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结合沙美特罗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93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称为A、B、C组),A组给予中药参苓白术散口服和沙美特罗喷雾剂吸入治疗,B组给予中药参苓白术散颗粒剂口服治疗,C组给予沙美特罗喷雾剂吸入治疗,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医症状评分以及肺功能包括FEV1、FVC和PE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给予中药参苓白术散剂口服和沙美特罗喷雾剂吸入治疗的A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医症状评分以及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FEV1和FVC分别提高了0-3L和0-37L,PEF也增加了44L/min,并且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疗效也明显优于B、c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结合沙关特罗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临床表现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证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我院脾虚湿困证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疗程均为4周。通过血液检测和粪便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脂指标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高脂血症脾虚湿困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降低。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在肠道菌群结构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较大。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疣微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升高;同时埃希−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阿克曼菌属丰度显著升高。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道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摩根菌属、变形杆菌属的sqrtIVt值显著高于其他组,可以作为该组的潜在指示物种。

结论

参苓白术散可有效改善脾虚湿困证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表现,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肠道菌群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参苓白术散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疗效.方法 选用雄性BALB/c小鼠(6~8周龄,18~20 g)36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A组: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B组:参苓白术散中剂量组;C组:参苓白术散低剂量组;D组: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E组:空白对照组;F组:模型组.以连续...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推拿治疗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免疫力指标[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CD4+ /CD8+],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P<0.05)。两组治疗7 d后GAS、MOT、VIP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IgA、IgG、CD4+ /CD8+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7 d后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体温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推拿治疗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胃肠状况,提高患儿免疫力,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玉田县医院60例患有腹泻的儿童,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其中酪酸梭菌活菌散剂量为0.5g/次,3次/d,急性腹泻疗程为3~7d,慢性腹泻疗程为14~21d,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3.3%,有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显效率为46.7%,有效率为30.O%,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能迅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肠道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 DAI评分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17、IL-23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美沙拉嗪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辅助治疗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伴脓血便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伴脓血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较低,IL-10水平更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改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伴脓血便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气亏虚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酶活性及肺肠结构的影响,从肠道功能微生物、酶及肺肠结构角度阐释参苓白术散治疗脾气亏虚证泄泻的机制。

方法

30只SPF级4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采用水环境平台站立+猪油灌胃建立小鼠脾气亏虚证泄泻模型,正常组小鼠灌胃无菌水。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10只。治疗阶段正常组和自然恢复组小鼠灌胃无菌水,参苓白术散组小鼠灌胃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束后,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肠道内容物、黏膜、肺及结肠标本,分析肠道微生物数量、肠道酶活性及肺肠结构。

结果

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参苓白术散组提高了肠道内容物酶活性,淀粉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提高并恢复至正常水平(均P<0.01);参苓白术散组降低了肠道黏膜酶活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均P<0.01)。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参苓白术散组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的大肠埃希菌数显著减少(P<0.01);参苓白术散组小鼠肠道黏膜微生物活度显著降低(P<0.01);参苓白术散可减轻脾气亏虚证泄泻导致肺部及结肠炎症性病理损伤。

