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株海洋蛭弧菌的分离及生物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宗辉  蔡俊鹏  吴冰  袁尔东 《微生物学报》2008,48(11):1425-1431
[目的]从深圳湾海泥中分离鉴定蛭弧菌,并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稀释营养肉汤(dilute nutrient broth,DNB)双层平板法分离蛭弧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电镜形态观测,并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之后结合1994年版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对菌株进行鉴定,最后通过生理试验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从深圳湾海泥中分离出2株蛭弧菌,分别命名为5#-12和5#-sh06,它们可在20℃~35℃范围内生长,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生长pH范围6.1~8.6,最适pH均为7.2;2株蛭弧菌可分别裂解46和48株试验菌,各占总试验菌株数(58)的79.3%和82.8%;联合2株蛭弧菌,可裂解56株试验菌,占总试验菌株数的96.6%;同时,它们一起能将所有试验弧菌裂解.[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蛭弧菌作为一种生物净化因子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鱼病蛭弧菌的微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次以鲫鱼出血性腹水病病原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为宿主菌。从自然界分离获得6株噬菌蛭弧菌菌株,它们具有噬菌蛭弧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这6株蛭弧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 ̄28℃,pH7.2,有溶菌性,能裂解多种鱼类病原菌。其中对蛭弧菌Bds-4菌株在实验条件下对病原菌的自然净化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说明蛭弧菌是精养鱼糖水体中某些致病菌的自然净化的重要生物因素之  相似文献   

3.
蛭弧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和裂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噬菌蛭弧菌具有裂解病原菌、净化水体的功效,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4株Bh04系列蛭弧菌,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它们对61株菌株的裂解能力。结果表明,在1%~3%的盐度范围内,蛭弧菌均可生长,最适盐度为3%;在15~30℃温度条件下蛭弧菌也可生长,但最适培养温度为20-25℃;只有在使用活的宿主菌的培养条件下,蛭弧菌才能生长。4株蛭弧菌分别可裂解21、24、40、43株菌,各占总试验菌数(61)的34.4%、39.3%、65.6%和70.5%。4株蛭弧菌一起,则可裂解55菌株,占总试验菌株的90.2%。研究结果揭示了蛭弧菌在消除海洋环境中有害细菌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异育银鲫肠道蛭弧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一株具有致病力的温和气单胞菌作为筛选宿主菌,从异育银鲫肠道中分离到一株蛭弧菌,暂命名为BDF-H16。通过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蛭弧菌BDF-H16进行形态观察,并研究了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蛭弧菌BDF-H16为革兰氏阴性菌,杆形或弧杆形,端生一根鞭毛,菌体大小多为0.2μm~0.5μm×0.8μm~1.2μm;蛭弧菌BDF-H16对实验所选用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裂解作用;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最佳生长条件为宿主菌浓度6.75×10~9cfu/mL、pH7.0~7.5、温度28℃;在NaCl含量0.85%~5.00%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先乐  钱云云  邓璐 《微生物学报》2007,34(1):0052-0056
以一株具有致病力的温和气单胞菌作为筛选宿主菌,从异育银鲫肠道中分离到一株蛭弧菌,暂命名为BDF-H16。通过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蛭弧菌BDF-H16进行形态观察,并研究了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蛭弧菌BDF-H16为革兰氏阴性菌,杆形或弧杆形,端生一根鞭毛,菌体大小多为0.2μm~0.5μm×0.8μm~1.2μm;蛭弧菌BDF-H16对实验所选用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裂解作用;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最佳生长条件为宿主菌浓度6.75×109cfu/mL、pH7.0~7.5、温度28℃;在NaCl含量0.85%~5.00%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的最适pH值为8,最适温度为35℃,60℃以上高温下迅速失活;对紫外线敏感;对乙醚、氯仿有抗性。细菌的培养时期对裂解率的影响很大,对数早期的细菌很容易感染噬菌体,而老化的细菌抗噬菌体感染能力强。在培养基中添加Ca2 或Mg2 有利于噬菌体的吸附。在盐度为20的情况下,对副溶血弧菌的裂解能力最强。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在0.1~1.0之间。  相似文献   

7.
