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苎麻属野生种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14个省(市、自治区)搜集到的苎麻属野生种进行建圃保存,通过对其生长环境条件的控制,观察和研究野生种的植物学特征、主要经济性状、抗逆性、无融合生殖特性等,并对其有效利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苎麻疫霉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的菌落形态、菌丝线性生长速率(以下简称为生长速率)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指出苎麻疫霉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存在3种类型:(1)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生变异;(3)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结果表明,该菌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具有多样性,上述两性状可以由细胞核杂合基因控制,也可以由细胞核纯合基因控制,还可能由细胞质因子控制。试验结果还指出,苎麻疫霉的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和单卵孢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表明在供试的苎麻疫霉菌株中控制该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相似文献   

3.
席草(JuncuseffususL.var.decipiensBuchen)表面纵向条纹的深浅和数量是影响席草茎秆光洁度的主要因素。基本组织周边沿切向分布的纤维束、呈三层排列的大小维管束及分布在其中的纤维细胞的特殊排列使席草茎秆具有较好的坚韧性。髓部细胞的特化、富含气体的海绵状组织的形成及基本组织内出现的腔隙道使席草茎秆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压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月龄哲罗鲑主要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贵强 《动物学杂志》2016,51(5):876-886
为确定影响哲罗鲑(Hucho taimen)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随机选取5个生长阶段共计710尾哲罗鲑为实验对象(3月龄240尾、6月龄180尾、12月龄110尾、18月龄90尾、36月龄90尾),测量其体重(y)、体长(x_1)、体宽(x_2)、体高(x_3)、头长(x_4)、眼径(x_5)、尾鳍长(x_6)、尾鳍高(x_7)、尾柄高(x_8)9个性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获得相关回归方程,对不同月龄间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月龄、6月龄、18月龄和36月龄个体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大,12月龄个体则是体宽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体重为依变量(y),形态性状为自变量(x_1~x_8),建立了哲罗鲑不同月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14.911+1.561 x_1+3.448 x_2+5.232 x_3;y6=﹣70.321+5.192 x_1+0.962 x_2+0.473 x_3;y12=﹣217.446+7.129 x_1+23.147 x_2+44.055 x_3;y18=﹣891.041+20.234 x_1+65.786x_2+53.266 x_3;y36=﹣5748.099+88.187 x_1+301.984 x_2+66.702 x_7。该研究结果为哲罗鲑选择育种的具体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形态结构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多穗型、中穗型、大穗型3种类型9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高产小麦品种的冠层形态结构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品种与丰产品种相比,冠层结构具有:上三叶较宽、短,叶片较厚、挺,具有相对较小的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株型较紧凑,植株较矮(80cm左右),穗下节间和旗叶鞘较长。冠层形态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宽度、比叶重、倾斜角度及穗下节长和叶鞘长是决定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制约性状。  相似文献   

6.
