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冰  王娜  刘淑菊  郝清玉 《生态学报》2015,35(2):416-423
石梅湾海岸青皮林是海南岛重要的天然海防林及旅游区风景林,对其繁殖物候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青皮在贫瘠海岸沙滩成功定居及繁殖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种群、个体定位和小枝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连续3a对其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青皮个体繁殖物候期约为101d,小枝平均花蕾数为133.3个,幼果坐果率为42.4%,结实率为4.4%;青皮种群为1a连续开花型,但集中开花模式明显,有2个高峰期且花量多,非集中开花期花量很少;个体间及个体中小枝间开花存在一定的不同步性;开花及种子丰年现象明显,歉年花量及种子雨量很少;开花物候期前1个月的降雨量对开花物候期无显著影响,但3、4月份平均气温分别高于24℃和26.4℃,开花期提前明显,低于此温度开花期推迟相对缓慢,即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伯荪  彭少麟  郭泺  叶有华 《生态学报》2007,27(5):1690-1695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按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异,以带、域、省、区、类型为5个基本单位及亚、组等为辅助单位,组建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把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作为省级单位,它隶属于全球热带林景观带、亚洲(东方)热带林景观域、中国热带林景观亚域,其下划分为东部潮湿森林景观、西部半干旱森林景观、中南部山地森林景观、热带常绿针叶林景观、热带竹林景观和热带人工林景观6个森林景观区;以热带低地沟谷热带雨林为代表的11个森林景观亚区;以热带低地沟谷龙脑香森林景观为代表的26个森林景观类型组;以热带低地沟谷青皮林为代表的54个森林景观类型。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分类体系较全面地表达了海南岛热带森林景观类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青皮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海南青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仅存面积最大的2片滨海青皮林之一,2020年发现保护区内青梅山天牛严重危害青皮,为此有必要对该虫进行风险分析并确定风险等级。[方法]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和方法,从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入的可能性、风险管理等5个方面,对青梅山天牛对海南省青皮林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结果]青梅山天牛的风险综合评估值(R)为2.05,属高度危险有害生物。[结论]青梅山天牛已经对海南青皮林保护区的青皮造成了严重影响,需从检疫管理、防控技术研发、生物生态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对青梅山天牛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评价与系统保护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海南岛140个濒危物种为指示物种,在物种栖息地评价的基础上,利用系统保护规划工具MARXAN模型进行迭代运算,提出了海南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并对保护优先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岛保护优先区面积5383.7km2,占海南岛陆地面积的15.6%,集中分布于鹦哥岭、尖峰岭、五指山等林区和北部湿地;在保护优先区中,11个I级指示物种栖息地的保护比例均超过各自栖息地总面积的65%.通过对保护优先区与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空缺分析,建议扩充尖峰岭保护区群、鹦哥岭-黎母山保护区群、五指山-吊罗山保护区群;新建抱龙林场-林鼻岭-福万岭保护体系;在海南岛北部建立以水源保护为主,同时兼顾珍稀物种保护的水源地保护带.  相似文献   

5.
西沙群岛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沙群岛主要的植被类型是常绿珊瑚岛林、灌木林或滨海植被。本区有植物89科224属340种,其中大型真菌6科11属22种,地衣1种,蕨类4科4属5种,被子植物78科208属312种。根据其经济用途,划分为10个类型,主要资源植物有药用植物、蜜源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等。西沙群岛的植物区系与海南岛十分相似,属、种的相似性指标分别为98.46%和94.09%。泛热带分布的属是本区系中最大的部分,占总属数的70.00%。最后对西沙群岛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植物——白豆杉,在浙江衢县坑口乡大源尾山区海拔740—1400米的山坡杂木林和山谷中,连续分布4000多亩;密集分布区域在海拔900—1400米之间,面积约1300多亩,是迄今为止,我国白豆杉天然分布最北、面积最大的一处。  相似文献   

7.
