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拟钉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拟钉螺属Tricula Benson 1843隶于觿螺科Hydrobiidae拟钉螺亚科Triculinae Annan-dale 1924。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国、日本及菲律宾,为东洋界种类,呈弧形分布,与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Gredler)(多型种)的分布大致相似。迄今已报道了21种,其中分布印度2种(Benson,1843; Prashad 1921),缅甸5种(Annandale,1925;Rao,  相似文献   

2.
钉螺蛳     
一、概述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是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唯一中间宿主。产于中国、日本和菲律滨。是温带和亚热带的一种雌雄異体、卵生、水陆两棲的淡水螺。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ncomelania hupensis hupensis)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肝腺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呈多层次板层状,主要分布于核周围,线粒体有椭圆、杆状两种形态,核上万有高尔基复合体并多有溶酶体出现。胞质中分泌颗粒分为四种,细胞基部的颗粒电子密度很高,中部有巨大颗粒,近细胞游离端的大、中、小分泌颗粒可连同胞质一起排放入管腔。在肝脏间质中的网状细胞多呈三角形状,有血细胞团和毛细血管腔构造。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外睾吸虫新种及其生活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仁利  左家铮 《动物学报》1993,39(2):124-129
本文报告洞庭湖区鲶鱼肠道寄生的洞庭湖外睾吸虫Exorchis dongtinghuensis sp.nov(新种)及其全程生活史,其第一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第二中间宿主为鲤鱼、鲫鱼和金鱼;终宿主为鲶鱼Parasilurus asotus。作者对各期宿主作了人工感染试验和现场自然感染调查。对其发育过程作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5.
夹竹桃对钉螺酯酶同工酶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夹竹桃 (Nerium indicum)为夹竹桃科 (Apocynaceae)常绿大灌木 ,被广泛栽培用于观赏、绿化〔1〕。因其资源广泛 ,取材方便 ,叶含强心苷、欧夹竹桃苷等有效成分 ,可杀虫 〔2 ,3〕,故被我们用作杀钉螺 (Oncomelania hupensis)试验材料。从试验结果发现其有较强的杀螺作用 ,但其杀螺的机理尚不明。因此 ,为探讨其杀螺的生理生化机制 ,笔者从钉螺对外界环境反应强烈 〔4〕且具有解毒作用的酯酶 〔5,6〕着手 ,报道夹竹桃对钉螺酯酶同工酶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夹竹桃于 1 998年 4月采自湖北大学校内 ,取其当年萌生枝上部叶 ,洗净 ,…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的修建使得长江水生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水库的阶段性蓄、放水使得阶段性淹没的江洲滩增加,更加有利于挺、浮水植物的繁殖,从而可能形成适合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惟一中间宿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的生长环境。本文在钉螺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相关的气象资料以及水库的蓄放水规律,从气候、淹没时间、植被、水库的蓄放水时间等角度对三峡库区钉螺孽生条件进行了分析。从气候上看,阶段性淹没区能够满足钉螺生长的需要;然而,水库冬季蓄水、夏季放水的周期与钉螺生长需求并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冬季的高水位对钉螺生长十分不利。因此,水库的修建并不一定会造成钉螺的孽生和血吸虫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起源于中国,现在在其它一些国家亦发现有这种植物的分布.枫杨作为传统的中药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同时对一些有害生物如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和一些鳞翅目昆虫具毒杀和化感作用,对一些害虫如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直翅目腹露蝗属Fruhstoriola spp昆虫具有引诱作用.现在枫杨的毒性作用和诱集效应已经运用到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当中.本文对枫杨的研究前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湖北钉螺种群内螺壳形态形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大陆血吸虫病流行的7个省中,采集不同环境类型的21个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种群,每个种群各测量60只湖北钉螺的11个形态性状。采用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与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分析不同湖北钉螺种群内形态性状的变异程度。结果表明,在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和形态性状多样性方面,都以江西都昌的变异最大,平均欧氏距离为2.88,方差为2.33,极差为9.05,多样性指数为1.56,个体间平均距离以四川西昌湖北钉螺种群的最小,仅为1.37,而多样性指数以四川丹棱湖北钉螺种群的最小,为0.91。在不同光壳湖北钉螺种群中,以云南大理湖北钉螺个体间的平均距离最大,为1.90,但方差和极差以江苏宜兴的最大,分别为0.55和4.46。不同湖北钉螺种群内形态性状变异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肋壳湖北钉螺种群内的形态性状变异程度普遍高于光壳湖北钉螺种群内的变异程度。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几种拟钉螺(Tricula)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采自云南省曾被混淆为钉螺(Oncomelania)的三种拟钉螺(Tricula): (1)泥泞拟钉螺Tricula humida[Heude]Annandale,1924。标本采自路南团山。在云南省尚属初见,现已在8个县市找到,其中有一个市也找到钉螺。 (2)仅在腾冲县找到的标本为格氏拟钉螺Tricula gregoriana Annandale,1924。亦属初次发现。 (3)系新见的一种Tricula sp.,暂不定名。标本采自宜良县。已找到同样标本的计有9个县市;其中两个县市也找到钉螺,一个县找到泥泞拟钉螺,以及另一个市同时发现钉螺和泥泞拟钉螺。 2.三种拟钉螺的形态特征,区别最显著的是鳃的结构和雄螺阴茎的形状,均为以往文献所未纪载。拟钉螺异于钉螺的是眼不凸出,颈下无狭仄纵襞,阴茎细小和脐成沟裂状或闭合。而眼后黄色颗粒形成的“假眉”,乃是两者共有的特征,不足为识别的根据。 3.检索表包括钉螺和拟钉螺以及易与两者混淆的其他吸虫的螺类中间宿主。提供识别的参考。 4.三种拟钉螺均有双叉尾蚴寄生,经吴光氏鉴定和当地卫生机构调查研究,证明都不是日本血吸虫尾蚴。因此,拟钉螺不必列入灭螺措施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钉螺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有着密切关系,凡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都有钉螺分布。世界上钉螺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以我国为主,此外,尚分布于日本及菲律宾;但在1959年也曾在巴西发现钉螺(巴西钉螺 Oncomelania brasiliensis Rey)。我国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除贵州省以外的13个省、市、自治区内。  相似文献   

