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冬虫夏草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冬虫夏草子座中提取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39种组分,占总馏出组分的86.6%以上,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56%以上。已鉴定组分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相对含量25.6%;其次为亚油酸,相对含量22.67%;再次为棕榈酸11.86%。超临界CO2萃取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适合于珍稀中药材相关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_2萃取冬虫夏草子座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冬虫夏草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冬虫夏草子座中提取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共鉴定了39种组分,占总馏出组分的86.6%以上,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8.56%以上。已鉴定组分中,含量最高的为油酸,相对含量25.6%;其次为亚油酸,相对含量22.67%;再次为棕榈酸11.86%。超临界CO2萃取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适合于珍稀中药材相关组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采集毛蕊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38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分别为柠檬烯26.57%、茴香酮24.81%、桉叶素7.24%、石竹烯氧化物5.91%和蒎烯4.72%。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毛蕊花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使定性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韦宇华  邹月  周艳辉  刘朴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2):395-402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轮柄菌Polysphondylium violaceum和簇生岐柄菌Cavenderia fasciculata子实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这两种网柄细胞状黏菌中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醛、吲哚、萜、酮、酯和酚类化合物。其中,紫轮柄菌P. violaceum的挥发性成分有15种化合物,簇生岐柄菌C. fasciculata的挥发性成分有27种化合物,二者共有化合物11种,部分化合物可用于制作香料等,研究结果为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树植物木榄胚轴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树植物木榄胚轴中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检测到挥发性成分30个,鉴定了其中的27种成分,占所检测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01%,以烷烃类为主,占鉴定成分的67.43%,还有酸、酯及萜类化合物等;检测到脂肪酸组分23种,确定了其中的19种,脂肪酸检出量为97.81%,其中饱和脂肪酸占64.87%,不饱和脂肪酸占35.13%。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川黄柏中萃取分离挥发性成分,得率为4.65%.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28个成分.川黄柏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油酸、棕榈酸、2,4,6-三甲基辛烷、2-十二烯醛、2,4-二甲基-3-庚醇、2-己内酯,5-(1,1-二甲基乙基)、硬脂酸等.  相似文献   

7.
蒋世翠  张波  李艳双  李玉 《菌物学报》2016,35(5):641-644
黄柄钙皮菌是黏菌中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本文筛选了其无菌培养条件,比较了生活史不同阶段的发生时间,同时比较了生活史中孢子萌发、原质团生长及子实体形成3个阶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黄柄钙皮菌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在20%水琼脂上于28℃进行孢子萌发;在24–26℃下20%琼脂+40%燕麦培养基上进行原生质团的培养;在24–26℃下1 000Lx光照10–14h时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对鞑靼滨藜全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索氏提取法提取鞑靼滨藜全草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并对两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的成分比索氏提取法较多。从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出的53个色谱峰中鉴定了51种成分,含量最高的是茴香脑(45.84%),其次为正二十七烷(9.28%),羟基吲哚(6.81%),α-羟基-2-甲基丙基苯乙酸酯(4.03%)。从索氏提取法分离出的26个色谱峰中鉴定了22种成分,含量最高的是正二十九烷(22.63%),其次为硬酯酸(16.69%),十六醛(6.89%),棕榈酸(5.43%)。  相似文献   

9.
以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吴茱萸五加叶和茎皮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从叶中鉴定出28种成分,占叶总挥发性成分的97.31%;从茎皮中鉴定出36种成分,占茎皮总挥发性成分的92.61%。以脂多糖(LPS)刺激RAW 264.7细胞,分别用叶和茎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干预,测定细胞存活率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20μg/m L浓度范围内两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均表现出轻微的细胞毒性,但叶挥发性成分表现出了显著的一氧化氮抑制活性。本研究为开发利用吴茱萸五加这一丰富的民间药物资源并从中寻找新的天然抗炎物质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该植物挥发性成分,然后通过气质联用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以及标样对照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试验确定了PDMS/DVB固相微萃取对糖蜜草挥发物的萃取效果最好,并从中鉴定出33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94%,主要为烷烃和萜烯类化合物。该研究为开发糖蜜草作为水稻螟虫的驱避植物进行害虫安全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驱避性挥发物的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