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而引发的股骨近端和髋臼间发生异常碰撞,从而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的疾病。髋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和内旋受限,最终发展为髋关节骨关节炎。FAI在我国国内为一个较新的概念,临床能得到诊断的病例不多,但实际病例很多,相当一部分的髋关节疼痛是由撞击征造成,平常的药物止痛不能解除持续的撞击,最终会发生骨关节炎。由此早期的诊断及手术干预,可以消除疼痛,防止骨关节炎的发生,进而推迟或消除关节置换手术是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前踝撞击征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对前踝撞击征的诊疗价值。方法: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前踝撞击综合征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平均39岁(18~72岁)。左踝16例,右踝17例。病史6个月至20年,有运动损伤史13例,踝关节扭伤病史17例,踝关节骨折史3例。临床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疼痛和下蹲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胫骨前唇和距骨骨质增生,MRI显示距骨软骨损伤,踝关节腔内积液。采用局麻关节镜下骨赘磨削,滑膜切除,踝关节清理术。结果:随访33例,平均时间35个月(4个月-6年)。术后踝关节背伸活动功能正常,按照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平均55分,术后平均80分,术后提高了25分。优13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局麻下踝关节镜骨赘切除、滑膜刨削和软骨修整可有效解除踝关节撞击症状,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肩峰撞击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36例患者均术后随访15~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38.2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评分为88.1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疼痛、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范围及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能有效治疗肩峰撞击症,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髋关节镜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探讨髋关节镜在髋关节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有明显髋关节疼痛的患者,包括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N)(43%)、盂唇损伤(20%)、退行性关节病变(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DJD)(10%)、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LCP)(10%)、髋关节游离体(10%)、髋关节疼痛(100%)、机械性损伤(78%)、运动损伤(56%)。对患者采用仰卧位进行髋关节镜检查,使用牵引床,300或700,前外侧入口。观察不同疾病在治疗后的预后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有60%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缓解。盂唇(91%,P0.003)或LCP(89%,P0.05)患者疗效较好,而ON和DJD患者疼痛症状缓解较差,改善率仅为40%和44%。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free-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FVEG)的患者中有34%在随访期间得到改善(P=0.003)。其中18名患者(21%)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髋关节镜手术对于游离体、盂唇损伤、局灶性软骨病变、晚期LCP后遗症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一种阴道疾病 ,该病与许多严重的妇产科并发症有直接联系 ,许多并发症可通过明确诊断并正确治疗 BV而得到了预防 [1 ,2 ]。本文就 BV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BV的诊断BV是阴道微生态环境内菌群与分泌物生化性质变化引起的疾病 ,表现为正常阴道乳酸杆菌减少而代之以阴道加特纳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人型支原体等兼性厌氧、厌氧菌数量增加并伴随分泌物 p H值升高等重要生化成份变化的临床症候群。单一种微生物的定性培养结果并不能作为 BV诊断的准确依据。 1…  相似文献   

6.
