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明确陕西榆林地区农田地下害虫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群发生动态,于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9月28日,在陕西省榆林市现代农业示范园,设置太阳能自动虫情测报箱对地下害虫进行收集,在室内对标本进行鉴定和数据分析。在榆林市农田一共灯诱到地下害虫12种,隶属3目5科。地下害虫混合种群发生期为4月中旬至9月上旬,盛发期为4月下旬至8月上旬。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东方绢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阔胫绢金龟Maladera verticalis和黄褐丽金龟Anomala exoleta是榆林农田地下害虫主要优势种群。小地老虎灯诱高峰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以及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东方绢金龟的灯诱高峰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阔胫绢金龟灯诱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8月上旬,黄褐丽金龟灯诱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本研究为榆林地区农田地下害虫的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环境昆虫学报》2014,(5):838-842
为了调查苎麻田金龟子的种类及发生规律,于2013年4~9月,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科技示范园进行了频振式杀虫灯诱虫试验,系统诱集金龟子并鉴定种类,分析灯下不同金龟子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在苎麻田诱集金龟子类4科10种,以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为绝对优势种类。金龟子从4月末至9月初均灯下可见,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铜绿丽金龟诱集高峰,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暗黑腮金龟诱集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新疆金龟甲的区系组成及食性(鞘翅目:金龟甲总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初步查明,新疆金龟甲昆虫计有154种,分隶于2科、13亚科、47属**。区系组成含中亚细亚、中央亚细亚、欧洲—西伯利亚、地中海、特有种、泛古北种和全北种等多种成分,其中以中亚细亚种类最多,达74种,约占48.5%。结合区系组成的分析,提出了新疆昆虫地理区划的划分意见。新疆金龟甲成虫的食性可分为粪食型、腐食型、角质物食型、尸食型、植食型和绝食型,其中粪食型达75种,约占49%,具有重要生态意义;植食型55种,约占36%,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河南省新乡地区农田地下害虫优势种群组成、发生动态及影响因子,本研究于2015-2021年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该地区的金龟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为河南新乡小麦-玉米/花生1年2熟制农田地下害虫的优势种群,且暗黑鳃金龟的年度诱虫量及其在混合种群中的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金龟甲的发生在不同年份呈现单峰或双峰,暗黑鳃金龟发生盛期表现出明显的隔日出土现象即双倍节律。相较于暗黑鳃金龟发生期的6月中旬至9月上旬,铜绿丽金龟的发生期相对较短,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同时暗黑鳃金龟高峰日也晚于铜绿丽金龟,其中高峰日最多差22 d。金龟甲的发生与环境降雨、湿度、温度相关。本研究为新乡地区乃至黄淮海农田地下害虫的危害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江苏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寄生蜂主要有10种,即中华钝唇姬蜂Eriborus sinicus(Holmgren)、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Munakata)、稻螟小腹茧蜂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中华茧蜂Amyosoma chinensis(Szepligeti)、螟黄足盘绒茧蜂Cotesia flavipes(Cameron)、夹色姬蜂Auberteterus alternecoloratus(Cushman)、桑蟥聚瘤姬蜂Iseropus(Gregopimpla)kuwanae(Viereck)、螟蛉瘤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Ashmead)以及二化螟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Crawford)。