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泰国的恐龙与恐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枝明 《化石》2005,(3):31-32
我应泰国矿产资源部的博物馆与自然保护处和泰国树化石博物馆之邀请,从3月11日到3月27日,在泰国参观了三个博物馆、走访了泰国恐龙化石研究中心、考察了4个恐龙化石产地。现将泰国的恐龙化石之研究情况简介给读。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由于"四人帮"对科学事业的摧残破坏,1971年被迫下放给省林业系统,改名为福建省经济植物研究所,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归口省科委,定名为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植物科学》1998,27(2):68-68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系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下属的一个科室,与研究所同时创建于1962年。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系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下属的一个科室,与研究所同时创建于1962年。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现拥有一幢面积1300m‘的图书楼,内设图书室、期刊室、阅览室、电脑室和《亚热带植物通讯》编辑部等部门,有各类专业人员5人。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是一所从事亚热带植物研究的省属专业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亚热带植物的引种驯化和资源开发利用。图书资料室以收藏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及检索类出版物为主,相关学科的中外文书刊为辅,形成了以亚热带植物文献资料为收藏特点的馆藏…  相似文献   

5.
由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主持,与漳州市农科所、福建省亚热带园艺植物研究中心、福建省热带作物研究所和福建农学院组成攻关协作组,承担福建省科委于1987年下达的"香蕉丰产优质栽培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项目,经五年试验已完成原计划,于1992年11月28日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占地约15万平方米。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原为中国科学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04单位4111部),是福建省专门从事热带亚热带植物生理、生化、生态研究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机构。研究所的三角梅研究始于2006年。2006年以来建立了三角梅引种基地,从世界各地共引种三角梅80多个品种。12年间,在三角梅的资源引种收集、三角梅花色代谢机制、三角梅有性生殖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开展了深入的探  相似文献   

7.
《亚热带植物科学》创刊于1972年,是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综合类学术性期刊,2004年和2006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  相似文献   

8.
<正>《亚热带植物科学》创刊于1972年,是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主办、与科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4年和2006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主要刊载亚热带植物的育种栽培、生理生化与分子  相似文献   

9.
《亚热带植物科学》(CN 35-1243/S,ISSN 1009-7791)创刊于1972年,是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主办的植物学、农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在长泰、同安县医药公司的协作下,对福建省科委下达的"提高砂仁结果率研究"科研课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鳄梨选育种及其利用研究是厦门市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由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市海沧农场、厦门市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共同协作研究,各项计划指标已基本完成,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亚热带植物科学》(CN35-1243/S,ISSN 1009—7791)创刊于1972年,是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主办的植物学、农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因整座山形神似瓦房而得名的瓦屋山,位于四川省洪雅县境内,人们也常常称它瓦山。由于瓦屋山地处亚热带东南季风湿润型森林与亚热带西南季风型森林的交结区域,植物资源蕴藏量丰富,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吸引了一些诸如方文培、威尔逊(Wilson)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此考察植物和采集标本。据现在所知,以瓦屋山命名的植物有十多种,下面扼要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14.
正野外采集和考察是植物学工作者需要首先掌握的技能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众爱好者也加入到植物野外考察行列中。从我学习苔藓植物的经历来看,要掌握好该技能并非易事。基于十几次的野外考察经验,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体会,希望对他人的野外考察有所帮助。在野外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保证安全的首要条件是服从领队的指挥,倘若与种子植物采集队伍一起出野外,我们工作的节奏与他们完全不同,但无论如何,自己要有时间观念,按集体的计划进行活动,避免脱离队伍而单独行动。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2月19日,新西兰皇家学会植物与食品研究院正式宣布,设立李来荣园艺研究基金(Li Lairong Horticultural Research Fellowship)。该项基金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园艺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前身)原院长、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原所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承担厦门市科委下达的"灵芝深层发酵及其应用研究"课题,经过三年试验研究,已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来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园艺学家,于1978—1985年任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李老任所长期间,重视人才引进,强调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大力改革科研机构,组建了植物生理、植物生化、植物分类、植物生态、果树园艺、引种驯化等研究室,为研究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短短的七八年时间里,研究所引进科研骨干十余名,三十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书写了研究所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李老对研究所的贡献居功至伟。值此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之际,我们追忆李来荣教授,是为传承前辈精神,续写科研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针对本省春播大豆在低温多雨气候下易发生烂种而引起减产的问题,进行了防止春播大豆烂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和罗宗洛先生结交朋友,要追溯到六十年以前了。那时候,罗先生还在北海道大学的学生时代与我认识的。他在植物学教室学习植物生理学。我是1918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就在京都大学植物学教室担任助教。由于当时京都大学的研究室还没有农田,而我们又是以春小麦为材料,到了春天,就到北海道札幌播种小麦,夏天去进行调查。那是1920—1922年的事了,那时罗先生在坂村彻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植物生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拉巴栗(Pachiraaquafica)也称发财树,属木棉科乔木,原产中美洲,为木本油料植物,种子可烤食。其树干直立,树冠塔形,花大而美观,花期长,因此也是一种观赏植物和风景树,特别是其球茎和叶更具观赏价值,很多商店门口摆设着这种植物,意味着生意兴旺。由于马拉巴栗种子来源少,据调查全省仅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于1962年引进该树种进行少量栽培,目前市场上供观赏用的盆栽马拉巴栗,大都是进口的,所以价格较高。本实验利用离体胚培养技术,对马拉巴栗离体胚进行再生植株实验。实验材料取自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胚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