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油茶是广南县本土传统树种之一,它的种植在广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由于群众对老油茶林管理不善,导致老油茶林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老油茶林的低产低效严重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对老油茶林进行提质增效,已成为目前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我们以广南县为例,指出现今广南县老油茶林总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如何对老油茶林提质增效技术,希望可以为其它地区老油茶林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核桃木本油料林是我国粮油安全战略的特色经济林,国家积极鼓励、扶持发展核桃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本文分析了丘北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加快丘北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发利用南药资源,发展海南植物药产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海南岛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 ,发展热带植物药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探讨海南发展植物药产业的基本思路、目标、对策。  相似文献   

4.
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军,目前占全球生物药物市场的50%。生物类似药特别是抗体类似药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抗体类似药既不是新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化学仿制药,有其特殊的开发途径和临床要求。抗体药物产业是我国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领域。介绍了我国抗体药物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我国抗体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杉木、柳杉与黄连间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言林农间作、林药间作等混农林业模式是提高农、林业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的有效途径。我国耕地面积小,森林资源不足,因此发展混农林业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林地生产力,提  相似文献   

6.
对药物、菌物药和菌物药学的定义进行阐释,重点对菌物药学的研究内容及菌物药的分类、拉丁药名的命名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菌物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和前瞻,为我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菌物药的潜在价值和优势、进而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1东至县中药材生产中的几个典型11自筹资金,自愿入股、林药兼种、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群护共管、利益共享。木塔乡大田村支书祝有春牵头7户,共筹资金87万元,入股兴办林药场。1994年栽植望春花2255株,70余亩;1995年栽植望春花400株,杜仲...  相似文献   

8.
不育控制既可直接降低害鼠种群的生育率,又能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引起种群内等级关系和社群结构的变化,进而干扰种群繁殖。为探究不同剂量卡麦角林对雄鼠行为的影响和持效时间,选取健康雄性黄毛鼠使用50mg/kg和100 mg/kg卡麦角林灌胃给药,并于给药后第1 d和第18 d与正常雄鼠遭遇,第4 d和第21 d与正常雌鼠遭遇,比较给药前(卡麦角林灌胃前4 d和前1 d 时分别与正常雄鼠和雌鼠遭遇)和给药后个体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卡麦角林降低了雄鼠对正常雄鼠的探究、攻击时间,降低雄鼠对正常雌鼠的攻击时间和频次;100 μg/kg卡麦角林降低雄鼠对正常雌鼠的探究频次,且雄鼠自身修饰和休息频次显著减少。这表明卡麦角林可干扰黄毛鼠对同性和异性个体间的社会行为。此外,药物处理后第18 d和第21 d,雄性个体与同性和异性个体的社会行为与处理前无显著差异,表明停药后药物对行为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9.
2008年广南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号召,立足核桃资源条件和自然优势,发展核桃产业,全县自2005年至今核桃新植面积26.44万亩。随着广南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对于如何低提质增效,已经成为了目前核桃种植工作的重点。本文从核桃提质增效技术出发,对低效林的改造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以高接优选技术、加强土肥管理为主的改善措施,也对花期管理、花果管理进行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滇黄精为重要药食两用资源,誉有"血气双补之王"之称。其在云南蕴藏量大,是黄精品种中产量及市场份额最大的,为重要的"云药"品种。对黄精的药用记载、生长环境、资源状况,以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产品研发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滇黄精的产品研发前景、产业发展潜力及研发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滇黄精的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其药食两用的特点及优势,努力把滇黄精发展成为云药产业、乃至我国中药产业的一大支柱。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东莞市域内林下经济植物资源系统调查,摸清当地林下经济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方法:依据广东省植物调查技术规范,通过野外实地线路调查,结合内业鉴定和资料整理,对其科属分布、生活型、应用价值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野生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共有148科451属735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种类有614种,具有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价值的有83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有172种,保护/特有植物49种。结论:东莞市有着丰富的野生林下经济植物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开发利用率较低,林下种植产业发展薄弱。应以林药模式为主、林下游憩和林菜模式为辅,发展科学合理的林下经济。  相似文献   

12.
产业动向     
<正>贵州省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医药产业跨越发展,贵州省政府近日印发了《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在新医药产业的应用,做强做优中药、民族药,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要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以泰邦、  相似文献   

13.
会议报道     
江苏省大力推进生物产业由江苏省经贸委主办的2006江苏生物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近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省的150家生物医药企业及中科院有关研究所、高校等300百余人出席了论坛活动。江苏省有关领导在论坛上表示,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是江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布局呈'一体两翼',以长三角为主体,珠三角、环渤海为两翼,这给江苏提供了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的大好机遇。江苏省将从五个方面入手,大力推动生物产业发展,一是在生物医药领域,充分发挥在原料药、中药、仿制药领域具有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新型…  相似文献   

14.
桐梓县金佛山方竹生物学特性及母竹栽培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梓县是"中国方竹笋之乡",目前,金佛山方竹笋用竹已成为桐梓县部分山区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和县里"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对金佛山方竹的低殘林改造和造竹工程的实施,掌握了方竹的生长特点和栽培管理方法为实现金佛山方竹笋产业持续发展,提高竹笋产品产量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由国内市场销售、生产制造、仿药市场过渡到以资本市场为动力,独家与专利产品为后盾,国际市场为效益的快速发展阶段。新兴的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医疗器械以及即将发展的医院及医院管理产业都将得到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发展战略、资本注入、产业整合与市场销售为一体的新的里程。同时我国健康产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2006年以来我国已经有6家医药企业完成了在美国的上市并得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关注(参见表1)。  相似文献   

16.
木糖代谢工程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木糖广泛存在于农副产业及林产业的木质废弃物中,利用微生物转化木糖产生乙醇的研究,对生物质再生资源的全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木糖代谢工程菌的研究进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油茶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是在中国分布较广、栽培面积较大的重要的南方木本油料植物.概述了油茶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育种、种植、低产林改造、病虫害、传粉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并提出在油荼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粉研究的必要性及提高油茶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方靖霞 《蛇志》2012,(4):413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及中药制剂单独使用出现过敏性休克罕见。我院收治1例两药合用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感冒发热(体温38.2℃)于个体诊所就诊,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柴胡注射液各2ml混合肌注,并给予口服药(具体药物不详,患者未服)。5min后患者出  相似文献   

19.
周鸿  吕汇慧 《生态学杂志》2006,25(9):1114-1118
乡村生态旅游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旅游形式,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乡村旅游地的生态文化传统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有一种互动机制。本文以云南石林县阿着底彝族村寨的密枝林文化传统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互动效应为例,探讨了文化传统对乡村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强调通过加强村民生态教育、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使互动效应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全体食用菌人共同努力和集体奋斗的结果,李玉院士正是无数食用菌人的杰出代表。在李玉院士80岁寿辰之际,回顾和总结了李玉院士4个方面的先进事迹,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打造一流水平的菌物学科体系;坚持面向食用菌产业进步,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促进菌物粮仓建设和菌物种业振兴;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推进菌物药学科发展。进一步强调了中国食用菌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宣传和学习李玉院士先进事迹,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时代之变,以新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以新境界创造新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