结论

参苓白术散上调肠道内容物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活性,下调肠道黏膜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下调大肠埃希菌数,抑制肠道黏膜微生物活度,其治疗机制可能是参苓白术散对黏膜菌群−肺肠结构间的作用,恢复肠道菌群稳态从而治疗脾气亏虚证泄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血清IL-8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加味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烟熏28天的方法复制COPD模型,大黄水煎液灌胃8天的方法复制肺脾气虚证的模型,药物干预组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8、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药物干预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大泡融合等症状相较于模型组明显缓解,血清IL-8、TNF-α的表达降低。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能够改善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8、TNF-α的表达,改善炎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的方法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给予大鼠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病变结肠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采用肉眼观察各组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溃疡指数评分和大鼠体质量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ROS、GSH-Px、MDA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ROS、GSH-Px、MDA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TNF-α、IL-1β、IL-18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TNF-α、IL-1β、IL-18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GRP78、p-PERK、p-eIF2α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GRP78、p-PERK、p-eIF2α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结论: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可有效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质网应激,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并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变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1.
Chinese medicine emphasizes the underlying connection of the bodily, emotion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in illness experience and healing. The therapeutic process, characterized as tiao (attuning, balancing), targets the patient’s overall illness condition and experience including both physical and nonphysical aspects of suffering. This study, incorporating techniques of microanalysis as an ethnographic tool and using an actual recorded clinical interaction as data, analyzes how the path to effective healing is negotiated among multiple clinical realities at a clinic of Chinese medicine in Beijing. A close examination of interactive features of actual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doctor and a patient in a specific case of “stagnation of emotions” reveals that, for an illness recognized in Chinese medicine as originating from disordered emotions, adjustm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f reality and social relations is particularly salient in the “attuning” process. Efficacy then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more than physiological changes produced by herbs, but also as emergent through an interactive event of clinical encounter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empirically how the clinical process of Chinese medicine works to define and transform the patient’s emotions and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微戊己丸对胃内微生物的影响及确定超微戊己丸的最佳超微剂量。方法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戊己丸传统组、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隔2d取各组小鼠胃内容物做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戊己丸对胃内乳酸菌影响不大(P〉0.05);戊己丸对胃内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超微全量、1/2量、1/4量组在5、7和9d细菌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戊己丸对大肠埃希菌具有抑制作用,超微全量、1/2量组、1/4量组大肠埃希菌数相对于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超微戊己丸能够明显抑制胃内条件致病菌的生长,重新平衡胃内微生态,达到“驱邪”的目的。在无感染状态下,超微戊己丸1/4剂量对胃微生态系统能达到超微全量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滋肾骨康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对该药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滋肾骨康丸组)及对照组(西药组),根据2组骨密度、骨痛、中医证候结果及临床总体疗效为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痛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313%(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P〈0.01)。结论:滋肾骨康丸能显著改善骨痛、肾虚证候,总体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克罗米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促排卵类中药内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为62.5%,高于对照组患者(41.1%),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患者(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FSH、LH、雌二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及优势卵泡直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菟丝子、全当归等组成的补肾活血方剂能明显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积分,调节不孕患者FSH、LH、雌二醇、睾酮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及卵泡的发育,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中药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药现代化的任务是对当代药物学家的挑战.中药现代化的目标、方法尚无统一的认识.吴凤锷在1989年就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设想已被一些药物学家所认可,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的思索,对中药现代化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认为:(1)中药疗效是针对生药而言,即针对多种成分的结合疗效.(2)中药的多种成分特别适合于老年性多种慢性并发症的治疗.(3)中药的安全性是由于多成分、所含各成分相对剂量低的原因.(4)中药的个体针对性强,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5)中药服用后进入人体的代谢过程不同于西药,对消化道中菌群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6)中药既含有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功能性营养成分,又含有生物碱、黄酮等药物成分,本质上处于西药与食品之间.由于传统中药有以上特点,故中药的现代化必须保持这些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作者所提出的用单方成药代替生药的方法.从现状看,这一方法既有理论依据,在技术上又是可行的.符合中医的传统理论及中草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关于中药治疗甲亢的人体临床试验研究文献,选择从1980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的文章,并按排除原则进行筛选,利用Cochrane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入组患者合计702例,有效661例,对照组合计590例,有效4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15,0.33),P<0.01]。结论:采用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对我院2009~2010年住院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体温、临床表现及平均住院日变化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用药后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1或P〈0.05)。平均住院日也明显缩短,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治愈及显效病例高于单纯西药组,胃肠道不良反应低。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疗效较好,较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能更快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不良反应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目前对如何正确应对中药不良反应没有制定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直接关系着中药安全性的评价,对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事关重大。概括论述了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西医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了中医药创新发展,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为探索融入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技术的医学免疫学中西医融合教学的设计及实施效果,以包头医学院2019级中医学专业一个班为研究对象,融合《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