“同源性(homology)”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以及进化发育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同源性一词在形态性状的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以及探讨形态性状进化的分子机制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然而,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源性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出现不恰当使用“同源性”一词并得出错误结论的情况。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对同源性进行判断以及影响同源性判断的因素。并指出正确理解同源性这一概念的含义,以及通过综合各方面的证据对同源性进行推断对于揭示基因型和表型的进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鮸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测量了524尾12月龄左右鮸的体质量(Y, g)和8个形态性状(cm),包括全长(X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4)、尾长(X5)、尾柄长(X6)、尾柄高(X7)和体高(X8).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以及模型拟合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鮸所有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834~0.941.经共线性诊断排除了体长这一具有严重共线性的性状后,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进行多元回归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成功筛选出全长(X1)、躯干长(X4)、尾柄高(X7)和体高(X8)4个统计检验极显著的形态性状,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 =-444.188 +7.943X1 +12.861X4 +38.254X7 + 42.722X8.通径分析结果显示,4个形态性状中,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0.351),全长次之(通径系数=0.335).对全长和体高与体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曲线模型拟合得出,在6个拟合模型中,幂函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y=0.013 x2.891(全长); y=2.028 x2.751(体高).经适合性检验得知,全长比体高通过幂函数对体质量的预测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鮸的形态性状在选择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红艳 《植物学报》2007,24(1):71-79
“同源性(homology)”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以及进化发育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 同源性一词在形态性状的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以及探讨形态性状进化的分子机制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然而, 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源性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出现不恰当使用“同源性”一词并得出错误结论的情况。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对同源性进行判断以及影响同源性判断的因素。并指出正确理解同源性这一概念的含义, 以及通过综合各方面的证据对同源性进行推断对于揭示基因型和表型的进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的菌落形态、菌丝线性生长速率(以下简称为生长速率)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指出苎麻疫霉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存在3种类型:(1)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生变异;(3)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结果表明,该菌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具有多样性,上述两性状可以由细胞核杂合基因控制,也可以由细胞核纯合基因控制,还可能由细胞质因子控制。试验结果还指出,苎麻疫霉的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和单卵孢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表明在供试的苎麻疫霉菌株中控制该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相似文献   

10.
植物叶片水力与经济性状权衡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鹰  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2015,39(10):1021-1032
叶片既是植物光合产物形成的主要场所, 又是整株植物的水力瓶颈、应对灾难性水力失调的安全阀门, 是植物碳水耦合权衡的重要器官。叶经济型谱反映了叶片经济性状“投资-收益”的权衡, 为验证植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物种对策提供了适用的理论框架。叶片水力性状变化会影响叶片经济性状及植物存活和生长。因此, 探索植物叶片水力与经济性状的权衡关系, 对建立植物碳-水耦合模型、揭示植物水-碳投资机理、扩展植物性状型谱等均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综述了叶片水力性状、经济性状及两者之间的权衡关系, 分析了叶片导水率与水力脆弱性、失膨点水势、水容、安全阈值等水力性状以及与叶片的形态、结构和气体交换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然后, 从叶片形态、解剖和叶脉网络结构以及气孔功能方面探讨了叶片水力性状与经济性状的调节机制。最后, 提出今后应加强三方面的研究: (1)探索建立植物根-茎-叶水力输导系统的碳-氮-水资源的整株经济型谱, 以揭示植物功能结构耦合、高效固碳用水的生理生态学机制; (2)探索叶片水力安全、水力效率和固碳效率之间的普适性权衡关系, 以深入理解抗旱植物叶片构建的生物物理结构与生理代谢的关系; (3)探索个体水平碳水代谢关系、水分运输与生长速率的耦合, 为代谢推演理论和植物群落尺度预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野生植物虎尾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虎尾草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及其β-胡萝卜素。虎尾草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旨在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太堡矿废弃地侵入野生植物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太堡矿是我国最大、世界上少有的超大型露天煤矿 ,采煤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恢复与重建人工生态系统的同时 ,野生植物相继侵入 ,本文介绍了侵入野生植物组成、资源类型及对人工生态系统的影响 ,说明野生植物对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鸿雁卵和家鹅卵的主要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计算,获得它们的蛋型指数,蛋壳厚度,蛋白、蛋黄和蛋壳在总重量中各自所占比例等实际指标,经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了蛋重和蛋黄重,蛋重与壳比例,蛋壳厚度与壳的比例等几对性状之间的相对系数。结果表明:家鹅卵重量大于鸿雁卵,鸿雁卵蛋壳厚度大于家鹅卵,而两者的其他物理性状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野生植物鱼尾葵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鱼尾葵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及其β-胡萝卜素。