11.
引言及概述为了了解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繁殖情况,研究钉螺的交配和产卵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观察的钉螺,是以武汉地区的钉螺为主,其它地区的钉螺,则仅作参考。我们的观察是以室内为主,而野外的现场观察,则仅作对照。武汉地区,在地理上位于长江中游,是一片地势较低的平原(拔海23—28米左右),因为紧靠长江,常受江水的影响,地面潮湿而多湖,所以属于湖沼地区。这个地区的钉螺是属于格氏湖北钉螺种Oncomelaniahupensis Gredler,它的外形同其它水网和山丘地区的钉螺,有所不同。就气候而言,武汉地区,适值位于中国南北交界之处,常受气候交流的影响,变化很大,兼之雨量较多(年降雨量力1,263毫米)夏天特别湿热(最高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12.
系统整理分布在中国的粉眼蝶属Callarge Leech,[1892]种类,已知1种4亚种,其中含1中国新纪录亚种Callarge occidentalis fansipana Monastyrskii,2005;通过外部形态和雄性生殖器特征研究,提出将其作为Callargesagitta fansipana Monastyrskii,stat.nov.阐述各亚种的主要特征及地理分布,并附有各亚种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和成虫照片.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云粉蝶属分类研究(鳞翅目,粉蝶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整理了中国云粉蝶属Pontia Fabricius,1807的全部种类,共3种12亚种,包括2新亚种:云粉蝶且末亚种Pontia edusa qiemoensis ssp.nov.、云粉蝶黑龙江亚种Pontia edusa heilongjiangensis ssp.nov.和2个中国新纪录亚种:箭纹云粉蝶卡洛亚种Pontia callidice kalora(Moore,1865)、绿云粉蝶青藏亚种Pontia chloridice alpina(Ver-ity,[1911]).阐述了各亚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及其地理分布,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及全部种类的雄、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并附所有中国亚种的成虫彩色照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湖北钉螺两个亚种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棠 《遗传》1989,11(5):21-23
在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中,钉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研究了湖北钉螺指名亚种和丘陵亚种的 核型,结果2,均为34,本文还探讨了钉螺核型在其分类学和血吸虫病流行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甜菜蚜Aphis,fabae scopoli是世界广布性害虫,主要为害甜菜、蚕豆、荞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及欧洲卫矛、金莲花等园林植物,该种包含6个亚种,即指名亚种A.fabae fabae Scopoli、刺菜亚种A.fabae cirsiiacanthoidis Scopoli、卫茅亚种A.fabae evonymi Fabricius、牛蒡亚种A.fabae mordvilkoi B(o)rner & Janich、茄亚种A.fabae solanella Theobald和蓟亚种A.fabae eryngii E.E.Blanchtard.由于各亚种形态特征十分相似,分类学上通常依据次生寄主植物来鉴定.至于这些亚种是否成立,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为此,本研究选取了甜菜蚜4个亚种(卫矛哑种和蓟亚种除外),基于比较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差异来确定这些亚种的分类地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了10个常用的鉴别形态特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牛蒡亚种和指名亚种具有较高的交叉重叠范围,而刺菜亚种和茄亚种部分个体互相重叠,部分个体相对独立,形态特征结果分析说明这些特征并不能对4个亚种进行有效区分.基于线粒体基因Cyt 6、用于DNA条形编码的COⅠ基因序列片段和它的5'端,对4个亚种34个个体的分子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亚种的所有个体之间基于COⅠ和Cyt b序列的遗传距离范围均为0.0%~1.3%;基于遗传距离所构建的邻接树(NJ)明显聚为两支(支持率100%),两分支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1.1%~1.3%,各亚种内部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03%;结果表明甜菜蚜可能是一个止在分化的物种,基于DNA序列的分析并不支持4个亚种的划分.  相似文献   