田间系统调查表明:扬州地区7-9月水稻二化螟寄生蜂的主要种类为二化螟盘绒茧蜂、中华钝唇姬蜂、螟甲腹茧蜂、稻螟小腹茧蜂、螟蛉瘤姬蜂、桑蟥聚瘤姬蜂,但这些寄生蜂对一代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对二代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寄生率高。水稻二化螟越冬期的系统调查表明:扬州地区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蜂主要有3种,即二化螟盘绒茧蜂、中华钝唇姬蜂和稻螟小腹茧蜂,其中二化螟盘绒茧蜂和中华钝唇姬蜂是寄生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优势种。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调查表明,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寄生率在不同年份间有一定的波动,但一般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9.88%,因此寄生蜂对二化螟越冬幼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能有效压低来年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越冬基数。此外,3种寄生蜂出茧时间在1月和2月之间达到最长,分别达到19.79 d、17.26 d和27.00 d,该结果表明,在扬州地区这3种寄生蜂可能都存在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调查、分类鉴定及数量统计方法 ,对济南地区蟋蟀总科的种类组成、栖境选择、数量动态等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共获 4科 9属 17种 ,其中 8种为该地区新记录种。讨论了优势类群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2008-2010年,在云南省马铃薯种薯基地会泽县和香格里拉县采用黄皿诱集法开展马铃薯田蚜虫种类及其有翅蚜迁飞消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两地共采集到18种有翅蚜,分属于3科10属。其中,滇东北会泽县有3科10属18种,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有2科5属6种。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是两地的优势种,占总诱集量的60.9%-97.8%。(2)在会泽县,薯田优势种蚜虫迁飞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首个高峰期为5月上旬-6月中旬,诱集量1.6头/皿-4.7头/皿,第2次迁飞峰期为6月下旬-8月中旬,诱集量0.7头/皿-7.3头/皿,桃蚜的迁飞要稍早于甘蓝蚜和棉蚜。(3)在香格里拉县,薯田有翅蚜迁飞峰期晚于会泽县,3种蚜虫每年呈现2次迁飞峰期。首次迁飞峰期为6月底至8月初,诱集量0.2头/皿-6.0头/皿,第2次迁飞峰期为7月中至8月底,诱集量0.3头/皿-8.3头/皿,棉蚜迁飞早于桃蚜和甘蓝蚜。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是一类危害蔬菜、花卉的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了解其发生危害特征,可为这两种斑潜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对江苏地区的两种斑潜蝇的发生分布、危害程度以及在扬州地区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采集含有潜道的叶片,待蛹羽化为成虫后鉴定斑潜蝇种类,同时统计叶片上的潜道数量划分危害等级。【结果】美洲斑潜蝇主要在苏北地区发生危害,三叶斑潜蝇主要在苏南、苏中地区发生危害;两种斑潜蝇在江苏地区的发生危害程度均未超过3级。在扬州地区的蔬菜上仅调查到三叶斑潜蝇的危害,其危害的寄主植物有6科、12种,主要包括茄科、豆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的蔬菜。三叶斑潜蝇的发生危害从3月开始,11月结束,全年有3个发生危害高峰,其中在7月下旬至8月初的发生危害最重。【结论】两种斑潜蝇在江苏地区的种类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同时扬州地区三叶斑潜蝇的虫口密度随寄主和时间不同呈现的明显,因此生产上需加强对斑潜蝇发生危害进行监测,并指导斑潜蝇防治。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烟粉虱蚜小蜂种类及种群动态调查初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调查采集和鉴定 ,初步获得了广东省内烟粉虱蚜小蜂 6种 ,其中隶属于恩蚜小蜂属EncarsiaFoerster的有 4种 ,隶属于桨角蚜小蜂属ErtmocerusHaldeman有 2种。调查发现 ,蚜小蜂在蔬菜和园林植物上的寄生动态有一定的规律 ,4月中旬至 6月下旬和 9月下旬至 1 1月下旬寄生率较高 ,6月下旬至 8月上旬和 1 1月下旬至翌年 2月下旬寄生率较低。初步确定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bimaculata和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sp .为广东省内烟粉虱的寄生蜂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1.