鱼尾葵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旨在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安徽潜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安徽省潜山县内食用、药用、工业用类野生植物资源,并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广西贺州市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姑婆山野生元橘以及其他柑橘类共28个材料的花粉为实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的赤道面、极面、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并对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和姑婆山野生元橘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姑婆山野生柑橘资源的分类地位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和姑婆山野生元橘花粉都为中等型、形状都为长球形,但姑婆山野生皱皮柑较大,前者极轴长为(35.24±1.94)μm,赤道轴长为(20.39±1.35)μm,后者极轴长为(30.21±1.14)μm,赤道轴长为(22.12±1.97)μm。(2)在外壁纹饰上两者差别比较大,姑婆山野生皱皮柑的网眼较大且多为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网眼直径为(1.65±0.09)μm,网脊较狭且突起,网脊宽度为(0.51±0.10)μm,与莽山野柑(尖叶)、莽山野柑(圆叶)比较相近;姑婆山野生元橘的网眼较小,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网眼直径为(0.86±0.08)μm,网脊稍宽突起不明显,网脊宽度为(0.47±0.09)μm,与岑溪酸橘、印度酸橘比较相近。(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827处将28份试验材料分为9个组群,其中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单独为第Ⅸ组,且在遗传距离0.976处与第Ⅷ组[莽山野柑(尖叶)、莽山野柑(圆叶)]聚为一组;姑婆山野生元橘与其中10份材料聚为第Ⅴ组,且在遗传距离0.07处与岑溪酸橘聚为一组,在遗传距离0.10处又和印度酸橘聚为一组。研究推测,姑婆山野生皱皮柑与莽山野柑(尖叶)、莽山野柑(圆叶)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且具有原始性和独特性,莽山野柑(含姑婆山野生皱皮柑)应该为柑橘属内独立的真正的种或者是除枳属、金柑属和柑橘属外的一个独立属;姑婆山野生元橘与岑溪酸橘、印度酸橘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从网脊宽度、网眼直径大小分析,推测姑婆山野生元橘较道县野橘、立花橘原始。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的野生八角科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现有野生八角科植物11种,大多数分布在各类自然保护区内。经过对广西八角科植物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的初步分析和评价后,发现其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医药及工业用途上,一些种类还具有材用及园林绿化美化的功用,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野生植物白木通营养成分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野生植物白木通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木通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及其β-胡罗卜素。白木通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旨在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Myostatin, or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 is a member of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superfamily; it functions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mammals. In this stud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the 5′ regulatory region and exon 1 of the myostatin gene were detected by PCR–SSCP in the Bian, Jinghai, Youxi, and Arbor Acre chickens, and the associations of the polymorphisms with reproduction traits were analyzed. Seven SNPs (A326G, C334G, C1346T, G1375A, A1473G, G1491A, and G2283A) were found in the myostatin gene. Assoc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2283A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eproduction traits. Bian chickens of the GG genotype had a greater age at first egg than those of the GA and AA genotypes (P < 0.01). Correspondingly, Bian chickens of the GA and AA genotypes had larger egg number at 300 days than those of the GG genotype (P < 0.05 and P < 0.01, respectively). Bian chickens of the AA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body weight at 300 days than those of the GG genotype (P < 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yostatin gene may have certain effects on reproduction traits other than merely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skeletal muscl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mammals previously reported.  相似文献   

20.
Cattle transhumance has been practiced since colonial times in Mapuche communities of northwestern Patagonia, which travelled seasonally along the Andean valleys from arid lands towards temperate forests.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how this migratory practice affects the abundance and variety of wild edible plants utilized by the Mapuche community of Paineo. Patterns of use for those who practice transhumance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do not utilizing ecological variables. Gender and age were also evaluated. The Paineo people collect wild plants in 3 different gathering sites: the A. araucana forest, the Travesía, and their dwelling surroundings. However, those who practice summer transhumance utilize a more diverse variety and a tan greater quantity of wild edible forest plants than those who do not. Moreover,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plants collected by transhumants is greater than those used by non-transhumants. Men practice summer cattle transhumance in a greater proportion than do women and consume significantly more wild edible plants. In contrast, plants from their dwellings and from the Travesía are used in a similar way by both sexe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elderly do not presently participate in transhumance. Our results illustrate a change in wild plant knowledge influenc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mmer transhumance patte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