海洋蛭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蛭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 具有噬菌的特性, 对水体中细菌数量控制具调节作用。以副溶血弧菌为宿主菌, 利用双层琼脂法, 从海洋水体中分离出15株具有噬菌作用的细菌, 对形成噬菌斑能力最强的1株菌株进行特异性16S rDNA扩增, 确认为蛭弧菌, 命名为Bd-M1。Bd-M1对大多数海水养殖动物病原菌有裂解作用, 裂解率在90%(20/22)以上, 模拟水环境实验发现, 蛭弧菌对副溶血弧菌有较强的裂解和净化作用, 102 h内能使副溶血弧菌从3.0′108 CFU/mL下降到8.7×103 CFU/mL。动物实验表明蛭弧菌能有效预防对虾弧菌病的发生, 表明蛭弧菌有望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一种有效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8.
【背景】蛭弧菌是众多海洋益生菌中的一类较新成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蛭弧菌特殊的繁殖方式和周期,它的应用效果受寄生宿主特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因而优选寄生宿主,维持或者提高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活性是关键。【目的】筛选出能够裂解枯草芽孢杆菌的蛭弧菌,以增进其益生性能;研究提高蛭弧菌的蛭质体密度,以利于保存。【方法】从海南取回海泥样后,以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宿主菌,通过稀营养肉汤(Dilute nutrient broth,DNB)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蛭弧菌,并对目标菌株进行透射电镜形态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然后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开展氨苄青霉素、吲哚、Ca~(2+)和Mg~(2+)影响蛭质体形成的研究。【结果】分离出一株以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宿主的蛭弧菌并命名为BDE-1,其最适温度、盐度和pH分别为25℃、2.0%和7.0;BDE-1可裂解24株试验菌,占总试验菌株数(28株)的85.7%,其中对试验弧菌(13株)的裂解率达92.3%;吲哚、氨苄青霉素、Ca~(2+)和Mg~(2+)4种因子对BDE-1蛭质体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吲哚和Ca~(2+)的促进作用显著。【结论】研究结果不仅为蛭弧菌寄生宿主的优化选择提供了可行性解决思路,而且为维持或提高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丹  吴冰  韩红操  蔡俊鹏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1):3030-3039
【背景】蛭弧菌有裂解水产养殖中常见致病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菌株生长条件与应用环境不相符而导致效果差乃至无效果等问题。因此获得适应范围宽的蛭弧菌甚为关键。【目的】筛选出一株广盐性蛭弧菌以利推广应用;提升蛭弧菌蛭质体密度以利保存。【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宿主,于浅滩水域分离纯化出一株广盐性蛭弧菌;对该广盐性蛭弧菌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之后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裂解性能,并研究谷氨酸钠、Ca~(2+)和Mg~(2+)、吲哚等影响蛭质体密度的因素。【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广盐性蛭弧菌BDN-1,其适宜温度、盐度和pH范围分别为20-30°C、0.5%-3.0%、6.0-8.5;BDN-1对30株受试菌的裂解率为86.7%,对其中16株受试弧菌裂解率为87.5%;谷氨酸钠、吲哚、Ca~(2+)和Mg~(2+)对BDN-1蛭质体密度有提升作用。【结论】研究结果提供了一株裂解能力强且海淡水均可应用的蛭弧菌菌株,查明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蛭质体密度的因素,为蛭弧菌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海洋中分离的弧菌QY102褐藻胶裂解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马尾藻(Sargassum)表面分离到一株产生高效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弧菌(Vibrio sp.) QY102。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发酵培养后,发酵液上清通过0.22μm滤膜过滤、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和Superdex75凝胶过滤得到电泳纯的褐藻胶裂解酶。酶的性质研究表明:其分子量约为28.5kD(SDSPAGE),反应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1,Ca2+、Mg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而Ni2+、Al3+、Zn2+、Ba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该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已报道的褐藻胶裂解酶,pH稳定范围广(5~10),并且对聚甘露糖醛酸的活性高于对聚古罗糖醛酸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