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朝医药是朝鲜民族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抵抗病邪的智慧结晶,其理论核心是四象医学,在治疗上,倡导"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熊胆是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汁,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的功效。在朝医药中,熊胆属于太阴人药,具有活血化瘀,发汗等作用。通过对熊胆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有关其基础的研究,发现在药物的应用方面朝医药与中医药之间存在着有些差异,这种差异给药物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开辟了更多新思路,可使各民族医药之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2.
朝医药是朝鲜民族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抵抗病邪的智慧结晶,该医学的核心是四象理论,在治疗上倡导"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长出的尚未骨化而带毛的幼角,在朝医药中归类于太阴人药,其功效有补肺、补肾阳、益精血等作用,主要用于太阴人的虚劳及气虚证。通过对鹿茸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其基础的研究,发现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上,朝医药与中医药之间有着某些差异,如果探讨两者之差异的根源以及其中关联,那么对药物的基础研究一定会开辟更多的思路并对临床应用也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朝医药是朝鲜民族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抵抗病邪的智慧结晶,该医学的核心是四象理论,在治疗上倡导"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上长出的尚未骨化而带毛的幼角,在朝医药中归类于太阴人药,其功效有补肺、补肾阳、益精血等作用,主要用于太阴人的虚劳及气虚证。通过对鹿茸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其基础的研究,发现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上,朝医药与中医药之间有着某些差异,如果探讨两者之差异的根源以及其中关联,那么对药物的基础研究一定会开辟更多的思路并对临床应用也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是一本专门介绍国外新药与临床的综合性医药期刊。本刊贴近国内医院临床,在介绍国外医药动态时注重国内实际情况,为国内临床医生提供畅谈园地,是临床医师获得医药领域内最新药物信息、提高自己药物治疗水平的良师益友;是药物研制者进行新药开发的必备资料。本刊专业性强,极富特色。主要栏目有药物研究进展,专家论药,海外药讯:研究与开发、上市动态,国外上市新药与进口新药,临床用药指南,药物临床与评价,药物新适应证,不良反应,药物开发指南。本刊由邮局公开发行,为双月刊,大16开,…  相似文献   

5.
中药代谢组学是本草基因组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及民族药作用机理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傣药为中国"四大民族药"之一,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其中"雅解"理论是其最具特色的医药理论."雅解"为傣语,意译为解药;肾茶是傣药"解药"之一,傣族人民长期代茶饮,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保健和"解毒"作用.本研究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给予正常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肾茶提取物后大鼠尿液和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质谱数据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寻找正常组和给药组之间的代谢物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选取潜在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信息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输入MetPA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和关联网络.结果表明,两组大鼠尿液和血清中代谢物模式识别得到了很好的区分,分别发现并鉴定了39个尿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26个血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尿液的生物标志物主要与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辅酶A生物合成、脂类代谢、嘌呤代谢、胆汁酸合成等13条代谢通路相关,血清的生物标记物主要与氨基酸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相关.该研究发现,口服肾茶提取物后可能提高机体基础代谢水平及免疫能力,同时提高机体对毒素的分解能力从而发挥其"解毒"机制.本研究为阐明肾茶的"雅解"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扩大肾茶的临床应用以及傣药中其他"雅解"类品种的开发提供了借鉴,也为丰富传统医药中"治未病"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是存在人类肝脏及肠道中的一种主要的细胞色素CYP450酶,约占成人肝脏CYP450酶总量的25%左右。临床中约有50%的药物是通过其代谢,并且其基因位点突变也与其多种疾病相关,知晓CYP3A4的表达水平和不同功能的遗传学基础,无论是对疾病的发病基础、临床药物的应用,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启发,在药物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基因组学的认识,从而可以在基因层面了解个体代谢差异产生的原因,调整药物用量,提高疗效,最终使药物副作用降到最低限。目前对CYP3A4的研究渐趋于成熟,已逐渐阐明了其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它能够被多种药物竞争性抑制或者诱导,并受到某些蛋白受体的调控影响,可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增强或降低药效,造成个体用药差异,这也是造成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原因。然而CYP3A4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导向治疗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文对CYP3A4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与临床疾病及用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人体内分布数百种结构多样、功能各异的药物代谢酶,其表达和功能易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不同人种、个体及组织 中的分布都不尽相同。特异性探针底物作为药物代谢酶活性表征的关键工具分子,其在新药发现、药-药相互作用评价、临床药理学及精准 医学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围绕人体分布的重要药物代谢酶,综述其特异性探针底物的设计研发及生物医学应用进展,以期为 药物代谢酶的精准检测及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细胞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中最新的领域之一。由于细胞药物具有增殖和自主趋化的能力,其体内药学特征与传统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差异很大。目前,虽然细胞药物已经开始走向临床,但是对于细胞类药物进入体内之后的命运变化普遍缺乏认识。如果能够借助药代动力学理论,预测不同细胞药物的体内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进而在细胞药物进入机体之后的动态分布和细胞疗效之间建立关系,将有效提高细胞药物的临床疗效,降低风险,减少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该文中,我们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为例,整理了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对细胞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其药效、毒效的关系进行归纳,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细胞药物在体内的命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药用民族植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药用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传统医药或民间医药中植物药及其相关内容的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随着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认识的不断加深 ,药用民族植物学已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传统医药的概念、引起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产生兴趣的原因、民族传统药物的特点、药用民族植物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状况等方面对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
淮虎银  裴盛基 《植物学报》2002,19(2):129-136
药用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传统医药或民间医药中植物药及其相关内容的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随着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认识的不断加深,药用民族植物学已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传统医药的概念、引起科学界对传统医药知识产生兴趣的原因、民族传统药物的特点、药用民族植物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状况等方面对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1.
