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较为系统地概述了核酸探针检测技术、利用引物的PCR技术、DNA序列分析技术和电泳分离及显示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方向。结果表明,这些被认为是重要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探索微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污染环境的微生物遗传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有关基因的定位及微生物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推进了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的分子生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麦条锈病是危害最严重的小麦流行性病害之一,小麦条锈菌的生态学研究对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和抗锈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几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被应用于小麦条锈菌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推动了小麦条锈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揭示小麦条锈菌的群体生态特性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系统介绍小麦条锈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就我国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有关丝状致病真菌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的研究日渐增多。目前,从分子水平研究丝状致病真菌的主要目标是探讨致病真菌的致病性因子、分生机制及寻求抗真菌药物、分子进化等。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致病毒素因子研究较为广泛、透彻的丝状真菌致病毒素因子是黄曲霉毒素蛋白。该毒素BI、BZ是一组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性和致癌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经研究确立,但其调节机制仍不清楚[']。主要研究途径有三条:(l)先分离特殊的合成酶的mR…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分子标记方法在生态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重要的应用潜力,着重表现在:①目前分子标记方法主要应用在种群生态学中,在今后的研究中,它将在进化生态学,保护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生态学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空间;②现有的一些分子标记方法还有更大的应用空间;③对同一研究问题,结合不同的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④新的分子标记方法的产生,将有利于生态学的研究工作的深化和获得新的发展。同时,由于一些分子标记研究费用较高,获得的基础数据重复性较低,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一些放射性的安全性问题等都可能影响它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因此,针对生态学不同的要求选择和优化分子标记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台湾大学畜产系和有关研究机构,对畜禽生物分子学与胚胎分子学调控方面的研究有一定进展,在猪滤泡发育分子调控、猪胚胎发育分子调控和基因转殖猪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分子发动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发动机是利用化学能/化学势进行机械作功的生物大分子,包括线性分子发动机与旋转式分子发动机两大类.它们参与了胞质运输、DNA复制、基因转录、ATP合成/水解等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过程.目前对于各种分子发动机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家蚕Bombyx mori应对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的应答基因, 以进一步研究家蚕抵御真菌侵染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新一代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染白僵菌及未感染白僵菌的对照组家蚕进行了测序分析, 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 分类及涉及的信号通路等;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10个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通过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377个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表达上调基因236个, 下调基因141个; KEGG通路分析表明, 各通路中既有表达上调的基因, 也有下调基因; 12个上调基因、 26个下调基因参与3个显著性富集的KEGG通路, 即核糖体、 氨酰tRNA生物合成和剪接体通路。定量PCR与测序结果显示, 溶菌酶、 热激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肽聚糖识别蛋白等与免疫应激相关的蛋白基因均呈现表达上调。【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 特别是上调表达的基因可能与家蚕应对白僵菌侵染的应答机制有关, 其中与免疫应激相关的蛋白基因如溶菌酶、 热激蛋白、 谷胱甘肽S 转移酶、 肽聚糖识别蛋白基因等可能直接参与了家蚕对白僵菌的免疫识别和防御, 研究结果为从分子水平阐明家蚕抵御真菌侵染的防御机制和白僵菌对家蚕的致病机理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松鼠由于受到非法猎捕、栖息地破坏及欧洲部分地区的北美灰松鼠生态入侵,导致种群数量锐减,现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种,我国吉林省已将其列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基于mtDNA片段开展的相关研究,以及已筛选出并能应用于松鼠研究的微卫星位点的应用,使松鼠分子生态学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对松鼠的分子系统发育、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地理学等分子生态学内容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松鼠分子生态学未来研究的展望:进一步探讨松鼠与日本松鼠的系统分化关系;松鼠连续种群、隔离种群和集合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利用核基因其他标记分析松鼠分子系统地理学问题;探讨亚洲是否存在第四纪冰期避难所.  相似文献   

9.
昆虫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抗性机制的研究对于抗性监测、治理及新农药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对与昆虫杀虫剂抗性有关的昆虫行为、生理代谢活动以及作用靶标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经证实,昆虫的抗药性与行为改变、生理功能改变、解毒功能增强以及靶标不敏感性有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昆虫基因组学的发展,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理有了突破性进展,已发现并克隆了一些靶标基因,与抗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也得到广泛验证。本文综述了昆虫的抗药性机理在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与昆虫抗性相关基因的扩增、表达及基因结构的改变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食线虫真菌是一类土壤微生物,作为线虫的天敌,它们对于维持线虫在土壤生态环境中的种群动态平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食线虫真菌通过形成特殊的捕食器官或产生毒素等方式来捕捉和杀死线虫。丝氨酸蛋白酶是食线虫真菌侵染线虫的重要毒力因子,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不同食线虫真菌来源的致病相关丝氨酸蛋白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在丝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和分子进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食线虫真菌致病相关丝氨酸蛋白酶的生物化学性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丝氨酸蛋白酶的晶体结构、催化机制及分子进化等最新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琅琊山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皖东琅琊山自然保护区设置的20个样方中共采集672份虫生真菌标本,分属于4科8属20种.优势种依次为球孢白僵菌、粉拟青霉、环链拟青霉、布氏白僵菌和玫烟色拟青霉,其中球孢白僵菌占绝对优势,相对多度高达73.8%.选用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E对琅琊山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季节分布进行研究发现,虫生真菌数量丰富但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夏季虫生真菌菌株最为丰富,均匀度相对较低,随着气温及降雨量的下降,菌株数量急剧下降,均匀度相对较高;不同季节白僵菌属的数量波动大,但拟青霉属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12.
自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上分离虫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虫生真菌的种类;通过致病性测定,明确昆虫病原真菌种类。结果发现,自死体柑橘木虱上分离到18个虫生真菌菌株,隶属4种真菌;自活体上分离到985个虫生真菌菌株,隶属25种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仅4种真菌对柑橘木虱成虫有致病性,包括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和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该4种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5×10^7个孢子/mL)接种柑橘木虱成虫后10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8.89%和43.33%。其中爪哇虫草仅自死体柑橘木虱上分离到,刀孢蜡蚧菌仅在活体上分离到,球孢白僵菌和淡紫紫孢菌在死体和活体上均被分离到。可见,柑橘木虱活体上的虫生真菌种类丰富。生产上应加强保护和利用昆虫病原真菌,提高其对柑橘木虱的自然抑制力。  相似文献   