16.
湖北钉螺两个亚种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中,钉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研究了湖北钉螺指名亚种和丘陵亚种的核型,结果2n均为34,本文还探讨了钉螺核型在其分类学和血吸虫病流行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西南与云南西北地区鸟类的分类研究 Ⅱ.雀形目:鹟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报告专论雀形目鶲科,计分下列四亚科;今将各亚科所包括的种与亚种(亚种数附在括号内),列示如次: 亚科名 1.鸫亚科 2.画眉亚科 3.鶯亚科 4.鶲亚科 合计 种数(亚种数) 31(3) 36(6) 19(3) 21 107(12) 本篇报告列有以下的新纪录: 1.国内亚种新纪录 灰胸鹪鶯Prinia hodgsonir ?鹊鸲Copsychus saularis crimelus 橄榄背林鶲Rhinomyias olivaceu  相似文献   

18.
1.问:钉螺蛳的构造与普通田螺或其他的小螺蛳有什么不同?是外壳不同呢还是螺体内部不同? 答:钉螺蛳和田螺以及其他常见的小螺蛳如川卷螺、扁卷螺等虽然都属于软体动物门,但它们却是属于不同的种或属,它们不仅外壳不同,内部形态也有差别,生态等也不—样。例如,钉螺蛳属于Oncomelania属,是长圆锥形,一般有8个螺旋,长7—8毫米,宽3毫米;壳较厚,壳的表面有一类钉螺蛳不平滑,有隆起的纵肋(图1);有一类钉螺蛳表面光滑,没有纵肋(图2)。但无论那一类,在壳口外唇的背侧都有一个隆起的嵴;在眼的上方有—些黄色的斑点——假眉;雄螺在颈部有一个扁的长大的阴茎。田螺属于Viviparus属,是卵圆的圆锥形,一般有4—5个螺旋,长2—5厘米;壳较薄,壳的表面光滑或有轻微隆起的綫;雄螺触角不等长,右侧的有阴茎的作用;颈部有两个叶.不同种  相似文献   

19.
近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采获的一批蚤类中,经鉴定研究,发现圆指额蚤一新亚种,兹记述如下。 圆指额蚤上位亚种Frontopsylla(Frontopsylla)wagneri superjecta,新亚种 鉴别特征 新亚种与圆指额蚤Frontopsylla wagneri Ioff,1928的指名亚种和天山额蚤F.tianshanica Schwarz,1953为近缘,具体表现在眼鬃列均为4支,两性外生殖器比较近似。但新亚种的下列性特征,与上述近缘蚤易于鉴别:(1)抱器不动突高达可动突前缘2/3—3/4,明显高于指名亚种(内蒙西苏尼特旗、松道里、昭乌达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张雁云 《动物学研究》2004,25(2):127-131
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作为遗传标记 ,探讨红喉姬普通亚种 (Ficedulaparvaal bicilla)和指名亚种 (F .p .parva)的分类地位。应用Kimura 2 parameter法计算出红喉姬普通亚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1%~ 0 2 % ,而与指名亚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6 4 % ,两亚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远远大于种间的遗传距离。结合形态学的特征我们认为 :红喉姬指名亚种和普通亚种应为两个独立种 ,分别为红喉姬 (F .albicilla)和红胸姬 (F .parva) ,两者的分化时间为 3 15~ 3 2 5百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