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有关西花蓟马入侵对本地蓟马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及优势种影响的报道较少。对云南省昆明市近郊蔬菜花期的蓟马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蔬菜上的蓟马种类主要是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花蓟马F.intonsa(Trybom)、棕榈蓟马T.palmi(Karny)和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Karny);不同蔬菜上的蓟马优势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辣椒和茼蒿上的蓟马优势种为西花蓟马;韭菜、茄子和四季豆上的蓟马优势种分别为花蓟马、棕榈蓟马和端大蓟马。各蔬菜上的蓟马种群数量以花期为多,盛花期达最大值,其中茄子花上的蓟马成虫平均虫口密度最高,为14.93头/朵。利用聚集度指标进行空间分布检测表明,不同蔬菜上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西花蓟马对本地蓟马的竞争取代机制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贵州兴义实蝇类昆虫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贵州兴义实蝇的种类组成和不同生境中的发生规律及多样性变化。【方法】2010-2011年,在贵州兴义 5个不同生境的监测点,采用性诱剂、食物引诱剂及被害瓜果培养法对实蝇类昆虫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贵州兴义实蝇优势种包括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瓜实蝇 B. cucurbitae (Coquillett)、南瓜实蝇 B. tau (Walker)及具条实蝇 B. scutellata (Hendel),且不同年份各监测点实蝇优势种及相似性系数(0.33~0.89)存在差异;但其年种群动态相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农村生境果园中实蝇种群关系最近,城市混合果园与其他生境果园中实蝇种群关系最远;各监测点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年份也不同,监测的2年间 Simpson 指数、Shannon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在0.11~0.68、0.28~1.25和0.18~0.62之间。【结论】贵州兴义实蝇种类丰富,种群发生规律与气候、寄主、生态位竞争等因素有关;相近生境混合果园诱捕到的实蝇种数和数量大于单一果园;离城区越近,实蝇发生期越早,数量越大。研究结果为了解该地区实蝇种类分布以及预防实蝇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河南省漯河市灯下农作物害虫的群落结构特点,对2010-2019年设在漯河市郊区农田的虫情测报灯诱集到的农作物害虫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这10年共诱集主要农作物害虫546 017头,分属14科、68种,以鳞翅目Lepidoptera为主(占总诱虫量61.42%),其次为鞘翅目Coleoptera(32.19%...  相似文献   

14.
云南及青藏高原存在着丰富的虫生真菌资源。本文选择云南省保山市省级城市森林公园太保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 对子囊菌门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消长动态开展了系统研究。在2016年每月采集土样和罹病昆虫, 分离虫生真菌菌株, 采用多基因(nrSSU, nrLSU, EF-1α, RPB1RPB2)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 通过α多样性分析来研究虫生真菌的数量特征和种群消长动态。太保山森林公园子囊菌门虫生真菌全年均有分布, 共获得395个菌株, 包括3科9属24种; 优势属为虫草属(Cordyceps) (6个种199个菌株), 白僵菌属(Beauveria) (5个种80个菌株), 优势种依次为Akanthomyces sp.、Cordyceps tenuipesC. cicadaeC. fumosoroseaBeauveria bassiana。7月菌株检出率最高(85株, 占总数的21.4%), 8月物种丰富度(15种)和多样性指数(2.35)最高。在5个优势种中, 只有Cordyceps cicadae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 集中分布于5-9月, 7月分布最丰富(35株, 占该月菌株总数的41.2%); 其他4个种一年大部分时间(11或12个月)都能检测到。结果表明, 太保山森林公园子囊菌门虫生真菌资源丰富, 多数优势种对季节变化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黄小娟  侯扶江 《生态学报》2021,41(12):4942-4952
为快速、准确、无破坏地测定草原地上生物量,在祁连山高寒典型草原植物生长旺季,观测了冬季和春秋季放牧地60个样方内各物种的株高、盖度等生长指标。以冬季牧地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赖草(Leymus secalinu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6个主要物种的株高、盖度、株高和盖度的乘积为自变量,分别预测同物种、其他物种和群落地上生物量。用春秋季牧场的数据验证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主要物种的生长指标可预测其自身、其他物种和群落地上生物量。