刘洁  胡小平  刘伟 《菌物学报》2018,37(10):1391-1398
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多,新近问世的新型抗真菌药物也越来越多。新一代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在体内和体外均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临床上用其来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两药具有共有的作用机制,在抗真菌活性、药物代谢及安全性方面有着各自特点。分子结构上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优于原有药物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从而具备更强、更广的抗菌谱。两药的研发和应用表明抗真菌药物研究正朝着高效、广谱、低毒的方向发展,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真菌感染新的有力手段。然而,两药在临床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方面仍待深入探究。本文将从分子结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药代动力学方面介绍两药,并对两药在未来的临床应用进行展望,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由于基础研究环境和临床环境之间存在的转化差异,使得药物在临床阶段取得成功仍然具有挑战性。诱导多能干(iPS)细胞的诞生为药物研发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使研究者能在体外人性化各种药理学和毒理学模型。人iPS衍生细胞的可获得性,特别是可以定向分化成特定的功能性细胞、组织和器官,一方面为疾病机制研究与细胞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另一方面,转化研究中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了评估临床前基础研究环境和临床环境下毒理学及药理学影响的可衡量的指标,而iPS细胞给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从转化研究的角度概述了基于iPS细胞药物发现的现行策略,阐明了iPS细胞的潜力以及生物标志物在药物发现和发展整个过程中的作用,突出在该领域有待改进的地方,以期为进一步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是具有生物粘附性且能结合和传递大分子药物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且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药物载体。它具有生物黏附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对人体无毒性且能够结合和传递大分子药物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作为载药微球具有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等优点。国内外近些年已将其应用于药剂学领域,以及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经微球化与药物结合形成给药系统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较多成果。本文主要阐述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的主要生物特性、作用特点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肺癌细胞微生态环境中蛋白成分及其与人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SPC-A1/TAX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芯片、蛋白质谱实验并借助S-P法以及MTS法来分析蛋白与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 SPC-A1/TAX与SPC-A1相比,除了对紫杉醇具有耐受性外,对其他抗肿瘤药物也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SPC-A1中,GST-π以及MRP的阳性率均为0,而SPC-A1/TAX中两者的阳性率均为100%,对其他抗肿瘤药物也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耐药倍数分别为6.34、2.42、13.51、2.65、9.80、7.00。结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与人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SPC-A1/TAX的耐药性密切相关,是导致其具有耐药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RAS相关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该类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包括靶向药物、化疗药物的单药治疗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获益并不理想。近年来,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前研究中RAS相关信号通路的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EGFR抑制剂、VEGF抑制剂、RAS直接抑制剂、MEK抑制剂和RAF抑制剂的表现尤为突出。本文就RAS相关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的作用关系、临床试验和临床前研究中的联合用药策略以及组合用药的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未来临床多药治疗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作为新型纳米载体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有别于传统无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当今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MSNs作为一种具有高装载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以及对药物释放的可控性的载药平台,可用于解决目前临床上恶性肿瘤诊疗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探讨了MSNs探针及MSNs靶向给药系统的应用进展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恶性肿瘤诊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度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自1999年被FDA批准作为一种短期的镇静-镇痛药在重症监护室使用以来,Dex广泛应用于整个围术期的镇静和镇痛,即可作为术前用药,又可作为一种兼用于一般性和区域性的麻醉药,或是作为术后镇静和镇痛药。目前研究表明,Dex是许多临床应用的一种有效药物,该药已在减少阿片样药物、苯二酚和异丙酚的需求中显示出其功效。在广泛的临床条件中,Dex即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辅药,又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剂,其在临床麻醉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本文从Dex的作用机制、围术期使用、术后使用、ICU镇静、清醒光纤插管、心脏外科手术及肥胖患者外科手术中应用等方面对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为Dex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由于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式的独特优点,其研究已经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然而在经皮给药的临床应用中,人们发现,药物的经皮吸收存在着各种障碍,使得药物很难达到预期的有效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的应用为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而天然的中药PE以其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多元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且脂肪组织在人体内的储量丰富,取材简单。因此,人源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干细胞治疗、再生以及药物研发等。然而,要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必须通过临床前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潜在的风险评估。而在实验动物中,猪与人类在解剖学、遗传学和生理学上非常相似,因此猪脂肪干细胞(porcine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pADSCs)的相关研究对人脂肪干细胞走向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基于猪脂肪干细胞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猪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免疫表型、分化能力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治疗曲霉感染的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这些药物对控制曲霉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抗真菌药耐药报道逐年增多,为提高临床疗效和避免曲霉耐药的发生,需要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或者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研发新药周期长和成本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着眼于联合用药防治曲霉感染。抗真菌药物之间的联合用药,棘白菌素联合三唑类或多烯类药物可产生协同效应,多烯类联合三唑类药物产生拮抗作用,而抗真菌药物和非抗真菌药之间的联合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