朱华 《植物科学学报》2021,38(6):839-843
当前海南岛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占绝对优势,在属的地理成分上热带亚洲分布属的比例最高,显示出它是一个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并具有热带亚洲亲缘。在海南植物区系中,仅有7个特有属和约10%的特有种,极低的特有性显示了它具有明显的大陆起源特征。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海南植物区系与越南植物区系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广西植物区系。在哺乳动物上,也显示出与植物区系类似的生物地理格局,中国海南与越南的联系最密切。古植物学研究揭示海南岛在始新世时曾具有亚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和亚热带气候,处在比现今更北的位置。古地磁学研究揭示在中生代时期海南岛连接着越南和中国广西,处于比现在高5~6个纬度的位置。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我们从生物地理的角度提出中国海南岛在始新世时曾连接着越南和中国广西,后来发生了向东南移动和旋转,最终到达现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海南石梅湾青皮林最小取样面积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梅湾海岸青皮(Vatica hainanensis)林是海南独特的雨林群落之一。本文选用8种“种-面积渐近线”对该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其中5条曲线的R^2大于0.97,拟合状况很好,但所得出的最小取样面积各不相同。进一步经过“重要值-面积曲线”的群落特征分析,确认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只有800m^2。石梅湾青皮林最小取样面积比海南其他类型雨林、滇南热带雨林、东南亚热带雨林以及非洲雨林都要小。通过对1000m^2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结构上,石梅湾青皮林B层乔木的Gleason指数大于A层乔木,和海南山地雨林的情况不同。海岸青皮林为物种多样性不高的单优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远小于海南其他类型的山地雨林与混合青皮林;在海岸青皮林群落内,青皮的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重要值大大高于其他物种。此研究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同样存在物种多样性不高、单优特征显著的顶极群落;海南海岸青皮林是迄今为止热带雨林取样面积最小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9.
我场从1971年开始,用一口四亩水面,水深平均1.8米的池塘,进行养鱼高产试验。池塘水温一月份最低是8—9℃,七月份最高,是37—38℃,pH 值在6.8—8.5之间,三年来获得了连年亩产超双千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的龙脑香森林是以青皮(Vatica astrotricha)、无翼坡垒(Hopeaexalata)和坡垒(Hopea hainanensis)为表征的混合或单优热带雨林。它分布在海南岛东南、中南和西南部海拔700米以下的低山和沿海平地,面积很大,蕴藏有大量珍贵木材、药用和其他经济资源。根据生态外貌结构原则和种群特征,分类为两个群系组五个群系。  相似文献   

11.
广东大瑶山维管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缪绅裕  王厚麟 《植物研究》2003,23(3):345-352
广东大瑶山地处南岭山脉南部的中亚热带地区, 25°11'18"N, 113°13'02"E,有野生维管植物1411种(含变种),隶属于194科701属。其中蕨类植物132种,所占比例较大,表明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区系表征科与植被优势科为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桑科、紫金牛科、山矾科等,说明该地域是华夏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同时热带、温带区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地侵入,区系成分复杂,充分体现出其原始古老的自然性与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蒲岗是华南植物园内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它的东北侧有宋时文天祥之师——朱翔扶的墓地。旧时,这里的自然林一直被当地龙洞村的群众当作“风水林”来保护,因此林木郁闭,植物种类丰富。在抗日战争期间,这片自然林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破坏,毁为残林。1956年,这片被破坏过的残林被划入华南植物园所属;从此,一直受到华南植物园的保护,成为建园的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区。蒲岗自然保护区位于广州市东北郊,距离市区8公里的华南植物园境内;为一海拔33.6米,相对高度15米的低丘陵,面积22.5亩,四周是较平坦的阶地,其中西北面有人工湖,东北面有草坪和温室。土壤为赤红壤类型,是由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土层深厚,表面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南部甘什岭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邢福武  李泽贤 《植物研究》1993,13(3):227-242
甘什岭地处海南岛南部,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森林保护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植被主要以龙脑香科的无翼坡垒Hopea reticulata和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建群种组成的热带雨林,还有各类灌丛草坡等;本区植物区系较为丰富,根据作者1986至1989年间的调查采集,计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1科,679属,1144种;植物区系组成主要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拥有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特征种类;与邻近地区的植物区系比较,其中与中南半岛和爪哇植物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菲律宾次之,与黑石顶植物区系的关系较为疏远。 甘什岭植物区系是海南植物区系的一个缩影,同时对于认识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热带雨林区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化石及现代植物资料,海南岛第三纪种子植物有53科,其中古近纪已出现48科,新近纪降至25科,第四纪晚期有89科,现代增加至233科.