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极发现4亿年前的鱼类化石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在北极地区发现了4亿年前的完整鱼类化石,这些化石比已经发现的最早的恐龙化石要早1.75亿年。这些鱼类化石是在安德森河一带发现的。它们当中包括鲨鱼、肺鱼和带甲的鱼类化石。此外,科学家们还采集到海洋软体动物、植物...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奥陶纪珠角石类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四川和云南一带奥陶纪地层分布广泛,含有丰富的笔石、三叶虫、头足类和腕足类等化石,其中头足类以内角石类和直角石类十分繁盛为主要特征。珠角石类则十分稀少。瑞德(Reed,1917)曾将云南施甸的一块标本鉴定为珠角石Actinoceras cf.bigsbyi Bronn.由于标本保存很差,是否确属珠角石,尚有存疑。俞建章、郭鸿俊(1951)曾记述过四川酉阳一种Ormoceras suanpanoides(Grabau),但层位不十分肯定。陈均远(1974)发表了贵州湄潭等地一个珠角石新属种Meitanoceras subglobosum,嗣后,笔者(1978)也描述了一个新种Meitanoceraszhenganense。此外,在中南地区奥陶纪地层中也有极个别珠角石类的发现,如湖北兴山县产有Armenoceras coulingi(Grabau)。  相似文献   

3.
锥石类化石的生物系统分类位置还不十分肯定,但目前多数人认为应该归入腔肠动物门真水母纲。据目前所知,我国发现的锥石化石主要产于晚古生代。本文所描述的锥石化石,产于四川省江油县马鞍塘车站附近的晚三叠世卡尼期地层。与该化石共生的主要是双壳类Myophoria(Co-  相似文献   

4.
贵州石阡十字铺组的树形笔石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北遵义至石阡一带的十字铺组,为一套泥灰岩,含笔石及介壳化石,属典型的混合相沉积.过去未见树形笔石类笔石的报道.1983年秋,笔者之一(钟公佩)在石阡西北部十字铺组中部泥质灰岩中,发现了底栖型树形笔石类笔石,其层位大致相当于该组的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Calamenesun tingi 带的下部.树形笔石类笔石主要有 Dictyonema, Dendrograptus, Airograptus, Acanthograptus, Nephe-  相似文献   

5.
湖北房县几种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在湖北房县发现的,属晚中新世的五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新属,两新种。柱齿犀在晚中新世就已十分特化。安琪马、利齿猪和角羊曾见于内蒙通古尔晚中新世哺乳动物群。湖北房县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的时代当为晚中新世。  相似文献   

6.
Halle 曾记述了山西地区下石盒子组的植物化石58种。1963年,李星学先生对本区的石盒子统植物化石作了补充研究。1981年以来,笔者在进一步整理和鉴定山西太原、阳城和大同口泉地区的下石盒子组植物时,发现部分材料保存很好,在原山西有关地区的下石盒子组中未曾有过记录,本文仅作一简报,这些化石共计六种:(1)舌瓣轮叶 Lobatannularia lingulata(Halle)Halle;(2)东方轮叶(比较种)Ann-ularia cf.orientalis Kawasaki;(3)镰羽叶型斜羽叶(新种)Plagiozamites drepanozamioides  相似文献   

7.
近期在西乡化石库中发现了原始锥石类Carinachites tetrasulcatus新材料。与以往C.tetrasulcatus所不同的是,其角沟窄且浅,不但有呈现出张开状态的角沟,还发现有呈现出闭合状态的角沟化石材料。锥面具有清晰的横肋,角沟处未见横纹。最重要的是发现固着端组织结构的保存,据此推断原始锥石类可能为营固着生活的水螅型刺胞动物。其角沟的闭合、微张以便于扩大、缩小口端与中央腔,扰动海水,加快水流,加速滤食。处于梅树村阶第Ⅱ化石组合带的C.tetrasulcatus与处于第Ⅲ化石组合带的六方锥石科中的Septuconularia yanjiaheensis具有一致的闭合角沟和锥面横肋形态等特征,推断C.tetrasulcatus可能为骨状锥石类向六方锥石类演化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石碌地区下石炭统的笔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石碌地区的笔石是1975年发现的,南颐曾经报道笔者等鉴定的两个种:Dictyonema sp., Tylograptus sp.,当时认为是奥陶纪的。1976年至1977年,笔者等在三棱山组的下部黑色含炭粉砂质泥岩中,采获很多笔石标本,经研究全部都是网格笔石(Dictyonema),未见Tylograptus。后来在笔石层下发现植物化石Neuropteris sp., ? Pecopteris sp. 和? Rhodeopteridium sp.  相似文献   

9.
中国笔石科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8月间,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杨心宜、戈定二同志,赴浙江江山一带进行化石采集工作;曾在江山陈家坞、黄泥岗及凉棚亭等地,采到不少笔石化石;特别是在陈家坞东北约500米处的下奥陶统宁国组中,采到的一些笔石化石,经笔者鉴定是中国笔石科的一些新种属。共有2属6种:  相似文献   

10.
江西修水流域新厂期反称笔石科(Anisograptidae)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修水流域的早奥陶世新厂期地层发育良好,寒武系与奥陶系沉积连续,两者界线清楚。新厂期地层中除含有大量的反称笔石科化石外,同时还共生有许多树形笔石类及三叶虫、腕足类等,这些化石不仅为本区新厂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而且对于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的研究也具重要意义。本区新厂期的反称笔石科化石最早发现于  相似文献   

