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10月将迎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所90周年!为进一步增进广大读者对水生生物学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了解,展示水生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增进水生所与学界同仁的合作与交流,《水生生物学报》拟出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所90周年纪念专刊"。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 1988-1991年在我国西南部的武陵山地区各水系收集到一批淡水鱼类寄生单殖吸虫标本, 经鉴定三代虫有三新种, 现报道如下。量度均以毫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生命世界》2005,(2):95-95
邓初夏先生是四川泸州人,早年曾就读于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陈宏溪研究员,进行鱼类遗传学的研究。1986年毕业后,邓初夏赴美国学习,于1992年获得犹他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做了3年的博士后。1995年邓初夏受聘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及肾病研究所(NIDDK),从事研究工作。现为该所的终生研究员。邓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因打靶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10月将迎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所90周年!为进一步增进广大读者对水生生物学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了解,展示水生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增进水生所与学界同仁的合作与交流,《水生生物学报》拟出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所90周年纪念专刊"。专刊现面向历届所友、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征稿。征稿范围为水环境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微藻生物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或者综述;请登录学报官网ssswxb.ihb.ac.cn在线投稿,投稿时请备注"所庆专刊";来稿通过同行评议后拟定于44卷第5期正刊(2020年9月)刊发;征稿时间截至2020年3月31日。  相似文献   

5.
<正>周培瑾,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四任所长(1991年3月至1995年12月)。1938年9月生于湖北武汉,1963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1963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83年6月至1985年9月期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系DonnJ Kushner教授实验室做访问学者。1986年6月,晋升副研究员。1992年11月,  相似文献   

6.
《动物学研究》2006,27(2):120-120
张亚平(1965—),男。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1992—1995年初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回国任研究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教授;中国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国际水产遗传学术讨论会”在国际水产遗传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共同主持下,于1991年4月29日-5月3日在我国武汉召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是研究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的综合性学术机构。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水生所科研人员率先有计划地针对全国主要水体开展了实地科学考察,产生了大量的水生生物原始生态学数据;随着显微拍照和测序技术的进步,调查还产生了各种浮游生物显微照片和大量的遗传数据。这些数据为水生态监测服务系统和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推进水生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此外,面向国家在水环境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水生所科学数据中心)(http://sdb.ihb.ac.cn/)聚焦科学数据标准规范、安全可控和开放共享,对上述科学数据进行收集保存、汇交整合、分级管理和分析挖掘,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等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9.
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下属鲸类专家小组主席佩林博士的建议,由中国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织于1986年10月27日至30日在武汉召开了“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提出报告38篇。通过会内外的广泛学术交流,使我们对淡水豚类研究的新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应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的邀请,日本滋贺县琵琶湖研究所所长吉良龙夫教授偕夫人于1984年9月18日至10月15日来我国讲学。吉良教授1982年以前任大阪市立大学理学部教授,他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研究,对从温带针叶林一直到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的生物生产力都做过大量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多篇。他还曾是日本IBP《陆地群落的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王亚辉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他,并追记他在我国实验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为我国生物科学发展规划所作的贡献,以寄托我们的哀思。王亚辉教授生于1929年1月,四川自贡市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工作,1962年在该所发生生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80年—1983年在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访问研究。1986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84—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境学会环境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10月25—31日在湖南韶山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北京动物所和湖南省环办共同筹备,参加会议的有来自15个省市各有关单位代表七十余人。会上水生所王德铭同志作了“环境生物的历史使命,研究方向及任务”、武汉医学院蔡宏道同志作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沈阳林土所高拯民同志作了“污灌与环境—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的专题报告,受到与会同志的欢迎。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其中在大会报告的16篇,在分组会上报告的有十余篇;经过群众评议推荐,选出比较有水平、有创见和特色的论文,它们是昆明动物所“赤麂离体细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通报》2004,39(7):5-5
6月10~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和夏德全等19位专家在昆明市对国家重点科技专项“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紧紧围绕蓝藻水华污染控制和受损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总体目标进行研究,使试验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良性变化。滤食性生物控藻及水生生态系统的重建、沿岸带生态修复、机械除藻及其藻类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创新性进展。摘自《科学时报》2004年6月15日滇池万亩试验区蓝藻水华污染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项目名称负责人单位名称原核生物发育与分化谭华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特征性基因的分子进化及其在系统发育中的应顾红雅北京大学用中国珍稀濒危雉类的生态适应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郑光美北京师范大学稻区蜘蛛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王洪全湖南师范大学台湾海峡两岸生物地理格局及其与古地理的关系张昀北京大学大气CO2升高与水生生物的关系高坤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基因组信息学的研究袁建刚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信号调节蛋白SIRP的三维结构、基因和功能研究王红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大分子光(辐射)致损…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12月,在国家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瑞士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合组织了一次长江豚类国际联合考察,对历史上曾经有过长江豚类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水域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6.
1959年10月8—10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武昌所本部举行了研究工作报告会,并举办了研究成果展览会。参加的除本所的工作人员外,还有应邀参加的各大专学校、产业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代表。在大会以及分组会上宣读和讨论的报告共有40多篇,主要是水生所1959年进行的研究工作的成果。报告内容包括了关于中  相似文献   

17.
《遗传》2011,33(2):96
张永清,男,1963年10月生于湖北。1985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获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12月获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1992—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作博士后,1994年1月—1995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94年6月—1994年12月,荷兰瓦赫宁根(Wageningen)大学访问学者,1995年9月—1997年12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1998年1月—2002年10月美国犹他大学博士后,2002年11月—2004年12月,美国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博士后,2005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当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18.
《动物学研究》2007,28(6):669-669
张云,男,1984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92年9月中国科学院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合培博士,并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12月-1995年9月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10月-1997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毒素研究室副主任;1997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正高职、副高职评定委员会委员,《动物学研究》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19.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实验室设于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89年10月建成。由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建康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本实验室可进行淡水生态系统中有关能量传递和物质代谢及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系等实验性研究。可进行以发展淡水养殖对象为主要目的的淡水生物技术,包括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工程技术,染色体组型分析,体细胞工程和鱼类基因的转移、克隆等实验。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淡水桡足类哲水蚤目8个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尹文英、陈燕新等同志曾于1961年7月和10月间,先后两次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县新滘村代采桡足类定性水样十余瓶,同年12月我们又亲自去珠江三角洲以及西江沿岸各地采集,1962年秋季和1963年春、秋两季本所又相继去三角洲各地作了广泛的调查,迄今已累积了大量材料,经分析研究,在桡足类的哲水蚤目(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