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独特、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西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动植物区系。西藏的鱼类也以其独具的特征世世代代在这奇特而又年青的高原生栖繁衍。1西藏鱼类区系组成及其特点对西藏地区鱼类实地调查,现知西藏地区有鱼类58个种和13个亚种,分隶于3目5科和4亚科,22个属,约占我国整个青藏高原鱼类92个种和20个亚种的63%以上。西藏地区鱼类区系基本由3大类群组成: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的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鳅科(Coitidae)的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和鲶形目(Siluri-formes)的科(Sisoridae),其中裂腹鱼亚…  相似文献   

2.
赣东北地区鱼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东北地区共有鱼类135种和亚种,隶属于10目22科80属。其中纯淡水鱼类128和亚种,占总数的94.8%。鲤形目是最主要鱼类群,有95种和亚种,占纯淡水鱼类的74.2%。鲤科鱼类最丰富,有80种和亚种,占纯淡水鱼类的62.5%。此地区鱼类区系以东亚特有的江河平原鱼类为主要组成成分;此外,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又有南亚暖水性类群鱼类,而且全北区冷水性类群鱼类也分布于此。与邻近水系比较,此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有的基础资料, 采用IUCN评估等级和标准, 对中国目前已鉴定的1,443种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 1,443种内陆鱼类中, 灭绝3种、区域灭绝1种、极危65种、濒危101种、易危129种、近危101种、无危454种和数据缺乏589种。同已有的IUCN评估结果相比, 本次被评估的物种数目多, 受威胁物种大幅度增加, 其数目达295种, 占已知中国内陆鱼类总数的20.44%, 低于全球平均值(29%)。属于灭绝等级的鱼类是大鳞白鱼(Anabarilius macrolepis)、异龙鲤(Cyprinus yilongensis)和茶卡高原鳅(Triplophysa cakaensis); 属于区域灭绝等级的鱼类是长颌北鲑(Stenodus nelma)。鲤科是受威胁物种数最多的科, 其中裂腹鱼亚科和鲤亚科的种类受威胁程度最高。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受威胁物种最多, 是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中国内陆鱼类受威胁的主要因素为河流筑坝、生境退化或丧失、酷渔滥捕和引进外来种。列入数据缺乏等级的鱼类较多, 占中国内陆鱼类的40.82%, 表明对中国内陆鱼类物种多样性了解不充分, 需要加强野外调查以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福建桐山溪鱼类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福建东北部入海河流桐山溪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桐山溪有淡水及河口鱼类47种,隶属10目16科39属.鱼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有3科25属27种,占总种数的57.4%;鲈形目有5科7属7种,占总种数的14.9%;鲀形目有1科1属3种,占总种数的6.4%;鳗鲡目、鲇形目和鲽形目各有1科1属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4.3%;合鳃目、鲑形目、脂鲤目和雀鳝目各有1科1属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1%.47种鱼类中,25种为常见种,占总种数的53.2%;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和条纹小鲃Puntius semifasciolatus为稀有种,占总数的4.3%;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achypomus和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为外来种,占总数的4.3%;其余18种为偶见种,占总数的38.2%.花鳗鲡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台湾名古屋吻鰕虎鱼Rhinogobius nagoyae formosanus为中国大陆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5.
代应贵 《动物学杂志》2017,52(2):253-262
基于2014~2015年对贵州蒙江流域的野外调查,合并过去的零星采集,共计收集蒙江鱼类标本5 206号,经鉴定为65种(或亚种)。结合历史文献,蒙江共分布有鱼类75种(或亚种),隶属7目18科56属。其中,鳗鲡(Anguilla japonica)为洄游鱼类,食蚊鳉(Gambusia affinis)、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外来种。与历史调查记录相比,本调查新增蒙江鱼类记录41种(或亚种)。蒙江鱼类组成,以鲤形目鱼类占显著优势,共计有51种(或亚种),占总种(或亚种)数的68.0%。在科的水平,以鲤科为主要类群,占总种(或亚种)数的60.0%。其次,鲇科和鲿科物种较多,分别有3和4种鱼类。UPGMA聚类分析表明,蒙江鱼类组成,与西江上游支流北盘江具有高度相似性。蒙江鱼类区系中,以华南区指示性种类最多,其次为华东区代表性种类较多,缺乏北方区指示性成分。蒙江鲤科鱼类由老第三纪原始类群、东亚类群、南方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等4个类群组成,并以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占优势,缺乏北方冷水性类群种类。蒙江鱼类区系具有物种多样性高、区系成分复杂、特有种和受威胁种类多、富于适应急流环境鱼类和具有云贵高原东部地区鱼类区系特殊组成等特点。蒙江鱼类区系属于东洋区南亚亚区。  相似文献   