胰腺创伤的早期诊断是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结合淀粉酶指标、B超、CT扫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下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做出诊断,必要时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剖腹探查术是最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依据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畅引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本文对胰腺创伤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郭飞  刘江伟 《生物磁学》2011,(18):3595-3597
胰腺创伤的早期诊断是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结合淀粉酶指标、B超、CT扫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磁共振下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做出诊断,必要时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剖腹探查术是最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依据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畅引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本文对胰腺创伤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60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不同Crowe分型Harris评分、手术前后行走及疼痛情况、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结果:1根据Harris评分,本组治疗优良率91.67%(55/60);2术后各Crowe分型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组术前自行行走及辅助行走例数分别为23及37例,术后分别为39例及21例;术前疼痛情况:无、轻、中及重度疼痛例数分别为1例、6例、22例及31例,术后分别为18例、28例、12及2例,手术前后行走情况及疼痛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标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142.16±10.32)分,显著高于术前(115.24±7.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分娩产妇中发生胎盘早剥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度51例,Ⅱ度26例,Ⅲ度21例。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3%。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腰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胎动异常等。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因素、机械因素、羊水过多、双胎、子宫畸形、不明原因等。母婴结局:98例孕产妇中经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60例。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为2.04%;围生儿死亡17例,病死率为16.60%;产后出血16例,占15.31%;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占9-20%;出现子宫卒中10例,占10.20%;子宫次全切除2例,占2.04%。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才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分娩产妇中发生胎盘早剥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I度51例,II度26例,III度21例。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3%。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腰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胎动异常等。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因素、机械因素、羊水过多、双胎、子宫畸形、不明原因等。母婴结局:98例孕产妇中经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60例。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为2.04%;围生儿死亡17例,病死率为16.60%;产后出血16例,占15.31%;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占9.20%;出现子宫卒中10例,占10.20%;子宫次全切除2例,占2.04%。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才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诊断、治疗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但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等有助于其诊断。实性肿瘤多为恶性,手术切除率低。囊性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率高。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曹强坚  李威 《生物磁学》2011,(11):2190-2193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斑、胃肠道多发息肉、家族遗传性为主要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患者年龄增加,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等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致病基因为19号染色体短臂上的LKB1/STK1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是一种肿瘤易感综合征,临床应及早处理胃肠道息肉及密切随访观察,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及早期诊治,减少PJS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至今为止仍让人迷茫的疾病,现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内异症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国内外医疗界学者试图将其早期诊断彻底治愈,但结果颇为不佳。通过临床的不断摸索,期望更全面更合理的诊断与治疗系统问世。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而在其诊断及治疗方面也缺乏特异性的方法,现就其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忠新  符伟军  洪宝发 《生物磁学》2011,(14):2783-2785
尿道损伤一直是个棘手的泌尿外科常见疾病。逆行尿道造影是评价尿道损伤的金标准。尿道损伤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在泌尿系创伤中是争议最多的。目前没有一种方法是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组织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给尿道损伤的处理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为尿道损伤的修复提供新的材料。本文仅就尿道损伤疾病的基本概况及国内外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王颐  蒲永东  杨波 《生物磁学》2011,(2):314-316
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7例,完整切除15例,部分切除2例,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29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15例,活检2例,复发6例,再次手术4例。随访时间0.5至5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3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22例,其中1年内死亡8例,3年内死亡12例,5年内死亡2例。结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PRPT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治疗PRPT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PRPT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咳嗽是一种反射性的防御动作,也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起到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外来异物进入体内的作用,但同时咳嗽也有使呼吸道内感染扩散、导致呼吸道出血、诱发自发性气胸及影响工作、休息等对机体不利的影响.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咳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咳嗽的病因主要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和药物性咳嗽及精神性咳嗽.本文拟就近年来导致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的诊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外科急腹症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40例,经严密观察后手术8例,术后并发症11例,治愈44例,死亡4例。结论:外科急腹症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对其早期确诊与及时处置和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presentation is to inform about Lesch Nyhan Diseas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ffected boys and their families living with the condition from day to day and also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in treating and managing the disease (In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Lesch Nyhan Disease—A Guide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McCarthy, G.T., Ed.; PUMPA and Chailey Heritage Clinical Services: East Sussex, UK, 200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9年收治的46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GIST病例,以探讨GIST的主要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GIST主要发生在胃(60.87%)和小肠(26.09%);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71.74%),腹痛不适(19.57%),腹部包块(15.22%)等;诊断首选B超(阳性率45.65%)、CT(阳性率100%)和内窥镜检查(阳性率81.09%)。本组手术45例,根治性切除40例,姑息性切除3例,术中活检1例,局部切除1例,1例放弃治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42例,复发死亡11例,带瘤生存8例,无瘤生存21例,3例术后口服格列卫(甲磺伊马替尼,ST1571)的病人已生存8月、14月、18月。结论:目前GIST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分子靶向制剂的应用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