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为了从多方面增加肥源,促进农业快上,我省1966年开始学习和试验“5406"菌肥,逐渐在全省推广。由于广泛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5406”菌肥的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也有一些改进。几年来,以“5406”干母剂粉拌种催芽的方法效果比较稳定,用量每亩1—3斤,经济效果好,群众容易接受。现将早稻用“5406”干母剂粉拌种催芽方面的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5406抗生菌肥特性及使用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406菌肥的使用有多种方法,可与绿肥、厩肥混用或浸种、拌种、催芽和作为基肥使用等,都能起到很好的增产作用,如在缺磷地区使用,作物的增产效果更加明显。5406菌肥的浸出液也可以用于水稻与小麦浸种、浸根和喷施等,都能起到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各地大量应用枯饼和肥土堆制的“五四。六”菌肥,一般比等量饼土提高肥效二、三倍,即使在肥力较高的条件下,也比等量饼土提高肥效一倍左右。1972年,我们又探讨了在水稻上直接应用“五四○六”的方法。开展了“五四○六”干母剂粉拌种催芽、沾秧根和“五四○六”作面肥,以及中耕追肥等试验,在早稻生产上已有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4.
“5406”菌肥的推广应用,为农业生产大干快上提供了一种肥源。但是,在生产、应用菌肥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例如:生产菌肥需用大量肥土;堆制菌肥要化一定劳力;造肥用肥要紧扣季节。尤其是在移栽水稻的大忙季节,往往都存在着劳力紧、农活忙的矛盾。因此,许多生产队往往来不及把饼肥做成菌肥就直接下了田(每亩80—100斤)。为了更好地提高饼肥的肥效和改革“5406”菌肥在  相似文献   

5.
“5406”孢子粉拌种堆制催芽,是我区广大贫下中农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发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革命精神,在1974年春播育秧中,义乌县春联大队首先试验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催芽方法。经过全区各地群众性的广泛实践,又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应用此方法普遍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催芽质量高,而  相似文献   

6.
水稻种植过程中育秧阶段非常关键,农谚道":秧好一半稻"。水稻育秧技术在不断提高,北方已经不用传统的水育秧了,湿润育秧和旱育秧在以前的基础上有很大变化。现在育秧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薄膜育秧、工厂化育秧,以及与机插相配套的秧盘育秧、干旱育秧等方式。  相似文献   

7.
第一期.齐民要术》中的黄衣、黄蒸和制酱……卫民(1)我们是怎样推广“5斗06”菌肥的···············…… ·····················……上海市南汇县农科所(2) 实验报告“5406”抱子粉催芽壮秧一”””“’.‘.’‘”””“’ 浙江省金华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革委会(3)早稻用“54o6’,菌肥拌种催芽的效果及方法…… ··················……湖南省土城肥料研究所(5)“,4o6’’菌肥生产和应用的几点改进·’‘’“””‘”” ·········,··,········……上海市南汇县农…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大田育秧方式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在连续的阴雨天容易导致烂秧,而采用人工可控的工厂化育秧则有助于解决此类问题。LED光源具有光质纯、光效高以及低能耗等优势,是一种有望在工厂化育秧中应用的人工光源。该研究以生长特性差异明显的水稻天优998(籼稻)和圣稻14(粳稻)为材料,在光强为(60±5)μmol·m~-2·s~-1、光周期为12 h·d~-1的条件下,以450、470和490 nm 3个波长的蓝光LED照射天优998和圣稻14秧苗,考察了不同波长蓝光对两个品种的三叶期和五叶期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处理下两个品种、不同秧龄幼苗的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和根数增加,体内碳、氮代谢活性增强,抗氧化物酶活性也会增加。3个波长的蓝光对两个品种、不同秧龄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450 nm照射下水稻秧苗的各项生长指标较优,生产上育秧可根据秧龄选择450 nm或490 nm作为独立和组合光源。  相似文献   

9.
红薯育秧,在我们地区多用火炕育苗法。这种方法不仅费工、费燃料,而且苗细弱,栽后还苗慢,成活率差。去年,我们学习了河南省项城县用“5406”育秧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试验成功“5406”温床育苗法。即在苗床填充物中加进"5406”菌肥,利用其发酵快、起热早的优点,使苗床温度的变化恰好符合薯苗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由于“5406”的发酵作用,可使床温在最初  相似文献   

