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生物量回归模型和生产力方程,研究了西双版纳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量(NPP)。雨林总生物量为692.590t·hm-2,总生物量分配为:乔木层占98.66%、灌木层占0.76%、木质藤本层占0.50%、草本层占0.09%,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雨林年平均NPP为25.764t·hm-2·a-1,其中各层次的NPP分别为(t·hm-2·a-1):乔木层23.972(占总NPP的93.04%)、灌木层0.749(占2.91%)、木质藤本层0.431(占1.67%)和草本层0.612(占2.38%)。乔木层NPP分配为(t·hm-2·a-1):凋落量11.566、叶虫食量0.694和生物量增量11.712。结果表明:西双版纳虽地处热带北缘,当地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同样具有典型热带雨林一样高的生物量和NPP。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白背桐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演替初期的白背桐群落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龄群落总生物量为57.819 t·hm-2,其中乔木层为51.019 t·hm-2(占群落生物量的88.24%),灌木层5.644 t·hm-2(占9.76%),层间植物1.013 t·hm-2(占1.75%),草本层0.143 t·hm-2(占0.25%).与其5龄群落相比,10龄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层间植物的生物量分别增长了105.04%、122.73%和93.32%,草本层生物量降低83.53%.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少数优势树种,白背桐、木姜子、榕树的生物量合计26.170 t·hm-2(占乔木层生物量的51.29%).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以小径级树木的生物量为主,其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干>枝>根>叶.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季节雨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征  刘宏茂  刘伦辉  曹敏  冯志立   《广西植物》1999,19(4):309-314
用标准木回归分析法( 乔木、木质藤本) 和样方收获法( 灌木、草本) , 研究了西双版纳原始热带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雨林总生物量为692-590 t/hm2 , 其分配为: 乔木层占98-66 % 、灌木层占0-76 % 、木质藤本占0-50 % 、草本层占0-09 % , 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向树干和树根集中: 树干占69-80 % , 树根占21-56 % , 树枝占7-77 % ,树叶占0-77 % ; 生物量径级分配向中等径级(60 ~70 cm) 和最大径级(150 ~160 cm) 集中; 生物量垂直分配向上层集中; Ⅰ亚层( 高度> 40 m) 占60-55 % 、Ⅱ亚层(20 ~40 m) 占36-72 % 、Ⅲ亚层(3 ~20 m) 占2-73 % ; 优势种番龙眼生物量占乔木层的20-07 % ; 乔木层叶面积指数为6-91 。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3块1 hm2 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23株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预测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木质藤本)和样 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 获取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总生物 量为423.908±109.702 Mg•hm-2(平均值±标准差,n=3) ,其中活体植物生物量占95.28%,粗死木质残体占4.07%,地上凋落物占 0.64%。在 其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优势明显,占98.09%±0.60%;其次为木质藤本,占0.83%±0.31%;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均小于木质藤本的生物量; 附生植物最低,仅为0.06%±0.03%。总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以茎所占比例最高,达68.33%;根、枝、叶的比例分别为18.91%、11.07%和1.65 %。 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和最大径级。大树(D>70 cm)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占整个乔木层的43.67%±12.67%。树种分配方 面,生物量排序前10位的树种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63.43%±4.09%,生物量集中分配于少量优势树种。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叶面积指数 为6.39±0.85。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的地上生物量位于世界热带湿润森林的中下范围。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块2 5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相对生长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建立了石灰山季雨林优势种尖叶闭花木、缅桐、轮叶戟、短棒柄花、油朴及林分2~5、5~20和>20 cm等3种不同径级的生物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总生物量为(319.158±79.740)t·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达96.32%,粗死木质残体和地上凋落物的总量占3.68%.乔木层生物量占活体植物的96.80%,木质藤本占2.68%,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分别为0.39%和0.12%.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以茎为最高(63.72%)、根为18.82%、枝为15.63%,叶的比例仅为1.84%.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20≤D≤40 CB)和大径级(D>40 cm)中,并集中分配于少量优势树种内.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处于该地区的较低水平,其叶面积指数为7.697±1.419.  相似文献   

6.
