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92,35(1):92-94
本文记述夜蛾科3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白点风夜蛾Anartomor Pha albistigma新种 翅展33—36mm,雄蛾触角线形,复眼有纤毛,头部与胸部黑褐色杂有少许白色,颈板大部红棕色,下胸褐色,足外侧大部黑褐色,有小白点,前足胫节无刺,中、后足胫节具刺;腹部黄褐色,背面大部带黑色;前翅黑褐色,前缘区、后缘区、端区及亚中褶基部有明显的红棕色,基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只达1脉,线间有少许白色,内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剑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灯蛾科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拟火焰污灯蛾Spilarctia pseudoflammeoida,新种 雌蛾翅展48—50毫米;体橙红色;触角锯齿状;触角干背面与腹面黑色,两侧黄白色锯齿黑色;下唇须黑褐色,下方基半部橙红色;前胸足基节橙红色,腿节粉色,前足与中足胫节外侧黑色,内侧粉色,后足胫节全为粉色,跗节均为黑色;腹部腹面黄色,背面橙红色。末端两节膨大,黄色;翅橙红色,稍透明,前翅中带黑点从前缘外科至中脉折角,再向内斜,  相似文献   

3.
小翅蛾科(Micropterygidae)成虫有咀嚼式的口器;翅膜鳞片间有微刺,前后翅的脉序略同,以翅褶相连锁;中足胫节无距;雌生殖孔与肛门合一。幼虫的后唇基横向;触角长;腹部1—8节有腹足。蛹为裸蛹。在鳞翅目(Lepidoptera)中代表最原始的类型。成虫栖息于草本植物上,或咬伤叶表而吮食流出的液体、或在花上啮食花粉。幼虫取食苔藓植物等,并非重要害虫,但从昆虫进化与分类系统上来看,则为十分重要的类群。  相似文献   

4.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90,33(3):360-361
本文记述镶夜蛾属Trichosea Grote一新种及一中国新纪录。 张镶夜娥Trichosea zhangi新种 翅展38—43mm,头部乳黄色,下唇须第1、2节外侧大部黑色,复眼外后方黑色,雄蛾触角线形,触角干黑色,两侧饰有淡黄色鳞片,复眼表面有纤毛:胸部乳黄色,翅基片基部及中部有黑斑,后胸有一V形黑纹及二黑斑,足黄白色,胫节与跗节各有黑斑,中足跗节大部分呈黑褐色;腹部淡黄色,背面有一列黑色毛簇,腹两侧各有一列黑斑:前翅乳黄色,基钱双线黑色,自前缘至亚中褶,外一线间断,内线双线黑色,内一线间断为4个黑长点,外一  相似文献   

5.
已知寄生于稻螟蛉的姬蜂有9种,其中包括完全是重寄生的4种。各种形态、生物学及分布情况简介如下。 1.螟蛉瘤姬蜂 Itoplectis naranyae(Ashmead)[图1] 体长8—13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赤褐色,末端2或3节黑色,有时不黑。头稍狭于胸,复眼在近触角窝处明显凹入;触角比体短。中胸无盾纵沟;并胸腹节中央有近于平行的纵脊2条,在中段之后向后角扩展。翅基片黄色,翅痣基角黄褐色,其余黑色,小翅室五角形。足粗壮,爪发达;足赤褐色,后足腿节末端及胫节基部和末端的所有端附节末端黑色;各足第1—4跗节端部淡褐色。腹部背板密布刻点,第2—5背板各节左右稍有瘤状隆起,近后缘亦稍隆起。产卵器直而粗壮,约与腹末3节等长。  相似文献   

6.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6,(3):312-313
本文记述图夜蛾属一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隐图夜蛾Eugraphe obsoleta新种(图1) 翅展29毫米。头部淡褐色,下唇须第1、2节外侧大部褐黑色,第3节淡黄色,头顶褐色,雄蛾触角双栉形,栉齿短,有纤毛,颈板与翅基片淡褐色,胸部背面黑褐色,足暗灰褐色;腹部暗褐色,节间赭黄色;前翅淡赭黄色,中室色较暗,各横线不明显,环纹大,近圆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在园林害虫天敌普查中从蚧虫内饲养出的我国黄蚜小蜂属Aphytis Howard两新种。模式标本存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1、樟雪蚧黄蚜小蜂Aphytis chionaspis Ren,新种(图1—8) 雌:长0.75—1.05毫米。体黄色。头部复眼紫红色。触角柄节淡黄色,鞭节微暗色。头、胸、腹部刚毛淡褐色。小盾片后端缘中部黑褐色。胸部腹板暗色、叉状纵干黑褐色。翅透明,前翅翅基片下方一短的横条骨片褐色。缘脉与亚缘脉连接处之下方暗色,后缘褶淡褐色。前足跗节暗色;中、后足胫节、跗节暗色;后足腿节腹缘淡色。产卵管淡褐色。  相似文献   