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古近纪时,泛热带科占当时科总数的45.8%,热带-亚热带科占8.3%,亚热带-温带科占31.3%,其中出现了很多海南岛现代植物区系的表征科,如冬青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樟科、桃金娘科、罗汉松科、棕榈科、红树科、梧桐科和松科等,基本形成了现代海南岛植物区系的雏形.新近纪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冷,本区植物区系组成大幅度减少,热带性质也明显减弱,其中泛热带分布的科仅占当时海南岛植物区系全部科的32.0%,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占12.0%,而亚热带-温带分布的科所占比例有所升高,达36.0%.第四纪晚期至现代,随着气候逐渐回暖,本区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逐渐加强.第四纪晚期泛热带科占当时科总数的49.4%,热带-亚热带科占12.4%,亚热带-温带科占19.1%,区系特征逐渐接近现代.现代海南种子植物区系中,泛热带分布科占科总数48.1%,热带-亚热带科占18.9%,亚热带-温带科占15.9%.总体上,海南岛第三纪早期的古近纪、第四纪晚期一直到现代均以泛热带分布的科占优势,而第三纪晚期的新近纪本区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较弱.整体上反映出海南岛新生代种子植物区系的演变特征与古近纪以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南湾珍贵动物保护区植被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南湾珍贵动物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猕猴保护区,总面积约15000亩,现保存有550—650只猕猴(Macaca mulatta)。此外,在保护区内尚有水鹿、豪猪、穿山甲等36种动物,其中25种鸟类。在植物区系上有维管束植物388种(包括亚、变种在内),棣属110个科309属。根据群落组成成分、外貌结构以及种群特征,可将该区植被划为三个类型:(一)砂生灌草丛;(二)砂生刺灌丛;(三)次生常绿季雨林或次生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6.
正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平均海拔约1 500米,自然景观为森林草原带向蒙古高原草原带过渡,植物区系属于蒙古植物区系和东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草地类型主要为地榆—裂叶蒿杂类草草甸、无芒雀麦禾草草甸、苔草—大叶章沼泽化草甸和线叶菊草甸化草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使得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资源,尤其是草原草甸植物资源特别丰富,是一座天然的草原植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车八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和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及其发生与发展,并结合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数量分析,探讨了本区与其周围区域植物区系的联系。车八岭植物区系拥有与华夏植物区系共通的表征科,是华夏植物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体上有着共同的起源。车八岭植物区系以亚热带及亚热带至热带分布成分为主,是比较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并且具有一定的程度的热带区系性质;亚热带山地至温带分布成分也有丰富代表,表现出由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海南五指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恬  廖文波  王伯荪 《广西植物》2002,22(4):297-304
五指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1 77科、82 1属、1 882种 (含变种 )。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分析表明 :该区系是海南岛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热带性质强烈 ,其中热带亚洲和泛热带成分最占优势 ,各占非世界属总数的 2 6.78%和 2 6.40 % ;讨论了该地区与邻近 6个不同纬度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认为五指山区系与大陆区系联系紧密 ,本质上是华夏植物区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45'–36°01'N,108°30'–108°41'E)位于陕西和甘肃两省交界的子午岭陕西境内,占地面积406.21 km~2,海拔1,100–1,687 m,地带性植被类型属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区内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干旱。年均降水量588.7 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年平均气温9.2℃,气温年较差25.9℃(刘淑明,  相似文献   

20.
朱华 《植物科学学报》2018,36(6):893-898
以前多个关于中国热带北界的建议由于依据的指标和学科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基于202个中国地理区的植物区系和气象资料,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经纬度分布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依据覆盖中国北纬30°以南地区的135个地方植物区系资料,对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植物区系中,依据种子植物区系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即分布区类型),发现热带分布属中80%以上的区域基本上在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北纬22°30'以南。在这条界线以南地区,位于基带(低海拔或水平地带性区域)的原始植被为热带森林(热带雨林、季雨林),并且具有在中国分布的典型热带植物科,但在中国西南部,热带森林沿云南西部可达到北纬24°30',在西藏南部的深切河谷可达到北纬29°。这条界线与中国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划的北界相符合,亦与植物区系分区上的泛北极植物区系与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地理分界线相吻合。结合中国植被和植物区系区划,我们建议将北纬22°30'作为中国南部和东南部的生物地理热带北界。这条热带北界比气候上的热带北界(21°30'N,年积温8000℃以上)更北,这暗示中国热带地区在历史上可能曾达到更北的范围,支持在古生态学研究上提出的全新世中期中国东部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曾北移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