特别,具有从中生到旱生植物的某些生理生态特性。上述结果解释了杭州石荠种群占据现有生态位——向阳开阔地薄土生境的生理生态机制,分析了其不能向厚土生境扩展分布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植物专家组成员会议侧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下属的中国植物专家组(CPSG)第一次成员会议,于2002年11月12日晚在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会议室举行,与会人员有专家组成员17人,特邀代表8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共约30人,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献溥教授和原植物标本馆馆长覃海宁博士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12.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15,(4):I0001-I0002
曾士迈,字守铭,谱名纪新,原用英文名为Shimai Tseng。1926年4月8日生于北平西单横二条寓所,2014年12月31日卒于北京。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制的“T 形槽”进行实验室试验, 研究了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对浮萍(Lemna minor)和不同日龄水稻(Oryza sativa)的偏好选择, 结果发现, 无论水稻日龄是15 d, 还是23 d 和30 d, 均有60%以上的福寿螺选择取食浮萍, 且与福寿螺个体大小和选择取食的时间没有明显关联。在模拟稻田生境中, 引入浮萍3 d 后, 水稻受福寿螺的啃食危害明显减少, 水稻存活率高出对照组10%以上, 且30 日龄水稻秧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15 日龄处理。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大小福寿螺与浮萍摄入量的关系。这一结果可为浮萍的合理投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利用稻田放养浮萍诱集福寿螺取食, 可以减少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个节日大国,在民俗的岁时节令中,很多重要节日以阳数月、日重日作节令并以农历计算,如正月一日春节、三月三日上已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乞巧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除此之外还有人日(正月七日)、元宵节(正月十五)、浴佛节(四月八日)、寒食节、中元节(七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腊八节(十二月八日)等重要节日。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的每一个节气也都作为节日,都有相关的民俗活动,重要的如立春日、立夏日、清明节、冬至节。  相似文献   

15.
焦瑜 《植物学通报》1999,16(5):621-624
由中国政府主办云南省政府承办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于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昆明召开。有来自69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参展,其中有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在世博园内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本届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园林园艺精品、奇花异草的大联展,也是以增进各国相互交流、集文化成就与科技成果于一体的规模最大的A1级专业国际博览会。此次世博会以“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围绕主题还举办了多次国际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和专题展览活动。世博会…  相似文献   

16.
主题:现代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中心议题:1、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及其调控:2、植物细胞与基因工程育种:3、作物、花卉、林草和果蔬的生物技术育种;4、生物技术与药用/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地点:山东济南。时间和日程:2009年5月10日报到[山东大学东校区(新校)学人大厦。1.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坐出租车约100元;乘机场巴  相似文献   

17.
小花山桃草季节生长动态及入侵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卫兵  叶永忠  彭少麟 《生态学报》2003,23(8):1679-1684
2001年在郑州黄河沿岸对外来植物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的生物学特性、地上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小花山桃草各构件的变化特征为:茎高、叶数和花序数在6月25日都达到生长高峰,随后茎高、花序数继续增长,叶数迅速降低。②小花山桃草每株花序数为10.9枝。每个花序产134.23朵小花,产126.75粒种子,结实率为94.43%,不育率为5.57%。③小花山桃草单株地上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在6月25日达到最大,花序生物量在7月20日达到最大。在生长初期,小花山桃草占样方内所有植物生物量的78%,7月20日达100%。④小花山桃草入侵可能与植株高大、幼苗期短、生长快以及具有较强的传播和繁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菌物学家、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云章先生于美国时间2012年10月22日0时22分与世长辞,享年106岁。王云章教授1906年10月12日生于河南内黄县,1931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在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员,1936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辰山科研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植物科学研究机构。自2010年4月26日上海辰山植物园试开园以来,辰山科研中心已经启动了4个研究组:植物分类研究组、保护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杨弘远于 1 93 3年 9月 2 6日出生于湖北武汉 ,祖籍湖南长沙。抗日战争期间 ,他随家迁往四川乐山 ,先后在乐嘉小学、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学习。 1 946年迁回武汉。 1 947年后在博文中学和东湖中学高中部学习 ,1 950年毕业。同年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 ,主修植物学课程。 1 954年毕业后留任该系助教 ,先后在植物教研室、遗传教研室工作。期间担任过生物学、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解剖大实验等课的讲授与实验。他在自学钻研过程中 ,对植物有性生殖产生了特殊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请求下 ,1 960年单位派他前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师从王伏雄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