8.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2,(4):434-435
在整理夜蛾科的标本中,发现一新种及一新亚种,兹记述如下。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一、红缘绿夜蛾,Isochlfora rubicosta新种 翅展31毫米;头顶绿色及淡黄色,额、下唇须及复眼边缘有血红色毛,雄蛾触角双栉形,胸部背面绿色及淡黄色,足胫节与跗节血红色,前足胫节无刺;腹部背面褐色,腹面血  相似文献   

9.
报道寄生天牛的瘦角姬蜂属Ischnoceros Gravenhorst,1829 2新种:天牛瘦角姬蜂I.eutetraphae sp.nov.,寄生直脊天牛Eutetrapha sedecimpunctata(Motschulsky) ;松瘦角姬蜂I.laricinus sp.nov.,寄生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 Gebler。编制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天牛瘦角姬蜂,新种Ischnocero s eutetraphae sp.nov.(图1 ~3)新种与北海道瘦角姬蜂I.sapporensis Uchida,1928 ,相近,可通过下列特征区别:并胸腹节基区与中区由横脊分隔,侧突高为触角第2鞭节直径的1.5 ~1.6倍;腹部第2节背板具横细纹;翅基片褐色;中足基节大部分为红褐色;中足腿节红褐色或主要为红色。北海道瘦角姬蜂:并胸腹节基区与中区合并,无横脊分隔,侧突高约等于触角第2鞭节直径;腹部第2节背板具刻点;翅基片褐黑色;中足基节和中足腿节黑色。正模♀,辽宁新宾, 546m, 2005-08-20 ,盛茂领。副模: 1♀,辽宁新宾, 546m, 2005-06-09 ,盛茂领; 1 ♂,吉林伊通, 336m,2005-05-17 ,盛茂领。寄主:直脊天牛Eutetrapha sedecimpunctata(Motschulsky)。寄主植物: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松瘦角姬蜂,新种Ischnoceros laricinus sp.nov.(图4 ~7)本种与三峡瘦角姬蜂I.sanxiaensis Wang,1997相近,可通过下列特征区别:并胸腹节第1侧区具清晰的斜纵皱;腹部第3 ~6节背板具横细纹;产卵器鞘长为后足胫节长的1.4~1.6倍;产卵器腹瓣端部,在脊的内侧具1粗糙区。三峡瘦角姬蜂:并胸腹节第1侧区具清晰的刻点;腹部第3 ~6节背板具稠密的刻点;产卵器鞘长约为后足胫节长的1.1倍;产卵器腹瓣端部无粗糙区。正模♀,吉林大兴沟, 586m, 2005-07-02 ,盛茂领。副模: 1♀,1 ♂,吉林大兴沟, 586m, 2005-07-01 ~03 ,盛茂领; 1 ♂,辽宁新宾, 546m, 2005-06-10 ,盛茂领; 1♀,3 ♂♂,辽宁本溪, 418m, 2006-06-20 ,盛茂领。寄主: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 Gebler。寄主植物: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Rupr.。瘦角姬蜂属中国已知种检索表1.额具稠密的横皱……………………………………………………2额无皱………………………………………………………………32.并胸腹节基部中央具1半圆形深凹,基区两侧的纵脊平行;产卵器腹瓣端部,在纵脊的内侧具1段粗糙的纵带;后足腿节黑色……………………………暗足瘦角姬蜂I.pedipullus Sheng并胸腹节基部中央无半圆形凹,基区两侧的纵脊向前强烈分散;产卵器腹瓣光滑,无粗糙的纵带;后足腿节红色赤足瘦角姬蜂I.rusticus(Geoffroy)…………………………………………3.腹部第3 ~6节背板具稠密的刻点三峡瘦角姬蜂I.sanxiaensisWang………………………………………………………………腹部第3 ~6节背板具稠密的细横线纹…………………………44.产卵器腹瓣端部,在纵脊的内侧具1段粗糙的纵带松瘦角姬蜂,新种I.laricinus sp.nov.……………………………………产卵器腹瓣光滑,无粗糙的纵带…………………………………55.腹部第1节背板的中纵脊至少伸抵气门;第2节背板具清晰的横线纹;基节具较大的红褐斑;中足腿节红褐色或主要为红色天牛瘦角姬蜂,新种I.eutetraphae sp.nov.………………………腹部第1节背板的中纵脊至多伸达基部至气门的一半;第2节背板无横线纹;基节黑色;中足腿节黑色………………………………………北海道瘦角姬蜂I.sapporensis Uchida  相似文献   