13.
贾春生 《蛛形学报》2010,19(1):58-60
在广东省昆虫病原真菌的调查中发现了4种寄生于蜘蛛的病原真菌:球孢自僵菌、紫色野村菌、新几内亚刺束梗孢和丽球束梗孢,其中紫色野村菌、新几内亚刺束梗孢和丽球束梗孢是广东省新记录种。对4种蜘蛛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4.
A simple and effective laboratory bioassa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athogenicity of entomogenous fungi to whiteflies is presented. The bioassay is based o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rowth rate and development of entomogenous fungi on fourth instar nymphs of the silverleaf whitefly (SLWF), Bemisia argentifolii (Bemisia tabaci, Strain B), and is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e.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additives (e.g., surfactants, adjuvants, and pesticid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omogenous fungi. Such information can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entomogenous fungi when test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bioassay has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athogenicity of 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Verticillium lecanii, and Beauveria bassiana against fourth instar nymphs of SLWF.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ful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determining pathogenicity of new fungal isolates an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ommercial fungal preparations for viability and virulence against insect pests before they are used far fiel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白僵菌生物防治林中虫生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白僵菌生物防治林中虫生真菌群落的结构研究表明,长期接种式释放白僵菌的马尾松林中虫生真菌共有属7种.球孢白僵菌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为总数的63.22%;拟青霉次之,占25.86%;绿僵菌占9.20%;轮枝孢仅占1.72%.从寄主昆虫的多样性来看,球孢白僵菌和环链拟青霉的Brilloui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56和2.315,均匀度分别为0.81和0.865;粉拟青霉和蜡蚧轮枝孢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1和0.862,均匀度为0.963和1.000而黄绿绿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玫烟色拟青霉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标均较低.不同季节中被白僵菌侵染的寄主昆虫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春秋高、夏季低的趋势,反映了白僵菌种群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用布氏白僵菌、球孢白僵菌、玫烟色拟青霉、绿僵菌和莱氏野村菌5种真菌的固体培养物,对斜纹夜蛾2、3龄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布氏白僵菌和莱氏野村菌两种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有明显的致病效果,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2.95 d和4.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2%;对3龄幼虫的致病力低于2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19.67 d和19.63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6%和52.2%.玫烟色拟青霉、球孢白僵菌两菌株也有一定的致病力,对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89 d 和6.34 d,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7%和71.4%.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地区虫生真菌群落结构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安徽大别山地区虫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天堂寨和鹞落坪2个自然保护区共设样方278个,先后采集罹病标本1986个,共计50种,隶属于4目、4科、16属。优势种依次为粉拟青霉、细脚拟青霉、下垂虫草、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在垂直分布上,种的丰度、多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以海拔1100-1150m最高,随着海拔升高或降低,各多样性指标基本上表现递减的趋势。季节分布上,夏季是虫生真菌物种分布最丰富的季节,随着温度下降和雨量的减少,种的丰度和多度也明显下降。另外,该区虫生真菌群落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些虫生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采自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下垂虫草(Co-rdyceps nutans),金龟子虫草(Cordyceps scarabaeicola),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撑拟青霉(Paecilomyces suffultus),爪哇拟青霉(Paecilomyces javanicus)和暗绿拟青霉(Paecilomyces atrovirens)等14种昆虫病原真菌。其中撑拟青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新记录种,暗绿拟青霉为一新种。此新种能以(1)在查氏琼脂上菌落暗绿、生长缓慢;(2)瓶梗基部球顶长颈瓶形;和(3)柱形分生孢子聚集成迭瓦状长链与已知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自然保护区的虫草及其它昆虫病原真菌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自四川省峨眉山自然保护区的虫草及其相关昆虫病原真菌,其中除有常见的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ch),蝉拟青霉Paecilomycescicadae(Miquel)Samson,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等昆虫病原真菌外,将主要描述峨眉虫草新种(CordycepsemeiensisA.Y.LiuetLiangsp.nov.),龙洞虫草新种(CordycepslongdongensisA.Y.LiuetLiangspnov.),暗绿虫草新记录种(CordycepsatrovirensKob.etShim.)和蛹虫草球头变种新记录种Cordycepsmilitarisvar.sphaerocephala(Schw)Fr.等几种虫草菌。  相似文献   

20.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和威胁性的入侵检疫害虫之一,对农林业生产安全、公共设施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为筛选对红火蚁有致病性的病原真菌,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自然罹病的红火蚁进行致病菌分离,结合病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从罹病红火蚁上分离出3株病原真菌HHYSFJ01、HHYSFJ02和HHYSFJ05,分别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致病性测定,这3株病原菌对红火蚁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3株病原菌致病性间差异显著。经1.0×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红火蚁10 d后,球孢白僵菌菌株HHYSFJ05的致病性最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1%,LT50为4.67 d;红绶曲霉菌株HHYSFJ01和淡紫拟青霉菌株HHYSFJ02次之,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82%和73.29%,LT50分别为4.99 d和5.2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