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磷农药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微生物降解是治理有机磷农药污染的新技术,综述了降解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微生物种类、降解的机理、应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7.
<正>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易溶于水、醇和醚,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环境中甲醛的主要污染来自于合成纤维、染料、木材加工及制漆等化工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等。其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高浓度甲醛则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甲醛上升为第I类致癌物质,因此对甲醛污染进行防治工作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甲醛的分子结构在环境中极为稳定,一般氧化剂无法破坏其结构,也就无法消除其污染。目前去除甲醛污染的 相似文献
8.
9.
10.
近年来,随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使用,环境及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微生物降解农药作为去除农药污染安全高效的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微生物降解菌的种类、降解机制、降解酶及降解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施甲基对硫磷7.5、15和22.5kg·hm-2(a.i.)时,韭菜中最终平均农药残留量为0.633、1.270和1.901mg·kg-1,自然降解率分别为98.94%、96.44%和96.04%.施用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剂能显著地降低农药残留的含量,施用75kg·hm-2降解菌剂时,韭菜与土壤中平均农药残留量分别为0.269、0.099mg·kg-1,与不施菌对照相比,能使农药进一步降低78.82%和98.68%.降解率随着菌剂用量增加而升高,当用量超过75kg·hm-2时降解率不再提高.菌剂施用时间以施药后3d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菌株DLL-1降解土壤和韭菜中甲基对硫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施甲基对硫磷7.5、15和22.5kg·hm^-2(a.i.)时,韭菜中最终平均农药残留量为0.633、1.270和1.901mg·kg^-1,自然降解率分别为98.94%、96.44%和96.04%.施用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剂能显著地降低农药残留的含量,施用75kg·hm^-2降解菌剂时,韭菜与土壤中平均农药残留量分别为0.269、0.099mg·kg^-1,与不施菌对照相比,能使农药进一步降低78.82%和98.68%.降解率随着菌剂用量增加而升高,当用量超过75kg·hm^-2时降解率不再提高.菌剂施用时间以施药后3d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14.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降解氰戊菊酯杀虫剂的细菌菌株FDB。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以及对16S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将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FDB能以氰戊菊酯杀虫剂为唯一碳源生长,在30°C培养5d对100mg/L氰戊菊酯异构体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9.06%(SR+RS)和64.32%(SS+RR)。FDB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5°C,初始pH值7.0,250mL摇瓶装液量75mL。采用超声波方法破碎菌体细胞,得到粗酶液。胞内和胞外粗酶液对氰戊菊酯异构体的降解试验表明,FDB的氰戊菊酯降解酶属于胞内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15.
Metals and microorganisms: A problem of definition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G.M. Gadd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1992,100(1-3):197-203
16.
微生物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番茄红素是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防病抗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生理功能。简要介绍了其理化性质、生物合成,并综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细菌L-7。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L-7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并分析了氯嘧磺隆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L-7菌株降解氯嘧磺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该菌在氯嘧磺隆浓度为100mg/L、接种量为5%、pH4.0、温度30°C条件下,接种5d后对氯嘧磺隆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离获得一株能有效降解乙草胺的菌株,并研究其降解乙草胺的影响因素,为乙草胺生物修复提供微生物资源。【方法】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培养,从样品中筛选能以乙草胺为唯一碳氮源的菌株。通过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并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和16S r RNA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的初步鉴定和系统分类。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初始乙草胺浓度、外加碳氮源对其降解乙草胺的影响,并基于正交设计进行优化。【结果】分离获得的一株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初步确定为Pseudomonas sp.,能有效利用乙草胺进行生长。单因素试验证明在乙草胺初始浓度为10 mg/L时降解率最高;外加碳氮源能提高乙草胺降解率,其中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最为有效。正交设计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其对乙草胺降解率可以达到80.2%。【结论】菌株A-1能有效利用乙草胺进行生长,其降解乙草胺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将为利用进行该菌株进行乙草胺污染修复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E. Topakas E. Kalogeris D. Kekos B.J. Macris P. Christakopoulos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2004,4(3):28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