6.
付蔷  周伟  李凤莲  白冰 《四川动物》2008,27(2):167-171
云南省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共有鱼类26种,分别隶属于4目6科9亚科19属.鱼类区系以鲤形目的种数最多,其次是鲇形目.科级水平上,以鲤科鱼类比例最高,鮡科次之.鱼类区系组成相对简单,以华南区种类最多.本区急流性鱼类多,特有及经济种类丰富.天池保护区及其周边森林和水域环境保护较好,成为当地野生鱼类的"避难所".多种鱼的模式标本产地或副模标本产地散布在云龙县的邻近地区,加强保护区建设,间接地可起到保护临近模式标本产地及其种类的作用.天池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多种经济鱼类,均是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同时,云龙位于三江并流地区,其中的鱼类种类,尤其是特有种类的分布格局,对研究横断山区鱼类的起源、分化,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均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分布特征,于2009-2010年利用拖网等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获鱼类50种,隶属10目15科40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8%;鱼类生态类型以湖泊定居性种类为主,群落优势种为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和陈氏短吻银鱼(Salangichthys jordani)等小型鱼类;与历史资料相比,太湖鱼类的物种数量下降,优势种组成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中体质量<30 g的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渔业资源小型化趋势明显.由于过度捕捞和湖泊环境恶化,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偏低,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1.54,多样性指数H’N、H’w分别为0.21和0.46,均匀度指数J'N、.J'w分别为0.07和0.14;太湖各湖区间鱼类种群和多样性的差别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鱼类群落结构与湖泊营养盐、透明度等环境特征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2017年春季和夏季调查了康定市大渡河和立曲河水系鱼类多样性及分布,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评估康定市鱼类多样性状况及主要威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康定市域内共分布鱼类45种(亚种),隶属于3目8科22属,其中8种为外来种,37种为自然分布的土著鱼类。组成上以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的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和条鳅科Nemacheilidae为主,占土著鱼类总物种数的78.37%。珍稀濒危鱼类共14种,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鱼类。中国特有种25种。为加强康定市鱼类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建议加强流域层面的鱼类本底调查,建立重点物种栖息地保护区域,加强保护宣传,规范放生等。  相似文献   

9.
鲤科是鱼类最大的科, 在中国淡水鱼类组成中鲤科鱼类的成分占一半以上. 鲤科鱼类的演化过程代表了东亚淡水鱼类的整体演化过程. 为探讨东亚鲤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共分析了包括18种新测序列在内的54种鲤科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 分析的物种涵盖了鲤科鱼类的12个亚科并对问题较多的亚科(Danioninae)和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进行了广泛的采样. 系统发育树的建立使用了多种方法, 包括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 亚口鱼科(Catostomidae)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被指定为外类群, 3种方法所得结果非常相似, 并支持一些亚科的单系性, 如鲌亚科(Cultrinae)、鯝亚科(Xenocyprinae)、鮈亚科(Gobioninae)(包括鳅鮀亚科Gobiobotinae). 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亚科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雅罗鱼亚科被分为两个互不相关的类群; 东亚雅罗鱼群与鲌亚科和鯝亚科形成一单系类群; 而欧洲、西伯利亚、北美的雅罗鱼形成另一个单系群. Howes所定义的鲤亚科在NJ树和ML树中得到有力的支持并位于系统树的基部. 高体鳑鲏(Rhodeus sericeus)代表的鳑鲏亚科的系统位置没有得到解决. 显示鲤科鱼类可分为3个大的类群并与其3个进化阶段相对应: 老第三纪类群包含亚科的东南亚种类和Howes的鲤亚科; 北方冷水性类群包含北方雅罗鱼、鮈亚科和鳑鲏; 东亚类群包含鲌亚科、鯝亚科、雅罗鱼东亚种类和亚科东亚种类. 老第三纪类群代表鲤科鱼类的原始阶段, 北方冷水性类群对应于鲤科鱼类对全球变冷的反应, 而东亚类群则显示青藏高原急剧隆升后, 在东亚季风气候条件下鲤科鱼类的大量分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中国鲤亚科鱼类5属23种,内有1新种——尖鳍鲤Cyprinus acutidorsalis sp.nov.,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1)背鳍前部呈三角形突出,后缘具一很深的缺刻;(2)腹鳍起点前于背鳍;(3)尾鳍下叶不呈桔红色。中国鲤亚科鱼类区系,远较其他国家丰富,地方种有乌原鲤Procypris merus、岩原鲤P.rabaudi、尖鳍鲤、龙州鲤Cyprinus longzhouensis、短鳍鲤C.micristius、抚仙鲤C.fuxianensis、异龙鲤C.yilongensis、大眼鲤C.megalophthalmus、厚唇鲤C.crassilabris、杞麓鲤C.chilia、春鲤C.longipectoralis、大头鲤C.pellegrini、洱海鲤C.barbatus、云南鲤C.yunnanensis、大理鲤C.daliensis和翘嘴鲤C.ilishaestomus,共16种。云南高原鲤亚科种类特多,仅见于云南的中国地方种多达12种。在云南各湖泊,鲤属鱼类种的分化十分明显,尤其在洱海,所产6种除杞麓鲤外,均为该湖所特有,同域种如此之多,殊属罕见,大概洱海一带即为鲤亚科鱼类的分布中心。云南高原特有种如此丰富,可能与云南地形地貌几经变迁,并具备着使该亚科鱼类区系得以繁荣和分化的良好生态条件密切有关。本文还对鲤亚科鱼类的起源和演化,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