10.
任国栋  闻国宏 《昆虫知识》1990,27(3):160-162
<正> 拟步甲是广大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典型和普遍的一类昆虫。这类昆虫大多后翅退化,活动于沙地表面,鞘翅愈合成为一个厚的甲壳保护腹部背面,在腹部背面与鞘翅之间形成一个下陷的空间,统称“亚鞘窝”(sub-elytralcavity)或“鞘下窝”(见图1)。该窝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6,(2):211-213
本文记述夜蛾科3新种,分别采自四川峨眉山和湖北神农架。新种的正模标本保存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模标本保存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大斑明夜蛾Sphragifera magniplag新种 翅展38毫米。胸部背面及颈板白色,布有零星黑点,下胸与足淡褐色,足腿节与胫节杂有黑色;腹部褐色,腹面杂有黑色;前翅白色,翅基部及中区布有黑褐色点,一红棕色斜  相似文献   

12.
悬茧蜂属Meteorus Haliday属于茧蜂科Braconidae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在我国已记录11种。本文报道一新种,采自四川康定。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蝠蛾茧蜂 Meteorus hepiali,新种(图1—3) ♀:头、前胸背板、腹部第1背板褐黑色。中、后胸背板及并胸腹节黑色。腹部第2背板红褐色,在其后部两侧有黄褐色斑;第3背板红黑色;其后各背板逐渐色浅,至腹部端部褐色。触角、单眼浅褐色。复眼褐黑色。上颚黄褐色,其端部褐色。须浅黄色。足褐色(除后足基节黑褐色),自胫节逐渐色浅,至跗节端部为黄色。翅半透明;前翅前缘脉及翅痣浅褐色,其余翅脉色更浅些。产卵管鞘黑色。 头胸部及腹部(除背板)均密被细毛。头部背面观横宽,其宽度为长度的1.5倍,与胸部等宽;复眼中等大小,长卵圆形;触角柄节较粗,鞭节亚念珠状,23节(图1);头部具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我国天蛾12个新种及新亚种。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川锯翅天蛾 Langia zenzeroides szechuana,新亚种(图版Ⅰ,1) 翅展160毫米,体长50毫米。触角背面灰白色,腹面黑色;肩片上有较宽的赭黑色纵条,两侧灰色;胸部背板黄褐色,足短,灰蓝色,跗节上有黑环。腹部灰褐色,披有褐色长鳞毛,毛端灰白;尾节暗灰有三条灰白色纵带;前翅暗银灰色,有白色散纹,后半部散布紫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侏罗纪中细蜂科一新属(膜翅目: 细蜂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了中细蜂科 1新属 1新种。这是该科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标本采自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黄半吉沟村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 ,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室。北票细蜂属 Beipiaoserphus,新属模式种 :华美北票细蜂 Beipiaoserphus elegans,sp.nov.。雌虫体小型。头大 ,横卵形 ;复眼大 ,近与头等长 ;触角线状 ,细 ,分为 2 5节 ,末端数节变细。前翅脉序完整 ;后翅 r室大。腹部分为 7节 ,末节不纵长。产卵器短 ,略伸出腹末 (产卵器鞘远短于后胫节长之半 )。新属可归入 Karataoserphinae。该属与 Karataoserphus、Lordoserphus相近 ,但已知属触角节数少得多 ,后翅 r室明显小 ,产卵器伸出腹末相当长 (产卵器鞘长于后胫节长之半 )。正模标本 :两块背视保存雌蜂标本 ,为正负两面 ;登记号 :1 32 0 4 8a,b。  相似文献   