10.
Bt转基因水稻对抗生素反应的初步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相同浓度卡那霉素处理的Bt转基因水稻,其发芽率,根系生长力和叶色变化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用潮霉素处理时,对照秀水11对50mg.L^-1潮霉素浸种处理十分敏感,发芽率降为0,而Bt转基因水稻则未受到明显的影响,据此可以认为,浸种催芽阶段用潮霉素处理可快速 有效地筛选Bt转基因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地育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双季晚稻旱地育秧已普遍采用。但双季早稻采用旱地育秧尚少。我们在1992年在湖南对早稻旱地育秧与湿润育秧作了对比试验。旱地育秧于3月15日播种,即连续遇到12天的日最低温3—4℃、最高温8—9℃的阴雨天气。湿润育秧于3月28日播种,二种方法育秧均覆薄膜。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稻瘟病与苯丙氨酸解氨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已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与水稻抗稻瘟病有密切相关,水稻受到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侵染时,体内PAL与POD活性会发生显著变化。本文采用30个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材料,选择经常规浸种、催芽、生长较一致的种子,每一品种  相似文献   

13.
绿色食品生产中土壤作物系统铅的积累与迁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Pb在土壤-作物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和迁移,并结合水稻绿色食品生产,进行了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及其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全Pb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递减,收获后土壤全Pb含量在0~15和15~30cm分别为11.14和9.37mg·kg^-1.水稻根从土壤中吸收Pb,并向茎、叶和籽粒中迁移.在同一生长期,水稻植株不同部位全Pb累积态势为:根>茎叶>籽粒.在不同生长期,随水稻生长发育,全Pb含量缓慢增加,至收获时,606—14和辽粳294籽粒中全Pb含量分别为0.008和0.007mg·kg^-1,均低于绿色食品标准.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用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来代替无机肥进行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了三株分别具有固氮、溶磷和解钾功能的芽孢杆菌生产菌肥。试验表明 ,无论是单一菌肥还是复合菌肥的保存期都能达到标准的要求 ;单一菌单独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 4.2 %、2 1.3%和 8.2 % ,混合菌处理则增加6 .6 %、32 .2 %和 10 .3% ,混合菌的处理效果优于单一菌 ,所选菌株具有土壤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寒地鲜食葡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育秧大棚综合利用进行鲜食葡萄栽培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通过实际生产实验总结对应的寒地鲜食葡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省推广应用磷细菌菌肥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增产作用,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仅1972年秋种施用面积达到1200多万亩。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增产效果,1973年麦收前后各地广泛组织了磷细菌菌肥对小麦增产效果的考察总结。在此基础上,山东省科技办公室专门召集有关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和部分地、  相似文献   

17.
解除新收马铃薯块茎的休眠,进行二季栽培的催芽方法,过去已有很多研究报导,其中以用化学药剂处理的效果较为稳妥可靠。我们也曾经试验,应用硫脲及氯乙醇催芽,获得优良的效果。目前,旅大地区进行二季栽培留种,亦多采用硫脲浸种催芽的方法。但是,由于硫脲浸种时间较长,技术性较  相似文献   

18.
一 1991年是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抗寒性细胞生物学研究组协作,进行“水稻育秧抗寒剂”大田应用试验的第三年。抗寒剂由植物所提供。按此药物的发明人简令成教授规定的方法进行浸种处理,以常规清水浸种为对照。4月7日播种秧田,不加膜覆盖,露天育秧。今年的4月上旬到5月上旬,长沙地区持续阴雨,低温寡照,按常规清水浸种的秧田,烂秧非常严重;抗寒剂浸种的则表现出显著的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用高效的生物防治技术来预防农业病虫害,如微生物菌肥。通过有效施用微生物菌肥能促使植株生长、增加作物产量。但从目前微生物菌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来看,由于对微生物菌肥的常规应用方法不够熟悉,农户只认可NPK含量高的肥料,而忽略了长期利用化肥对土壤的破坏,微生物菌肥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尤其是在如今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微生物菌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未来肥料领域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20.
水稻育秧盖灰(草木灰)是江南农民在水稻生产上的先进经验。盖灰的好处是能增高温度和预防鸟雀为害等,并且灰里含有磷、钾肥料,对促进秧苗生长亦有良好的作用。但在盐碱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