11.
作者系统描述了在重庆城口廖子口和宜昌分乡普溪河奥陶系庙坡组Nemagraptusgracilis笔石带中发现的几丁虫化石,共7属9种。由于此前对该层位的几丁虫研究较少,因此本次所发现的几丁虫化石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63年秋,我系陈敏娟、夏树芳、方一亭等同志率领古生物专业毕业班学生在江西宁武实测奥陶系剖面,采得大量笔石化石,在鉴定时,发现在下奥陶统宁国组的标本中有一些笔石体细小而保存良好的立体标本,这些标本有着不同于已知笔石属的形态构造。最近,韩乃仁同志送给我们一些从浙江江山宁国组中采集的笔石标本,它们有与江西标本相同的形态构造。经  相似文献   

13.
管孔石燕化石在新疆天山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孔石燕科(Syringothyridae)的两个属Syringothyris(管孔贝)和Pseudosyrinx(假管孔贝)的化石,在北半球世界各地有广泛的分布,根据文献主要发现在北美,日本,西欧,苏联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各地的下石炭统内(杜内组及维宪组下部)。中国南方诸省海相下石炭统相当发育,但迄今未发现该二属化石。管孔石燕在新疆天山的发现表明当下石炭统早期天山地区的腕足动物群和上述各产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应当和苏联中亚、哈萨克斯坦动物群更为相近,而和中国南方海区的腕足动物至少在下石炭统早期是有显著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所描述的标本,Nankinolithus wanyuanensis Cheng et Jian (新种),系西北大学地质系1958年在大巴山中段——四川万源县的中巴乡发现的。标本产于厚约1米的黄绿色页岩中。其下为具有干裂纹的紫红色石灰岩,根据岩性及所含化石,似应相当于长江中游及陕西汉中一带的宝塔石灰岩。其上为厚约20米的黑色页岩、矽质页岩及紫红色页岩。页岩中含有笔石 Glyptograptus sp.,Monograptus sp.及 Rastrites sp.等下志留统常见的化石。  相似文献   

15.
李家英 《植物研究》1988,8(4):129-132
东北地区是我国非金属矿——硅藻土矿蕴藏量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 其中吉林省又是三省之冠。中新长茅藻Actinella miocenica Li, sp。nov.就发现在敦化地区新生界盆地的硅藻土矿层中。硅藻土矿在敦化地区主要分布在高松树、秋梨沟一带, 在两处的硅藻土中, 都保存了丰富的硅藻植物化石, 中新长茅藻就是这些硅藻化石中的一个新化石种。  相似文献   

16.
树枝石趣谈     
王祺 《化石》2001,10(1):17-17
当我们流连忘返于工艺品店或商场时,常能发现一种精美的“石画”,那郁郁葱葱的草地、灌丛和树林栩栩如生,仿佛远古先人们在岩石上留下的壁画,使我们产生了美好而神秘的遐想。因为它美丽而有序的外表,常被误认为是蕨类、苔藓类或其他类型的植物化石。其实,这是一种树枝石。  相似文献   

17.
新化石种Cymbella taicuonensis Li et Zheng sp.nov.是在研究西藏西北部日土县台错古湖剖面沉积物中硅藻植物群时发现的,剖面沉积物中保存了非常丰富的硅藻化石,Cymbella taicuonensis就是这些硅藻化石中的一个新化石种。对标本采用光学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和照相,并对其微细构造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葛梅钰 《古生物学报》1990,29(3):364-370
一、前言江苏宁镇山脉是我国发现笔石最早的地区之一(Frech,1912),也是我国下古生界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昆山及苏北沿海地区的奥陶、志留系中陆续发现笔石、牙形刺等化石(葛梅钰等,1982;葛梅钰,1984;段金英,1985;丁连生,1987),证明了这些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的存在,同时,也表明这些地区在奥陶纪、志留纪应属于扬子区或扬子海的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9.
扬子区志留纪兰多维列统胞石序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扬子区志留系的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以笔石最丰,研究亦最详.正是已故的穆恩之教授,"奠定了我国笔石地层的分层和笔石分带的基础"(卢衍豪,1987,14页).然而,有些地层不仅不含笔石,而且其它大化石,或缺如,或偶有见及,亦难作洲际对比.因此,这些地层的时代问题纷争不已.又是穆师高瞻远瞩,生前多次疾呼,要研究微体化石并对其寄予厚望.作者对于兰多维列统胞石序列的研究,正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与亲切关怀下开展起来的.如今,在这些地层中已相继觅得有助于确定时代的胞石类化石.胞石序列,草创初成,始可告慰穆师于九泉之下.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一段颗石藻类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的材料采自辽河油田兴253井,华北任丘油田任102井和中原油田卫51井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经分析处理观察,发现沙河街组一段含有较多的颗石藻类化石,但属种单调,仅见有1新种Reticulofenestra bohaiensis sp.nov.和1未定种Coccolithus? sp.。颗石藻化石在沙河街组一段的出现,意味着当时沉积盆地曾经同海水沟通。本文对化石颗石藻类的研究方法,尤其供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同一标本的制备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