15.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91,34(4):472-474
本文记述夜蛾科一新属二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均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银白冬夜蛾属 Argyromatoides 新属 属征 喙发达,下唇须短,向前伸,额有一弧形横脊状突起,其下有角质片,两侧并有齿状短突,雄蛾触角线形;前足胫节内侧有一长弯爪;腹部背面无毛簇;前翅窄长,翅尖较尖,外缘斜;后翅M_2自中室横脉下方发出。雄蛾前翅反面在中室前有长毛簇,后翅反面在  相似文献   

16.
一种漆黑污灯蛾的雌雄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椿 《昆虫学报》1988,(3):340-340
1987年7月2日笔者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水溪边的灌木上采到一头漆黑污灯蛾Spilarctia infe-rnalis(Burler)雌雄嵌体的个体(见图)。该蛾左翅长18.8mm,右翅长15.5mm。左翅全为赭白色与雌蛾的翅色相同,右翅全为黑色与雄蛾的翅色相同。头部一些构造,如一对触角为发达的栉齿状,下唇须背面黑色,腹面红色(雌蛾触角为不发达的短栉状,下唇须背面黑色,腹面淡黄色),均表现为雄蛾特征;腹部端部三节背面为棕黄色(雄蛾腹部端部三节为黑色),表现为雌性特征。腹端外生殖器表现为与正常型有差异的雄性构造。据文献报道,雌雄嵌体虽属罕见,但多见于鳞翅目昆虫,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特别是性染色体的不等分布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在云南省林虫普查中发现的灯蛾科三新种。正模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模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云南省林业厅。纵条污灯蛾Spilar ctia zhongtian,新种 翅展♂42~48毫米。触角双栉形,黑色,额及下唇须黑色;颈板黄白色,后端有红边,中间有黑色纵带;翅基片白色,具黑带;胸部具黑色纵带;胸足黑褐色,腿节具红带;腹部背面黄色,腹面色淡,背面具黑色短带,基部几节的黑斑大,末节上的成小三  相似文献   

18.
1.樟巢螟绒茧蜂Apanteles locastrae You et Tong,新种(图1) 雌 体黑色。触角、各足基节、后足转节、腿节、胫节端部3/4、跗节、腹部、产卵管鞘黑色;下颚须基节、翅痣褐色,下颚须2—5节浅黄;前足转节、腿节基部1/4,中足转节、腿节基部3/4、胫节端部1/2,前缘脉、痣后脉、翅痣边缘暗褐色;足的其余部分和产卵管黄褐色,后足胫距白色;翅基片黑褐色。  相似文献   

19.
在整理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食蚜蝇标本时,发现2新种,分别为拟食蚜蝇属1新种,郑氏拟蚜蝇Parasyrphus zhengi sp.nov.,新种近似直带拟蚜蝇Parasyrphus lineola(Zetterstedt,1843),但新种复眼裸,翅暗黑色,足被黑毛,中足胫节端部黑色;长角蚜蝇属1新种,黑缘长角蚜蝇Chrysotoxum nigrimarginatum sp.nov.,新种近似侧宽长角蚜蝇Chrysotoxum fasciolatum(De Geer,1776),与C.fasicolatum的主要区别是新种腹部背板侧缘黑色,触角3节长度之比为1∶1∶4,后者腹部背板黑、黄相间,触角3节长度之比(背面观)约为0.8∶1.0∶3.0。本文除记述新种外,同时提供其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理工学院动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20.
(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一、形态 为害堤岸和土方建筑工程的土栖白蚁,经初步鉴定以黑翅大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为主,为害也较大,其他白蚁虽曾个别发现,但为害都不大,因而未作深入研究。黑翅大白蚁属等翅目白蚁科Termitidae大白蚁亚科Macrotermitinae,它的形态特征如下: 有翅成虫 头胸部及腹部深褐色;前唇基淡黄色,触角、下唇须、具“T”形纹的前胸背板的前侧角及足黄褐色;翅暗黑色,头、胸部及腹部密生绒毛。 雄体体长29毫米(连翅),雌体体长30毫米;额腺孔细小,微突出;触角念珠状,19节,第二节两倍长于第三节;复眼圆形,呈蜂窝状,突出在头部两侧,单眼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