构成天津开发区滨海生态防护圈的 4种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现存量分别为 ,乔 灌 草群落 2 8 5 5t·hm-2 、5 2 5 91× 10 9J·hm-2 ,灌木群落 2 8 11t·hm-2 、5 0 3 2 7× 10 9J·hm-2 ,草本群落 2 4 30t·hm-2 、35 5 6 8× 10 9J·hm-2 ,灌 草群落 4 2 1t·hm-2 、75 5 2× 10 9J·hm-2 ,都大大超过了原生植被碱蓬群落 ( 0 2 75t·hm-2 、3 6 1× 10 9J·hm-2 )。具有复层结构的乔 灌 草群落和灌 草群落在生物量和能量现存量的分配上 ,都是优势层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而且在各群落中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例很接近 :乔 灌 草群落中乔木层占 84 34%和 84 4 3%、灌木层占14 89%和 14 84 %、草本层仅占 0 77%和 0 73% ;灌 草群落中灌木层占 80 0 8%和 80 5 1%、草本层占 19 95 %和 19 4 9%。 4种群落对N、P、K、Na、Ca、Mg、Cl- 7种元素的现存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群落 ( 2 4 81 87kg·hm-2 )、灌木群落 ( 5 18 16kg·hm-2 )、乔 灌 草群落 ( 4 99 4 9kg·hm-2 )、灌 草群落 ( 99 2 2kg·hm-2 ) ,大于原生碱蓬群落 ( 2 8 34kg·hm-2 )。草本群落对Na和Cl-有着极大的吸收和积累 ,分别达到 5 2 1 6 8kg·hm-2 和 14 2 9 15kg·hm-2 。元素现存量在复层结构的乔 灌 草群落和灌 草群落  相似文献   

7.
湖南会同红栲-青冈-刨花楠群落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回归分析方法 ,对我国亚热带湖南会同红栲 青冈 刨花楠群落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林分总生物量为 45 1.0 2t·hm-2 ,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藤本生物量分别为 42 6 .76、17.76和 1.80t·hm-2 ,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为 4.70t·hm-2 ,乔木层净生产量和平均生产量分别为 34.46t·hm-2 ·年 -1、13 .32t·hm-2 ·年 -1.  相似文献   

8.
桂西南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桂西南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为281.47t·hm-2,生态系统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97.89%)>凋落物层(1.87%)>灌木层(0.16%)>草本层(0.08%);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275.54t·hm-2,其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为树干(63.01%)>树根(21.01%)>树枝(9.64%)>树皮(4.38%)>树叶(1.72%)>果实(0.25%);乔木生物量的径级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径级为25~29cm的林木,占乔木层生物量总量的48.15%;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林分年均净生产力为15.61t·hm-2·a-1,各组分净生产力大小顺序为乔木层(81.50%)>凋落物层(16.82%)>灌木层(0.98%)>草本层(0.70%);乔木层年均净生产力为12.72t·hm-2·a-1,各器官净生产力大小顺序为树干(48.76%)>树叶(18.64%)>树根(16.26%)>树枝(7.46%)>果实(5.50%)>树皮(3.39%)。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维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4块不同年龄林分的生物量,并详细分析了热带次生林在演替初期阶段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5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41.932t·hm-2,10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52.116t·hm-2,14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88.284t·hm-2,22年生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13.743t·hm-2。林分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比例以乔木层所占的比例最大,占4/5以上,随林龄而增加;灌木层增长到14年生林分后又下降,草本层随林龄而递减,层间植物则上升。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占1/2以上,随林龄而递增;而枝、根和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则随林龄而下降。并建立了4个林分主要优势种及乔木层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大巴山巴山水青冈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山水青冈(Fagus pashanica)是川、陕、鄂、渝四省市交界处的特有植物。巴山水青冈林集中分布在四川省东北部的大巴山区。目前关于巴山水青冈群落的资料极其匮乏。作者在大巴山区通过对7个样地39个样方调查数据的分析, 探讨了巴山水青冈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主要结果有: (1) 巴山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丰富, 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77科142属217种。乔木层物种集中于壳斗科、杜鹃花科、蔷薇科、山矾科等科; 灌木层物种集中于蔷薇科、忍冬科、壳斗科、槭树科等科; 草本层植物个体数量以苔草属(Carex)植物和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占绝对优势。(2) 群落乔木层物种多度对数呈倒“J”型分布, 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多度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群落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的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均匀度指数的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 东坡、南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高于北坡。乔木层Shannon指数与土壤第二层厚度回归关系显著; 草本层Shannon指数与土壤第一层厚度的回归关系显著; 灌木层的物种数和Shannon指数与土壤第一层有机质回归关系显著。(4) 群落建群种和乔木层主要树种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但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关系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到环境因子和群落自身特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沱江流域亚热带次生植被生物量及其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标准地法、标准木及回归分析法(乔木)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和草本)研究了沱江流域清水河支流次生植被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并从生物量协调性角度探讨了主要树种的适宜性。 1.应用11种回归模型研究沱江流域主要次生植被类型优势种生物量与胸径或材积因子的关系,表明以y=aXb模型相关性最好,应用性强,其相关系数范围在0.946~0.999。 2. 不同群落类型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为柏木、栓皮栎林>桤木、柏木林>柏木林>铁仔、黄荆灌丛>马桑灌草丛,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95.721、77.546、38.719、11.969和4.073t·hm-2。另外两类墨西哥柏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21.065和16.810t·hm-2。 3.乡土树种和墨西哥柏根桩及粗根的生物量占各自总根量的比例分别为80.42%和62.09%,其地下部分生物量占各自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23.89%和7.44%,占各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17.67%和6.9%,表明引入沱江流域的墨西哥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不协调,存在潜在的易倒趋势。 4.对比分析和评价了主要次生植被类型及树种生物量分配及垂直结构,生产潜力和防护效能,提出较高演替阶段的群落为该区域多功能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岗山毛竹林与常绿阔叶林碳储量及分配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固定样地,对江西大岗山毛竹林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各器官碳含量介于42.22%~47.53%,其大小顺序依次为秆(47.53%)>枝(46.49%)>鞭(46.10%)>根(45.30%)>叶(42.22%).丝栗栲不同器官碳含量介于43.09%~45.53%,其干、叶、枝、...  相似文献   

13.
