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肉、蛋、奶等畜产品,但人们也感觉到了畜产品的原有风味不再有,并且还担心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用药和饲料引起畜产品的安全问题此起彼伏,为了促进畜禽生长和预防疾病,大量使用抗生素,随之产生的耐药性、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特别是"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事件加剧了人们对现代畜禽产品的担忧。那么向消费者提供无污染、无药物残留的畜产品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日常饮食的营养搭配和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目前,人们对鱼、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尤其是在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牧疾病大规模爆发的今天,动物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了国内外消费者选食物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从我国畜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代动物类食品的安全现状、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及评价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植物经历了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转基因植物从诞生以来,其食用安全性一直是科学界、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关心的焦点问题。各类转基因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本文从营养、毒性、过敏性、抗生素抗性、非期望效应等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评价的六大原则以及国际与国内对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的内容,最后介绍了我国的转基因植物安全管理体系。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问题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基于食物当量统一量化分析了1980年以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和食物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探讨了居民食物消费种类的变化;通过进一步比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不同收入阶层食物消费性支出,对比分析中国城乡居民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食物消费支出差异。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的食物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种类趋于多元化;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逐年降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持续增加,未来我国食物安全问题将转变为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安全问题;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及饮食结构相似的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目前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已达到要求,肉类食物的摄入量略高于标准,但奶类的消费量还远远低于营养目标,食物消费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数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FAO及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健全的农产品数量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为其农业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针对粮食、肉类、果蔬等主要农产品建立了一系列预警模型并展开了农产品数量安全预警工作。本文从政府实践、品种、地区、手段等不同角度,对国内外农产品数量安全预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农产品数量安全预警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反映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信用缺失。本文在探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失信行为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的危害,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患者安全事件上报是促进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回顾分析国外患者安全事件上报系统,指出了患者安全事件上报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患者安全事件上报系统的发展方向,包括制定相关法规保障数据安全性与使用、统一数据结构和格式、建立分层上报机制、重视反馈和学习、营造患者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8.
实验动物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环境条件标准化控制是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质量和进行动物实验的条件保证。本人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科学管理理论,结合我国实验动物安全工作发展,就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检查、发现、分析和消除实验动物环境设施运行中潜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做一阐述。总结性地提出了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安全检查的程序、内容、实施步骤的闭环式安全检查模型。利用安全检查表,科学有效地开展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安全检查工作,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9.
西南生态安全格局形成机制及演变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华 《生态学报》2016,36(22):7088-7091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系统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研究地表复杂过程与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但是同时该区域环境复杂、生态脆弱、灾害严重,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导致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分异大。突出表现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区域生态安全水平降低。如何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生态安全问题,我国已开展生态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红线等工作,但在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机制、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格局影响及其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要加强深入研究,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展研究西南生态安全格局形成机制及演变机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食品安全消费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形成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基本类型的发展格局,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概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基本模式、发展现状及思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害干扰的中国省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心竹  米锋  张爽  苏立娟  顾艳红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14,34(11):3115-3127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各种有害干扰越来越多,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各省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成为关乎我国各省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对森林生态安全与森林健康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基于有害干扰角度,运用宏观数据,应用SPSS、Stata、Matlab等软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模糊评价等手段对201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2011年研究所涉及的31个省份中,16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较高,森林生态系统受有害干扰较小,整体水平较为乐观,但仍有近一半的省份森林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在深入探讨评价结果和影响我国各省森林生态安全主要干扰因子的基础上,为如何维护我国森林生态安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序言     
匡廷云 《生命科学》2014,(5):431-431
<正>能源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的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又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与生态安全危机。因此,必须及早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150多年内,世界能源发展先后出现了3个波峰:19世纪中叶前,是农业文明时期,主要是生物质燃料,低碳经济;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特点、建设、监测与评估及规划和实施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科技体系支撑不足、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整体布局方略,指出了开展社会-生态脆弱性调查和评估的重要性,强调了国家公园在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最终,希望通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社会公众深度参与,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统筹协调机制,以求积极探索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高质量、高速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迈向新时代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目标、原则和基本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利顶  景永才  孙然好 《生态学报》2018,38(12):4101-4108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快速城市化必将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生态系统服务下降和环境健康风险加剧,由此影响到城市生态安全。尽管生态安全的概念已经为社会广泛接受,但对生态安全的内涵和如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仍然缺乏统一认识。在分析生态安全内涵、生态安全概念辨析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本原则基础上,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认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一个涉及多尺度的区域性、综合性问题,除了要遵循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一般性原则外,还必须考虑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流域适应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和有限目标原则。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宏观与微观尺度之间的关系协调、城市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协调、理想与现实目标之间的权衡、人类生存需求与生态服务需求之间的权衡关系。通过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需要实现以下目标:控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维持城市地区正常的物质循环与代谢功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人居环境健康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满足现有城市居民可预见时期内生态服务需求。从景观、城市和区域三个尺度上,分析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需要面对的实体、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保障,更是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支撑。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包括现代信息、现代生物和"清洁农业"等新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并对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物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密切。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储运效率低、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落后、保鲜技术落后等现状是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农产品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力、政府重视和投入不足等,是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建议通过采取改善农产品物流设施和工具、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加大物流环节的农产品质量监控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欧盟对农产品的安全保证和质量提升非常重视。对于前者,欧盟于2002年实施的《通用食品法》确定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理念之对于后者,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着手转型的共同农业政策也将重点从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转移到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以此作为发展欧盟农业、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有鉴于此,在我国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之际,总结分析欧盟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方面的经验将从主体责任、灵活监管、市场准入、协调发展等方面,就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法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4,自引:22,他引:102  
随着全球变化的不断加速,生态安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外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安全定义的扩展、环境变化与安全的经验性研究、环境变化与安全的综合性研究及环境变化与安全内在关系研究四个阶段,当前已进入环境变化和安全内在关系的探讨。我国生态安全研究始于1990年代,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研究尚待深入。生态安全应是指人与自然这一整体免受不利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并使得系统的脆弱性不断得到改善。生态安全的本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态风险,另一个是生态脆弱性。生态安全的科学本质是通过脆弱性分析与评价,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改善脆弱性,降低风险。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是直接相关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它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内涵和目标的一致性;生态安全是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今后我国的生态安全研究应注意的四个方面是:概念与学科体系研讨、建立和完善;技术与方法;重点研究领域和重点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维护与生态环境管理调控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农业基因工程研究及其安全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公室对日本的基因工程研究状况、转基因工程体的环境安全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态度、政府对国民和科技普及教育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对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加强和提高我国农业基因安全管理的水...  相似文献   

20.
分别选取中国和美国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从安全警示符号、实验安全守则及具体实验中的安全教育等方面比较了中、美2国中学生物学实验安全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并提出了我国生物学实验安全教育的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