对自身种群,株高和盖度乘积的复合因子预测效果最好;4种禾草对其他物种、二裂委陵菜对菊科植物种群,株高、盖度单因子预测效果优于复合因子;6个主要物种单独或2-6个种结合均可预测群落地上生物量,但是以6个物种株高和盖度的乘积同时预测时决定系数最大,可解释群落地上生物量89.5%的变异,为高寒典型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Field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etween 2002 and 2005 on bio‐ecology of white grubs infesting teak (Tectona grandis Linn. f.) seedlings at Ramdongari Forest Nursery, Fores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f Maharashtra, Nagpur in central India. The study collected the data required for a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strategy against the white grubs. The species damaging teak seedlings were Holotrichia rustica (Burmeister) and H. mucida Gyllenhal. The beetles (adults) of both these species began to emerge just after the pre‐monsoon showers and when the relative humidity had risen rapidly over several days, but before the first monsoon rains. While the adults fed and mated on naturally growing bushes of Ziziphus jujuba, Z. mauritiana, Z. xylopyra, Acacia leucophloea and A. catechu immediately after the emergence from the teak beds in the nursery, the immature stages (grubs) of both species fed on roots of the teak seedling, leading to plant death.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i) damage caused to teak seedlings by grubs of H. rustica and H. mucida, and (ii) of Z. jujuba and Z. mauritiana being hosts for the beetles of H. mucida and H. rustica. It is also the first detailed report on the field bio‐ecology of the H. rustica and H. mucida as major pests of teak. White grubs are among the toughest‐to‐manage pests of economic importance and information presented here on the pest incidence and damage of H. rustica and H. mucida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ers and nursery field manage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pests on teak.  相似文献   

17.
蝴蝶是生态质量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查明福建省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资源及其动态对龙栖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2016-2018年对龙栖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的持续调查和观测,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及相对多度分析研究了蝴蝶的多样性、种群动态和区系成分。结果表明: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蝶类有5科107属193种。在龙栖山样区设置的6条样线中, 小沛样线的属和种数均为最多, 共48属58种; 属于国家保护的蝴蝶有6种; 区系组成主要以东洋种成分(79.3%)为主, 广布种成分次之(21.2%); 蝴蝶优势种组成在不同年度间稍有变化, 持续稳定的优势种为矍眼蝶(Ypthima baldus)。  相似文献   

18.
北京梨园绿盲蝽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晨茜  王璇  杨宇晖  刘小侠  张青文 《昆虫学报》2013,56(12):1516-1522
【目的】调查研究梨园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 为梨园绿盲蝽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3年利用色板诱集法和目测法, 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梨园的绿盲蝽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绿板调查结果显示, 绿盲蝽在梨园的发生有2个高峰期, 第1个峰值远高于第2个峰值, 主要发生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目测调查结果显示, 2012年, 绿盲蝽有两个发生高峰期, 5月中旬达到第1个峰值, 5月下旬达到第2个峰值; 2013年, 绿盲蝽仅有5月下旬一个发生高峰期。2012和2013年天敌主要发生高峰期均为6月上旬至下旬。梨园调查到的天敌主要为捕食类天敌, 包括蜘蛛和天敌昆虫, 其中天敌昆虫有7种隶属3目3科。天敌的优势种类为蜘蛛、 龟纹瓢虫、 异色瓢虫、 中华草蛉。【结论】天敌的发生与绿盲蝽有明显的时间和数量跟随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七子花 (Heptacodiummiconioides)为我国特产的落叶小乔木 ,属忍冬科的单种属植物 ,现资源极少。在浙江省天台山分布着一小片以七子花为优势的群落 ,作者曾对该群落特征和种群结构作了初步的研究[4 ,5] 。本文通过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 ,探讨该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动态和物种多样性特征 ,为七子花群落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地和方法1 1 研究地自然概况研究地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主峰华顶山北侧狮子岩坑处 ,地理位置为 2 9°15′N、12 1°0 6′E。有关其自然概况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