准确理解天然林林分群落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耦合关系是提升天然林管理、达到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选择大兴安岭呼中地区典型落叶松林、杂木林、白桦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特征(高度、胸径、冠幅、盖度等)进行调查并计算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旨在探究林分间差异及其耦合关系变化。结果表明:(1)乔木层的树高、枝下高表现出杂木林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P0.05);落叶松林的胸径比白桦落叶松林和杂木林的高出6%和11%;灌木层的高度、盖度、地径、冠幅和草本层多度、盖度、高度在森林类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2)3个森林类型的乔、灌、草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表现出杂木林最大,乔木层和草本层呈相同规律,即杂木林白桦落叶松林落叶松林,而灌木层表现出杂木林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林和杂木林的乔木层均匀度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约为落叶松林的3倍左右,而在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林分群落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关系存在明显森林类型间差异。总体表现为灌木特征(冠幅、地径)、草本层特征(盖度、多度和高度)对多样性均有较大影响;白桦落叶松林和杂木林的胸径对多样性影响明显,而落叶松林的乔木高度(树高、枝下高)对多样性影响较大。杂木林随着灌木盖度、草本高度的增加,草本物种多样性降低、乔木多和灌木物种多样性增加;而落叶松林相同的多样性变化多伴随草本高度增加、多度和盖度变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增加多与乔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降低相伴随,在杂木林中同时伴随着乔木胸径和草本的盖度、多度增大、灌木冠幅变小,而白桦落叶松林则伴随灌木冠幅和草本多度盖度的减小。以上结果表明,林分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存在耦合关系,上述解耦合结果为通过维持良好森林结构、多样性保护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为干扰对中亚热带森林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对中亚热带森林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在湘中丘陵区4种处于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地域相邻的植物群落:檵木-南烛-满山红灌草丛(LVR)、檵木-杉木-白栎灌木林(LCQ)、马尾松-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石栎-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设置固定样地,结合植物群落调查,采用收获法和建立主要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测定和估算群落生物量。结果表明:(1)随着人为干扰程度减弱,群落总生物量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增长(P0.05),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表现为异速生长,LAG与PLL乔木层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个群落灌木层生物量及其各器官、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特征,草本层生物量及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先下降再增高,凋落物层现存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2)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LVR群落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相当,LCQ群落灌木层生物量占明显优势,草本层生物量下降,PLL和LAG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占绝对优势,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低于10%;(3)群落总生物量与树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土壤有机碳、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表明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造成群落树种多样性、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是导致群落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云南省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的主要类型,其中分布在哀牢山上的木果石栎、景东石栎、腾冲栲林(Lithocarpus xylocarpus、 L. chintungensis、Castanopsis wattii forest)尤其具有代表性。本文用收获法、相关曲线法测定并估算了该群落近熟林和成过熟林的生物量与年平均净积累量,结果分别为508.57t/hm2,12.1051t/(hm2·a);293.04t/hm2,7.7443t/(hm2·a),对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林分的叶面积指繰果分别为508.57t/hm2,文中还提出了群落乔木优势种各器官生物量估测的回归模型,并从生物量的角度阐明建群种在群落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方运霆  莫江明 《广西植物》2002,22(4):305-310
鼎湖山马尾松林中 ,马尾松各器官碳含量平均为 5 4.46%,灌木层植物 48.1 0 %,草本层植物40 .2 1 %,地表现存凋落物层 5 4.40 %,以上各组分总平均为 49.2 9%。土壤碳密度为 7.3 7kg· m- 2 (深 1 0 0cm)。生态系统各组分碳贮量分别为 :乔木层 68.876t·hm- 2 ,林下植物层 6.0 3 0 t· hm- 2 ,凋落物层 5 .892 t·hm- 2 ,土壤层 73 .70 5 t· hm- 2。根据研究结果 ,还对广东省马尾松林的现有碳贮量和碳吸存潜力进行了估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