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概况病毒受体可以定义为位于宿主细胞表面能够被病毒吸附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从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分子复合物,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蛋白聚糖、脂类或糖脂,大多数属于蛋白质。病毒受体可以是单体也可以是多分子复合物,具有特异性、高亲和性、饱和性、结合位点及靶细胞部位的有限性以及独特的生物学活性等[1]。病毒受体是公认的引发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主要决定因素,也是影响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组织亲嗜性的决定因素之一。研究病毒受体的特性及其功能对于从分子水平阐明病毒感染与免疫的机制,深刻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研制更有效的病毒…  相似文献   

2.
病毒受体是引发宿主受病毒感染的主要决定因素。病毒受体是指位于宿主细胞表面能被病毒吸附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 ,从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分子复合物。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是病毒感染的起始环节。而病毒受体与病毒吸附蛋白的结合是有其特异性的 ,即病毒感染细胞具有不同的组织嗜性和宿主范围。1 .病毒受体的本质病毒受体可分为单分子或多分子复合体。从生化角度上来说 ,大多数是蛋白聚糖、脂类或糖脂、糖蛋白 3种类型。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为单纯疱疹病毒的受体 ,多瘤病毒和正粘病毒的受体为糖蛋白及糖脂的神经节苷脂。部分病毒受体是细胞表…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与被感染细胞表面的某种受体结合,在这种受体的介导下,病毒颗粒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受体是决定口蹄疫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口蹄疫病毒受体的研究对于揭示口蹄疫病毒的致病免疫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就近年来已发现的αvβ1、αvβ3、αvβ6、αvβ8四种整联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受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冠状病毒感染有相对严格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其中部分病毒演化中会发生细胞嗜性改变。冠状病毒的跨宿主感染能力主要取决于病毒表面棘突蛋白的变异及其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改变。棘突蛋白的变异主要集中在受体结合域(RBD),其他区域也与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特异性有关。另外,较大的RNA基因组、独特的套氏亚基因组转录、复制过程中模板转换引起的高频率基因重组等使冠状病毒不断出现毒力或宿主变异,而共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则为病毒重组及跨宿主感染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5.
曾妮  汪铭书  程安春 《病毒学报》2018,34(3):421-429
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位点为病毒感染细胞提供可能性,位于宿主细胞上的结合位点称作受体。目前在宿主细胞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补体家族和整联蛋白细胞粘附分子家族等中陆续发现了小RNA病毒的受体。了解各个受体的利用情况,对理解病毒感染机制、宿主嗜性和抗病毒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已证实的小RNA病毒受体进行分类概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小RNA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丙肝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尚无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联合应用靶向丙肝不同复制阶段的药物,即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可能会有更好的疗效。丙肝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是药物干预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由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与宿主因子作用介导的,其中病毒的包膜蛋白包括E1、E2,宿主因子包括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膜蛋白CD81、B族I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两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OCLD)和Claudin(CLD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肝/淋巴细胞特异性细胞间粘附分子-3-结合整合素分子(Liver/lymph node specific ICAM-3-grabbing integrin,L-SIGN)和转铁蛋白1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等。病毒的包膜蛋白和这些宿主因子都可以作为靶向丙肝入胞抑制剂的作用靶点,许多研究表明丙肝入胞抑制剂作为一种新颖和有发展前景的化合物与作用于复制阶段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的治疗丙肝。本文综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的靶点和靶向丙肝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登革热病毒(DEN)通过两种机制感染宿主细胞,即与病毒IgG形成复合物结合于Fc受体,或是病毒糖蛋白直接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第一种机制已做研究,发现登革热出血/休克综合征的病毒滴度的增高与这种IgG-Fc介导的抗体增高有关,而对第二种机制的研究较少,且一直未发现DEN的宿主细胞受体。  相似文献   

8.
病毒的细胞膜受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介导病毒内化并促进病毒感染的细胞膜组份[1]。受体决定病毒的宿生范围、组织及细胞嗜性。研究病毒受体对了解病毒感染机制、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病毒分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近年来进展很快。本文拟对该领域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1病毒受体的特征病毒受体与激素受体有类似之处,应具备特异性、高度亲合性、结合位点的有限性、靶细胞部位的局限性及生物学效应[2],此外病毒受体还具有某些特殊性质。1.亚特异性受体存在于病毒敏感细胞的细胞膜上,与病毒的结合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其建立感染的第1步是病毒颗粒通过宿主细胞表面的分子黏多糖分子(glycosaminoglycans,GAG)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等黏附在细胞表面,然后依次与细胞表面的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 Ⅰ,SR-B Ⅰ)、CD8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等受体分子结合,再经网格蛋白、脂筏等介导的细胞内吞、融合,完成病毒的细胞入侵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受体是病毒宿主嗜性和致病机制的主要决定因素.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种多聚阴离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基质.HS是许多病毒在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或辅助受体.目前发现口蹄疫病毒可利用HS和整联蛋白(ανβ3、ανβ6、ανβ1、ανβ8)作为病毒受体.口蹄疫病毒可能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利用不同类型的受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中.研究病毒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H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口蹄疫病毒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